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邶风 柏舟 -- 重耳

共:💬22 🌺1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邶风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毛诗序》说这首诗,“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又扯上州吁。朱熹对此将信将疑,《诗经集传》说,“恐或然也”,也许是这么回事儿吧。

      《左传》说,州吁刺杀卫桓公在那年二月份。政变上台以后,州吁发现卫国的臣民不拿他当回事儿,随时有再被别人政变一把的危险。州吁与石厚商量一下,想出一个化解危机的聪明办法。其实好像不管谁在这种情况下想出的办法都差不多,就是出国去打一场胜仗,据说这样能提高自己在臣民中的威信。

      去打谁呢?能找得到借口的好像只有郑国。三年前,郑伯克段,共叔段那时候曾派儿子公孙滑到卫国来借兵,州吁据说跟共叔段有交情,他撺掇卫桓公借兵给公孙滑。结果郑庄公收拾了弟弟共叔段之后,掉头就包围了卫都朝歌。卫桓公一看惹不起郑庄公,只好道歉认错才了事。现在去跟郑国打仗,可以用给桓公报仇为号召,顺便还遮掩一下州吁弑杀桓公的事实。

      可是三年前卫国惹不起郑庄公,现在也还是惹不起对吧,必须扯上几个国际联盟。州吁跟石厚商量一下,决定去请宋、鲁、陈、蔡。陈、蔡是小国,历来是卫国的跟班,招呼一声就来了。鲁国是周公旦之后,矜持得很,当时在位的鲁隐公,认为州吁没前途,不打算跟他起哄。但是鲁国的实权当时在卿士公子翚手里,这老兄不怎么拿隐公当回事,收了州吁一大笔钱,自己带着鲁兵就来了。

      宋国当时的国君是宋殇公,他跟郑庄公有点私人意见。宋殇公的爸爸是宋宣公。宣公去世的时候,把位子传给了弟弟穆公。穆公心眼好,去世的时候把位子还给了侄子殇公,让自己儿子公子冯往远处跑,别碍了堂兄的事儿。公子冯,这个字儿念“平”,跑到了当时的国际警察郑庄公那里。郑庄公一看美坏了,这不是想睡觉有人送枕头吗,于是他老拿公子冯吓唬宋殇公,你老实点哦,你不老实我送公子冯回来废了你哦。宋殇公为了这事儿不爽好久了。现在州吁派人来跟他说,一起去扁郑庄公,他一想,好啊,那就试试吧。

      州吁为了协调组织这件事忙了一个夏天。到秋天,宋卫鲁陈蔡五国联军会师包围了郑国首都新郑。

      郑庄公是什么人,春秋第一奸诈之人,上了《春秋》第一行的。州吁这一套他早就料到了,他根本不想跟多国部队纠缠,采用了一个满足你们大家所有人愿望以迅速结束战争的策略。宋殇,你弟弟不住在新郑,住在长葛,你要有本事自己去长葛把他杀了,杀不了的话也没我什么事儿。州吁,你不是想打胜仗吗,我给你个胜仗。鲁陈蔡,你们是打酱油的,好好在旁边看着,别凑太近,挨了砖头怪不得我哦。

      于是战争开演,宋殇公带着部队掉头奔袭长葛,新郑开城门出来一支部队向卫阵冲锋,鲁陈蔡的军队远远看着。石厚带卫军反冲锋,两军前锋刚刚才能看见对方的脸,郑军就齐声大喊,哈哈我们败啦,调转车头开回了城里。早上新换上的军服,甭说血水汗水,连个土星儿都没沾上。石厚回去跟州吁一合计,看来郑庄公一肚子鬼主意,他既然已经给面子了,我们还是别惹他了吧。于是二人谢过鲁陈蔡,吹吹打打凯旋回国。

      这个应该就是这首《击鼓》的背景了吧。据说州吁从出兵到凯旋总共用了五天时间。出发的这两天半时间里可真是把手下的小兵吓得够呛,满心以为自己肯定是活着回不来了,对不起老婆,结果是虚惊一场。留下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千古名句,这才是真正的收获,不枉跑这一趟。

      顺便说一下,州吁打了这个胜仗,并没有达到他树立威信的目标。秋天还没过完,才九月份,他就被石蜡等大臣联络陈桓公给正法了。白忙活大半年,连个谥号也没混上。

      《击鼓》这首诗,还有别的说法。因为“土国城漕”、“平陈与宋”有点对不上号。清初疑古大家姚际恒《诗经通论》认为,这是一百多年以后,卫穆公时候的事儿。《左转》,闵公二年,狄人灭卫。好鹤的卫懿公为国捐躯以后,齐桓公率领诸侯在“曹”帮助卫戴公复国,此后才可能有“土国城漕”的事情,此前那里连个“庐”都没有,更不用说“城”。这已经是州吁后六十年了。《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卫穆公为陈、宋调解纠纷,这才说得上是“平陈与宋”。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邶风 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毛诗序》说这还是庄姜夫人的诗,“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州吁当卫君的那几个月里,对嫡母很没有礼貌,庄姜很伤心。朱熹觉得这首诗里的有些话实在安不到州吁头上,比如“惠然肯来”、“悠悠我思”,这一定是说卫庄公的,于是他解释,没礼貌的是州吁,被埋怨的是庄公。

      连我这种最拘泥于“信而好古”的人都有点看不下去了。这里还是不要硬扯上庄姜了吧。庄姜是偶像派大明星,我也喜欢所有的电影都由她来演女一号。可是世界上不是只有她一个女明星对吧。滚滚红尘里每天那么多喜剧悲剧正剧闹剧,不能都让一位女明星演完了。不管是不是明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戏要上演,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

      回头看这首诗,这不就是恋爱男女的心情描述嘛。这位女主角,换男主角也行,男女都一样了,对那个男的痴心爱恋。那男的不知为什么,好像心还没定。有时候他来了,跟这女的在一起,俩人一起去旅游哇,一起去路边摊吃麻辣烫啊,好像什么都很好。可是他一失踪就很久,电话打不通,短信也不回。女主角只有想他呀,想啊想啊,一肚子的冤枉,满脑子阴霾。

      这首诗里有个典故,“愿言则嚏”。这典故老太太们都知道,我小时候一打喷嚏,我妈就说,哦,有人想你啦。还有我们小时候打个喷嚏,会说“一百”,好像也有人开玩笑,打第二个喷嚏的时候会数到“二百”。这个不知道是什么风俗、什么典故。

      你在打喷嚏吗?是我在想你。

      关键词(Tags): #读万卷书#读一点诗经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邶风 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毛诗序》说,“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困穷之诗也。”还是说庄姜的事儿。

      州吁刺杀了卫桓公之后,自说自话当卫君的那几个月里,庄姜夫人的日子大概很不好过。生命危险应该是没有,毕竟背后有大国做靠山呢。可是估计卫国的有些大臣小臣、特别是宫中的服务人员对她的态度会有变化。这些人里头免不了总有那么几位,可势利了呢。像庄姜夫人这种地位的人,对这样的事儿都特别敏感。想想也是,昨天还前呼后拥的一大帮马屁精,今天就给脸色看,指使他们出门去买点粉底、眼霜之类的,多跑两趟他们就会不耐烦,嘟嘟囔囔的,这样的事儿搁谁也受不了。

      反正庄姜夫人心里不好受,又没地方说去,只好在心里跟自己过不去,想这个想那个的。首先自然是埋怨已经去世的老伴儿卫庄公,如果当初你听我的话,不要宠那个妖精,怎么会出这种事儿,嫡子让庶子给杀了。这么翻来覆去地想,越想心情越坏,最后索性怪罪起父母,齐庄公和夫人,当初如果不是你们把我嫁到卫国,我哪里会受这份儿罪。

      这么看这首诗,我的感觉是多少有点牵强。州吁靠刺杀君主上台,当时是引起了公愤的。可以想象,如果庄姜夫人当时还活着的话,她的心情应该是悲愤多于怨艾,她的行动也应该是联络石蜡等旧臣,找机会推翻州吁。而不应该是这样怨怼起十五年前就已经去世的卫庄公,还没完没了的。埋怨啊后悔啊,肯定会有一些,但无论如何不会这个样子,像一个弃妇,除了怨天怨地之外,只有束手无策。这不太符合身份。

      还是简单点就把这首诗看成一般的弃妇诗吧,不必扯上庄姜。看看一个女人嫁了德音无良的丈夫会有多苦,怨天地怨父母都没有用。挑丈夫还是睁大眼睛吧,一定要挑门当户对的好人。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邶风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燕子来时人送客,不堪离别泪湿衣”。这么美的送别诗,是后世一切送别诗的始祖。

      是什么人送什么人呢?《毛诗序》说是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玄笺干脆说,是庄姜送戴妫回国。

      看来庄姜收养公子完的时候戴妫还活着,收养,只是为了让庄公有嫡子。这事儿很正常,历史上无论是皇上家,还是小门小户,这样的事儿多了去了。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有四名嫡子,其中据说就有收养的。公子完作卫桓公的时候,嫡母和生母也都好好的。

      到后来,桓公被州吁刺杀,生母戴妫不能再留在卫国,回娘家陈国,再也不来了。庄姜送她走,夫人送行,按礼应该及门而止。可是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不论是庄姜还是戴妫,两位老太太心情都悲愤得狠,两人一直同行到“野”这么远,方才挥泪话别。谁敢阻拦?老太太们死的心都有,给你来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这首诗这么讲挺通的,只有一个词儿别扭,“于归”,翻译成现在的词儿,叫出嫁啊,戴妫回娘家,怎么跟出嫁搭不上边吧。

      这诗如果不按庄姜送戴妫来解,简单点就看成是随便哪一位邶国或者卫国的爵爷嫁妹妹。这样的话,整首诗也都很通顺。

      妹妹远嫁南国,哥哥不舍得她走。倒是这位妹妹识大体,不停地告诫哥哥要继承先君遗志,好好建设国家。

      相比之下,这位老兄一会儿“泣涕如雨”,一会儿“伫立以泣”,眼泪也太多一点了吧,不过反过来想,倒也真是位性情中人。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少尝慕诗,及长未读。

      看了此帖犹如再学诗经。

    • 家园 听一点诗经《诗经·买卖》

      外链出处

      [FLASH]http://www.tudou.com/v/5MBrhew8xns/v.swf[/FLASH]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邶风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近代说这首诗是悼亡诗的鼻祖。看到亡妻留下的衣物,思念“故”人,哀悼不已。这种意境实在是很感人,看得我鼻子都酸酸的。

      据说潘岳的《悼亡诗》若干首中的句子: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寝兴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凛凛凉风起,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还有元稹《遣悲怀》: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据说这些句子都是从《绿衣》化出来的山寨版。

      《毛诗》和朱熹都不是这么说的。《毛诗序》说,“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僣,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对此无异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绿衣黄里”、“绿衣黄裳”,这样子搭配不对劲。“五行、五色、五方”里的那个五色是青黄赤白黑。而绿色是青黄之间的间色。虽说没有一定不能用间色做衣服的规定,但是无论如何没有用正色做里来配间色面的道理,这是“上僣”。还有,“妇人之服,不殊衣裳,上下同色。”“绿衣黄裳”也是穿错衣服了。《诗经正义》干脆指出,绿衣,这里有个错字,是褖衣。褖,读彖,第四声的团,按《周礼》,褖,女御之服,黑色,素丝为里。“褖衣黄里”、”褖衣黄裳”,这是失礼过头了。

      这跟庄姜有什么关系?庄姜是齐国公主,是卫庄公的正夫人。古往今来第一美女庄姜夫人美而无子。诸侯一娶三国,卫庄公的一位媵、陈国公主厉妫生子孝伯早夭。厉妫这名字怪难听的,妫字念“归”,是陈国的姓,这位公主叫厉妫,意思是她是陈厉公的女儿。厉妫的妹妹戴妫,陪嫁来作妾,给卫庄公生了两个儿子,公子完、公子晋。戴妫去世早,公子完和晋是庄姜养大的,算是嫡子。如果卫庄公立东宫,顺理成章应该是公子完。

      卫庄公另有一子名叫州吁,是嬖人之子。庄公大概宠爱这位嬖人过度,服制逾礼的大概就是这一位,引得庄姜牢骚满腹。庄姜大概还曾经试图引用古训劝告丈夫。如果她真这么做了,那我们知道,跟别人唧唧歪歪说大道理,古人云如何,那一定没效。

      后来呢?后来事情搞大了。

      庄公宠爱州吁他妈,爱屋及乌,自然看州吁比较顺眼。大夫石蜡劝庄公,要么就立州吁为东宫,要么就别这么宠,搞得他骄奢淫逸,没啥好下场。庄公想了半天也没好意思立州吁。石蜡的儿子石厚跟州吁有交情,石蜡回家告诫儿子不许与州吁来往,石厚也没听。

      后来庄公去世,公子完即位,就是卫桓公。十二年以后,“郑伯克段”,由于州吁与共叔段儿子公孙滑的瓜葛,卫国被卷入事件中,被郑庄公收拾了一顿,很吃了些亏。估计卫桓公为此埋怨了州吁。于是,三年后,州吁与石厚合谋,趁桓公出城,借饯行的机会,刺杀了桓公。

      这是春秋历史上第一个臣弑君的大案。中国历史以这一事件为标志,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州吁成了卫君,不被大臣和其他诸侯认可。不足一年,早已退休在家的石蜡出面,联络桓公外家陈国,骗州吁出访,由陈国逮捕了州吁和石厚。石蜡派人杀了州吁,亲儿子石厚也免不了头上一刀。这就是成语“大义灭亲”的出处。

      然后公子晋作了卫国国君,就是卫宣工。美而无子的庄姜,培养了两名国君儿子。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通宝推:铁手,大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