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红西路军形象从来都是正面的——对刘仰先生的批评 -- 双石

共:💬109 🌺901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金门不到十种?不能吧

              2000年左右我见过的就不下十种。书架上摆一排呢。

              • 家园 这是孔夫子旧书网的搜索结果

                可以去验证一下。

                要说明,这说的是49年金门战役的专题书籍。关于后来金门炮战还有几种,自然不算在内。

                • 家园 突然感觉你这个搜索方法可能会有误导

                  很容易得出大陆刻意隐瞒金门战役失利的推论。实际上关于金门战役的记录很大一部分是在三野、解放战争的相关论著中。一般是以单独章节的形式出现的。论研究的广泛性与深入性,不比专著差。尤其是在大反思风气出现之后,金门战役成了很多人的高潮点,其挖掘扩展之卖力也是蔚为大观。

                  所以说,我觉得你这种搜索方法可能会有误导。

                  • 家园 没错,可我也没打算全面的统计一下。

                    甚至也没真去细数,因为已经说了,我压根不觉得这种比较真有什么意义。

                    只是想把这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式原物奉还给那位老兄。

                    • 家园 这就有点赖皮了。

                      双石是在攻其一点吗?再说,就算你说得好像是对,到七六年也不过二十八年,但到现在多少年了,三十五年了,西路军还在大摇大摆的宣传,一曲失败之歌,唱了三十五年,不知还要怎么唱才叫宣传够了呢。

            • 家园 文革是个分水岭吧

              文革后随着平反和落实待遇的大政策, 王定国与伍修权还去甘肃省专门调查, 西路军的各种"问题"和报道开始迅速浮出水面. 朱玉在八十年代还做过甘肃省民政厅厅长, 大概接了不少老战士诉苦的信件.

              人民日报不是专门写党史军史的, 但是完全可能在相关文章中涉及, 例如相关人物回忆, 当地报道, 纪念活动, 领导人关怀, 等等. 官方的宣传调子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62年之前还可以说是不够"大力", 那么之后十几年都不提"西路军"这三个字, 可能就代表另一个层次的问题了.

              惭愧得很, 双石说的红旗飘飘我没找到. 星火燎原倒是下载到了, 可惜是文革后的新版. 但是, 查找这本书的时候我又有了更多的疑惑. 我毫不怀疑双石的确是文革中, 上小学时读到了这本书. 不过我搜了一下, 这本书本身的命运好像也不那么顺利.

              “文革”中,编辑被遣散,黄涛被关进了牛棚。他嘱咐家人在抄家前把《星火燎原》的相关资料和书籍埋到地下,使上万篇来稿和众多珍贵资料躲过了毁灭性浩劫。

              张麟回忆,《星火燎原》最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7本。由于编辑约稿周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纸张匮乏,这7本书并未按顺序出版。“哪一本弄出来,能出就先出它。”1960年,讲述长征故事的《星火燎原》第三册最先出版;随后1961年出版了红军时代的第四册和抗战时期的第六册。红军时代的第二册和抗战时代的第七册1962年出版,1963年又出了解放战争的第十册。本来应该最先出版的第一册却直到1964年5月才出版。《星火燎原》全部十册直到1979年1月才全套重新出版,1982年8月出齐,当时的出版机构是解放军出版社前身战士出版社。

              稿件在文革中竟然有损失的危险, 就算这个描述是夸大. 但编辑和出版工作受重大影响乃至于中断, 这些客观事实总不能胡写吧. 其中, 编辑被遣散已经明说了; 出版中断是推测而知, 因为1961-1964年之间, 平均一年至少出一两册, 而第十册却到79年才出完.

              巧合的是, 西路军也是在62年之后, 被人民日报只字不提. 其见报率和星火燎原的命运轨迹倒是有相似性, 从有到无, 又从无到改革后的井喷. 我倾向于认为, 星火燎原的出版最多只能代表57-64年间的宣传口径, 这个代表性比不上人民日报.

              另外山头的问题我其实一点都否认, 我反而觉得, 最好每个"山头问题"都有双石这样的专文来辨析. 不过, 承认西路军是"山头问题"的一个, 这已经是一种折衷了吧, 山头再多再不稀罕, 也照样个个都是山头, 不是平地.

              • 家园 文革前和文革后版本有啥不同?

                跟某帅及其周围的人物有关,比如最早的版本,有部下对其的深情回忆,回忆当年的元帅是那么年轻、那么英武。再版之后,这些文章消失了,不得不提到的地方,也变成了某首长。西路军跟某帅无关,所以无论怎么改版,相关文章都不会消失。

                • 家园 文革中西路军受到了冲击

                  张琴秋, 王定国等有较长被俘经历的干部, 就在文革中被指为叛徒. 这一点上, 及时回到延安的干部就好多了, 所以仅仅列出那些当上将军的西路军出身干部, 就有点不全面了. 王定国八十年代的调查报告, 就说西路军幸存者当中, 有很多在运动中特别是文革中受到冲击迫害.

                  除了人身冲击以外, 在宣传上, 文革不会对已出版的书籍销毁, 但是我猜测, 在宣传上有些东西就不能提, 而文革之前可能还只是少提而已. 人民日报就是一个证据. 它虽然不是专门的历史研究刊物, 但对历史问题在宣传调子的反应, 比很多人想象的要灵敏. 退一步讲, 这个问题当然也可以继续讨论, 继续发掘材料, 但无论如何, 星火燎原这样在文革中一度中断的出版物, 当然不能代表文革中的宣传情况. 这不是版本的问题.

                  所以说所谓"西路军没有冤屈, 西路军一直正面", 这不能说是全部事实. 至少在文革中, 它们就受到过冲击. 西路军在这一点上可能和战史上的很多失败往事类似, 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例外, 但不等于说这种冲击就完全不存在.

                  双石批评的刘仰的那段话, 不是已经有人指出, 刘仰可能是百度来的大路货吗? 而那样的文字本身, 多半是八十年代平反和落实待遇的大政策下产生的. 毫无疑问, 这段话确实需要大力批驳. 不过, 它也并不是无根之木, 无源之水, 还是交代清楚它产生的历史根源(即对文革的矫枉过正), 比较好.

                  另, 我下载了星火燎原中的相关专辑, 又看了看八十年代关于西路军幸存者(尤其是女战士)的调查, 感觉八十年代虽然有矫枉过正, 但确实是为西路军这个大题目补充了不少东西, 例如很多(女)战士在被俘后, 仍然不屈不挠, 建立组织, 筹划反抗甚至出逃. 有些人逃离马家军的地盘, 见到党组织时, 已经是八路军了, 结果被迫遣返, 而且连党籍也丢掉了, 但即使这样, 仍然都没有丢掉对革命的向往. 这种故事, 在今天对我们能激起强烈的激励和思考, 但在五十年代的回忆中就属于有所缺失的一环.

                  • 家园 文革是非正常年代

                    谁不被冲击?有被俘经历的,从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一直到抗美援朝的,少有人幸免。都是孽子孤臣,都有一肚子的委屈,谁比谁更惨?之所以说版本,是表明从文革前后,西路军的历史一直是官方相关历史中的一部分,这是有延续性的。在文革后之后涉及西路军的方方面面的东西数量大增,大政策的变化之外,我理解为朝中的助力,想想国家主席、国防部长都从当中出身,有所倾斜那也是正常的。

                    • 家园 我从来就没有说西路军最惨

                      但是, 楼主的标题, "西路军形象从来都是正面", 这句话有问题, 会引起误导.

                      文革不是针对哪一个人, 但是你既然讲的是TG对西路军的态度, 文革自然是其中的一个时期. 你要做个切割可以, "请自动忽略文革十年", 但得把话说清楚.

                  • 家园 被俘过挨整不是只对西路军吧
                    • 家园 是这样, 但是要把话说清楚

                      "从来都是", 包括文革吗? 一码是一码. 人民日报上找到的很多报道, 都和"林彪四人帮"做个切割, 这样就没问题了. 我就是这个意思而已.

                      双石引用了一些五十年代的文献, 又举例了一些将领和高级干部, 这是不是有些误导? 你如觉得完全没有, 那就算我多心了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