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闲聊中国历代文学总集 -- Songhua

共:💬43 🌺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同有不同

        同样觉得清诗好,觉得自宋以降,唯有清人的诗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尚能继承唐人的衣钵,不过,当然,不逮远甚

        但怎么对明如此苛刻呢?其实,清之诗文鼎盛在康雍乾三朝,这些诗家多诞生成长于明的最后几朝中。那么到底算清诗人还是明诗人还很难说。

        • 家园 由明入清,由清入民

          鼎革之际往往有才人现,但朝代归属常成争议。记得全明词体例一篇有过专门讨论,大致均不以生卒年定归属,而以其人文学,仕宦等综合考量。

          词之一系全书,从唐五代,宋,金元至明清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体系,某遗老即便前一部书中割爱,也会在下一部书里收集,跑不了。比如叶恭绰先生的全清词钞附录几卷,专收入民的名作。

          • 家园 说的极是

            这个断代问题,还真是挺麻烦的。比方那个顾炎武,有的清诗选就不选他的诗,有的就选。真够乱糟糟滴。

            其实若按照约定俗成的条例,顾炎武虽然大半辈子活在清朝,自己却从未承认清朝的统治,也一直以明人自居,不曾参加清朝的岁试,还是应该算明人。而下面参谋长提到的高启,却也应该算明人而不是元人。。。

        • 家园 非也非也

          唐诗读多了,十首以上语意烂熟,桃红柳绿,山青水白,如此而已

          不是对明苛刻,明实在无诗,被朱元璋杀了的高启除外,何况按你的标准,他有十足的理由被算元人,至少算张士诚的人,不算朱明人。这个,啊,明之诗,啊,最有特色的,啊,还得算,啊,唐伯虎的,啊,莲花落

          顺治入关17年,康熙老爷子在位61年,康熙初年的人生在明末还差不多,雍乾两朝的人,要能诞生成长在明的最后几朝,那不叫人,那叫妖

          • 家园 我用的是“多”而不是“都”

            高启可是朱明的冠冕诗人 谁让他应过明太祖的诏呢。这个倒是不去说他了。除顾炎武外,钱谦益、吴伟业、龚XX这江左三大家,还有黄宗羲、屈大均、朱彝尊、王士禛、王夫之、施闰章、宋琬等等,这些重要诗人难道不都是生长在明末的?

            • 家园 非也非也非也

              生在明末,长却未必

              老钱其实算明人还有点道理,一高一钱,一前一后,中间就是唐伯虎的莲花落了

              吴伟业龚鼎孳都作了清朝的大官,屈大均黄宗羲王夫之虽未出仕,生命的大部分都在清朝了,王渔洋南施北宋更是清朝的进士,你说算哪朝人吧

      • 家园 参谋部长最近改行做考古了。

        怎么没有人提“古文观止”?我现在手上除了唐诗选、宋词选,就这套竖版书了。

        • 家园 古文观止和这些不是一类的

          属于小型,普及型选本,要列也只能和唐诗三百首列在一起

          古文观止的问题是不平衡,先秦文章选得太多,占了将近一半,剩下的一半里面,唐宋八大家又占了一半。

          考古?待我一篇篇考过来

          竖版书看着还是挺别扭的

    • 家园 能说出这些就已经够可以了。PF。说到古书,但凡横版的都看着就别扭
    • 家园 知道一点

      全明诗应该是复旦的章培恒在搞。全清诗听说苏州大学的钱仲联搞了,去年人不在了,不知道是不是由他的学生搞下去。不过我很怀疑这个学校有这样的能力?估计清诗的数量是以前历代诗歌总数的N倍。既有乾隆这样诗歌数量第一的“冠军”,也有薛蟠这样擅吟“哼哼韵”的高人。

    • 家园 能收全当然是好的

      可惜我家从来就没有那么大过.所以总是一麟半爪,享受的,只是在旧书堆中发现宝藏的乐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