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BBC关于中印贸易想到 -- 晨枫

共:💬557 🌺8607 🌵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正解!

          对于99%的情况来说,工程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不是灵机一动的事情,只有在干中积累经验,积累灵感,磨平缺陷,iPhone这样的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也不是工程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的主要方式和动力。所以创新跟着工业走是千真万确的。不说别的,30年前,小发明都是外国流到中国,中国只是作为廉价加工基地;现在小玩意来自中国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但这些小玩意越来越多都是中国发明的,也使得北美的小玩意市场越来越多带上中国口味。我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科技不是巫术,是投资和汗水的积累。这是双向的,投资和汗水跟着工业跑,随着工业的萎缩,投资和汗水也随之萎缩。西方科技发明萎缩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不一定在近10年、20年,但趋势就是这样的。教育也随着跑。英国的科技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牛的,现在只顶着清谈的帽子了,因为工业基础没有了。人们对现今中国大学嗤之以鼻,岂不知100年前美国大学在欧洲人眼里也就是一些农民技校。事实上,州立大学体系正是从农民技校加医学院、法学院开始的,因为那个时代的美国是农业国,同时需要医生和律师,工业技术要么从欧洲“偷”(现在美国人很喜欢用这个词形容中国的技术发展),要么是自家马厩里干出来的,没有什么科研体系一说。

          • 家园 iphone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投资和汗水的积累“
    • 家园 这也是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欧美发达国家说我们倾销,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说我们倾销,那我们为什么成本就会这么低呢?难道中国人都是傻子,专门赔本赚吆喝,非要输血给老外吗?

      • 家园 很多就是赔本赚吆喝

        1.中国企业财务能力差,很多时候成本是多少,根本不清楚。

        2.中国企业习惯于忽略各种法律风险。

        3.许多中国企业根本不会谈判,也不会讨价还价。

    • 家园 秘密在于生产设备也是低成本的

      国内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能自己生产纺织、皮革、汽车等行业用的机器设备,就是机器能造机器,厂商使用的大部分生产设备是国产的,维修、保养的成本也很低。而第三世界国家使用的不是本国生产的设备,即使是使用中国产的设备,维护成本也比国内高,其他国家可以有比中国更廉价的人力成本,但是在生产设备方面没有办法跟国内比。

    • 家园 和老印同事了四年

      觉得根子还在文化上,中国人认为成功出自于在不舒适的环境中长期勤奋艰难的工作,老印则认为出自于严格的教育/训练,良好的沟通,优秀的形象,强烈的自信,旺盛的创造力,正确的决策,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的无与伦比的企图心。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成功秘笈”是毒药。

      • 家园 我觉得这是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的区别

        印度能出来的人,一般都种姓不错,自认属于贵族那类人。

        贵族的要求,就需要他们不能是那类出死力气干活的那类人,不然体现不出贵族的优雅和优越凡人之上。那为什么贵族要比别人拿得多呢?要说服别人,说服自己,leadership就是拿出来说得最多的东西。你列举的那组形容词,归结起来就是leadership. 西方文化喜欢讲这个,和他们现在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领导者,凭这个能挣轻松钱,就把苦力活仍给了中国印度人。西方人讲这个,我们不觉得诧异,印度人本来该和我们一样苦命的人也玩这个,我们就觉得他们眼高手低了。

        中国出来的人,贵族阶层的人,比如薄瓜瓜这类太子小姐,我们在工作环境遇不到,他们是来国外镀金或是享受生活的。在工作环境遇到的中国人,好多都属于中产家庭的平民孩子,艰苦奋斗本是唯一生存的本钱。我估计薄瓜瓜由于现在的各种原因不能回国了,存在外国的钱也被花完了,被迫去职场谋生,他也会比较倾向印度人的态度,大力强调leadership.

        印度国内发展不好,被说成浮夸,眼高手低,和他们受良好教育阶层太贵族化有关。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必须靠一批受过良好技术教育的,能艰苦奋斗的平民子弟做耐心细致的水磨功夫。不然,就像繁华的中国旧上海一样,我们也许有不错的文化人,作家、律师、医生、甚至水平不错的科学家,却不能有不错的基础工业。旧上海的中国很象现在的印度。

        印度如果技术教育不能惠及平民子弟,工业化永远是空中楼阁。因为一群畅谈leadership的贵族,也许能提交漂亮的解决方案,却没有能力,也不屑去解决最基础的螺母位置问题,这个工业化就没法实施。其实这也是印度的现状,总是提交跨越式的方案构想,但就是没法按时把它实物化。it工业在印度不错,我觉得有个原因是这个工作比较白领,一般是办公室工作,比较符合印度受教育阶层的心理需要,人才大量进入,也就成就了it业。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建筑师,
      • 家园 话不多,收藏不少,看来是良药哦
      • 家园 那不是老印的文化,那是西方的思想,老印学了点皮毛

        被殖民三百年的结果,老印是成也宗教,败也宗教。中国这套比较东方,但中国是正宗,老印却是别人的初级班,当然中国也在搞土洋结合,不过却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老印属于被洗脑后但还没有通过实践形成自己的东西,还在照搬阶段。

      • 家园 老印的这几条,真是深有体会。。。。。。。

        ,老印则认为出自于严格的教育/训练(说出来的学校名字,都没听说过,不过这也正常。。。。。),

        良好的沟通(3哥得英语舌头都是弯的,最后还的有个翘音,反正除了母语是英语的,基本都听不懂。。。。),

        优秀的形象 (咖喱味和体味。。。。不敢想,想想就。。。。),强烈的自信(这个绝对了,凡是老印下的判断,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也是对的。什么?你有证据说老印是错的?你的证据肯定是错的。什么?证据是老板提供的?啊,那老印刚才说的结论都不是老印说的,都是隔壁桌的老中说的。。。。。。),

        旺盛的创造力(嘴上新点子层出不穷,就是一个也不去实施。。。。),

        正确的决策(老印没有错的,所有决策都是正确的,参见“强烈的自信”。。。。),

        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的无与伦比的企图心(如果有不拍老板马屁的老印,那肯定不是老印。。。。。没准是印尼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