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毛时代真的比现在公平吗? -- 油炸辣椒

共:💬658 🌺3469 🌵2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种竞争对民企更不平等吧

                              国有企业就是经济的吸血鬼 [ ★葫芦牛仁 ] 于:2011-02-06 02:02:58 复:3273789

                              因为按照这些人的自己说法,国有企业就不是企业,而是一堆人的利益,领导层和地方政府不断往里砸钱搞政绩,基层管理层坐在那里混日子顺便自己占点便宜,工人一代一代把没出息的孩子往里塞。最后的结果是包袱越来越大,社会来买单。市场经济下,多一家这样的怪物,最后的结果就是社会多牺牲一点效率。对待国企,朱的政策最到位,一个字,杀!别看朱时代灭国企有很多家哭,但是结果是经济发展起来了。如果没有当时朱的刀快,现在可能是一国哭!

                              土地、人力、银行贷款、牌照这些都是社会资源,国企最牛13的地方就是有这些基本不要钱或者低成本的资源还天天说负担。还说什么社会效益,狗屁的效益。难道税上你比别人多交?国家代表整个社会作为投资者和股东就没有要求上交部分利润的权力?

                              链接出处

                              还是举台州飞跃缝纫机来说吧。当年是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进广交会?国企就是拿了摊位然后租给有关系的民企谋利不是?而飞跃的老总邱继宝为了参加广交会拿不到入场证就从下水道爬进去,然后给保安逮住受尽屈辱奚落。

                              “飞跃”在1986年创办之时,可以说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市场。为了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时机,邱继宝把目光瞄向了国际市场。1989年,他背上自己制造的缝纫机走上了中国最具权威的外贸窗口--广交会。但是,他没能迈进这个门槛,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原因很简单,只因为他名不见经传,所经营的仅是乡镇小厂。邱继宝没有死心,为了与外商直接接触,他横下一颗心翻墙进去。可结果,他被广交会的保安人员扣住,交了50元罚款不说,还罚站了半小时。这不公的待遇没有使他气馁,反而使他真正领悟出了要想“公平”,重在要有“实力”的真谛。
                              而所谓国企的人是怎么工作怎么干事业的呢?不是有个干活的都是临时工,临时工一转正就立马怠工的说法吗,例子你肯定也听说过。我看过一个国企董事长要亲自打电话跟快递联系,郁闷地说:“办公室连这点事情都作不好”。那些科研院所、大学、银行、百货公司、宾馆、政府机构哪个不是这样?“国家”人员的态度、事迹可是都还活在人们心中啊。当然,你也可以说铁人王进喜,可以说出一堆的劳动模范,但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看到的国企人员的工作可是逍遥自在的很啊。一个企业是国有还是私有其实我是没什么意见的,但国企这种竞相堕落竞相怠惰竞相浪费的文化是活生生地吞没了国家人民的无数资源,造成了整个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也极大地阻碍着国家的进步,也造就了九十年代末相当悲惨的一幕。

                              至于合资企业,我不了解这块,但我接受你的观点,也相信这些合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运作上都有相当的优势。

                              你不知道技术消化基本上不是一个赚钱的买卖,许多时候是要大笔投入,最后赔钱的。但这是利在千秋,功在万代的大事业,中国这种资本和技术都匮乏的后进国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强制完成这一事业。
                              像核电站、高铁之类的技术肯定需要国家长期的巨大的投入。但是,上面的飞跃缝纫机已经说明了(部分)民企对技术进步的强烈追求,

                              在装配线的成品展示台上,邱继宝提着一台多功能家用缝纫机说:“总理,这种缝纫机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重量只有5公斤重,是传统脚踏缝纫机的十分之一,功能是20多倍,价格是10多倍,又没有污染,更为重要的是大批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可以说,飞跃给中国传统家用机带来了一次革命。”听到这,温家宝颇感兴趣地提了提多功能家用缝纫机,并笑着说:“确实挺轻,过去我看到的缝纫机不是这样的。现在的缝纫机先进、漂亮、功能多。这种产品是哪一年开发出来的?”“已经有8年了。”温总理感慨道:“缝纫机行业了不起。这是技术的飞跃、质量的飞跃、管理的飞跃、规模的飞跃,也是飞跃占领世界市场的飞跃。”
                              其实,邱继宝不是没动过这些念头。据记载,邱继宝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申请以高科技企业资格上市,但被告知说缝纫机是夕阳产业。他说,1台重50公斤的工业缝纫机可以卖到10万元,而1辆5吨重的汽车才卖七八万元,光是钢铁每吨还要2000多块钱呢,到底谁是高科技?于是,“一气之下,他再也不提飞跃上市的事了。”

                              国企能否发展出广东那样庞大的电子产业山寨产业呢?有几个国企有华为中兴那样的成就敢走出去和世界巨头一阵高低呢?

                              当然,很多民企很多老板恨不得把工人骨髓榨干对员工毫无尊重对社会毫无责任,拼命逃税,拼命克扣工人工资,拼命污染环境,拼命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如已述的,这些是政府的责任,是法治的问题,这不是中国国企的制度与文化怎么优越怎么好怎么有竞争力怎么能消化科技的证据。记得沙切尔夫人的铁腕就是怎么把英国的国企统统拍卖掉(老朱当时应该采取这个办法而不是搞什么Mbo 让那些国企高管和政府领导占那么多便宜)。

              • 家园 求教 请发帖完整论证 简要点没关系 但麻烦完整一点

                那个年代十个亿可以做多少事情你知道吧?希望工程搞十几年才搞了多少钱?这不是吸血鬼是什么?可这样的国企是一个两个吗?河里汗牛充栋的讨论国企的帖子难道你一个没看?

                你可以比较下日本、德国的退休工人工程师被挖到中国韩国台湾和大量的第三世界国家发挥余热;美国的失业人员在进修再培训之后就变成了IT人员或转到其它行业,中国的国企下岗职工在他们工作期间积累了怎样宝贵的知识经验和有竞争力的技能呢?他们就比日本德国同行笨?那些国企真的如你说的创造、积累了那么多财富或能够创造、积累财富的话,工人的日子还会过的那么惨,全国人民的日子还会过的那么惨?

                当然,你可以拿出数据来说明前三十年的国企生产了多少坦克多少飞机多少布料多少钢材多少石油多少盐巴来证明国企是怎样的积累了创造了怎样的财富证明社会主义是怎样的优越毛主席是怎样的伟大,我没话讲,左派同志完胜!当时民营经济肯定是零,打铁的都会被打成反革命,你还想搞剥削?国企肯定是在积累,农民肯定更是被积累,大伙都是在被积累,全国人民跟现在的朝鲜人民一样一起奔着共产主义的天堂奋勇前进

                • 家园 你希望我论证啥啊 我说的还不够明白吗
                  • 家园 煽情略入门 论述没看到
                    • 家园 屁股坐歪的就只有靠煽情拉同盟军

                      他不是这里唯一的一个,也远不是最能煽情的一个。

                      更不是最会装B的一个。

                    • 家园 没啥好论述的地球人都知道国企是怎么工作怎么创造积累财富的

                      除了你们左派。机制不灵活,以前机制就灵活了以前就不浪费了?国企要那么好,干嘛要倒掉?干嘛会倒掉那么多?

                      要说比煽情比理论,自然是不敢跟左派同志比的,更不敢跟督工比的。咱只会就事论事。

                      • 家园 “没啥好论述的”,“咱只会就事论事” 多谢指教
                        • 家园 找到了你的原文了 说老实话写的确实很不错 只是有些事情太

                          夸张太煽情了。

                          事实证明,中国才是冷战的胜利者,中国站在哪一边,冷战的天平就倒向哪一侧。50年代中国在苏联支持下在朝鲜顶住美国,70年代中国支持越南打疼美帝,80年代,美国打破原则,让西方资本向一个美国海军陆战队不能随便进驻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90年代,死掉的苏联向中国贱卖最后一份冷战红利。一脉相承的冷战三角战略最终打造了美苏之后第三个超级大国。世界第一发电量,和美国打平的卫星发射能力,中程反导和战斗机发展之路终于看到了美国的尾灯,这都是实打实的东西,毋庸置疑。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242022

                        • 家园 那我就再“指教”你一个吧 中国得以承接西方的产业转移不是

                          因为“美国首次允许对它的海军陆战队不能随便出入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你前面的一个帖子里的我刚才找不到了,可能不能完整地记下你的原话,但这足以说明督工同志的煽情功力了)。中国得以承接西方产业转移的原因是1.无数港澳台和无数海外华人华侨的努力--比如下面的林文镜,2.美国八十年代的高利率政策使得自己的低级制造业几乎全面崩溃,3.同时日本由于迅速地完成了产业升级自身劳动力严重不足。

                          77岁的林文镜是福建融侨集团的缔造者,也是印尼“林氏集团”两大股东之一,集团拥有世界最大的水泥厂和面粉厂。在福州和重庆的项目更让他在房地产开发界声名鹊起。不过,在他眼里,家乡的富庶远比这些资产和名声更重要。

                            1936年,7岁的林文镜随母亲离开福州的福清市(当时叫福清县)的溪头村,到印尼跟随父亲做生意。17岁那年,父亲去世,林文镜不仅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还从跑单帮开始闯入商海,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林文镜先后开办了20多家企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这几乎是他的座右铭。也正因为如此,在1987年,他回到家乡,第一件决定要做的事就是帮助家乡脱贫致富。

                            他在全县干部群众大会上承诺:“要用5年时间帮助家乡建一个年工业产值5亿美元的工业区。”而当时,福清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不过4.3亿元人民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林文镜在痴人说梦。之后,他把海外的事业全部交给他人处理,自己扎根家乡,默默耕耘,5年之后,不仅顺利地实现当初的承诺,建成产值 5亿美元的工业区,到2000年,工业产值便突破了50亿美元。而如今,这个当年经济实力排名福建第58位的小县城,已经跃升到第2位,年工业产值突破 700多亿元人民币。

                          1992年5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当时的中国外汇储备是多少?而这五亿美金几乎是林文镜一人打造的。而中国何止一个林文镜。

                          而美国有任何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的政策文件、宣示和说明吗?起码我从来没听说过。估计对日本都没有这种转移产业给日本的战略或政策。西方对中国的产业转移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能不能登陆有关系吗?我看一点没有。

                          • 家园 你的论据一并不支持你的观点啊!

                            80年代,美国打破原则,让西方资本向一个美国海军陆战队不能随便进驻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
                            这是你引述的马前卒的话
                            那我就再“指教”你一个吧 中国得以承接西方的产业转移不是因为“美国首次允许对它的海军陆战队不能随便出入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中国得以承接西方产业转移的原因是1.无数港澳台和无数海外华人华侨的努力--比如下面的林文镜,
                            这是你针对马前卒之言的反对意见。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这几乎是他的座右铭。也正因为如此,在1987年,他回到家乡,第一件决定要做的事就是帮助家乡脱贫致富。

                            这是你所说的林文镜事迹。遗憾的是林是在87年回国投资的,和马前卒所说的80年代吻合,那么60年代末林已开办了20多家企业,为啥到87年才回归投资呢?

                            还有一点,林回国建设家乡应该是至少投入了启动资金的呗(要不还叫回国投资吗?),所以其家乡父老是不必为这份启动资金自行搞原始积累了;TG搞工业化这笔原始积累可只有勒紧裤腰带自己攒的哦。

                            • 家园 老兄知道印尼华人是不准回到中国大陆的知道吧 他要能早

                              回来还会等到1987年啊?

                              遗憾的是林是在87年回国投资的,和马前卒所说的80年代吻合,那么60年代末林已开办了20多家企业,为啥到87年才回归投资呢?
                              东南亚华人的经济力量和爱国热忱本身在抗战的时候就是中国政府和人民能够支撑下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啊。

                              我的观点很简单的啊,中国得以承接西方的产业转移是无数像林文镜这样的港澳台海外同胞的努力,和美国政府允许不允许嘛关系没有,否则中国劳动力再多再便宜中国政府再改革开放这些产业、资本、技术也不会跑到中国大陆来,而是跑到印尼菲律宾东南亚跑到墨西哥跑到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去。

                              TG搞工业化这笔原始积累可只有勒紧裤腰带自己攒的哦。
                              你不觉得有巨大的海外华人资金不用,有马歇尔计划不加入,只会跟自己的老百姓比狠毒比悲惨不是作孽不是sb吗?

                              林文镜,77岁的他是福建融侨集团的缔造者,也是印尼“林氏集团”两大股东之一。集团拥有世界最大的水泥厂和面粉厂,在福州和重庆的项目更让他在房地产开发界声名鹊起。不过,在他眼里,家乡的富庶远比这些资产和名声更重要。

                              目录

                              人物介绍

                              个人简历

                              生平经历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林文镜说,第一次创业是为了摆脱家庭的困境,第二次创业是为了帮助家乡福清脱贫致富。

                                1936年,7岁的林文镜随母亲离开福州的福清市(当时叫福清县) 的溪头村,到印尼跟随父亲做生意。17岁那年,父亲去世,林文镜不仅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还从跑单帮开始闯入商海,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林文镜先后开办了 20多家企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编辑本段个人简历

                                

                              ●1929年出生

                                ●1936年,赴印尼

                                ●1953年,参加华侨体育代表团回北京比赛

                                ●1965年左右,成立华仁谊有限公司,后发展成林氏集团,并出任集团总裁。其后,建立印尼面粉厂和印尼水泥厂

                                ●1987年,回福清创业

                                ●1989年,成立融侨集团

                                ●2005年底,“冠捷”工业产值超80亿美元,融侨集团累计房地产投资总额250多亿元人民币,开发总面积已超过400万平方米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富豪,却依然惦记着生育他的家乡——喝着小虫脏水的福清县溪头村。“从1970年到1985年期间,在没有回国见面的情况下,林文镜向家乡乡亲汇款近亿元人民币。”有人曾统计出这样一个数据。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这几乎是他的座右铭。也正因为如此,在1987年,他回到家乡,第一件决定要做的事就是帮助家乡脱贫致富。他带领海外乡亲考察团,回到了阔别52年的故乡。时年 59岁的林文镜毅然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改变家乡的奔波生涯。

                                林文镜至今还记得,1988年,一家以出口为主、由他引进的台资企业,因福清没有港口,所有出口货物都要经陆路运往广州再出口,运输成本极高。为使这家企业不撤出开发区,林文镜个人为企业补贴了运输费用达数百万美元。

                                1992年,在徒步500里海岸线发现可建设世界级大港的江阴半岛后,他自掏巨资进行勘探、评估、规划。据专家预测评估,江阴半岛可建100个1万吨至30万吨级的大型深水泊位,后方有500平方公里的腹地,完全可建成一个世界级大港、国际转运中心。

                                他在全县干部群众大会上承诺:“要用5年时间帮助家乡建一个年工业产值5亿美元的工业区。”而当时,福清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不过4.3亿元人民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林文镜在痴人说梦。之后,他把海外的事业全部交给他人处理,自己扎根家乡,默默耕耘,5年之后,不仅顺利地实现当初的承诺,建成产值5亿美元的工业区,到2000年,工业产值便突破了50亿美元。而如今,这个当年经济实力排名福建第58位的小县城,已经跃升到第2位,年工业产值突破700多亿元人 民币。

                                在他看来,那些在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侨,由于在侨居国没有拿到永久居留权,他们多将异域打工辛苦所得寄回家乡,而家乡亲人由于没有投资意识和办厂经验,往往将这笔侨资挥霍一空。

                                林文镜估计,目前世界上的华侨中至少有1万亿美元的闲散资金,如能把这笔巨大的游资吸引到祖国建设急需用钱的大项目上,让这些新侨们在建设家乡的同时,又实现自有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这会让新侨与家乡的感情更为密切。也正因此,林文镜身体力行,在他的引领下,已有300多亿美元投入了江阴海港、西部开发和三峡水利建设中去。

                                即便如此,林文镜还是感到依靠个人的带领,恐怕作用还不够明显,尤其是他的年龄和健康的压力促使他想寻求一个更好的吸引新侨资金的办法。“就在今年,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建立一个新侨银行。”林文镜很高兴。他现在正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推荐他的“新侨银行”。9月6日,上海召开的华商领袖圆桌会就是一个好机会,他说自己乐于做一个“大胆的代表”。

                                “我们可以合法广泛吸收新华侨的资金,利用各种方式参与国家建设。可能是100亿美元,也有可能1000亿美元,甚至是1万亿美元,这些都可以吸收进来作为一个股本,既可以解决中国急需的建设资金,又可以使新侨的余资得到保值增值。”

                                而面对金融市场准入制度较为严格等问题,他摆摆手说:“这些都是技术问题,暂不用考虑,关键是要给新侨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 1

                              林文镜说,第一次创业是为了摆脱家庭的困境,第二次创业是为了帮助家乡福清脱贫致富。

                              * 2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富豪,却依然惦记着生育他的家乡——喝着小虫脏水的福清县溪头村。“从1970年到1985年期间,在没有回国见面的情况下,林文镜向家乡乡亲汇款近亿元人民币。”有人曾统计出这样一个数据。

                              * 3

                              林文镜至今还记得,1988年,一家以出口为主、由他引进的台资企业,因福清没有港口,所有出口货物都要经陆路运往广州再出口,运输成本极高。为使这家企业不撤出开发区,林文镜个人为企业补贴了运输费用达数百万美元。

                              * 4

                              1992年,在徒步500里海岸线发现可建设世界级大港的江阴半岛后,他自掏巨资进行勘探、评估、规划。据专家预测评估,江阴半岛可建100个1万吨至30万吨级的大型深水泊位,后方有500平方公里的腹地,完全可建成一个世界级大港、国际转运中心。

        • 家园 呵呵

          前三十年的剪刀差,官方都写进教科书里了,你倒是不承认了,说是大家一起积攒的。那么再问一句,当时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水准么?至于进城的工人来自农民,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没进城的农民是大部分吧。

          关于先富一部分人,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俺也不同意,明摆着骗人的嘛。

          关于私有化,现在这算私有化么?第一,不是关键的财富还是大家的嘛。第二,在各种优惠政策、双轨制、改制、权钱交易、贪污等眼花缭乱的手段下,我看很多发财的,就是坐地分赃,和抢劫差不多少。连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都不如。

          我看你们很多争论,对基本事实的认可就不一致,评价标准也不一致,那么然后就是各说各话了。

          • 呵呵
            家园 你完全把问题歪曲到另一方面了

            我说的很简单 法律上 前30年积攒的工业财富是所有人共有的

            下岗工人,和改制的企业领导们的财富无关,非要去分,法律上算抢劫

            这就是区别,你要认为没区别,是你的自由

            你要发挥别的什么玩意,也是你的自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