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共和国走过60年 -- 吴非

共:💬269 🌺971 🌵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共和国走过60年

    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不知这个三十年是随口一说,还是有所依据。“东西”加起来是六十年,正好是一个甲子的周期。对于一个60岁的人来讲,河东河西都见过了,是否就可以说阅历丰富了?

    从1949到2009,共和国走过了60年。这个60年似乎也可以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前后的分界是1979年。前30年共和国是从最右摆向最左,后30年则是从最左摆向最右。左三十年右三十年,便好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里的左被定义为财富分配的平均化,而右则为财富分配的集约化。这里的“左右”可能相似于政治上的左右,至少是有一些关联。需要特地强调的是:“左右”是关于“财富分配”的,以有别于“财富创造”,因为无论在左或右期间,“财富创造”都未停止。

    其实细推时间,60年或许从1946起到2006止更为恰当。1946国共内战爆发,国进共退,是右达到极至的标志,以此作为起始。解放战争、共和国建立、反右到WG结束的1976,从“右”的谷底走到“左”的峰顶,正好30年。1976WG结束是从左到右的转折的标志。这以后的“改开”是由左向右,并在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2006。作为右到极至的标志,在下孤陋寡闻,选择了“黑心小煤窑”。

    本人以为,正常的集体财富的增长过程一定要有一个左右调整,动态聚集的过程,也就是说,左右都没有错,都是基于人性的,都是创造财富的。左右摆动、动态平衡、螺旋上升是国家强盛、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左右到极至就不对了,就违背人性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了,就要有损害,甚至造成破坏。这好比是堆积金字塔,要想达到更高(右)就必须把底座范围加大(左)。如果一味地加大底座,就没有了增高的追求;而仅仅追求高度而忽略了基础的牢固,就会发生倾覆。

    左右摆动的“中间点”(均值)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点。不同的政权基础和社会、文化、生活模式,中间点的位置应该是不同的。从古今中外历史可以看到,由左到右易,由右到左难!似乎人性的进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左或右期间都有较大事件的出现,对于出现时间的规律的简单归纳,就很有意思。

    56年反右可以看做是对于“右的进攻”的一场清算。这场清算直到59年才结束。来自于旧的体制里的一些人,希望新生的共和国可以依照前朝惯例,逐步坠入他们熟悉的、数千年不断重复的周期里。但是老毛让他们失望并绝望了,于是有了奋力的一搏。

    与之相对应但方向相反的是86到89年间的事件。习惯了平均化、平等化的人们无法适应逐步拉开的贫富差距和显现的社会等级,于是把一件事当作导火索,发泄心中的不平、愤恨和恐惧。在那场运动中,“回到那个平均、平等的时代”是当时可以聚集民众的根本理由,而新思维、自由民主、蓝色海洋文明等不过是肤浅的包装罢了。89事件可以说是“左的进攻”的失败。

    56和86的事都是转向后第一个十年底发生的,或许是因为十年时间足够长,可以让那些在上一个30年里的受益者们,那些利益被触动了的人感受到压力,忍无可忍吧。

    需要十分引起关注的是,06年以后的“向左转”,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可以体会到了。那么下一个类似56年的大事是否正在走来呢?届时,可能是2016至2019,内有基本发育成型的有产阶级,有资本雄厚、勾结渗透的利益集团,外有老美、欧、俄的穷凶极恶、图穷匕见,天空中还飘扬着各色梦幻花朵,回荡着自由的、民主的、普世的和上帝的声音。阵容和声势比之56年那会儿可要豪华、浩大多了。TG有准备了吗?共和国有准备了吗?

    如果2016至2019中国乱了,不论以什么名目引起,不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帜,那将其实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尝试!老美以及整个资产阶级都不会闲着的,因为它们知道这是它们期待已久的时机,恐怕也是最后的机会。苏联不是就亡在了它的70年吗!

    2016至2019是共和国的一道坎,说是世界的一道坎也不过分。如果TG倒下,那么“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TG跨了过去,将又获得不少于30年的高速发展机遇,共和国将冉冉升起,势不可挡,不仅是所谓崛起或复兴,她将带领整个世界超越以往任何文明。

    在此模型下看,毛的伟大在于:先挽中华于千年未遇之困境,再以几乎一人之力阻挡TG向右滑落的趋势(WG)。邓的功劳在于:认识到极左的危害,及时调整了方向;不仅如此,以邓的丰富阅历,他一定也知道极右的危害,一定也知道在未来、在自己或许不在的某个时刻,TG还需要再次调整。那么邓是怎么做的呢?邓让江坚守右的道路,但是指定胡来做调整。胡因为有这个认识和能力才获得了邓的指定的。

    邓的后一个功劳最近才开始显现。

    邓的“改开”比之毛的解放要容易得多(当然也很难);而邓预见拐点,先手布局,堪称神来之笔。江稳重守成,不恋权位,旷达君子也;胡从容调整,极力避免走向极端,极力避免导致较大社会动荡,能力卓著且善莫大焉。

    进一步探讨,上面讲的是定性地说法,但“左右”应该是可以定量描述的。如何提前预测“左右”的发展程度,使得左右转换可以平滑连接、顺利进行、不走极端?如何做到左右开弓、左右逢源?这取决于政权的基础,执政党的成熟度,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似乎还有人性的进化。

    有趣的是这种左右摇摆的发展并非中国所特有,应该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例如美国就很明显,每当美国发动有大规模陆军参加的侵略战争之日,就是美国走到了极右之时。一旦战败撤兵,就是要从极右向左调整。但是美国的“中间点”位置一定比中国要靠右很多,而且这个“中间点”会越来越右,这是由政权的私有化基础所根本决定的。

    不专业,但将自己所想,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Tags): #左右通宝推:上古神兵,唵啊吽,2313234454dfsd,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送花有宝!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感觉建国初实行现在的体制和道路比较好

      个人认为,前30年的问题主要是开始太急,后来连锁反应出了问题。不能否认前30年确实走了曲折的道路。80年代太乱,也出了问题,到90年代有后遗症。90年代解决了一些问题,又有了新的后遗症。现在应该说体制和路线还是可以的,而且也在逐渐解决遗留的问题。新的问题相对于国家的实力来说,远没有过去严重了。

      按现在的体制,建国初的领导班子,常委7人,管意识形态的先不要了,政法委那时候还没有,只有个法制委员会,远没有现在的权限,而且头头还是王明,常委是不可能了。

      7名常委:

      国家主席兼党主席兼军委主席,核心:毛泽东

      人大常委员长兼副党主席:刘少奇

      总理:周恩来

      政协主席:朱德

      总书记兼党校校长:邓小平

      常务副总理:高岗(或陈云),兼主管大型国企,计委,但是国务院二把手。

      纪委(当时叫监察委员会)书记:董必武

      政治局委员:

      组织部长,没细想,前后4任都有别的活了,要不直接安子文?

      宣传部长陆定一

      主管商贸财政金融副总理:陈云(或薄一波)

      主管工业:薄一波(或高岗)

      主管农业:李富春

      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叶剑英

      6个重要省委书记:北京彭真,上海饶漱石,辽宁张闻天,四川李先念,广东邓子恢,新疆习仲勋

      人大副,政协副随便找俩够资格的

      书记处书记按现在的套路,邓小平,组织部长,陆定一,中办主任杨尚昆,政策研究室(当时还没有)主任胡乔木,纪委副主任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陈毅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徐向前(和现在的国防部长职权一样)

      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黄克诚(罗长子不厚道,换一个)

      国务委员兼军委委员兼解放军总装备部长:聂荣臻(那会儿军工重要,就不要国防科工委了)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随便找一个

      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长:林彪

      军委委员兼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

      军委委员兼总后勤部长:贺龙

      军委委员兼陆军司令员:粟裕(还是有个陆军司令部好,现在的总参装甲兵部,炮兵部,工程兵部等都放到陆军去)

      军委委员兼海军司令员:肖劲光

      军委委员兼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军事科学院院长兼国防大学校长:刘伯承

      大体上就这样,理顺体制,集体领导,民主集中。这届班子干到65年,交替也按现在的规矩。第二代常委就是邓小平,陈云,高岗等组成。不要搞政治斗争,不要急躁,各司其职,按党章宪法办事。5年一次党代会。60年董老,朱老总退,65年毛刘周退。

      经济上循序渐进,按新民主主义阶段搞(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好税制,不管什么税,中央一半,省1/4,县市1/4(现在还不是这样的规矩,不过总比例其实差不多,省多点,县市少点)。

      搞商品经济,地主要消灭,地主富农的非农业经营性资产公私合营或者收买,农业资产分了。小规模私营工商业允许存在,大的公私合营。也较民营经济----民族资本家。

      农村集体化要引导着搞,不要强迫。要大搞农业科技和生产发展,如平整土地,灌排,淤地坝,养殖,果树,沼气(最好是村集中供气),复种,农田林网,等等等等。通过提供新的发展生产的选择,引导农民集体化,因为不用集体的力量搞不成。比如将低产田改造为有灌溉排涝,平整过的高产田,机井提供人畜饮水,小麦玉米和绿肥饲料兼用作物套种复种,秸秆青贮饲料+玉米喂耕牛,发酵青绿饲料+玉米喂猪,人畜粪便产沼气,沼液沼渣作肥料等等。加上农田林网。每个环节也都有不小科技含量,需要一定投资,也需要科技指导,分工协作等。用水用沼气最好顺便把房子建了。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定个目标,比如30年。当然也要因地制宜,总之脚踏实地,一步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集体经济。民营也行,比如种粮专业户,养殖专业户,沼气公司,农业服务公司。

      国营农场开荒照旧,可以兼并自然村,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大量向东北,新疆进行移民开荒。

      先不要出口粮食,尽可能出口食用油之类深加工产品。需要的话就进口粮食,总之坚持商品经济,不要统购统销。

      尽可能参与国际贸易,尽可能依靠轻工业产品包括手工产品,可出口一定的资源,比如煤炭。

      工业上政企分开,部和厅主管政策法规,前瞻性规划等,不管具体经营,铁道部除外。生产销售由企业决定,和现在一样。不要那么多部,和现在一样搞大部制。

      抓大放小,国家,各级政府,尽量不要搞小企业,尤其是国家和省级,以及重工业部门。搞就搞大的,专业的产业集团,类似三大电力设备集团(东方,哈尔滨,上海),以及产业集群,如长三角工业带,还有全国性的大型企业集团,如煤炭,电力之类。当然大小也是辩证的,比如50年代1个2x5万千瓦的电厂就算大了。

      总之国家主要搞大的,基础的工业企业,包括电力,通讯,能源,钢铁,机械,造船,汽车,铁路设备等等。使用金融工具,贷款,国债,外债都来。

      尽量别和苏联翻了,公事公办,长期合作。从历史发展来看,即便是电力设备,铁路建设和装备这些自助发展比较好的部门,也是长期不断引进和消化外国技术的成果。

      大搞商品经济,理顺流通,分配。积累还是要积累,但不能靠统购统销,全上交再下拨来积累。要通过商品经济,财政金融手段,政策等来进行。

      不搞实物福利,不搞紧缩经济,充分利用货币的功能。企业除非常必要外不负担公共服务。公共服务都由政府提供,并且收费。

      注意农轻重比例平衡,集中力量打通瓶颈,全社会性质的瓶颈成立国营大公司,同一领域不止一家。比如储备调拨粮食成立3个公司,东北一个,北方一个,南方一个。

      总之协调,稳步发展,坚定搞商品经济,做大做强关键部门的国营大企业,也鼓励民营经济正常发展,努力进行国际贸易。

      公共财政尽可能发展水利,交通。包括发展内河和近海航运。尽力保护环境,建立保护环境的机制,和环境的利益主体。比如农业部渔业局负责在江河水库湖泊中放养鱼苗,有休渔期,渔业流通按规定收税,税收一部分定向作为农业部经费。如果水被污染,不光用水的不干,渔民不干,农业部也不干。

      尽量发展科技教育,不乱折腾。首先要通过商品经济建立那些国营大企业依靠科技发展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成为最重视科技的中坚力量。连带引导全社会对科技教育的重视。

      归根结底,还是要稳扎稳打,做好循序渐进发展30年的准备。

      • 家园 这种话还是不要说了吧

        广东人有句话叫谁不知阿妈是女人,但是又如何呢,没有能力做到时,女人也做不成阿妈。中国的建设走了六十年,终于走到现在这样的体制和道路,应该认可这样的观念才是正确的吧。

        什么事都是慢慢摸索出来的,不可能一步登天。用一步登天的标准苛求先辈,那我还想说感觉土共建党初实行现在的体制和道路较好。

      • 家园 小破猫没考虑战略机遇的问题吧

        我们工业化的第一桶金是苏联援助,不赶紧趁苏联人肯下本钱的时候把东西拿过来,万一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怎么办?

        • 家园 我就是考虑了战略机遇,才提出这个办法

          一直在强调做大大企业,给企业更大的经营自主权,还有尽量别和苏联翻了。

          就是量出为入么,比如要做大鞍钢,就让钢价市场化,给鞍钢利润,买钢的钱再想办法找。反正就是操纵市场么。

          • 家园 不是有过13个托拉斯的计划么
          • 家园 送宝,学习大家的讨论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你没考虑启动资金的问题

            苏联的援助虽然物美价廉,但不是免费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出钱做配套工程,这笔钱对我们当时来说不是现成的,要从各方面搜刮上来。有这个前提,统购统销等手段就是不可避免的。

            • 家园 又送作者一宝,感谢宝主,不偏不倚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这是想当然

              商品经济当然可以搜刮。做配套工程的不是钱,是生产力。而且都是稀缺生产力,那些生产力有价格,比经多少环节搜刮来再拨款,不是更好?再说统购统销本身并不赚钱,根本不是搜刮。

              • 家园 昏特,统购统销不会以市场价从农民手里买粮吧

                统购统销,不就是低价从农民手里买粮的手段么,这不是钱是什么?你在粮食领域搞商品经济,农民如果嫌价格低不卖你怎么办?当年可没有卖粮难这一说。

                • 家园 统购统销要花成本的

                  低价买粮,卖粮价也不高,差价有时都不够成本。还有农村返销,都要投入的。统购统销最大的问题就是压制了农村的投资和消费。关键的问题是重工业要发展,农业也要发展,都是基础。当时搞得太不平衡了。而且统购统销极大压制了农村的市场,好多交易没有了,或者要政府来做。市场交易形成货币流动,用财政,货币,金融手段从这里面抽是更方便的积累的办法。

                  • 家园 这个问题看的是利润

                    当时的情况下,粮食是稀缺资源,搞商品经济,农民就有主动权,博弈的结果,就只能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让农民有利可图。让农民有利可图,本质上就是把资本集中的方向从城市改向农村,这就和集中力量建设工业的国策矛盾了。

                    你的主张有道理,但这只能在中苏分裂,苏联援助断绝之后实施,也就是差不多59年的时候。苏联援助不断,我们就要尽可能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来发展工业,这种情况下,搜刮农村的剩余价值是不可避免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