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影评系列(序) -- 上古神兵

共:💬673 🌺3839 🌵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说的‘人性’,在中国现在的文艺语境下就是戏份

            给座山雕多一分钟的戏份就必须减少203小队一分钟的戏份,因为电影的总容量就这么多。而实际上这部戏出来后更多人是认为203小队的戏份还远远不够,不解渴。

            常有人老生常谈说以前的英雄高大全,那现在这个弱化的杨子荣就挺好,何必用英雄来作借口意图争取反派的戏份呢。

          • 家园 戏里面对反派的刻画也不多。

            我倒是觉得徐导是完全放弃对剧情的挖掘,把劲头都放在场面上了。

            杨子荣对质栾平那出戏是最有冲突性,拍出来却平平。

            • 家园 所以该片是典型美式电影,是我们

              目前最需要的主旋律宣传模式。但绝不是艺术上的好电影。

              • 家园 美式主旋律倒是没错.

                无助等待救援的群众,邪恶的大反派,牛B拉风的英雄.

                河里很多人都清楚,共军的技战术水平和武器装备不超过日军,日军都解决不了的土匪共军搞定了,原因绝对不是共军比土匪善战这么简单.

    • 家园 【原创】影评39之《星际穿越》——也说诺兰的感情戏

      星际穿越是我们全家出动去看的,考虑到老婆跟我看科幻美剧的基础,也曾经给女儿讲解过维度知识,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技术障碍。结果是都看懂了,但都不喜欢——老婆一语道破——太压抑了。

      其实诺兰的作品一直有情感压抑的倾向,但与《星际穿越》不同的是这种倾向一般表现在他作品的结尾。有评论居然说诺兰突破了其感情戏的瓶颈,我不知道这种看法从何而来。会不会拍感情戏,我觉得以诺兰的业界地位是不该有疑问的,之所以有种看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感情戏被情节构思上的巧妙所遮掩了——观众的注意力问题。这和李安的情况有点不同,李安是靠情感戏起家的,所以没有人会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情感戏不足,尽管很多人是靠原著和观后考据式的回顾才体会到那么多的感情隐喻。

      所以我认为,诺兰的感情戏问题不是会不会拍,而是要拍成什么样。在本片中,一条明线是父女之情,一条暗线是男女之情。父女是天然血缘,没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经历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异化反应;男女之情则需要很多条件才能产生发展,我们中国人管这叫“缘份”。本片的感情戏高潮出现在马修.麦康纳扮演的主人公在多维空间里给女儿发信号的场景。但这个感情高潮的情节,解决的是本片剧情上的矛盾——人类的拯救,没有解决感情矛盾——父女不能相见。也就是说,情节高潮和矛盾解决没有同步,等到矛盾解决——父女相见——却又是另一个诀别。而另一个男女之情的暗线,则直到最后才给了一个模糊的暗示,算是给期待的观众一个回答。这样的安排,观众就没有机会释放自己的情感。

      当然,观众的期待的确是很俗套的,比如希望骨肉团聚,比如希望男女主人公终成眷属。让这种期待持续得不到满足,把感情戏份渲染得浓厚到观众已经快要窒息的时候,通过某一方面的毁灭戛然而止——这就是诺兰感情戏的标准模式——不知道这是不是诺兰想引领观众脱俗的方式——但显然这次我的老婆孩子就不买账。

      诺兰的感情戏可以做个比喻:就好像把溺水的人捞上来不做急救直接走人,你说你是爱还是恨呢?答案只有诺兰才清楚吧!

      关键词(Tags): #星际穿越#影评#诺兰通宝推:遥仰凤华,
    • 家园 不开新贴了,就借楼主的地盘说一下《十送红军》。

      这部戏开始的时候没有看,一个是担心拍得不好,第二个也是不太忍心看悲剧。不过前几天看了讲贺坚和小桃的那几集,不得不说写得好。

      贺坚是一个留苏归来的红军指导员,其实这几集有为苏派土共正名的味道。虽然犯了很多错误,但依然是坚定的共产党员的味道。

      其实苏派很难写得好不让人反感。不过编剧编得很好:他采用爱情和近乎极致的坚定信仰表现中和了苏派在指挥战斗的惨烈无情。

      其实这种采用男女之间的爱情中和剧情的作法是美国好莱坞的常规作法。有的时候我们看那些美国大片,尤其那些恐怖主义的大片,会感觉时空错乱,那里面的男女之坚强和刚烈好像中国的共产党员一样。

      不客气的说,我们中国的新一代,好像是在用美国大片接受中国自己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勇敢精神的教育。

      编剧的这种小小的改变,希望是中国文艺正本清源的一个小信号。怎么做编剧,有的时候真的不需要创新,而是老老实实的按剧本原有的面目去创作去充实就好了。

      我们国家的电影电视在创新的口号带引下越走越远,甚至偏离了电影电视的本来面目,丢了芝麻去捡玉米,然后又丢了玉米去捡西瓜,最后西瓜又碎了一地,什么也没得着。

      比如于正,很多人不是太看得起他,但是他却一直认真的的做他的宫斗系列,成了一个品牌,打磨得越来越精心和信手拈来,这其实是很好的一件事呢。

      • 家园 不开新贴了,借你的回帖说一件我儿子关于《十送红军》的小事

        每天晚上我妈坐在电视机前看八点档电视剧,我儿子就在她身边缠来缠去的玩,也不怎么看。

        上周有一天晚上我妈看《十送红军》,看到剧情里牺牲了很多红军战士,心里很难受,于是就转台了,在她身边翻跟头折把式的孙子问她:奶奶怎么不看了?

        我妈说:死的人太多,奶奶难过不想看了。

        我儿子说:你看到的是死人,我看到的是热血。

        要到9月份他才满5岁,从没有人教过他这些。

        我很骄傲。

        通宝推:林风清逸,
    • 家园 【原创】影评38之《万箭穿心》——人性与素质

        经常有人谈素质,把一切的不幸都归于素质;也经常有人谈人性,把一切的伟大都归为人性。而本片就向大家提供了一个研究人性与素质的样本。没有高富帅、白富美,因果关系简单,人性——主要是母性,描写比较突出;当人们思索个人素质、社会环境和人性、命运时,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和判断标准。

        《万箭穿心》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意思,通篇来看,有点宿命论的味道。其实该片的故事很简单,结构很简单,导演没有故弄玄虚把片子搞的太复杂,所以观影体验比较直接,不费脑子也不浪费感情,但要说该片好到什么程度,我只能说,在2012年的国产片里,算是好的,如此而已。

        首先,看不出导演王竞在影片中的表现,整个表现风格都是《香魂女》似的,对了,您没记错,就是本片监制谢飞老先生的作品,所以看得我似曾相识。

         其次,演员演的中规中矩。但要说演员把角色怎么诠释的入木三分,这个我也真没看出来。

         第三,主题的深化没有到位。尤其是对万箭穿心这个主题,最后诠释的浮皮潦草。人性、环境和个人素质的互动关系,在影片中没有涉及,使得人物形象纸片化,在该片最后,人物思想的转变观众明白是明白了,但很难让人理解和接受。

        我的看法是,不知道原著小说是否这样简单,否则该片的内涵和表达复杂社会环境和人物情感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所以结论是,值得一看,但不管看不看都不会后悔,顺便说一句,对女性建立有利于自身和家庭的婚姻观和行为准则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家园 【原创】影评37之《肖申克的救赎》——命题作文

         《肖申克的救赎》是我看了很多年,而且看了很多遍的电影,无奈要帮朋友做节目,只得再看一遍以免胡说的时候太不靠谱。于是等于写了一篇命题作文。

         和很多观众一样,我很喜欢这部片子;和很多观众不一样的是,我不会给他很高的评分。我从这样一个角度理解为什么当年这部片子的票房并不如意——这是一部标准的宅男电影。

         首先和宅男所处的环境一样,这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斯蒂芬.金善于描绘一个封闭空间里人的思想、性格,更重要的是心理所发生的变化。我们耳熟能详的被改编成电影的《闪灵》、《危情十日》莫不如此。

         其次是对现实世界的恐惧和对思想自由的渴望。一个宅男通过网络和外界交流,却不愿意踏出家门,这和监狱中老年囚犯的“体制化”,有着近似或相同的心理特点。这个英语单词被译成“体制化”,我理解它的本意似乎是被强迫融入某种管理体系——略微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第三,友谊的渴望。正常的男人最渴望的就是友谊,而不是爱情,这是我纯粹个人的理解,友谊比爱情更能接受考验。片中囚犯的小团伙,尤其是瑞德和安迪两个核心人物,描述了一种正常、健康而纯粹的友谊,我想这也是作为正常男人的宅男们在网络上苦苦追寻的,当然,除了艳遇意外。

         第四,正常的性取向。先对同性恋者说声抱歉,没办法我是个保守主义者。宅男们收藏的各种口味AV,和安迪墙上随着时尚潮流变幻的性感明星海报是异曲同工。

         所以这样一部电影,没有女人,没有爱情,没有血腥,没有爆炸,在当时那个只有陪女友观影才会买票的时代,票房惨败是不意外的。

         下面再聊点艺术表现手段。

         和另一部斯蒂芬.金的名著改编电影《闪灵》比,后者让作家不满意,这部很满意;估计当时的观众和影评的意见正相反。我觉得这部电影和弗兰克·达拉邦特所导演的所有斯蒂芬.金的电影一样,过于忠实和原著与作者,而忽视了观众的需要和电影自身的表现力。文字与影像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这是不可忽视的。当过于忠实原著,尤其是斯蒂芬.金这样的着重心理描写的小说,将给观众带来过于平实的描述,过于琐碎的细节,当导演不厌其烦地把每一段文字都变成声音和画面时,反而压抑观众自身的想象力。更要命的是,小说的高潮是持续性的,而电影则是爆发式。所以这样的观影体验剥夺了观众互动的乐趣。奥斯卡的确在很多时候是不公平的,但本片输给《阿甘正传》,我不觉得有什么委屈。

         过于忠于原著的电影就好像是八股的命题作文——明清状元的卷子我们能记起任何一个么?反之,《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莫不是突破原命题的即兴发挥。

      • 家园 你这是从批判的角度来解读这个电影呀!

        我到瞎扯从正面的角度讲讲。我没看过剧本,仅仅从电影,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着自由心灵的人,在别人都体制化的情况下,他却某种程度上的坚持自我,在高墙之中却心灵自由。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他在发现自己被冤枉之后还能做出反抗,一方面为自己所犯得错误能够坐十多年牢以弥补过失,另一方面又反抗邪恶得到自由。我想这后面一点有点艺术化,显得不真实。但是若去深究安迪的性格,这一切似乎是必然。首先,安迪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至少是一个坚韧的人。我认为演员表现这个角色很好,我很喜欢他那种浅浅的笑容,有一种内敛的坚韧和自信。其次,安迪有一颗自由的心灵。我似乎看到了某种程度的王阳明的“心学”。也即是讲,安迪本人已经基本做到斯宾诺莎的“自因”了,因而他很自由。即使突生变故,他也能安之若素。我想,这是很难的。也因为他的自由,他才能不被体制化。也因为他不可能被扭曲的心,他才能做出反抗。他对自己的救赎,不仅仅是身体上自由了,更主要是精神上的救赎。 外在的一切,对他来讲都是相而已。 瞎扯了这么多,不好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