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泰西英雄传 -- 丁男

共:💬187 🌺228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静等下文,希望一直讲到解放
    • 家园 【原创】49)风雪严寒取寿张 歼灭汉奸孙步月

      寿张县(现改为台前县,已划归河南省)是鲁西日伪军进攻濮、范、观中心区的前哨。北靠阳谷,南邻郓城,中间有一道长长的金堤相连,敌人在金堤上构筑封锁线,深挖封锁沟,安设据点碉堡,扼守黄河故道,分割中心区与昆张地区和泰西地区的联系。寿张县城经常驻有日军1个小队30余人、伪县警备大队500余人。1943年7月,2分区讨伐朝城伪军文大可的战役中,寿张日伪军偷袭分区后方指挥部,在金斗营遭受7团2连沉重打击。不久,日军收缩兵力将鬼子撤走,仅有伪县警备队驻守县城,军心动摇,惶恐不安。1944年之后,我军不断组织对敌进攻作战,在5月11日至17日昆张战役中,8分区部队在黄河两岸展开的反“蚕食”斗争,10天之内攻克伪据点50余处,歼敌2000余名。8月,又进行了郓西北战役,把张秋至郓城近200华里的封锁线彻底摧毁,使寿张县城处于我军四面包围中,成了一个岌岌可危的孤岛。寿张县基干大队,乘胜加紧围困、袭扰,开展政治攻势,使伪军龟缩城内,终日不得安宁。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寿张伪县公署、伪警备大队于1944年11月25日放弃县城,逃至城北徐楼据点,紧靠阳谷,观望风声。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基干大队发动群众,立即进城拆毁城墙、碉堡工事。但济南和阳谷日伪军首脑,对寿张伪军擅自放弃县城异常震怒,严令其立即返回,寿张伪军不得不硬着头皮,提心吊胆于11月27日又窜回县城,仓促构筑工事,做固守之计。

      寿张县大队大队长黄士友立即向分区报告了伪军二次返回的情况。分区首长决心乘敌惊魂未定,立足未稳之机,迅速集中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急袭,歼灭这股敌人,解放寿张县城。

      自从9月上旬,分区主力7团和特务连、炮兵连由曾思玉司令员率领南下湖西参加讨顽战役,部队南北征战,马不停蹄,3个月转战3000里,作战30余次,部队确实疲惫,急需休整。本部于12月初,才由湖西返回中心区,还未休整,棉衣尚未发下,便接到要长途奔袭寿张的命令,困难不小。但作战就是要抓住战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能放过这难得的机会。分区首长决定: 由寿张县大队首先包围徐楼据点,切断寿张至阳谷的公路、电话线,并阻击阳谷县城出援之敌; 由7团配属分区特务连、炮兵连,完成攻克寿张、歼灭守城伪军的任务。

      当时,7团在鄄城以北田楼、刘庄、石楼一带,距离寿张县城130余华里,采取远距离长途奔袭,在一个日夜内完成对敌之包围,要兼程急进。分区司令部和特务连驻在范县西南颜村铺,距离寿张县城也有80余华里。部队在曾思玉司令员率领下,于12月25日由驻地出发,轻装急进,直扑寿张县城。

      12月25日是农历腊月初八,正是滴水成冰的严寒季节,常言道: “腊七腊八,冻死叫化。”气温降到零下10多度,出发当天阴云密布,北风怒号,雪花飞舞,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让人喘气都感到非常困难,部队行进速度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但是时间不允许,再恶劣的天气也阻挡不住钢铁英雄汉。大家将毛巾解下包住口、鼻和耳朵,只留下两只眼睛看路,冒着风雪严寒急速前进。部队都没有雨具,任凭大雪落满全身,个个都成了雪人。雪花顺着颈部和汗水一起流淌,湿透衣衫,两脚的布鞋都成了水鞋,谁也顾不得理会,只是精神抖擞地快步奔跑。经过7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特务连于26日凌晨到达寿张西关,继而掩护炮兵连构筑阵地,进行强攻准备。

      战斗任务的安排是: 7团3个营分别负责城东、南、北之包围,各自选择突破口实施攻击; 特务连负责对西门的攻击。下午15时攻击开始,九二式炮对寿张城西门进行抵近射击,大显神威,只用了6枚炮弹,即将西门炸开一个大洞,守门伪军非死即伤。特务连见此良机,迅速发起冲击,突击排在副连长郑传寿率领下,乘硝烟弥漫奋勇攻入城内。7团部队也分别从东、南、北三面攻入,将伪县公署、县警备大队分割包围,经过2个多小时战斗,即将敌全部歼灭。计毙伤敌50余人,俘伪大队长刘志德以下官兵400余人,缴获轻机枪6挺、掷弹筒3具、步枪300余支。本部仅伤亡30余人。

      与此同时,寿张县基干大队包围了城北徐楼据点,在部队全歼寿张城之敌后,押解被俘伪大队长刘志德到徐楼,向据点喊话劝其缴械投降。伪中队长徐小旺率部下100余人,一枪未放便缴械投降。阳谷伪军也未敢出援。至此,寿张县全境已无敌踪影,昆张地区与濮、范、观中心区连成一片。

      寿张战斗胜利结束后,部队又回到了分区的大本营颜村铺,高高兴兴地准备文娱节目,杀猪宰羊,欢度春节。

      1944年,是在南北征战、节节胜利中度过的,并迎来了历史转折的1945年。

      新年之初,中共中央发出了“解放区军民要努力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壮大抗日力量,准备反攻”的伟大号召。大家学习新年献词,指战员欢欣鼓舞,斗志昂扬,眼见被敌人“蚕食”分割的抗日根据地又连成一大片,精兵简政后缩编的队伍又不断扩大,部队武器装备越来越好,部队军政素质不断提高,歼灭敌人摧毁据点越来越多,胜利信心越来越坚定。孙连捷和全体指战员一样,深信只要我们再接再厉,加倍努力、奋勇作战,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了。

      1945年4月,冀鲁豫军区组织了豫北战役,集中7、8、9分区的5个主力团和县基干大队,在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朱光等同志指挥下,歼灭盘踞在豫北的伪军孙步月部队。参战部队分为两个梯队,8分区7团、9分区卫河支队和清丰、濮县、昆尚县基干大队为第一梯队,由曾思玉同志指挥。16团、22团、军区骑兵团由9分区政委张国华、副司令员赵东寰指挥。一梯队的任务是: 4月15日黄昏后,进至濮阳西北郭小砦一带,对敌实施包围强攻,攻克郭小砦,全歼伪军孙步月部队。

      孙步月是土匪恶霸出身,既凶残又狡猾。其部队是以恶霸地主武装和封建会道门为基础拼凑起来的。这个自称大汉奸孙殿英的“五虎上将”之一的汉奸头子,几年来,忠实地执行日寇“强化治安”和“三光政策”,先后屠杀抗日军民4000多人,烧毁民房5000多间,是一个穷凶极恶、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豫北人民无不恨之入骨。

      位于濮阳西北50华里的郭小砦,是孙步月多年盘踞的巢穴,四周深沟高垒,大围寨作为第一道防线,寨内西北角又构筑小围寨,是固守的核心据点。小围寨墙高15公尺,有两道外壕,三道木栅拦,一道铁刺网,明碉暗堡布置着层层火力,小围寨里还挖了一条地道,直通村外。据点内驻有伪军精锐1000余人,武器装备也很精良。过去几年我军曾4次攻击郭小砦,均未成功,孙步月因此颇受日寇赏识,死心塌地当汉奸的气焰更加嚣张。

      一梯队所属各部队,于4月14日进入濮县以西地区集结,进行战斗动员。军区政治部主任朱光在连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号召各参战部队在春季攻势中杀敌立功,为人民报仇雪恨。曾思玉司令员传达了军区作战命令和军区政治工作训令,要求各部队奋勇作战,打响1945年的第一炮,响应中央号召,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打响头一炮,消灭孙步月,立功当英雄,为人民报仇!”成了全体指战员的钢铁誓言,请战书、决心书纷纷递交给部队首长。7团2连连长李汝田、指导员谢茂森,伤病未愈即赶回部队参加战斗,要求担任主攻任务。

      一梯队的作战部署是: 以7团配属分区特务连、炮兵连担任主攻,从郭小砦正南、正东两个方向实施突击,第一步组织步炮协同,迅速突破大围寨; 第二步逼近小围寨,做好强攻准备,待命攻击; 以清丰、濮县、昆吾3个县大队,分别从郭小砦正西、正北两方向迫近,实施土工作业,配合7团突破大围寨后,再向小围寨逼近,助攻小围寨; 9分区卫河支队,位于郭小砦西北野外构筑工事,歼灭突围之敌。

      4月15日黄昏后,我军分头开进,主攻部队从南面和东面迅速秘密包围郭小砦,立即实施土工作业,挖交通壕、单人掩体和炮兵、轻、重机枪阵地,做好强攻准备。16日拂晓,总攻开始,炮兵开始猛烈轰击,围墙炸开了几个大洞,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掩护步兵发起冲锋。7团5连突击队奋勇前进,l班长尹立亮和副班长冀正瑞分头带领炸弹组,飞快跑到第一道外壕沿上,对准门楼、围墙猛烈投弹,手榴弹纷纷在敌人头上开花,梯子组冲过鹿砦搭上云梯,3班长徐福祥第一个登上围墙,3班战士相继攀登。但敌人围墙上有一个暗堡,有一挺轻机枪对突击队猛烈扫射,并向突破口投掷手榴弹进行拦阻。尖刀班在徐福祥同志率领下,与敌展开了激烈对抗,将敌投过来的手榴弹再扔回去,阻击其反扑,象钢钉一样顽强地钉在突破口上,掩护二梯队攀登。由于敌人火力十分猛烈,徐福祥同志和全班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正由于他们寸步不退,视死如归,坚决拼搏,才赢得了时间,使后续部队能够陆续登上围寨,打退了敌人两个中队200余人的反扑。7团各连和分区特务连,相继进入大围寨,勇猛穿插,将敌人分割,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攻击部队用炸药包炸毁阻己前进的明碉暗堡,穿过一道道院落,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反扑,敌人死伤狼藉。在多路攻击推进下,顽敌不得不退守小围寨。

      17日拂晓,攻击部队集中兵力、火力,总攻敌核心据点小围寨,九二式步兵炮和4门追击炮抵近敌围墙,以齐发排炮平射轰击,很快就将南面围墙摧毁,炸开一个缺口。7团4连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越过外壕,大铡刀砍开鹿砦和木栅拦,以门板压盖铁刺网,迅速占领围墙缺口,并迅速向两侧伸延,占领了一个碉堡。敌人拼死挣扎,不断向突破口进行疯狂反扑。各连队集中火力猛烈射击,打得敌人死伤一大片,满地死尸污血,一片鬼哭狼嚎。战斗持续了近20个小时,直到18日拂晓,仍有一部残敌固守小围寨西北角的房子和碉堡顽抗。我军在炮火封锁下,向顽敌展开政治攻势,勒令敌人投降,结果有一部分敌人放下了武器,但还有一股顽敌不投降,于18日黄昏时冲出西北角围寨,四散逃命,为早已埋伏好的卫河支队歼灭。

      经过3天3夜激战,我军攻克了豫北最强固的伪军据点郭小砦,孙步月的主力1000余人被全部歼灭,缴获轻机枪20余挺、步枪700余支、掷弹筒5具、修械厂和炸弹厂的全部机器,还有很多粮食、被服。

      由张国华、赵东寰同志指挥的第二梯队,在同一时间内也攻克了孙步月所部盘踞的白道口、周村等据点,歼敌1000余名,缴获甚多。此次战役,我军大获全胜,但令大家非常惋惜的是,潘溪渡战斗缴获、攻城夺寨屡立战功的日本九二式步兵炮,在轰击小围寨时炮膛爆炸,分区司令员曾思玉也光荣负伤。

        

      豫北战役打响了1945年的第一炮,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消灭了万恶不赦的汉奸孙步月,为豫北人民报仇雪恨。战斗中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战,战后又给部队盛大慰劳,给了指战员极大鼓舞。

    • 家园 【原创】48)南征丰沛肖砀 横扫巨菏土顽

      湖西地区指位于微山湖以西、陇诲路以北、济宁以南、菏泽以东的广阔平原。包括山东省的金乡、巨野、鱼台、嘉祥、定陶、城武、单县,江苏省的丰县、沛县、铜山,安徽省的肖县、砀山等12个县,人口约有1000万。这个地区北邻济宁、南指徐州、西靠菏泽,威胁津浦、陇海两条铁路,大运河由北至南穿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地党组织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了抗日武装。1939年春,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组成的苏鲁豫支队进抵这个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发动群众工作,形成了轰轰烈烈抗日救国的局面,在这里建立了冀鲁豫第3军分区(1944年6月改称第11军分区)。这个地区是冀鲁豫军区的东南屏障,也是我区与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即新四军4师彭雪枫将军领导的地区)、山东鲁中南抗日根据地联系的通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中敌寇闻风丧胆的铁道游击队,即是以微山湖为依托。由于这里地处3省交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因此日寇、国民党都异常重视此要地,形成我军与日寇、国民党长期反复争夺的残酷斗争局面。国民党除了直接派遣其精锐部队李仙洲第二十八集团军、朱世勤等部进驻这个地区,还竭力扶持这个地区大大小小的地方土顽,封官晋爵,金钱重赏,供给武器弹药,使他们盘踞各地,抽丁征税,派款派粮,形成大小不等的独立王国。他们与日寇勾勾搭搭,互不侵犯,美其名曰“曲线救国”,在反共行动上则浑如一家、十分默契。我军就在这种犬牙交错、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持着抗日救国战争。

      湖西的土顽,大股的有: 国民党苏北挺进军第1军分区司令冯子固部约15000人,分布于沛县、铜山、砀山、丰县一带; 国民党山东挺进军第36纵队司令周侗部约1200人,活动于沛县、鱼台、滕县一带; 国民党苏北挺进军第4军分区司令耿继勋部,约有4000人,活动于徐州西北地区; 国民党山东保安第2师申宪武部2000余人,活动于邹县、滕县、鱼台一带; 国民党江苏省第9专区专员董汉槎部1000余人,活动于丰县、砀山一带; 国民党山东省第1l专区专员兼挺进军第29纵队时锡九部及保安?旅旅长陈伯阳部共5000余人,活动于单县一带。这7股顽军共约3万余人,霸占湖西大片地区,不时向抗日根据地进攻,对之构成很大威胁。

      1943年,国民党令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李仙洲,率其全部两个军从皖北出发,向冀鲁豫地区进攻。为了沉重打击顽固派的嚣张气焰,粉碎第三次反共高潮,冀鲁豫军区决心集中2、4、5、6分区的主力7团、9团、l0团、19团、20团和军区骑兵团,在杨得志司令员亲自指挥下,于6月中旬集结于湖西地区严阵以待。李仙洲指挥其92军(军长侯镜如)4个师和2万多人的国民党地方部队,来势汹汹、齐头并进向根据地猖狂进攻,本部经过33天的艰苦奋战,歼灭进犯顽军5900多人,彻底粉碎了李仙洲部的猖狂进攻。在此次战役中,7团团长龙世兴同志不幸牺牲。

        

      1944年6月24日至7月2日,湖西军分区(当时已改称11分区)9团、l0团和地方武装,向日伪军发动了反碉堡攻击作战,共攻克据点97处,歼灭日伪军1300余人,并将国民党专员、反共老手曹班亭击毙。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巩固和扩大湖西抗日根据地,9月上旬,冀鲁豫军区又决定调8分区主力7团、10分区的21团、军区骑兵团,会同湖西分区的9团、10团和地方武装,在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同志指挥下,向丰、沛、肖、砀地区发动进攻。

      8月,8分区连续组织了讨伐汉奸刘本功战役、南华战役等,部队连续作战未得休整。9月初接到了军区南下讨顽的作战命令,曾思玉司令员随即率7团、分区特务连,炮兵连于9月10日南下,行程400余华里,于9月13日到达车县以北地区集结。这是分区部队第一次远征,初到湖西地区所见景物颇感新鲜。按照杨勇副司令员的部署,曾思玉指挥7团、2l团和军区骑兵团为一作战集团。受领了攻打李单楼、消灭耿继勋的作战任务。李单楼是徐州西北的一个大镇(距徐州约80华里),为国民党苏北挺进军第4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沟深寨高,工事坚固,火力配备立体交叉,由其主力特务团担任守备,耿继勋(外号耿聋子)曾亲自在李单楼寨门上书写了“固若金汤”4个大字,把这里吹嘘为“新徐州”,以为我军没有重武器,奈何不了他,因此骄横不可一世。但守敌只迷信沟深垒高,只能防御,不能野战,更不敢近战。

      9月21日夜,本部秘密接近李单楼,7团在西、北两面,21团在东、南两面,部队立即进行土工作业,挖掘单人掩体、交通沟,迫近敌外围,特务连位于李单楼西北角,掩护炮兵连构筑炮兵阵地。

      9月22日下午5时,7团2营首先攻占了李单楼西边的陈老庄,击毙了耿聋子的副司令郝XX,全歼守敌509余名,缴获步枪300余支、追击炮2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6挺、战马30余匹、电台1部。这就打掉了李单楼的外围屏障,给耿聋子以沉重打击。

      9月24日黄昏,7团、21团均已做好向李单楼发起总攻准备,但守敌在陈老庄被攻克后即把兵力集中,在本部总攻发起前实施突围。3000余敌人象潮水一样从东北角涌出,人喊马叫挤成一团,争先恐后拼命向东北方向逃窜。曾思玉司令员当即改变部署,除令21团一部及地方武装占领李单楼,打扫战场,发动群众平毁围寨外,亲自带领7团、骑兵团连夜跟踪追击。25日夜,该股敌人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地逃到沛县以北5里的一个村子,惊魂甫定,立足未稳,刚刚天亮即遭7团攻击。本部不顾连日追击疲劳,迅即展开猛攻,将敌人冲垮赶到野外,敌人溃不成军各自逃命。军区骑兵团在匡玉纯团长率领下,催马加鞭,挥舞战刀冲入敌群,左砍右杀,敌军人仰马翻、尸横遍野。7团和特务连在野战中围歼敌人1800余人,只有少数敌人在耿聋子率领下乘马向滕县方向逃窜。

      此次追击战,两天两夜片刻未停,行程200余华里,不眠不休,咬住敌人不放,不容其有喘息之机,直到敌人大部被歼,充分发扬了部队不怕疲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

      李单楼战斗后,本部乘胜扩大战果,在丰、沛、肖、砀及微山湖地区发动了对土顽盘踞的一些土围子的猛烈扫荡。这些地头蛇,平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称王称霸,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但都诡计多端,善于窥测时机,现在,他们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连夜放弃苦心经营的据点要塞,逃到日寇占领的城市和铁路附近,在日寇卵翼下苟延残喘。本部就势展开宣传,发动群众乎毁据点围寨,扩大地方武装,建立区乡政权,湖西抗日根据地出现了新的局面。

      11月下旬,军区又决定集中7团、9团、骑兵团,对国民党山东省第11专区专员兼挺进军29纵队司令时锡九部据守的单县东北插花刘楼发动进攻作战。11月24日下午,7团3营在炮火掩护下一举由西门突破,孙连捷率分区特务连乘势在西北角攻入寨内与敌展开激战,共毙伤俘敌1300余人,时锡九率其亲信卫队100余人突围向南逃窜。

      9团和军区骑兵团,在单县城东北担任阻敌打援。单县城日军1个小队、伪军400余人倾巢来犯,妄图与时锡九部配合夹击我军。9团顽强阻击并将敌人包围在朱老家村,经过一天激战,击毙日军30余人,俘虏日军6人,伪军400余人被9团和骑兵团全部歼灭,这是又一次漂亮的歼灭战。

      巨(野)菏(泽)地区在济(宁)菏(泽)公路以南、陇海铁路以北,包括定陶、成武、曹县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千里平原。这里民风好武,差不多村村设有练武坛口。土地高度集中于少数地主豪富之手,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地主豪绅出于对农民反抗斗争的畏惧,遍修围寨,深沟高垒,还组织民团,联防保家。抗日战争以后,这个地区长期由日、伪、顽、会道门盘踞,国民党的统治基础较强。这里国民党顽固派的武装,主要有山东省第2专区专员兼山东挺进军22纵队司令孙秉贤部2500余人; 山东省16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瑞亭、副专员兼副司令张志刚部约2700余人; 国民党第7路军司令曹班亭及其所属7000余人; 定陶保安旅旅长王志杰部约2000人; 这4大股合计共约15000人。1943年7月,在巨南地区9团,参加杨德志司令员指挥的反顽战役,在小范楼曾将保安第7旅常振山部消灭1000余人。1944年春又在成武县张楼将曹班亭部2000余人歼灭。但孙秉贤、张志刚等部尚未遭严重打击,仍不断向根据地进攻。

      11月上旬,曾思玉司令员指挥8团、基干团、分区特务连和地方武装,对盘据在巨菏地区的顽军展开了讨伐作战。首先以主力插入孙秉贤部盘踞的老巢,将菏泽东南、定陶以北的大吕楼、舜城集、徐胡同、刘楼、红庙等据点分割包围。分区特务连于11日下午首先攻克舜城集,歼灭顽军保安2团200余人,旗开得胜。8团亦攻克刘楼,歼灭巨、菏、郓、鄄自卫总团500余人。12日下午17时,分区特务连和8团继续向徐胡同进攻,由于思想上轻敌,组织准备不充分,协调动作配合不好,第一次攻击受挫。夜晚,本部再次组织强攻时,守敌乘夜黑风大突围,被特务连追歼一部。

      13日,驻菏泽之日伪军1000余人出动,解救孙秉贤之围,被分区基干团及地方武装阻击。孙秉贤部在日伪军策应下向金乡方向逃窜,8团和特务连乘势追击,在野战中歼敌500余人,缴获战马30余匹,武器弹药等物资甚多,孙秉贤率亲信100余人乘马逃脱未被俘获。

      14日,本部向盘踞在菏泽东北之芦庄、葛庄、马堂、孔家花园一带之土顽进行合击,守敌闻风逃窜至菏泽近郊,未能追歼。

      15日,本部在8团配合下向定陶东北之半截堤王志杰部进攻,歼灭一部,王志杰率部弃巢逃窜。

      此次战役历时7天,打了6仗,本部攻势凌厉,土顽各部望风而逃。共毙、伤、俘敌2000多人,获步马枪1000余支、机枪16挺、战马50余匹、军需物资一大批。从此之后,这些称王称霸的地头蛇,再不敢久居一地,借深沟高垒与本部对峙,只能龟缩在城市附近,靠日伪军的掩护苟延残喘,原来为这些土顽盘踞的大片地区得到解放,巨菏地区的局势大为改观,鲁西南3个地区连成了一片。

        

      在攻击徐胡同的战斗中,孙连捷腰部受伤,在激烈战斗中尚不觉得,战斗结束后感到剧痛难忍,同志们报告了曾思玉司令员,要送其到后方医院治疗。当时,孙政委考虑到特务连没有连长,而且自己的伤势并不很严重,便坚持留在连队。曾司令员同意了孙政委的请求,从缴获的战马中挑选了一匹配属给孙连捷,使其一直随军坚持战斗。

      • 家园 定陶顽军旅长准确的名字叫做王子杰。

        我的文章多处涉及此人,查阅过大量党史或文史资料。此人是定陶县城北辘湾村人,当时他盘踞在定陶县城北半截堤一带,现在这一带叫做半堤,曾经是一个乡。由于鲁西南及冀鲁豫沿黄一带方言原因,在发音上“z”与“zh”不分,以至于“子”与“志”音亦不分,所以“王子杰”常常写作“王志杰”。建议博主修正,以期与其他资料吻合。

      • 家园 这段湖西作战在《骑兵团》中看到过

        这些伪军和日军和平相处久了,真是不会打仗,遇到八路主力只有抱头鼠窜的份

        • 家园 【原创】

          我也是看了《骑兵团》的湖西作战与姑父的回忆录开始有了交集,才产生兴趣写了本文; 可惜姑父不认识大刘; 伪军和日军的配备是十比一、甚至是百比一

    • 家园 【原创】47)讨伐刘本功

       郓城伪县长兼警备大队长刘本功,原系韩复榘属下手枪旅的特务队长,本为土匪出身,1938年投降日寇后即盘踞在郓城,招兵买马,封官许愿,纠集了一伙土匪、流氓和封建帮会头子,扩充伪军竟达50多个中队,5000多人。又凭借武力敲榨勒索,肆意掠夺,霸占了南旺湖的大片水域和土地; 号称“刘半湖”。他是个穷凶极恶、贫得无厌的吸血鬼,又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还是封建会门一贯道的头子,是个货真价实、死心塌地的汉奸卖国贼,为日寇忠实效劳的一条走狗。刘本功政治上极端反动,行动上又异常狡诈、凶残--其称霸鲁西长达8年之久,在郓城境内大量修建据点、碉堡,更在郓城至寿张黑虎庙金堤上修封锁墙,堤下挖封锁沟,自吹为真正的“铜墙铁壁”--被日本帝国主义吹捧为“模范县长”,郓城县亦被封为“治安模范县”,驻菏泽的日军联队长还赠给他一把日本指挥刀,表彰其之“赫赫战功”。他还指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地“扫荡”、“蚕食”,是8分区11个县之中最反动、最猖狂、危害最大的死敌。

      刘本功骄横狂妄,恬不知耻,曾给8分区司令员曾思玉寄来一封挑战书,极尽污蔑谩骂之言语,大放厥词: “……你曾思玉是共匪,蒋介石是英美的走狗,我是大日奉皇军建立东亚新秩序的战将,将率领大军随时向匪区进攻,剿灭你们。”简直狂妄到了极点,不知死之将至!

      1944年8月,正是青纱帐起来的炎夏季节,时在中伏,酷热难挨。根据军区命令,8分区集中了7团、8团、基干团、独立团和清丰、南乐、观城、濮县、郓北、寿张、范县等7个县大队、分区特务连、炮兵连等部队共5000余人,进行郓西北战役。在东起梁山、七里屯,西至鄄城,长达200余华里的战线上,将伪军据点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并寻求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出援之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打击其反动气焰,巩固并扩大抗日根据地。经过战斗动员,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人人兴高采烈,纷纷争当尖刀,摩拳擦掌,誓在讨刘战役中立功。

      战役于1944年8月5日开始,以7团主力配属分区炮兵连,步炮配合,速战速决,一举攻克郓城西北大堤封锁线上的肖垓、傅家庄等两个据点,全歼守敌300余人。首战告捷,部队士气更加高涨,7团乘胜扩大战果,向敌主要据点刘口转移。

      分区特务连在郓北县基干大队的配合下,包围刘口据点,战役开始后的第三天,郓城出动伪军l0个中队1200余人,借助青纱帐掩护,越过打援部队一侧,急速地钻入刘口据点。当天下午,曾思玉司令员来到特务连阵地,连长赵林和政委孙连捷向他报告: “郓城出援之敌1000余人已进入刘口据点。”曾司令员笑着对俩人说道: “来得好。刘口据点弹丸之地,原来就有两个中队,现在再拥进1200多人,吃什么? 喝什么? 据点里人挤人,变成了挨炮弹的肉堆,这就有刘本功的好戏看了!”他随即令调7团、8团各一部,配合原来包围刘口之部队,将敌人层层围困,围而不攻; 又组织两个团的迫击炮连向据点内轰击。狭小的围寨内,挤满1500多敌军,炮弹在人群中开花,敌人象掐了头的苍蝇,乱哄哄乱窜一气,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死伤累累。加上酷暑炎热,骄阳似火,白天气温高达三十八、九度,敌人一个个象热锅上的蚂蚁,既无饭吃,又无水喝,尸体熏天臭气,士气全无。敌人组织敢死队,几次突围,围攻部队早已筑好工事,将所有轻机枪集中,组成密集火力网,敢死队一露头,机枪步枪一齐猛烈开火,形成道道火网,把敌人打得鬼哭狼嚎,非死即伤,插翅难逃。围困部队迫近敌人进行土工作业,一直把工事、交通壕挖到外壕边沿,并展开政治攻势,向敌人进行攻心战,揭露刘本功的滔天罪行,不要再给他卖命; 日本鬼子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你们不要再当日本鬼子的帮凶,当汉奸死了也遗臭万年。还针对性很强的喊话,真正打中其之要害: “伪军官兵们,你们1000多人困在据点里,吃没吃,喝没喝,一发炮弹打进去,死伤一大堆。你们都看到了,死的无处埋,伤的无处抬,你们想要突围比登天还难,刘本功救不了你们了。八路军优待俘虏你们都知道,缴枪不杀,放你们回家。”有的战士,还用步枪刺刀穿起群众慰劳的大西瓜让伪军看。敌人恼羞成怒,就向西瓜开枪,我们战士就把西瓜皮插在木棍上,竖在战壕外边让敌人打,气得敌人无可奈何。

      本部对刘口据点又围困了3天。这3天中,部队冷枪冷炮不断,又用九二式步兵炮摧毁了围墙上一个碉堡,打得敌人血肉模糊。这时,敌人已经感到内无粮食,外无救兵,毫无生还的希望,唯一出路便是缴枪投降。伪军官兵遂一个个高举双手,垂头丧气,走到据点外,纷纷哀求部队给他喝水、吃饭,本部随即抬了水来让他们喝个够,又给他们饭吃。

      连排干部随同曾思玉同志走进据点里,只见敌人死伤遍地,臭气熏天,绿头苍蝇嗡嗡叫,蛆虫满地爬,受伤的伪军胡乱躺在地上痛苦呻吟,哀告我军救命。本部医务人员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给他们包扎、喂水、吃饭,又动员群众将他们抬到郓城附近伪区公所转送。这样的举动,造成了极好的影响,郓城城内人民群众和伪军政人员,纷纷赞扬: “八路军真是好,缴枪不杀,优待俘虏,还把伤兵送回来,自古以来没见过这样仁义之师!”乘刘口歼敌1500余人之胜利余威,7团、8团分别攻歼金堤各据点守敌。一方面加紧围攻严密封锁,一方面展开强大政治攻势,发动了伪军的父母、妻子、兄弟等在阵前喊话,指名道姓叫伪军别再为刘本功卖命,赶快缴枪投降。我军军事打击、政治攻势双管齐下,如秋风扫落叶,势不可挡,10多个据点的伪军纷纷缴械投降。

      刘口据点克后,特务连回到分区指挥部驻地李楼。连续一个星期的紧张战斗,部队十分疲劳,需要休息、整顿。刚吃过饭休息不久,上午10点多钟,突然枪声大作,村子内乱作一团,人喊马叫,孙连捷急忙跳起持枪出房,一股敌人已经冲到村内,将分区指挥部堵在院里,曾思玉司令员、段君毅政委、万里副书记、潘焱参谋长等几位首长被堵在屋中,警卫人员在敌众我寡的危急情况下,有的上房、有的堵门,拼死抵抗,不使敌人冲进院内。孙政委立即带领1个排向敌人反击,突然一颗手榴弹在胯下爆炸,右腿下部只觉得火辣辣地疼痛,也顾不得看,仍向敌人冲杀。此时,孙连捷的20响驳壳枪,在近战中连射,发挥了威力,不过10多分钟的拼杀,就将敌人驱逐出村,落荒而逃。我军毙伤敌20余人、俘虏10余人。经过审讯,才知道是敌人暗探报告了分区指挥部的驻地,刘本功派遣其王牌特务队80余人连夜出发,不走大路,不过村庄,利用青纱帐掩护,偷袭指挥部。刘本功的特务队,经过专门选择训练,都是身强力壮的彪形大汉,每人配备长短枪各1支,子弹充足,颇有战斗力,但这次碰上特务连,可算碰在刀尖上了,偷袭不成反损兵折将,没捞到便宜。孙连捷在战斗中负了伤,所幸手榴弹爆炸不完全,只是一块大弹片削掉了一块皮肉,没有伤筋动骨,包扎之后仍然随队行动。

      郓城西北战役共进行了10天,刘本功多年苦心经营的金堤封锁线、封锁沟200余华里全被摧毁,本部攻克大小据点37处,歼灭刘本功主力27个中队,毙伤伪军官兵500余人,俘虏3200余人,缴获轻机枪60余挺、掷弹筒20余具、步枪1700余支,解放敌占村镇600余个,取得了完全胜利。从此,濮、范、观中心区与昆张地区连成一片,根据地扩大,广大军民受到极大鼓舞。

      此次战役,后勤军工部门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战役生产了充足的弹药,仅九二式步兵炮炮弹就配备了200多发、迫击炮弹2000余发和大批手榴弹。全分区党、政、军、民一条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下,动员了上万民兵参战,还有数万民工支前,冒着酷暑炎热,为作战部队抬担架、送弹药,还送西瓜、送稀饭、白面馒头等等,更加鼓舞了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在围困敌人的战壕里面,我们的指战员吃上几块西瓜,喝碗甜甜的绿豆稀饭,简直是最好的享受。据点攻克之后,由区村干部组织起成千上万的群众,连夜平毁敌人的据点和工事,推倒封锁墙,填平封锁沟,在200多里的金堤上,只用了两天就将刘本功苦心经营几年吹嘘为“固若金汤”的封锁线摧毁了。人民,只有人民的力量才是不可战胜的。

      讨刘战役胜利结束后,8月30日、31日,分区部队又乘胜向南华县内之敌发动进攻,配合10分区部队和南华县区武装,首战白虎集,将伪山东剿共独立师王兆周部歼灭,击毙敌40余名,俘虏470余名。接着连克高庄集、高庙、肖老家、吴油房等据点。此役共攻克据点19处,歼伪师参谋长以下900余人。这就使鲁西南与我中心区连成了一大片,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大反攻准备了胜利条件。

    • 家园 【原创】46)攻取清丰城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第7个年头,日寇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也已经有3年了。

      这时,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物资供应,已经十分匮乏,虽然提出“以战养战”的方针,加紧对占领区的搜刮,仍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因而更加疯狂地抢掠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针锋相对,反掠夺、反搜刮的斗争也就非常激烈地全面展开。

      清丰是河南省与河北省之间交通要道上的一个大县,也是卫河地区的一个产粮区,境内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由此衍生的手工业品--草帽和麦杆编织品行销全国,并在南洋一带享有盛誉。日寇对这里的粮食资源非常重视,在清丰县城以及全县各大集镇安设据点、粮仓,每逢夏收、秋收就大肆搜刮,并向游击区、根据地四处抢粮,将粮食囤集后外运。即使在1944年那样严重自然灾害的条件下,伪县长张裕元仍然抢掠了700吨粮食献给日寇。

      1937年11月,八路军129师组织挺进纵队,越过平汉铁路,第一次到达清丰一带。到1943年,清丰县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多年斗争,已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工作基础较好的一个县,县城及全县据点已处于人民武装的重重围困之中,断绝了敌人的粮食供应,使敌人十分恐惧、动摇,几成惊弓之鸟。

      1944年5月10日,伪县长张裕元惧怕本部攻城,为了逃脱被歼灭的厄运,率领伪县政府和警备大队仓皇逃窜到卫河西岸大名地区,清丰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县大队当即进驻县城,连夜发动群众拆除城墙,平毁碉堡工事,以防敌伪卷土重来。日寇对于张裕元弃城外逃大为震怒,严令其返回,并威逼伪冀南道尹薛兴甫和伪冀南道剿共军第一路军指挥官李铁山率领伪冀南道所属13个县的县长、警察署长等以及各县保安团队共2000余人,在日寇冀南道尹顾问木川、新民会总顾问福田等监督下,分乘汽车6辆,连夜赶回清丰县城。又从邯郸抽调日军1个中队100余人掩护,为其打气壮胆。敌寇还从冀南各县强征300余辆大车,准备了大量麻袋,准备掠夺即将收割的小麦。这些七拼八凑的敌伪返回清丰后,还虚张声势、自欺欺人,搞了个“庆祝光复清丰”的“盛典”,又是开会唱戏,又是抓丁拉夫抢修被毁的碉堡工事。从邯郸来助威的100多名鬼子兵,因为心虚胆怯,当天下午就乘汽车返回大名。

      粮食就是生命,受过饥饿之苦的军民,绝不能容许日寇把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抢走--此时,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刚刚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宋任穷,政治委员黄敬,副司令员王宏坤、杨勇,副政治委员苏振华,参谋长阎揆要(1944年12月由曹里怀接任),政治部代主任朱光、副主任王辉球。下属12个军分区,原来的冀鲁豫2分区改为8分区,领导成员没有大的变化。所属7团、8团恢复大团制,每团编3个营,火力配备也有加强,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弹部队已能生产,子弹也能自己造--军区首长随即命令8分区部队,乘敌立足未稳之际,奔袭清丰县城,歼灭该敌。分区决定集中7团全部以及清丰、南乐、观城、范县基干大队,并配属分区特务连、炮兵连担负此次的攻城歼敌任务。

      参战部队接受命令后,于5月28日从范县以南龙王庄、麻口、颜村铺一带出发,白天急行军80余华里,浩浩荡荡直奔清丰。沿途中心区的群众送茶送水、敲锣打鼓,欢送本部出征,民兵组织的担架队也随同部队出发。部队情绪振奋,斗志昂扬,黄昏之前到达距清丰县城30华里的六培集一带。稍事休息吃饭后,进行战斗动员,分别按照作战任务区域划分,齐头并进扑向清丰县城。晚上10时,各部队分别到达攻击位置,发挥我军长于夜战、近战的威力,同时展开了攻击。从城东首先突破的是7团5连,他们在火力掩护下用梯子登城,打退了敌人7次反扑,巩固了突破口。其他部队也从已爆破的城墙缺口,不用梯子迅速攻入城内,扫清了零散敌人。伪军政头子薛兴甫、李铁山等和日本顾问,率众退守城东北角伪县政府大院,妄图据守小围寨,等待大名、邯郸之敌来援。

      为了不给敌人喘息时间,迅速消灭敌军主力,7团5连副连长陈景玉带领突击队,在炮兵实施抵近射击炸开敌人小围寨时,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向敌人明碉暗堡奋勇冲杀。敌人拼死抵抗,以10多挺机枪织成密集的火力网,封锁突击队前进道路,并向本部战士投掷手榴弹。突击队有9位同志当即牺牲,在只剩6位同志的情况下,毫不退缩,坚决守住突破口,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反扑,直到后续部队上来,齐心合力猛攻,才把敌人压缩到小围寨内的房子里。7团部队又发起连续攻击,经一夜激战,大部分敌人被消灭。次日上午8时,一部分残敌向西北方向突围,本部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在旷野中以密集火力大量杀伤敌人,其余敌人见突围无望纷纷缴枪投降,无一漏网。整个战斗经过12个小时,全歼守敌,清丰县城又重见天日,回到人民手中。

      这次战斗,活捉了伪冀南道尹薛兴甫、伪县长、警察所长等大汉奸40余名、日本顾问7名、伪军官100余名、士兵1800余名; 击毙伪冀南剿共军第一路指挥官李铁山以下官兵200余名; 缴获轻机枪21挺、步枪1500余支、子弹1万余发、战马15匹、汽车2辆。本部仅伤亡80余人,以小的代价取得速战速决、干净彻底全歼敌人2000余人的重大胜利。

      清丰战斗胜利后,清丰县的男女老幼兴高采烈,县政府和县基干大队发动群众再次彻底平毁城墙和碉堡工事。乡亲们看见伪道尹、伪县长等被俘的汉奸和日本顾问那么多,一个个垂头丧气被本部战士押解走过,纷纷指其大声怒骂,这是他们当汉奸、卖国贼的可耻下场。那些不可一世的日本顾问,则个个丧魂失魄,仿佛听到了侵华战争必将彻底失败的丧钟。

      战后,部队指战员不顾行军作战的疲劳,带着满身未尽的硝烟,踊跃参加了帮助乡亲们收割小麦的劳动,快收割,快打场,快收藏,防备敌人来抢粮。

      这次战斗缴获的两辆汽车,因没有汽油,也没人会驾驶,又舍不得丢掉,就在每辆汽车前边套上4头黄牛拉着,装上战利品,慢悠悠地随着凯旋的英雄返回中心区,引起沿途军民阵阵欢笑。

      攻克清丰县城,扫除敌伪据点,清丰全境获得解放。这一重大胜利,不仅粉碎了日寇抢粮的妄想,而且是敌我力量逐步演变的一个明证。敌人的“扫荡”、“清剿”已成强弩之末,“强化治安运动”宣告破产,敌人已陷入兵力不足、经济窘困、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之境。而本部经过严重困难之考验,克服了罕见的自然灾害,自力更生,休养生息,恢复了元气,并逐渐发展壮大,不断取得胜利,更加提高了英勇作战的战斗意志,决心再接再厉去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通宝推:dfindy,渡泸,李根,
      • 家园 黄牛拉汽车,真牛啊

        可惜直到抗美援朝,我军缴获的上千辆汽车,还是没几个人会开,也缺乏汽油,结果多半被美机炸毁了

        • 家园 【原创】

          同样经过抗美援朝,我军培养了大量司机; 58年,老头第一次上西藏,走青藏线,一个车队十几辆车的司机,一水的援朝下来的老兵,因为路途不太平,一辆车还配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为防万一,随车人员都配枪,相关人员问要长枪还是短枪时,老头一来不太担心安全、二来嫌长枪太重,就要了把勃郎宁,插在腰上,车队每天晚走早停,一天只行百多公里,十几天才到拉萨,不过,路上倒是平静,没使上武器

    • 家园 【原创】45)八公桥大捷

      1943年11月28日,延安《解放日报》登载了部队八公桥大捷的消息: “本月十六日晚我军主力攻入孙逆良诚总部驻地八公桥(濮阳东南),激战十二小时,将孙逆总部直属部队全部歼灭,毙伤敌伪数百名,俘虏伪二方面军参谋长甄纪印、团长慕XX等以下官兵千二百余名,缴获追击炮二门、重机枪四挺、步枪一千九百余支、短枪九十余支、子弹四万余发、电台二部、战马三百余匹、粮食数百万斤及兵工厂一所(机器全部)。”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歼灭战,是冀鲁豫根据地粉碎敌人“蚕食”进攻,扩大解放区的一个战略转折,是对孙良诚叛国投敌一个正义的惩罚。这一重大胜利,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孙良诚,字良臣,天津静海人,年少投军,入冯玉祥队伍,历经多役,遂为其“十三太保”,又号“五虎将”之一。1942年5月,投降汪精卫伪政权,出任汪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下辖两个军、一个师以及两个团,长期盘踞在定陶、成武、曹县一带,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伪军头目之一。

      八公桥是位于豫北两濮(即濮阳、濮县)地区的一座大镇,约有2000多户人家,镇内商店林立,素有“小开封”之称。自汪伪第二方面军总部进占该镇以后,在镇子四周修筑了坚固的围墙,高约15公尺,挖了两道外壕,宽深约10公尺,并附设鹿砦和木栅栏,围寨四门和四角有坚固碉堡,街内十字路口和伪总部两侧均设有暗堡。这里是孙良诚总部八大处及其后方基地,有一个特务团和骑兵营担任警卫。附近的徐镇、王郭村、梁庄、保安集等据点驻有37师两个团。其第4军赵云祥部38、39两个师分布在长垣、东明一带; 其第5军王清翰部40、41两个师分布在两濮一带。

      1943年10月12日,日寇纠集15000人、汽车800余辆、坦克8辆、飞机5架,兵分13路,对范县、观城地区进行秋季大“扫荡”。由于有了1942年“九二七”大“扫荡”的经验教训,根据地军民事先准备充分,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2分区机关和部队分成两个梯队,待敌军开始运动时,分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段君毅带领前梯队进入昆张地区,后梯队则由分区副司令员周桂生和地委副书记万里率领转移至巨(野)菏(泽)地区。分区前指进入昆张地区以后,指挥8团和昆张支队于10月18日夜,一举袭入东平城内,摧毁了伪新民会、警察局、合作社、电报局等机关,缴获了不少物资。本部乘势扩大战果,5天之内,连克夏谢、大井、无盐、须城、尚庄、花篮店、埠子等11个据点,并袭击了张秋镇。日寇腹背受敌,顾此失彼,只得急速收兵,10月24日便匆匆撤离中心区,部队反“扫荡”胜利结束。2军分区又于11月6日、7日在寿张、朝城境内陆续拔掉侯庙、莲花池、虞铺等3个据点,全歼伪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战斗热情。

      秋季反敌“扫荡”胜利后,冀鲁豫军区召开了作战会议,决定采取掏心战法,袭击孙良诚总部,消灭其首脑机关以及后勤基地--本部自1943年以来,经过整训,养精蓄锐,且在朝城、郓鄄屡战屡胜,士气旺盛,面对讨伐汉奸孙良诚的战斗充满胜利信心--参加会议的各分区领导,热烈拥护军区首长决定,并进行了充分讨论。为了迷惑敌人,转移敌人注意力,首先来个声东击西。军区命令曾思玉、段君毅同志率领2分区主力7团、8团,由范县转移到鄄城以北地区,故意远离孙良诚部,摆出强攻郓城守敌刘本功的架势,并派遣分区参谋长潘焱、侦察股长邱克难,率领侦察小分队秘密接敌,邱克难同志和侦察参谋化装成修工事的民工混入八公桥,绘制了防御工事设施以及兵力部署图,监视八公桥敌军动态。孙良诚得知本部集结郓城、鄄城地区,准备攻打郓城遂放松了戒备,连加固修筑围墙工事也停了下来。

      佯动成功,军区首长又命令4分区政委张国华,率部攻击八公桥西边的两门镇,战斗顺利进行,歼灭了敌人两个连,孙良诚急忙从徐镇(八公桥东面)抽调37师一个团,增援两门镇。

      正当敌人完全迷惑之时,军区决定主攻部队2分区7团(配属分区特务连、炮兵连)、8团以及郓北、鄄北、昆吾、濮县几个县大队组成的基干团执行进攻八公桥的战斗任务,并命令5分区司令员昌炳桂带两个团在东明、长垣一线阻击敌第4军东援; 3分区司令员马本斋、政委刘星、副司令员赵健民率两个团进到濮阳一带,阻击敌第5军东援。

      按照军区作战部署,为了打好八公桥战斗,曾思玉、段君毅同志召集7团、8团、基干团和各县大队负责同志,传达了军区作战命令,并具体部署各团、大队作战任务,要求做好偷袭和强攻的两手准备,坚决打好这一仗,全歼八公桥之敌。参谋长潘焱详细介绍了敌人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工事构筑、八公桥地形,并绘制了地图分给各参战部队。

      2分区参战部队于11月16日拂晓前分别进入八公桥以东、黄河故道以西、昆吾县(新成立的一个县)的范屯、常楼、宋楼等地区隐蔽集结,严密封锁消息。各部队召开了战斗动员、誓师大会,响亮地提出了“攻克八公桥,活捉孙良诚”的战斗口号,掀起杀敌立功竞赛。当天黄昏后,部队按照布置任务,分路向八公桥急进。途中突然狂风大作,黄沙弥漫,天昏地暗,星月无光,伸手不见五指。这虽然增加了部队行进困难,速度变慢,但也掩护了本部行动不为敌人察觉。部队在当地向导和侦察员带领下,悄无声息顶风前进,在敌人据点之间穿越,神不知鬼不觉,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本部会越过他们的据点,实行黑虎掏心,攻打其之老巢--八公桥。

      为了便于了解情况,掌握部队,预防意外,各级干部都在部队前卫行进。由于对地形、敌情了如指掌,部队又善长夜间行军作战,个个都是“夜老虎”,所以各部队都严格地按照规定时间,进入攻击位置。担任主攻任务的7团、8团和基干团的首长,带领各连干部立即进行了战地侦察,迅速选定了突破口。晚22时,7团3连突击队从八公桥镇东北角以大风呼啸为掩护,砍开了敌人第一道外壕上的木栅栏,秘密越过了第一道、第二道外壕,梯子组迅速架起了云梯,乘敌人游动哨离开的一霎那,迅速登上围墙,把敌人哨兵抓住,问清口令后,冒充敌兵继续向围墙两侧发展。他们在向北、向南延伸时,被敌识破,在围墙上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激烈搏斗。守卫东门之敌,有1个连向突击队进行了猛烈反扑,妄图将突击队消灭,堵死突破口。此时,曾思玉和7团团长温先星、政委杨俊生已经来到突破口,指挥后续部队迅速进入围墙内,并命令俘虏兵带领7团部队直扑孙良诚总部八大处。当围墙上响起激烈的枪声时,敌人总部八大处的伪军官们,有的在屋里打麻将牌,有的还躺在床上睡大觉,万万没有想到在重兵保卫下的总司令部会出现八路军。当本部勇士们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指向他们的心窝时,这些平日里耀武扬威、作威作福、花天酒地的老爷们,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浑身发抖,乖乖地束手就擒,当了俘虏。

      7团顺利攻击的同时,8团突击队从西南角亦偷袭成功,突入围寨,基干团也从东南角突进来。3个团全部进入镇内,在曾思玉司令员的指挥下,按照分界线与守敌特务团、骑兵营展开激烈巷战。一时间,镇内枪声四起,手榴弹爆炸声不断,全镇硝烟弥漫,加上阵阵打脸的风沙,呛得人们喘不上气来。敌人特务团老兵多,战斗力相当强,在其长官威逼下,进行拼死挣扎,顽强抵抗,被团团包围之后仍拒不缴枪投降。在小围砦内集中着特务团的大部,8团部队几次攻击都未攻破,8团团长齐丁根急中生智,命令部队收集了干辣椒、黄烟叶、破棉絮包扎起来,浇上煤油用火点燃,一包一包地投向敌人固守的院子,顿时浓烟四起,敌军官兵睁不开眼睛,呛得鼻涕、眼泪直流,咳嗽不止,丧失了作战能力,8团乘势冲进,特务团团长慕XX以下800余人全部就歼。

      经过12个小时激烈战斗,八公桥守敌1500余名全部被歼。部队乘胜利余威,7团攻克徐镇,8团攻克王郭村,分区特务连又在8团配合下攻克梁庄、保安集,全歼守敌。3、4、5分区部队也先后攻克上官村、邵风寨、朱楼等据点,并横扫长垣、封丘的土顽武装,在200余里的广大地区内,拔掉大小据点100余个,歼灭敌人2000余人。盘踞在八公桥东面和北面的伪第5军王清翰部以及保安第12纵队,此时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为了逃脱被歼灭的命运,于11月26日向濮阳以西逃退。这就使冀鲁豫边区2、3、4、5分区连成一片,巩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八公桥战斗胜利结束,只是可惜最后没有捉住汉奸头子、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他在战斗打响那天(16日)下午,坐汽车离开八公桥去了开封,让其侥幸逃脱。孙良诚的参谋长甄纪卯被俘后,得到军区司令员杨德志、2分区司令员曾思玉等领导接见。他连连称赞杨司令员用兵如神,八路军真是飞将军从天而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冒着极其恶劣的天气突然袭击,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法,实在佩服之至。杨司令员对他和其他被俘军官进行了教育,然后将之释放,要其寄语孙良诚: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要认贼作父,遗臭万年。要认清形势,日寇必败无疑,希望他早作选择(孙良诚后在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率部投诚,旋而反复,解放后病死狱中)。

      日寇得知部队攻克八公桥,把孙良诚的老巢一锅端掉,第二方面军总部全部覆灭,匆匆忙忙从开封城内开出100多辆汽车,满载鬼子兵,疯狗似地扑来。岂料本部早已押着俘虏,携带战利品,凯旋回到中心区,鬼子此行不过是吊丧收尸罢了。

      通宝推:李根,
    • 家园 【原创】44)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敌后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全面进行的总体战斗,特别是日寇推行“强化治安运动”以来,无所不用其极,各条战线的斗争更加尖锐、更加残酷--除了在军事、政治、文化上采取五花八门的手段,更为恶毒的是对于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使得根据地变成一片焦土; 日寇对于根据地的人力掠夺更为残暴,见到青壮年就抓捕,不是杀害,就是驱赶至东北或者日本本土做苦役; 此外,日寇对于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医药、布匹、食盐、电讯器材等物资一律禁运,还派遣讨伐队到根据地疯狂侵扰,甚至掘地三尺,其险恶目的就在于摧毁根据地军民赖以生存的物资基础。

        其时,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除了面对日寇、汉奸、特务等的猖狂进攻、围困,还面临30多股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骚扰、破坏,他们多则上万、少则千余,盘踞在各个地区,修碉堡、挖壕沟,不断到根据地抓丁抢粮,更是加重了人民的灾难,使得人民群众十室九空、苦不堪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除了人为的灾难,天灾肆虐,也给抗日军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从1942年起,连续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飓风、蝗虫的侵袭,田地裂开了一道又一道口子,大小河流都干涸了,黄河故道到处可以徒涉,东平湖、微山湖几乎见了底。雨水短少,田地无法播种,有的勉强种上也是颗粒无收,许多地方人畜饮水成了很大困难,尤其是山区,要跑二、三十里山路挑一担水,缺粮断炊严重威胁着根据地的军民,部队指战员的粮食定量一减再减。到1943年春荒,人们就只能依靠野菜、树叶搀和杂面熬糊糊吃,没有多久,连野菜、树叶、树皮也没有了,有的地方就吃观音土,饿死人的尸骨到处可见,人们愁得连觉也没法睡。

        频繁的行军作战,指战员们经常饿得头昏眼花,只好束紧腰带,喝口水、提提神,继续坚持。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昏倒在地,其实没有什么病,就是饥饿所致; 有的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了,抬下战场检点遗物,挎包里只有一个干巴巴、舍不得吃的野菜团,群众见了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们的指战员就是这样,为了民族解放,为了人民幸福而忍饥挨饿、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没有吃上一顿饱饭。

        严重的饥荒带来无法抗拒的瘟疫,疾病传染仿佛无形的幽灵迅速蔓延,没有医药,更加谈不上营养,不少人就无声无息地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有的村庄,没有感染瘟疫的人,纷纷外出逃荒,病死的人都没有人掩埋,野狗涨满着肚腹,瞪着血红的眼睛……

        忠厚善良的父老乡亲,本来最热恋自己的家园故土; 但是为了活命,只能流着眼泪抛家舍业,一家一队,扶老携幼,推车挑担,大人小孩每人一个饭篮、一根打狗棍,随走随乞讨。他们在滚滚风沙中,流浪于荒凉的旷野,有的往山西,有的往东北,谁也说不准去哪好。那些个体力衰竭的老年人,也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外流,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就此结束了苦难的一生,埋葬在异地他乡。听吧,看吧,哭泣、叹息、哀怨之声,绝望之面,充满逃难的人群之中。他们没有奢望,只有求生的本能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指战员们曾亲眼目睹过多少卖儿鬻女的悲惨情景啊! 人世间骨肉分离、伤痛欲绝、哭天号地的景象,镂骨铭心,永世不会忘却! “谁要孩子,一斤换一斤粮食! ”“行行好吧,救救这可怜的孩子吧! ”“不要钱、不要粮,您把这可怜的闺女领走吧! ”听了这些饱含血泪、痛彻心扉的呼喊,仿佛尖刀剜心,使人潸然泪下。在灾荒年月,人们自顾不暇,哪有人家会买人添一张嘴吃饭啊! 还有年青的大姑娘、小媳妇,垂头跪在路旁,头插草标,自卖自身。她们衣不遮体,有气无力,哀求过往之人行行好,将病、饿死的爹妈埋葬,便以身相许跟了你走……那满面泪水,死去活来地疯叫声; 那泣不成声,连连向人磕头求救的悲愤状态; 铁石心肠也为之心碎!

        部队驻村期间,饥饿的人们明知道指战员的粮食定量,已经一减再减,每人每天半斤粮也不能保证供应,把节减的粮食全都救济了灾民; 但他们更知道人民的军队爱人民,便把最后求生的希望寄托在子弟兵身上--每逢部队、机关吃饭之时,老人、小孩都蜷缩在一边,以乞怜的目光注视着大家的饭碗,同志们经常分出一半给这些饿昏的老人和孩子,逐渐变为不成文的规矩,不这样做,实在是难以下咽啊! 部队就是这样与冀鲁豫的父老兄弟血肉相连,共同苦渡艰难岁月。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句箴言: “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要生存,要发展,要战斗,要打开一条生路。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英雄的军队,绝不能坐以待毙! 我们靠的是两手政策: 一手是军民携手、同心同德、广开门路、生产自救,组织农副业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先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互济互助、咬紧牙关,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另一手就是积极组织小部队向敌占区进军,多打胜仗,以敌之物资济我之所需,坚决保护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命根子--粮食,打击敌寇抢粮、毁粮,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

        在根据地军民面临严重困难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指示大家: “咬紧牙关度过今后两年最困难的斗争,同时准备一切条件,迎接全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与新的伟大时期的到来。”要求大家: “把战斗与生产结合起来,把武力与劳力结合起来,开展大生产运动,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既可以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又可以保障部队供应,彻底粉碎敌人的‘三光’政策。”中共中央在延安、359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给广大军民作出了光辉榜样,给予了部队希望,也给了巨大的鼓舞。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是从1943年开始的,1944年达到了高潮。起初部队只是抓了点农业生产,规模很小--在道沟两旁种植玉米、芝麻、大豆,在黄河沙滩上种植花生、红薯,在平毁敌人的封锁沟上种植粮食作物,在队伍常驻的颜村铺、马口、龙王庄一带种植蔬菜、南瓜,当年就有了收益。同志们吃上自己的劳动果实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到了1944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心区较为巩固,根据地日益扩大,日寇大规模“扫荡”减少,全区军民大生产运动规模就越来越大,劲头是越来越高,除去扩大耕种面积,部队还创办了副业、手工业和运输业。

        分区特务连是一支老红军部队,红军改编八路军时为115师特务营2连,随师部东进时被杨勇同志留在鲁西,曾参加过樊坝、梁山独山庄、潘溪渡等战斗,是一个战功卓著的英雄连队。连长赵林、副连长王国新和三个排长都是老红军,还有几个班长也是红军战士,全连兵员200余人,配备有6挺轻机枪、3个掷弹筒,弹药充足,指战员的军政素质都比较好,能打硬仗,是分区的主力连队之一。孙连捷参加完朝南战役之后,于1943年8月,调任该连政委。

        为了搞好大生产,特务连专门抽出30多名年纪较大、身体较差,但有一定生产技能的战士,组成生产队,种了70多亩地,养了10多头牛、30多口猪、100多只羊,还陆续开设了粉房、豆腐房、油坊(榨油)、纸坊(做土纸)、酒坊(蒸酒)等农副业基地。

        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的劳动,汗水的浇灌,换来了丰收的果实。1944年,特务连蔬菜、猪肉、食油等生活物资,不仅基本上自给自足了,还可以供给分区司令部、政治部以及地委领导机关。从1942年开始每人每天减少4两粮食的定量又恢复了,伤病员甚至可以喝上羊奶、吃上鸡蛋,逢年过节和部队作战回来能够会餐,有几大盆菜,还有自己蒸的酒。指战员们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摆脱了面黄肌瘦、体弱多病的困境。

        

        

        部队粮食供应的解决是从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之后开始的--建立了公粮征收制度,实行合理负担--部队从政府粮站领来粮食分给官兵携带,无论干部、战士每人一条米袋,背负5至7斤粮食,这种办法一直持续到解放战争。八路军的供应标准是每人每天1斤2两(旧制1斤16两)粮食,5分钱的油、盐、菜钱; 到1942年闹灾荒,部队节衣缩食,每天每人节约4两粮,虽然菜钱没有消减,但已经买不到什么菜了。

        在鲁西坚持抗战的8年(包括泰西2年多)时间,主粮是小米、高粱和红薯,逢年过节和麦收后能够吃到白面。小米做稀饭或者干饭是上等饮食,平时最常吃的是高粱面窝窝头,大家戏称“钢盔”,红色,一个足有4两重,坚硬如铁,不易消化--部队有句顺口溜: “窝窝头蘸辣椒,越吃越上膘。”其实,窝窝头蘸辣椒,是火上浇油; 所以,指战员多害胃病。炊事班就想了个办法: 将窝窝头切成片,和白菜、萝卜一块煮,放上点油、盐,连菜加饭和汤就都有了。高粱本是大户人家蒸酒、喂牲口用的; 部队人多,粮食需求量大,加上高粱长起后成为青纱帐,对于抗日军民活动大为有利,而且高粱秆子既是建房材料又是主要燃料,所以,当地高粱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至于红薯,则是鲁西特产,1亩地能收二、三千斤,5斤红薯顶1斤公粮,秋收以后到冬天,供应部队的粮食就搭配红薯。

        吃菜就靠司务长、上士的本领--每人每天只有5分钱,油、盐、柴、菜等都包括在内,每人每天1斤菜,一个连队就是100多斤,买到什么吃什么。敌人“扫荡”时,部队连续行军作战,夜以继日地转移,菜就没有了,只能吃点咸菜、喝点开水。平常也没有肉吃,有时十天半个月打一次牙祭改善生活。连队伙食有经济委员会监督,每个月清算一次公布帐目,杜绝了贪污浪费。其时,指战员们都愿意打仗,打起仗来伙食好,而且打了胜仗,既有缴获的战利品,又有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送的慰劳品(猪、羊、鸡、大白菜,夏天还有西瓜)。1944年以后,部队搞大生产运动,自己种粮食、蔬菜、养猪,收获归单位,生活更是大大改善了。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战斗胜利品成为部队供应补充的重要来源--从游击队开始,就严格执行“一切缴获须归公”的纪律,任何人不准将战利品据为个人或者单位所有,也不准隐匿不报,就是枪支、弹药也必须如实上报,不能打埋伏。对于发洋财、本位主义、隐瞒私分,都认真追查、执行纪律,战争缴获物品统一由后勤部门负责安排。部队一直保持着严格的节约,建立了收旧换新的制度: 要求每个指战员将手榴弹丝绳和铜圈以及子弹壳都要拾回上交,然后才能补充手榴弹和子弹。

        由于部队的武器,主要依靠从敌人手中夺取,所以种类杂乱: 长枪中有七九步枪(中正式、捷克式、汉阳造、德造套筒等等),六五步枪,日本造“三八”式,也有阎锡山仿造的以及俄造的水连珠等等; 短枪中有驳壳枪、左轮、白朗宁、五音子等等; 还有冲锋枪(亦称花机关); 以后又有了各种型号的轻重机枪。这些武器有不少老掉牙的,战斗中也有损坏,建设武器修理工作便刻不容缓。

        1940年开始,鲁西军区在东平湖西戴庙、安山一带创建后方基地,由后勤部长吴机章(湖南平江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建国后,曾任贵州省工商接管部部长,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政委廖亨禄(福建永定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牺牲)领导。医院、被服厂、修械厂、手榴弹厂等等,都用土办法制造。

        1942年以后,这个地区为敌“蚕食”,后方就转移到黄河沙滩旧范县、田堌堆、尖堌堆一带,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地下挖掘成一个个房间大小的隐蔽所,分散多处坚持生产。遇到敌人大“扫荡”就坚壁清野,把机器设备埋在地下,人员分散打游击。

        1943年以后,分区的后方转移到马口、高菜园、宋楼一带,这时各厂的设备得到明显改善,有了一些机床,工人数量也增长了,不仅能修枪、翻砂造手榴弹,还能造迫击炮弹和九二式步兵炮弹。

        1944年以后,本部军工生产规模更大、产品质量更高,基本满足了部队作战需要。

        部队的办公费用,开始没有明文规定,1940年以后才规定: 团每月50元、营30元、连10元钱。1939年以前,指战员没有发过任何津贴,以后每人每月发放1元钱津贴; 1943年以后,干部津贴有所提高: 排级1元5角、连级2元、营级2元5角、团以上3元。

        

        在最艰苦的1942、1943年,冀鲁豫人民遭受着巨大的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饿殍满地,人民子弟兵咬紧牙关、勒紧腰带,节约粮食、菜金和被服鞋袜、津贴,用于救济灾民、扶持人民渡过难关,真正做到了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因此,得到人民群众衷心爱戴,始终与之并肩战斗,一直到战争的最后胜利!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乡下大西瓜,李根,
    • 家园 【原创】43)敌后武工队

      1943年9月,2地委和2军分区总结了8团在昆张地区、7团在郓北地区小部队活动的斗争经验,认为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敌进我进”的方针,大胆向敌占区进军,采取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精干武装,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认真执行各项政策,大力开展敌伪军工作,变敌占区为活动区,使敌人变成瞎子、聋子,粉碎敌寇“强化治安运功”,度过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最困难的时期,开创新的局面。

      根据当时形势,为了加强昆山、张秋、东平、汶上、郓北5县广大地区(约占2分区一半面积)的对敌斗争,分区领导决定建立一支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党、政、军、群结合的游击支队,命名为昆张支队。以8团4连为第1中队; 以原8分区警卫连为第2中队; 以7团2连为第3中队; 以昆张县大队为第4中队。由吴忠(四川苍溪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开国少将)任支队长,邵子言(山东馆陶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任政委,王定烈任副支队长,田平任副政委兼总支书记,常志义任参谋长,管学思任特派员,开展了新的斗争。

      昆张地区人民,历来有反抗压迫的斗争传统。早在20年代,就有了党的活动。是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摇篮,长期以来是党、政、军、群各领导机关所在地,更是部队可靠后方(医院、兵工厂、被服厂都在戴庙、安山一带)。从1941年开始,日寇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清剿”“扫荡”、“分割蚕食”; 特别是1942年“九二七铁壁合围”大“扫荡”后,该地区被敌侵占,敌伪军在寿张集、安山镇、戴庙、袁口、齐岗、师集、斑鸠店、王府集等30多处集镇安设了据点,更在黄河大堤上遍设碉堡,形成一道天然封锁墙,将昆张地区与濮、范、观中心区割断。敌人在据点、碉堡间修公路、架电线、挖封锁沟,形成了一个密如蜘蛛网的“格子笼”。日寇、汉奸在这里实行血腥恐怖统治,使本部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大部队无法展开,所有后勤单位全部撤离转移,地方政权也难以立足,群众抗日组织受到极大破坏,各项活动陷于停顿,人民群众蒙受了严重摧残,抗日根据地变成了敌占区。

      1942年冬,吴忠、邵子言、田平等同志率8团4连首先进入昆张地区,开展小部队活动,经过40余天、三进三出,逐渐摸索出小部队开展敌占区斗争的经验。1943年3月,7团2连进入郓北地区,和前者南北呼应,相互支援。9月,7团2连(郓北支队)和昆张支队合并,整编为新的昆张支队。7团2连改为昆张支队第3中队,郗晋武任队长,闫文康任政委,孙连捷任副政委,下辖3个排,全队160余人。

      东平、汶上两县原属泰西地区,1941年以后划为冀鲁豫2分区范围。当7团2连首先进入东平县境时,孙连捷异常震惊,在自己曾经长期战斗过的地方,所熟悉的面貌竟然面目全非,和昆张其他地区一样。这里成了敌伪严密统治的“治安区”,几乎所有集镇都安设了据点。东平湖西不用说,就是在东平、汶上两县边区,敌人就在袁口、任李庄、孙口、齐岗、田大店、十里铺、许桥、周楼、玉皇庙等地安设了20多个据点,派驻重兵,进行了疯狂的“清剿”,推行反动的“保甲”制度,实行“连座法”,建立了血腥统治,到处充满恐怖气氛。但东平、汶上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党组织是坚强不屈的,不管敌人残酷镇压。县、区机关转入地下,依然坚持着顽强艰难的斗争。东平县长赵效三、汶上县长隋长文等同志,始终与本县的党员、干部和人民同生死、共患难,进行着坚韧不拔的拼死斗争。当部队进入东、汶地区后,赵效三、隋长文和其他一些同志欢欣鼓舞,兴奋异常,就随同本部一起行动。他们两位是自卫团时代的老战友,久别重逢真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感慨。有他们在,大家感到有了依靠,他们非常熟悉情况,和群众联系密切,乡、村干部都在就地坚持,由他们引导,部队就方便多了,行军、宿营、侦察、作战、吃饭,都由他们当参谋、作安排。

      进入东平县打响的第一炮,是9月下旬奇袭东平县三官庙伪警察所。这个据点离城10多华里,因本部久未出现,故而敌人全无戒备,门口只有1个站岗的伪警察。部队在当地干部带领下,从40里外长途奔袭,无一伤亡,迅速全歼守敌,伪警察20余人无一漏网。这一仗打得好,是东、汶地区3年多来所未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人们奔走相告: “老八路又回来了! ”

      三官庙战斗后,部队又组织了周楼伏击战。东平县伪政府派了4个田粮征收员,在1个装备精良的伪军中队保护下,先到周楼伪据点,计划第二天到大路口一带抢粮。得到情报后,本部来了个连夜急行军,在离周楼据点仅两华里的小村设伏。第二天,他们在据点里等到各村情报员报告确无八路军时,便大摇大摆地列队出发,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们大门外鼻子底下埋伏着八路军。当敌人进至距离100公尺时,轻机枪突然开火、封锁首尾,各排同时发起冲锋,仅1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本部无一伤亡,全歼伪军1个中队。

      10月11日,汶上县警备大队驻袁口镇据点的伪军中队长高连甫准备反正,支队调1、3中队在消灭该镇伪警察所的同时,为保全反正人员家庭生命财产的安全,采用表面上武装挟持的形式,接其离开,打了一阵枪,放火烧了据点,以蒙骗敌人。高连甫部起义后,编为昆张支队第5中队。

      10月中旬,部队在赵效三同志引导下进入东平城北和肥城西南部,与1分区小部队取得联系,两支部队配合行动,对东平县境内的苇子河、须城、花篮店等据点实施袭击。在丁家洼伏击了肥城四区演马庄伪区长、穷凶极恶的汉奸头子鲍星三(鲍国鑫),给这个疯狂透顶的刽子手以沉重打击,毙伤伪军20余人。又在东平四区伏击了伪区长李绍周,毙伤敌l0余人。

      部队在泰肥、平阿山区活动了20余天,孙连捷感到心情振奋,泰西是自己生长、战斗过的地方,其时怀着特别激动的心情重新踏上这块土地,耳闻目睹敌人的残暴镇压,壮丽河山蒙受着铁蹄的蹂躏,人民在痛苦中煎熬。当地区、乡干部向孙同志倾诉,有说不完的肺腑之言。他们介绍了3年多艰难的战斗历程,分析了泰西地区变质的经验教训,不禁感到非常沉痛。

      泰西地区8个县,原为3块根据地(即泰肥山区、平阿山区、大峰山区)。其中,泰肥山区为泰肥根据地的心腹地带,开辟最早,工作基础最好。泰西根据地是山东和冀鲁豫两大根据地的联系纽带,对济南和津浦铁路线威胁甚大,成为日寇的心腹大患。敌寇处心积虑、想方设法要拔掉这把插在他们胸膛上的钢刀,1940年8月,调集日伪军1万余人,分兵8路向泰肥山区分进合击,妄图消灭本部或将主力驱逐出泰西。当主力部队不断给敌以痛击,粉碎敌人大规模“扫荡”之后,日寇改变战术,从1941年起采取碉堡封锁,实行步步为营,驻守清剿、囚笼分割等战术,在大集镇、交通要道、重要山口都安设了据点,全区8个县共安设了300多个据点。同时,推行“保甲”制度,扶持会道门头子死灰复燃,组织起会道门为其效劳。他们还采取威胁利诱、金钱美女手段,煽动内部不坚定分子叛变投敌,大肆搜捕屠杀区、村干部和民兵。这样,就造成了极为险恶的局面--敌军重兵围困,根据地被分割占领,部队和党政领导机关无法立足,只好暂时撤离,只有少数县区干部和少数精干小分队,还进行着极为艰难的隐蔽活动。

      之后,3中队于11月9日打玉皇庙,13日打任立庄; 12月6日打朱庄,10日在县城东南二十里铺伏击敌汽车运输队。这一连串的胜利,给了敌伪军不断打击。东平县大队还集中3个中队夜袭东平县城,一举攻入城关镇,消灭了伪警察所,缴获了根据地急需的食盐3万余斤。

      在军事斗争接连取胜,敌伪军政日益恐惧的形势下,同时运用各种方式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加紧对敌伪军、政、警人员的宣传教育、分化瓦解工作,严格执行政策,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对伪人员,对日本人也注意政策。本部曾在东(平)汶(上)公路上伏击鬼子汽车,车上一名日本顾问被击毙。大家将他的尸体整了容,寄了一封表明我军政策的信,然后用木板抬着,一个村、一个村地转送到东平城内,日本兵接到了尸体和信,连声称赞: “八路大大的好。”

      昆张支队第3中队在东平北部、平阿山区、泰肥山区活动了一个时期,配合1分区小部队给敌伪军几次打击,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给泰西人民以莫大鼓舞,给长期坚持斗争的当地党、政、群干部以有力支援。随后,又返回东、汶地区。1943年底,改编为东平县大队,郗晋武同志任大队长。1945年,升级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杨勇、张霖之纵队)20旅58团第1营,结束了在东汶地区的战斗。

      7团2连由郓北进入昆张地区之后,感到敌伪对这个地区的法西斯统治较郓北“有过之而无不及”,敌情更为严重,真是“驻军碉堡下,夜观敌营灯,行军必过沟,天天有战斗”。为了适应尖锐、复杂、艰巨的斗争,部队的行动方式、生活习惯(包括衣、食、住、行)、作战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从衣着来说,部队长期以来军衣、军帽、打裹腿、扎皮带,服装整齐,配戴“八路”臂章,标志显明,军风纪严整,军容威武雄壮。进入郓北以来,就一律改穿便衣,夏天穿的单衣是用槐花染的紫花土布做的裤褂,冬天棉衣是自己染的黑色土布,发一条白毛巾裹头(有的戴当地老百姓做的毡帽头),连以上干部发一件长棉袍。每个连有十几套伪军的服装,随时可以化装使用。

      刚进入昆张地区,情况比同志们预想的还要紧张,搞得大家疲于奔命。行动经常被发现,进入宿营地惊动狗叫,引起连锁反应,一片狗叫就引起敌人注意。敌人规定伪自卫队发现人影就大喊大叫,敲梆子,敌人也就发现了本部行踪。据点之间距离很近,敌人信息灵、行动快,往往是部队立足未稳、还没休息,敌人就追踪而来,有时连饭也吃不上。过去作战多系本部主动,放开手脚打,现在不能恋战,否则被缠住,敌人从四面八方越聚越多,越围越密,要吃大亏。

      敌变我变,险恶的斗争中,逼着大家开动脑筋,发扬军事民主,集思广益,总结经验,研究如何插进去、站住脚,行军、宿营、作战等都要来个根本改变。过去行军队列整齐、浩浩荡荡,现在必须掩声息影,静悄悄,不走大路专走小道和野地,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各排均带有自己制作的竹梯,好翻墙过沟,必要时还可代替担架转运伤员。为了消除行动痕迹,专门派人在后尾用树枝扫平脚印。还特意做成一种倒鞋底,走过之后脚印往相反方向,藉以迷惑敌人。行军前规定两个集合点,以便途中情况发生突变时队伍好集中。转移都在夜间,到达宿营地时不急于进村,先把住路口,待天明狗不叫时,再化整为零进村。一般不住村中心,就在村子一角或独立家屋内休息,便于观察情况或迅速行动。哨兵背起粪箕柴篓,化装成拾粪、捡柴、做农活的,携带短枪在村处巡逻。有时,专找大地主或伪军政人员的院子住宿,如有敌情由他们出面应付。他们害怕性命、财产被毁,都是按照要求去做。这样一来,比住在一般农民家还安全。对于来往的伪军政人员,不进村不过问,对于进村的,如未发现情况也不为难他们。对有异常表现的,就突然抓住他,令其缴械,但不杀不辱,不没收私人财物,只办理登记,进行教育,然后由伪村长出面做保,在部队转移前给予释放。

      在敌占区活动,必须准确掌握敌人动态,及时了解敌情变化,摸清敌伪军活动规律。除要求曾被俘虏过的伪军政人员提供情报,也通过地下党建立秘密情报网,选择政治上可靠、面目未暴露的党员打入敌内部,利用关系送出情报。部队直接派出侦察,也改变了过去老一套的侦察方法--有时是捕捉敌伪单独外出人员; 有时是窃听敌人电话; 有时是化装成敌伪军政人员与敌伪接触探听消息; 有时是布置伪乡、村长提供--正是由于多渠道了解敌情动态,才使部队逐渐趋于主动。

      进入“格子网”似的昆张地区,敌人天天围剿,闻风而动,四面合围,企图把对手消灭或者驱逐出去。本部不能消极避战,而是改变战术,采取“避强击弱”、“声东击西”、“歼敌一路”、“攻其不备”、“远战速决”、“打了就走”等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打麻雀战,实行牛刀子战术。部队有分有合,在梁山东南之陈庄,支队集中2个中队,全歼伪军1个中队; 又在梁山东北之四柳村,粉碎敌人合击。东阿县城敌伪军700余人发动夜袭,却在斑鸠店西南被伏击,溃不成军,死伤100余人,支队一直追击到东阿城郊。可以说是: 不打则已,一打必胜,把敌人打痛、打怕、打残。至于零星歼灭伪军1个班、1个排,那是家常便饭,捕捉敌零散人员更是天天都有。

      经过连番打击,使敌伪军心存畏惧,再也没有开始时那种狂妄、嚣张气焰,本部则乘势大力进行对敌伪军政人员的争取、分化、瓦解工作。除个别罪大恶极、屡教不改、死心塌地的汉奸、特务坚决镇压外,对有一般罪行而民愤不大的伪军、政、警人员,大都登记教育之后予以释放,有的则选择建立秘密关系,通风报信,掩护人员开展工作。有一次抓到大安山伪区长赵乐亭,此人是个知识分子,比较开明,经教育释放后,他利用公开政治地位做了不少工作。在对伪军政人员的工作中,利用亲属故旧各种社会关系,曾发挥很大作用。周楼据点的伪军中队长周庆丰,出身地主,本部对家属做工作,保证对其本人不杀不辱,家庭财产不予没收,对之触动很大。被俘虏后,经过教育对他约法三章: 第一,不可死心塌地当汉奸,要“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二,不扰民、不害民、不奸淫掳掠、不滥捕乱杀; 第三,要及时报告敌情动态和本部交办的任务(购买药品、通讯器材,掩护工作人员等),都一一照办。他那个中队3个小队9个班中大都被俘虏、教育、释放过,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物。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活动,昆张地区40多个据点内,大都有了关系,伪军中百分之四十多都被俘虏过,接受了政策教育和抗日战争形势的宣传,态度有了转变,就使得本部处境大大改善。

      武工队不仅是一支战斗队,也是一支工作队,指战员和县、区党、政、群干部编在一起,行军、战斗、生活在一起,不论是一个班还是一个排单独活动,每到一地都积极主动地开展群众工作,每个战士都变成了宣传员,向群众讲解形势,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将所收集了解的情况,向地方干部反映,协助地方党、政、群工作干部开展各项工作。抗日政府则大力做好伪军政人员家属的工作,使他们规劝亲人改恶从善,为自己留条后路。政府还建立了伪军人员“善恶登记簿”,明确宣布“做好事有立功表现者画红圈,做坏事的画黑点”,到一定时期总结公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候一到、一切要报。”向他们宣传: “都是本乡本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经过这些深入细致的工作,伪军、政、警人员大都有改恶从善、立功赎罪的表现。有的送情报,有的购买敌人禁运的物资,主动要求抗日政府考察,保证自己不做坏事,还将内部别的坏人做的坏事仔细报告。

      小部队活动在异常艰苦困难的险恶环境中,常常是一个排、一个班,甚至是一个小组单独执行任务,但我们的部队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战斗意志,满怀胜利信心,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精神,不叫苦,不怕死,不动摇,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决执行党的政策,没有发生大的偏差和错误。这主要是由于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党小组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真正发挥了模范骨干作用。

      昆张支队象一把钢刀刺在敌人的心脏,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部队站稳了脚、扎下了根,有力地配合了中心区反“蚕食”斗争,直到1944年局势发生变化--1944年5月上旬,昆张支队作战9次,俘虏日军3名、伪军591名,缴获长短枪500余支。6月上旬,曾思玉司令员指挥8团和昆张支队发起了昆张战役,5天内战斗20余次,攻克张秋集、大路口、戴庙、四里山、周楼、大安山、小安山、开河等24个据点,俘虏伪军1200余人,缴获轻机枪10余挺、步枪1000余支。大军所至,伪军望风披靡,再加上一年多来昆张支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对敌伪军的争取、瓦解工作,大多数据点是一包围就缴枪,甚至是不战自降。从此,昆张地区形势大为改观,由敌人分割占领的“治安区”,又变成了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笑逐颜开,日夜投入拆围寨、扒炮楼、填平封锁沟的紧张作业,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通宝推:邻居大哥,李根,
      • 家园 终于知道149师另外一支部队的起源了

        149师三个团,前面已经知道,446团就是山东肥城泰西抗日民众起义军改编的运河4团——教导三旅9团——三分区9团。

        而445团就是这个昆张支队。445团在149师里资历最浅,原来也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成立的。

        原来149师里的一个红军连就是:红五团——运河5团——教导三旅7团——二分区7团的二连。

        那么149师445团也是16军136团的兄弟团。

        昆张支队历经抗战历练后编为7纵20旅58团,然后是一纵20旅58团,18军154团,藏字419部队154团,149师445团。

        149师另一主力团——447团来源我早就知道了。是彭雪枫部,新四军4师师部直属独立团,又称水东独立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