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客车整修、鉴定的那些事儿(1) -- 忘情

共:💬77 🌺6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可以利益共享的

              比如开发过程中的盈利地方政府拿走,铁路只要把设施建起来就行,反正铁路主要不是为了盈利,只要不亏本能运转起来就行。

              (其实你说“铁路炒地皮”,这是盈利性的思路,当然很难听。但是其实铁路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基础设施,那么完全可以让别人炒地皮,铁路在其中分的一些利益。反正全国都在炒地皮,也不多这一家。况且炒地皮的过程中能做些基础设施,这也算是炒地皮的实际贡献)

              可以由地方政府组建一个开发公司,把这个项目外包出去,这样也有助于成本控制。

              至于交通问题,看你的立场如何了。其实现在各行各业都有这个问题,企业都在搬家,都在做地产置换,都在面临员工的通勤问题。这个其实和城市规划也有关系。

              不过这个问题不管怎么说,铁路掌握的资源总比其他部门多一些,操作的空间总是能更大一些

          • 家园 基本会是越倒腾越亏

            闹不好到时候连现在那点基本盘都保不住了。

    • 家园 【原创】客车整修、鉴定的那些事儿(3)

      忘情:【原创】客车整修、鉴定的那些事儿(1)

      忘情:【原创】客车整修、鉴定的那些事儿(2)

      针对这些浪费现象,上级一级压一级地要求节支降耗,提高效益,并且逐级制订了指标。具体举措也有,比如说回收部分领料权,非得主管领导一枝笔签字料库才认帐;比如说对一些消耗的大头,比如说发电车的柴油使用情况制定最高消耗量,超标即考核等等。

      但据我观察,虽然每级领导大会小会喊得凶,具体措施、指标也有,但给我的感觉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板子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除非上级逼得太紧,而且真正威胁到相关领导仕途前程的时候才会真正抓几天,否则的话也就那么一回事,时间一长职工们也都习惯了,权当耳旁风。

      为什么会这样?我与一些中层领导私下交流过。他们认为以前也搞过成本节约活动,大领导承诺到时候按比例提成奖励,但事后却食了言,所以大家都不再干这样的傻事了。而且如果今年的成本真压缩下来了,上面一看,原来你大有潜力可挖呀,好吧,今年的节余提成奖励给你,但明年我制订生产成本指标的时候,就大力压缩,顶多让你拿这一年的奖励,但这一年过后,上级给的成本指标大大压缩了,你的日子就非常难过了。而且随着年复一年车辆折旧,维修成本事实上会逐年上涨,但上级可不跟你讲道理,就这么砍成本。再说了,水浑了才好摸鱼,这个盘子做大了内部才能有操作空间。因为上级不断地砍费用,平常办公室里要添置个什么呀,要想给职工办点实事呀(例如一年三节,没有钱发过节费,就只能想办法搞袋米,搞壶油发给大家,费用从生产成本里变通),应付上级领导检查时的迎来送往费用呀,不都得想办法从生产成本里出?所以呀,甭管上级怎么叫得凶,逐级都有抵触情绪,都有变通手法。领导们说了,会叫的孩子才会有奶吃,我成本超得厉害,你再扣钱也总不能让我连基本的吃饭钱也没了吧?我会到处申诉呀,你成本压得这么厉害,让我怎么保证列车安全?出了事算谁的?叫得多了,领导一看这成本实在是压不下来呀,渐渐地也就算了。谁要是死心眼真做老实孩子,到最后饿死的肯定是他。

      前些年,本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就这成本问题或书面或口头给各级领导提了些建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条:

      1、大领导要说话算数,否则折损威信。答应给下面的节约提成不应该以任何理由赖帐,而且不要做头一年降成本得奖励,第二年减指标让人家没法过日子的事。即使要做,指标也得合理可操作,不能拍脑袋一刀切。

      2、班组包车干活,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及个人,节约有奖,超支有罚。加强监督力量,深入细化成本核算。

      3、针对整修成本超支太多,可以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规定各种耗材的班组最高领用量,这个规定值比实际需求低百分之十左右。然后给主管副主任一批机动领料权,用以在各班组之间调剂。避免因为指标一刀切导致各班组因车况不良而造成松紧不一,以致有人饿饭,有人撑死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调动副主任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不再抱怨自己是有职无权的“大工长”,同时也可以将大主任从这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落实逐级管理,逐级负责。大主任只要管好副主任们就行了,各副主任各自管好自己分工范围内的班组。这样也可以极大地缓解管理层中的种种矛盾。省得大主任累死,副主任闲死,两边还都有怨气。

      4、实在要逐年减指标,也应该温水煮青蛙,徐徐推进,不可一步到位。

      5、针对囤料问题,一方面严格控制各班组每月领料量,另一方面可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趁哪天职工们都在场,突然命令全体开柜检查,也不用处分囤料人,只要将搜出的各种配件集中起来登记数量,通知料库这批料未用完前不准再进料,谁需要谁找领导批条,谁来领就算哪个班组成本,囤料班组等于一批货重复出了两次料单,核算成本时如果超支就严格考核。

      6、领料单一式两份,领料人保留副本,注明时间,双方签字交接。若因料库不能及时进货导致车辆带病出库,一切责任归料库,考核经办人。

      你还别说,大领导还真给面子,没过多久就回复我说,以前的事他不清楚,询问过前任领导,说话不算数那是没影的事。况且领导换了多茬,他肯定不能对以前的事情负责。得,大领导的回复和中层领导们愤愤不平的抱怨完全对不上号,看来这潭水混得很,咱还是别趟这潭混水为妙。

      至于其他几条,领导们说值得认真考虑,可最终都以“工作量太大,太复杂不具可操作性,不够人性和谐”之类的理由给和谐掉了。

      我想了想也是,当家有当家的难处,不当家的恐难真正体会得到。咱不在其位,还真是不谋其政为好。

      忘情:【原创】客车整修、鉴定的那些事儿(4)

      忘情:【原创】客车整修、鉴定的那些事儿(5)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毛病几乎所有成规模的企业都有

        不管私企国企外企,除非企业规模小到老板的手臂能够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即使是私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也是极少。

        铁道部的改革措施,正是这几年来作为“先进经验”引进国企进行改革的,效果就像嗑药,High不过几天就不行,最后只能私有化了之。铁道部是不能私有化的。

        那些私有化的国企有怎样?通钢就是例子

        而经济危机就是微观上的问题在宏观上的总爆发

      • 家园 积重难返

        感觉在运营上铁老大不比沈飞强多少。

        要尽力避免人治,用制度设计,发动群众斗群众。

        物流信息化 RFID 每一个部件都有ID的话,即使被盗卖,也能反追到是谁卖出去了。

        感觉上还是领导的整改决心不够大。决心够大的话,成本和效益上的提高空间很多的。

        • 家园 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领导也要考虑到各个方方面面,不可能一意孤行的,毕竟这一大摊子还要继续维持下去,不能影响安全和稳定。

    • 家园 【原创】客车整修、鉴定的那些事儿(2)

      忘情:【原创】客车整修、鉴定的那些事儿(1)

      先说这个“耗费巨大”,这一方面是因为铁路配件价格高得离谱,另一方面原因是现场作业浪费严重。

      铁路配件是由全国各地的制造商提供的,铁路是半军事化,是一些人眼里“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而这些制造商们,却是彻彻底底的市场经济。火车票可以十几年不调整,但铁路配件可是随行就市,这十几年来一直涨得没完。

      部里确实也引入了竞争机制,只要你的产品能符合我的要求,我就可以把你列入采购名单中,各单位可以自行决定买哪家的配件。所以,列车的防滑器就有铁科研、四方、萨伯、科诺尔等几个型号,电茶炉就有四方、盛华远、威斯德、剑湖等数个型号。表面上看似乎有竞争,但各家的产品配件基本上不通用。你用一家的产品,就只能采购这家的配件,那配件就是个宰人的价。你想弃用,那采购的配件也就变成了一堆废物,浪费更大。

      而现场浪费严重这个问题呢,仔细分析,又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职工技术水平低下,而且非常懒惰。这突出表现在上部空调、电茶炉、配电柜、电暖器、照明灯具的维修中。我们的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远不如从前了,上车维修时都空着手,看到故障后也没人认真分析和查找故障点,而是直接用对讲机叫同伴到料库领配件,然后实施换件修。运气好的,换一个配件故障就消除了,于是一切OK,打道回府,换下的故障配件就这么往车上随手一扔。其实许多故障配件都只有一点小毛病,比如说保险丝断了,继电器内部积尘导致接触不良,只需要简单维修就能再利用。但遗憾的是,没有职工这么干。如果运气不好,换一个配件没能解决问题,那就继续换下一个配件,一个个换下去,直到故障消除为止。问题是前面换下的配件其实全是好的,但职工们也就这么随手丢弃了,没有人心痛国家财产。

      我与职工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过交流,大家的意思是这些配件那么重,本来上班就累,要背着这些东西走那么长的路,谁乐意呀?辛辛苦苦一个月,铁路上就给开那么点钱,哪里犯得着那么卖力。再说了,节约材料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省下的钱自己拿不到,还不是让当官的给吃吃喝喝掉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职工利用整修的机会囤积材料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来自动车组开行以来,因为耗费巨大,铁路只能靠压缩普通列车维修成本的方式,将有限的维修资金向动车组集中。因此各级修程的费用一砍再砍。我举一个例子,列车各种定期检修修程的费用是由部里统一规定的,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段修一辆车,上面给两万五千块的费用,到了这几年,这个费用给砍成了八千块,而从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物价涨了多少?给的检修费用少了,但该干的活儿却一样不准少,这车辆要是因为维修不到位而出了事,处罚是极严厉的。铁路上是半军事化单位,就是如此地不讲道理。所以职工们也就动起了脑筋,你日常检修费用不是卡得很死吗?那到整修的时候我就趁机多领些料,囤起来慢慢用。另外,有些民用材料自己家里装修也是可以用的,大家靠山吃山,动这脑筋的人也不在少数。有时候,职工们这方面玩的比较离谱。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仅有二十个人的班组,居然在一个月内领了一千多筒玻璃胶。而正常情况下,这个班组一个月有个十几筒玻璃胶就足够用了。所以领导查帐后气得暴跳如雷,公开叫骂你们这帮家伙是拿玻璃胶当饭吃呀?还是家里开了店,直接拖出去卖了?

      另外,职工们囤料还有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那就是料库工作效率极差。料库里养的全是一帮大老爷,整天里迟到早退吹牛皮,就连发个料也懒得动一步,收下料票后让职工自己去库房取料。由于现在上峰强调料库要“零库存”,随要随申请,最大限度地压缩库存,加快资金流动,于是许多情况下职工要干活就要提前申请材料。可这帮爷的效率实在是低,往往申请计划做完了,十天半个月能到货就算是快的,一个月才能领到东西那也司空见惯。为什么呢?因为你急他不急呀,上峰追究下来,他就说自己早就联系了,是其他环节出了问题。而事实上呢,你的申请单递给他,他往抽屉里一塞,十天半个月后才想起来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最要命的就是料库的人业务素质极其低下,职工报上来的配件不但要写明白型号、生产厂家,而且要拆一个样品给这帮大爷,否则就甭想保证人家进货时能进对。进错了货,再退货,再重新进,这一来一往,黄花菜都凉了。料库的人不急,可职工急,因为不能按时完成维修任务,让列车带病出库往往是要考核的。当然了,你可以说因为料库不能及时提供配件,可扯皮来扯皮去,终归要落实考核,而事实上鲜有考核料库责任人的事情发生,一切都还得一线职工扛着,所以职工们一般或多或少地都会平时攒点配件、材料,以应不时之需。

      料库的这些事,领导们都知道,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根治这个顽疾。顶多是一些非常时期,比如铁道部要鉴定了,大领导亲自坐镇料库协调材料、配件的问题,这时候情况才会好些。但大领导毕竟不可能天天把自己降格为料库主任,所以风头一过,一切照旧。

      然而,囤积配件是会造成极大浪费的。因为各厂生产的不同批次车辆所采用的设备有所不同,而厂商的配件不通用。遇上跨局调拨转属车辆,或者现有车辆改造,一旦原设备没了,囤积的配件就成了一堆废铁。而且车辆配件中有许多橡胶、塑料件,摆在那里不用,时间一长也会老化,老化到一定程度,虽然是全新品,但也只能报废了。

      因为是公家的料,所以没有人心疼。囤积的配件浪费就浪费了,大不了再重新囤积呗。单位上经常会有机构、人员调整,经常会搬家挪地方。班组每回搬家都会“变”出一大堆材料、配件,因为嫌重,于是便都遗弃了事。甚至于每次搞标准化重新进行更衣柜、工具柜定置管理时,都会发现许多“无主”的柜子,有的是因为主人已经调离,有的是因为年代久远,主人已经不记得自己还有这么一个柜子了。上面要搞标准化,那么这些清理出来的柜子就得存到杂物库里,可一搬起来,却发现死沉,四个人抬都累得够呛,于是领导特许砸开柜子清空。等砸开一看,我的老天爷,就是个杂货铺呀,什么年代,什么规格的车辆配件都有,许多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淘汰了,就是没淘汰的,大半都因为存放时间过长而不堪使用了。粗略估算,每回这样清理柜子,清出来的配件都价值数百万元。这也就是国企,换成私企,就这么个折腾法,就算是比尔盖茨那也得破产。

      第三种情况,那就是盗窃国家财产。

      盗窃的主要是柴油、电线等民用物资,手法不一而足。有些人理不直还气壮,说啥子物价天天涨,而工资却在低水平徘徊,不捞点外快怎么行?胆小的也就是嘴巴上叫叫,到网上做做愤青,胆大的就想办法盗窃了。保卫部门当然也抓,但有些人就有侥幸心理,认为没抓到我就赚了,抓到了算我倒楣。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想象,我就不具体说了。

      忘情:【原创】客车整修、鉴定的那些事儿(3)

      忘情:【原创】客车整修、鉴定的那些事儿(4)

      忘情:【原创】客车整修、鉴定的那些事儿(5)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很久没看到忘情写铁路了

      很久没看到忘情写铁路了

    • 家园 沙发花

      奶爸挖坑不易,宝推一下

      四方厂出的动车质量如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