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科学院的故事之华罗庚和馒头 上 -- 萨苏

共:💬64 🌺66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科学院的故事之华罗庚和馒头 上

    因为要赶一个稿子,今天留在家中,正写着,有人敲门。迎出去一看,是父亲当年的老友来看望。

    他的朋友们是带着花来的,萨娘分了一半摆在萨爹的案头,另一半,放在了门厅的书桌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父亲的老友送给他的花,被工科的萨娘一摆弄,就仿佛从农机学院的试验田里拔出来的一样了

    恍然,父亲离去马上就到两年了。

    这样的拜访,我曾担心会有伤感弥漫。

    然而,在相见都不禁落泪之后,不一会儿,伤感就被平和的话题代替了。他们是来看望母亲的,父亲的老友们眼里,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他们笑着争论,说着趣话,担忧着搞理论数学的没饭吃......

    恍惚,父亲就在他们中间,依然是那样不多说话,只是微微笑着点头 -- 不要以为他木讷,曾经有人带了一个不了解科学院人的朋友来家,这位和每个人见面都要大拍肩膀,显得十分豪迈。轮到萨爹,仍是微笑着自我介绍,表情温文尔雅。两人伸手相握,那位抬起另一支手来,却无论如何拍不下去,只是表情古怪,僵持片刻,终于哎呀一声叫了出来。

    萨爹放开手,无辜而略带莫名其妙地看过去,让甩着手的对方哭笑不得。

    萨爹曾是北大篮球队的队长,那份手劲,我是领教过的......

    所以,萨爹的同事有人笑说他“蔫坏”。

    萨爹的同事中有很多人是有趣的家伙。甚至,面对生死这样的问题也不例外。

    萨爹的一位老友,一位我国卫星用太阳能电池的权威专家得了和他一样的病,而且影响到脑部,医生说需要做开颅手术。

    这手术十分危险,能不能下来实难预料,于是,上手术台前,这位研究员拍照散发亲朋好友,作为万一的留念。

    照片上的他穿着条格的病号服,头发已经剃光,环绕头部,颅骨上拧进了四颗螺栓,用头箍固定着,状甚安详。

    那是曾经风流倜傥的上海帅哥阿。这幅情景不禁让人有些伤情。

    但他给自己照片的注释几乎让每一个人随后喷饭,忘掉他的处境。

    那注释是 -- “塔利班”。

    想来,他写下这注释时,自己一定也在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能把塔利班和开颅手术联系起来的,实在......非科学院人莫属

    这位叔叔今天还惬意地过着他的小日子,五年了,曾经肆虐的癌细胞竟然在一次次复发后被他和医生联手顶了回去。

    我太喜欢他了,以至于很想把他的“塔利班”照片和名字放在这里 ,但是,正因为太喜欢他,又知道自己决不能这样做-- 那会打搅他的安宁。而这位叔叔日前来电,说正准备出国去看望女儿。

    生命之树常青,愿他此行一切顺利。

    他们在谈天的时候,可能因为最近所里在纪念华罗庚,不知是谁把话题转到了华罗庚先生身上。

    [待续]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Soen,千岭,njyd,lucase,朴石,山远空寒,胖鱼,★★★,喜欢就捧捧场,鹦鹉螺,大眼,抱朴仙人,大鹏翔宇,
    • 家园 【原创】科学院的故事之华罗庚和馒头 下

      谈到华罗庚先生一点儿也不奇怪,很多中国数学界的人物都出自他的栽培 – 这些人后来不少改行搞了计算机,所以,中国计算机界的血缘里也和华先生有渊源。

      有位院士提起来,说难怪华先生在数学上屡有创见,他有个特点,想的事情和别人总是不一样。

      有一天,他忽然问身边几个人,说你们多大岁数了?

      正好陆汝钤先生在旁边,他一看华先生瞅他,赶紧回答:“我二十八岁。”

      二十八岁的陆先生,已经进了科学院数学所,而且成了熊庆来先生的高足,风华正茂,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没想到,华先生冲着他比出了两个手指头 – “你还有两年时间阿。”

      “两。。。。。。年时间?”陆先生不解其意。

      解释后,他才明白,原来华罗庚有个理念,认为一个数学家,三十岁以前一定要出成果,如果三十岁干不出来,以后再努力,也干不出来了!

      多少,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家都是满头银发,年高德劭的样子。二十八岁,正常情况下还是谦虚恭敬,满楼是祖师爷的时候,离成名成家的距离还远着呢,却被华先生宣布只剩两年的时间了,简直比直接把奥巴马扔到阿富汗打仗还有冲击力。

      这一句话,把二十八岁的陆先生吓了一跳,快五十年了,还记得清楚,描述起来栩栩如生。

      也许,就是被这句话吓坏了,赶紧争分夺秒,才有了今天的陆先生。

      一句话能有这样大的威力?

      那当然,要看谁说的了。比如华先生,他说的话,没法让人不重视。在座有人说了 – 华老,一个字顶一个馒头呢.

      这又是什么典故呢?

      人家解释了 – 华老,那时候稿费高啊,一千字足足四十块钱,可把我们羡慕死了。一千字四十块,一个字可不就是四分钱,那年月,可以买一个馒头了。

      众人纷纷点头,唯有一位摇头。

      问他,曰你们算得不对,外头馒头可能四分钱一个,华老可是不会到外面去买。数学所的白馒头特别大,一个要一毛钱,他得两个半字才能换一个馒头呢。

      大家回忆一下,果然是他说得对,但都表示,即便是两个半字换一个馒头,华老的收入,也只有让人“艳羡”的。

      忽然想起,父亲有个朋友,数学所很早的研究员,一次要去德国讲课,临走前,和萨爹话别,说:“这次出去,能挣点儿钱,我妈妈没有劳保,以后可以用这钱给她看病了。”

      那种神情,有一份自豪,还有一份不得不谈钱的惭愧。

      这位研究员,如今已经是院士,据说,还住在902楼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已经住了二十年。

      这样想着,发现大家的话题已经转到了数学所的食堂。他们回忆 –

      数学所的馒头不但大,而且有名堂,比如菜单里有“翠岗红旗” – 这可不要以为是食堂该行放电影了,翠岗红旗的意思,就是馒头顶上放一个枣。

      而“蝴蝶趴在金山上”就不一样了,那不是馒头,而是窝头上头放两个枣。

      恍然间,忽然意识到如今普通作者的稿费也通常是一百块钱一千字以上了 – 当然今天的物价,馒头肯定不会保持在一毛钱一个,但写文为生的朋友,总可以骄傲一下吧 – 我的稿费,比华罗庚的还高两倍呢!

      忽然注意到一位的茶杯空了,赶紧拿茶壶准备给续上,却发现萨娘在使眼色。

      啥意思?

      提着茶壶到厨房,假意续水,萨娘跟出来,悄声说:“别给你X叔叔倒茶了,前几年听说他前列腺不太好。你倒一杯他喝一杯,已经喝了四五杯了,你再倒,他还得喝……这位,从年轻的时候就是没有数量观念的……”

      成,听您的吩咐。萨拿起一盘花生,准备用它代替茶水。

      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来 – 没有数量观念?这位在国内外介绍起来,可都是“数学家”阿!

      据说,一位祖师爷级的大佬说过 -- 数学家一般来说分三种,一种是识数的,一种是不识数的。

      萨举着花生发了半天愣 -- 天,我们中国人,如此没有数量观念的都可以当数学家,要识数的干这行,还有别人的活路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写这篇的时候想起了两年前那个艰难的日子,当时,网上结识的朋友们把他们的花圈一直送到了八宝山的灵堂。谢谢,这份情意,永难相忘。

      [完]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点com,逐水而行,alchemi,千与千寻,千岭,大圆,大鹏翔宇,lucase,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