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唱和萨苏兄的新近作品,共计十一篇 -- 春秋的老胡

共:💬247 🌺2771 🌵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国民党军队所俘虏日军

        按岗村宁次的记载“随着遣返输送的进展,由中国政府方面及共军方面(极少数)移交的俘虏,1946 年5 月末的数字为:陆军1,212 名,海军40 名,商民106 名,共计1,358 名。”(岗村宁次回忆录P99)。

        这基本是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所俘虏的日军最终留存的数量,应该就是第一、第二战俘营的人数,除去商民约1250人。这一数据应该不包括驻印军俘虏的约600名日军。

        国民党军队所俘虏的日军存在俘后伤重毙命、转运途中死亡、战俘营中病饿死、逃跑枪毙死等情况。

        比如某个日军战俘的报告:

        ”長谷川:在這裏大約被拘禁了二十天。我想是昭知廿年6月上旬吧。在安江臨時收容所裏有日本人俘虜兩百五十人,朝鲜俘虜五十人,共計三百人左右,但大約五十人死掉了。剩下的兩百五十人分乘大約十臺美國的GMC軍用卡車,被押送到重慶去。

        在嚴酷的長途卡車的車厢上,處於危篤狀態的俘虜連醫護人員都没有就被裝上了車,這不等於就是“請自由地停止呼吸吧”的狀態嗎。每到宿營地,必定有一、兩個人已經死了。到達貴陽為止的四天之間,大約有三十人死掉了。”

        从时间地点上判断,这应该是湘西会战俘虏的300多名日军。

        还有:

        “<<木村福治氏訪談》,原題《證言5 木村福治氏訪談》,是以菊池一隆著(林琦、陳傑中譯,朱家駿主編/校譯)、西元2006年第1版之《日本人反戰士兵與日中戰爭——與重慶國民政府地區俘虜收容所相關的情況》(香港:光大出版社)

        菊池:對手是國民政府軍吧。

        木村:對,是的。是國民黨軍。

        菊池:由於優待俘虜政策,没有捱打吧?

        木村:捱打的事是没有的。……但是,没有讓坐上擔架什麽的。再痛也得自己走。大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因為是戰鬥部隊,這裹那裹四處移動。這樣經過約一個月,完成了向長沙集結。一到長沙的街上,有很多日本人俘虜。有250名左右。那是長沙的臨時收容所,是個像學校一樣的地方。俘虜中病得相當重的人也都全部被帶到那裹去,因為有獎金可拿呀。也有三、四天後死掉的俘虜。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地死掉。三個月以後全體向貴州轉移時,剩下150名左右。

        菊池:在長沙250人,到達鎮遠時是150人嗎?死亡率很高啊。

        木村:是的。那時的俘虜,到最後活下來回到日本的是38人。……我想,起初的250人中,到鎮遠時活下來的大約是150人左右吧。當初人數很多啊。……在 12月,受到嚴重凍傷的人很多,一旦手上的皮膚破裂,骨頭一露出來,這種情况就算一時獲得醫治,最終還是不行的。没有徹底治療的話,就逐渐地往手、脚及全身發展下去。到了貴州省鎮遠後,從那時起,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内,終究還是一個接一個地死掉了。死了相當多人呐。因此,有一陣子曾以為“大概有55名能穩定下來吧”,結果到了回日本的時候是38名。”

        这一段我个人的感觉:这250名俘虏应该是国民党军队南方战线一段时间内俘虏的日军,由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250人的俘虏,3个月后出发时就变成150了,死亡率40%,比巴丹行军还猛(7.8万路上死了1.5万)。考虑到这些日俘有不少身负重伤,比巴丹行军时多数身体还算完好的美菲军状况要差多了,这一比例还能理解。但到了镇远后,150人死掉了112个,回到日本的只剩38个,死亡率约75%(巴丹行军结束后两个月内美菲军死亡率41%)。这个比例就不好理解了。同时,国民党第一、二战俘营似乎没有日军俘虏大规模病饿死的记录。

        估计国民党军队俘虏的日军俘后死亡率大概在50%左右,如果是这样,国民党军队抗战期间俘虏的日军大约为2500人,加上驻印军的战果,总的大约3000人(这里面包括八路移交第一战俘营的俘虏,但具体数字不详)。

        • 家园 岗村宁次的记载是作为帖的参考之一

          但结合史料可得知,岗村宁次前后文明显刻意略掉CCP的俘虏

          1358名之中应有不少一部分是CCP移交的

          • 家园 关于打折

            1358名之中肯定有TG移交的战俘,比如第一战俘营从延安移交的战俘中挖掘出一个文艺人才,是个台湾人。

            至于有多少,实在找不到相关资料。岗村宁次所说的1、2个肯定是扯淡,否则这文艺人才的出产率也太高了。如果细细究起来,国民党军队那3000日俘的估计还得打折。

            按照TG45年5月前4000多的俘虏数,以国民党军多数时候兵力为TG的5—10倍来对比,国民党军至少要交出2万的俘虏才达标,3000这个数已经很难堪了。还是别打折了。

            另外,我记得驻印军的俘虏是600左右,不包括云南方面的远征军。

            • 家园 进行的一切讨论,都是争取让历史的细节更明晰

              于是各种史料得慢慢比照,不能为“很难堪”而停止讨论吧

              驻印军的俘虏,兄台见于哪一本史料?可否查询一下

        • 家园 共产党军队所俘虏日军的几个资料

          以《华北治安战》(P176页)的资料看:

          “我方官兵因负伤而被俘时,彼等不仅不加以危害,不没收金钱物品等,也不作任何污辱、谩骂和处刑;相反,却给以优待,。。。。。。。。还指导俘虏写感想文章,以此作为宣传材料,寄送其战友,劝告投降,或对其家属及所属部队等发出“生命安全,目前正受到共军的优待,过着幸福生活”之类的通信。另外,对愿意回国的俘虏,以发展同志、进行反战运动、与日本共产党协作、宣传优待俘虏情况等为条件,发给旅费,并派兵护送,予以释放。不愿回国者则编成特殊部队,从事对我军的反战工作。

          1937年7月至12月间,经驻中国的宪兵队办理归来的俘虏为27名,他们归来后,或到原部队或到宪兵队自首,或被逮捕,因而释放时承担的条件,均未能实现。”

          注意:1937年7月至12月间,经驻中国的宪兵队办理归来的俘虏为27名。与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9月-1938年6月: 俘虏124人”的资料对比。剔除时间、地域上的差异和八路军新四军逐步展开的事实,说明至少1937年9月-1938年6月这一阶段的俘虏数基本符合事实。

          延安的日本工农学校从1941年5月15日正式开学到抗战胜利结束共存在5年左右,最初仅有学员11人,到1945年8月学员增至300多人,包括各地的分校在内,累计培训的学员上千人,其中有36名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成员在抗战期间牺牲。

          这些只是1941年之后的情况,早期的俘虏估计移交了一部分给国民党,后期的俘虏也不是全部都能进这所学校的。这个学校居然有入学考试。那些思想特别顽固的日俘,八路也不会费那个劲都送延安或进分校搞培训。

          如此,这上千人加移交国民党的、没入校的、俘后重伤死的、逃跑的、放掉的,八路新四所报截至1945年5月,俘虏日军4000余人,并不出奇。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允许八路新四接受日军投降,估计八路新四也没那个闲心移交战俘给冈村宁次。八路军仅太行军区在抗战结束时尚有日军战俘100余人,其中80余人选择回国,直接就给放了,另有10余人选择留下,后陆续回国。

          通宝推:春秋的老胡,
          • 家园 被CCP释放的俘虏大多应进不到统计

            (美)福尔曼《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 :

            他怎样认识共产主义的呢?他流利地回答,共产主义是穷人的救星。他从哪儿知道这点的?据说他在宪兵队里受到怎样加强与共产主义原则作战的基本教育,可是他的良心告诉他共产主义原则是对的,所以他决定出走。

            因为他在宪兵队里待过,我就向他询问那些被八路军俘虏后释放回去的日本士兵的遭遇,他的回答有一点迟疑——还不十分明白我的话的意思。

            他否认曾经见过这类事情。经催促,他才说,放回去的俘虏首先由宪兵队盘问一番,然后送交军事法庭审判。没有受伤而被放回去的判死刑,执行死刑不公开宣布,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说,有时候同僚会在暗地里把放回去的俘虏弄死,免得全队都蒙受不光彩的名誉。

      • 家园 在延安集聚着中华民族的精华,确实如此

        对比:

        在抗战胜利后,遣送日军俘虏归国前,邹任之,这个国军的少将军官,竟跟山田信次等说:“你们才是真正的日本人。”国军真令人无语啊。

      • 家园 国军俘敌少有客观原因

        没有严格执行俘虏政策(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不留俘虏是普遍行为,考虑到日军的残暴,很难指责他们什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