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碎片——清末民初的洋人的中国印象(管挖不管填) -- 路人癸

共:💬31 🌺28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碎片——清末民初的洋人的中国印象(管挖不管填)

    [这个帖子整理摘录一些清末民初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一些关于中国的言论,出处包括书信、回忆文章、日记等,作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零碎的记录。

    本帖无限期挖坑,管挖不管填,慎入。]

    1、马吉芬谈甲午黄海海战结果

    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60-1897)美国人,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后来中国担任教官等职务。1894年甲午海战中被任命为 “镇远”号帮带(副舰长。一说他是大副),参与了黄海大东沟海战,身负重伤。战后回到美国,于1897年2月11日自杀。

    我屡屡听到这样的疑问:日本人胜利的理由是什么?我的答复是:日本军舰比较优良,舰数多,武器弹药质量精良而且供应充足,加之将校士兵训练有素。尽管在炮术上清军胜过日军——因为除六磅以下的轻炮外,日军的命中率约为百分之十二,而清军为百分之二十以上——但在战斗中,清军的速射炮只有“广丙”的五十磅炮三门,而敌舰却独占弹注如雨之利。而且“济远”和“广甲”几乎一旦未发便逃走。加之“超勇”、“扬威”二舰早就起火沉没,由此观之,实际上敌以十二艘对我八艘,众寡悬殊不可同日而语。

    关键词(Tags): #碎片#马吉芬
    • 家园 简单的看来,还是实力和运气的问题,人品很重要啊
    • 家园 献花得宝!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最好能把出处也给出来,方便大家考证,谢谢
    • 家园 4、普里马科夫看京剧(顺便求考证)

      维塔利·马尔科维奇·普里马科夫(Виталий Маркович Примаков),苏联红军骑兵将领,1935年授军级(≈中将)衔,后在图哈切夫斯基案中被清洗。1924年来到中国,在冯玉祥的国民军中以化名根里·阿连(似乎应翻译成亨利·艾伦更好?)任顾问,是苏联军事顾问组副组长。

      下面的文字出自他的《一个志愿兵的札记》(最初以化名刊载,中译本名《冯玉祥与国民军》),是他在赴冯玉祥部的途中在天津看戏的经历。特地把这一段手打出来,看看那位同学能考证出来这是哪一出?

      ————以下是原文的分割线————

      从后堂走出两个堂倌,手执“精忠报国”的戏牌子,把它悬挂在戏台的柱子上。从后台走出一个身穿白袍(有人向我们解释,白袍是丧服)的年青人,手执双枪,用尖嗓中音唱起来,意思是,他的父亲身为元帅,为奸臣陷害,被皇上下令逮捕了,他打算立下战功,以证明父亲无罪。……

      唱完了,这位英雄走到乐队跟前,喝了一口茶。随后,他的敌人出台了。从后台走出一个身穿华丽的长袍、配着双剑的高达肥胖的男人,他的背后腰部和肩头插着十多面小彩旗。在锣鼓期命中,在二胡刺耳的尖声中,他用威吓的粗嗓音对英雄叫阵。交战开始了。在打击乐好二胡的伴奏下,武生的武打场面是很精彩的。乐队的演奏显得没有节奏,士卒们在台上跑来跑去,按照他们自己的某种内部节奏,挥舞着刀枪。战斗以身穿华丽长袍的男人的败走而告终,于是胜利者唱起凯歌。然后,他从乐队那里拿了一个带有许多穗子的木棍(这象征着马),一只脚向上一扬,就算上了马,接着,再高高扬起脚,沿着戏台很快的跑着。从后台又出来了敌人,一个是黑胡须,悲伤插着小旗,另一个是棕黄色的大胡须,头戴鞑靼小帽。士卒们举着的旗帜,表示追击英雄的无数军队。武打又开始了。

      ————以上是原文的分割线————

      这出戏到此还没结束,第二天还有,但是普里马科夫决定不看了,“因为我们不懂戏的内容”。

      好奇的向大家求教一下,这到底是哪出戏?

      关键词(Tags): #碎片#普里马科夫
      • 家园 猜测,

        应该是王佐断臂,收双枪陆文龙的一段戏。

        使用双枪的小生应该是陆文龙。

        配双剑的高大肥胖汉,应该是牛皋,估计应该是双锏,不过老毛子不懂。

        “一个是黑胡须,悲伤插着小旗,另一个是棕黄色的大胡须,头戴鞑靼小帽。”可能是金兀术的部下。

        老毛子不懂京剧,所以戏台上谁是同志,谁是敌人,恐怕是弄不明白的。

        • 家园 好像大家都喜欢在岳飞周围猜?

          我觉得不一定和岳飞有关系,那个“精忠报国”的牌字写的未必是这几个字只是翻译成这样了。

      • 家园 是不是岳飞传啊

        岳飞死了,岳雷上阵

    • 家园 3、端纳谈孙中山的铁路计划

      端纳(William H. Donald),澳大利亚人,自20世纪初到香港后,在华生活四十余年,记者,同时担任过北洋政府经济情报局局长,后来先成为张学良的顾问,又成为蒋介石的朋友,并以蒋介石私人朋友的身份在西安事变中进行斡旋。1940年离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菲律宾被日军逮捕,在集中营中被关押到45年2月。1946年11月逝世于上海。

      下面的文字出自端纳给乔治.莫理循的书信:

      ……孙中山告诉我他已决定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来发展铁路。他说他几个月内还不能公开他的计划,我摇唇鼓舌磨了好一阵子,他最终……拿出一张6英尺见方的大地图,铺在地上。从这张地图完全可以看出,他不仅狂妄透顶,而且简直是个疯子。他完全不切实际,缺乏常识,对自称目前正在开创的事业没有最基本的了解。这幅地图包括西藏、蒙古和中国西部最边远的地区。孙煞费苦心地用毛笔在各省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图上画了许多线条。他用双线标出从上海到广东沿海岸方向的铁路线,方向一转,铁路线越过崇山峻岭直抵拉萨,然后穿过西部直抵边界,又蜿蜒曲折地进入新疆,到达蒙古!他画的另一条铁路线是从上海经四川到达西藏。还有一条经戈壁滩的边缘抵达蒙古。他还画了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许多线。无数细线遍布各省,经过孙加工过的地图成了一幅怪诞的中国智力游戏拼图。孙席地而坐,向我介绍他的计划。当他坐在那儿的时候,我想,这个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竟会演出这么愚蠢的一幕,简直不可能。他真的疯了!唉,问题不在于他画的地图。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他画的每一条线路、即使是更多的线路,都可望修建;问题在于,他竟异想天开,认为外国资本家能够提供充足的资金,在5到10 年内将这些铁路建成!

      ……“您认为外国资本家会为此而投资吗?”他急切地问到。

      “那要看什么条件,”我回答。“哦”,他说,“我们可以给他们40年铁路使用权,不过期满时。他们要将铁路权无偿地还给我们,而且保证运行良好!”

      我告诉他,除非有一个稳固的政府,否则即使在中国几个人口稠密的省份,修建最切合实际、最有前途的铁路,也别梦想得到外国的一分钱。

      出人意料的是,他竟回答说,“只要各省同意,政府是否稳固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有处于孙这样地位的人才会讲出这样的话,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

      博士,这些该死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的喜剧(吉尔伯特是英国剧作家,诗人,善于写讽刺时弊的打油诗,以与作曲家阿.沙利文合写喜歌剧闻名)中也从没有这样可笑的角色……我真想花 100美元请人给孙画张像——他坐在地板上,旁边摊着一张地图,幻想着10年后中国布满铁路线。从(越南的)老街到(中国)云南省的小铁路就花了800万英镑。凭良心讲,一条从云南到拉萨的铁路要化多少钱呢?除了到世界屋脊做夏季远足或供达赖喇嘛逃跑时提供方便,这条铁路到底有多大用途呢?

          

      请您原谅我的愤怒情绪。这个狂热之徒竟然认为,他能够一方面在这愚昧的国家宣扬排外主义、社会主义和其它形形色色的主义,一方面只要他孙逸仙一伸手……全世界的金融家都会解囊相助。一想到这些我就怒火中烧。”

      关键词(Tags): #碎片#端纳#莫理循
      • 家园 在纸上画线,谁不会?呵呵
      • 家园 总算是完成了10分之6、7,ww就算是看在铁路的面上

        也应该向大陆投降

      • 家园 这个好玩

        大家可以一起填坑。其实看外国人的日记、回忆录往往有好玩的发现,他们能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其中一些名人轶事极为有趣。

      • 家园 《铁路专家孙中山》之《建国方略》之《十万英里铁路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孙中山的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公路之梦

        民国初年,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向袁世凯表示愿意去修建铁路。于是袁世凯便任命孙为全国铁路督办。

        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近乎空想的蓝图:10年内给中国修建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100万英里(约160万公里)公路。因为直到1949年,全中国才2万公里铁路。

        截至2007年底,全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不过7.8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不过358.37万公里。看来,经过近100年的努力,孙中山的公路梦想倒是快要实现了,铁路则还是遥遥无期。孙中山在其一生之内,并没有修建一公里铁路,也没有修建一公里公路,看来,人称孙中山为“孙大炮”不是没有缘由的。

        • 家园 国民党的计划总是很吓人的

          比如这个

            日军的空中肆虐让陈绍宽进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1943年11月,他代表海军部再次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在这次规划中,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拥有几艘航母了,而是要建造几个航母群。他设想将中国沿海划为四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每个区成立一支海防舰队,拥有5艘航母,全国沿海共需要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18亿元。这个规划令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人瞠目结舌。陈绍宽却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

            显然,就战时中国的状况来看,上述规划没有实现的可能,陈绍宽也明知这一点,但在他看来,先给蒋介石吹吹风也是很有意义的。1945年8月,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陈绍宽动真格的了。他拉上军政部部长陈诚、铨叙厅(主管人事)厅长钱卓伦,结合现有海军舰艇情况,制定了《海军分防计划》。该计划对几年前的规划作了修订,将拥有航母的数量从20艘减为12艘,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一方案。陈绍宽解释说,这12艘航母当然不是一次完成,期限为30年。第一个10年计划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每吨造价6280美元。

          还有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计划

          自此,国民政府开始了原子弹研制的暗中筹划。这一行动是在蒋介石特许下,由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陈诚和兵工署长俞大维负责筹划的。自1945年秋始,这个筹划过程主要围绕派人赴美国学习研制原子弹而展开。

          在俞大维的保荐下,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大猷。蒋介石告诉吴大猷,他已下令拨给经费十万元法币激活这项秘密计划,并且指示兵工署挪出一间大礼堂,供作原子弹研究室之用。吴大猷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发展原子弹,钱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才,有了专门人才才能克服研制原子弹的困难。

          蒋介石当即向吴大猷承诺,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可以拨用作为奖助人才赴美国深造的经费,人才名单由吴大猷选拔开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