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奥德赛的曙光 -- 晨枫

共:💬25 🌺3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奥德赛的曙光

    《伊利亚德》和《奥德赛》是希腊盲诗人荷马的著名史诗。这是西方文明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伊利亚德》描述希腊城邦远征特洛伊的故事,《奥德赛》则描述特洛伊战争中的大英雄奥德修斯在战后颠沛流离,最后回到故国的故事。阿基利斯那著名的脚跟、海伦那引出千帆远征的美丽、奥德修斯诡异的木马计,都是来自这里的典故。时光快进两千年,“奥德赛曙光”是美国非洲司令部为利比亚禁飞区军事行动所取的代号。美国非洲司令部坚持说行动代号只是代号,没有任何象征意义。不过地中海还真是奥德修斯当年流浪历险的地方。

    利比亚局势的变化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2月15日,利比亚人民走上街头,要求政治改革,要求卡扎菲下台。反对派很快赢得了大面积的支持,控制了东部班加西一带,也控制了西部的黎波里附近的小片地区。就在人们以为卡扎菲已经一推就倒的时候,卡扎菲卷土重来,并向班加西军事反攻,一时间大有荡平反对派的架势。3月12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宣布支持在利比亚实行禁飞区;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成员国以“一切必要手段”保护平民。3月19日利比亚时间下午4点,法国侦察机进入利比亚领空,开始准备禁飞区作战的先期行动;6点45分,法国战斗机开始攻击;21点,美英舰艇开始发射110枚以上的“战斧”巡航导弹,同时更多的飞机投入战斗,利比亚禁飞区作战全面打响了。

    联合国决议打开了西方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大门,但这扇大门通到哪里,却十分地不明确。决议没有规定禁飞区行动什么时候结束,或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结束。是到卡扎菲倒台?是到反对派建立稳固政权?还是内战停战?从军事计划的角度出发,“保护平民不受伤害”是一个非常含混的目标,尤其对利比亚这样的情况。卡扎菲在利比亚受到广泛的反对,但反对派唯一统一的地方就是反对卡扎菲,在其他地方没有多少统一的地方。尽管卡扎菲还在顽抗,在军事上打垮卡扎菲不是难事,在政治上扳倒卡扎菲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卡扎菲之后的利比亚何处去,这才是难事。利比亚的部族分裂、宗教影响在卡扎菲时代被强人政治压下去了。卡扎菲之后在反对派之间爆发内战,这是非常现实的前景。美国占领伊拉克之后,就面临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之间的内战危险,费了牛劲才不使爆发,但后遗症至今未除。

    尽管利比亚是一个罗马时代就存在的地名,利比亚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的历史不长。现代利比亚包括历史上的西部的的黎波里亚、东部的昔兰尼加和南方沙漠里的费赞,共有100多个不同的部族,是殖民地时期意属北非时代才“统一”的。二战后英美支持的伊德里斯王朝来自昔兰尼加,也就是如今反对派的根据地班加西为中心的地区,卡扎菲则得到西部的黎波里和南方的支持,部族政治在利比亚的政治版图中刻下了深刻的痕迹。

    利比亚的另一个政治定时炸弹是宗教。有些反对派派别打出伊德里斯王朝的黑底星月旗,这是当年利比亚民族英雄穆赫塔尔反抗意大利殖民统治时的旗帜,而穆赫塔尔是赛努西教派的领袖。赛努西教派在教义上和沙特的瓦哈比教派接近,主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基地组织是血缘近亲,具有天然的政教合一倾向。卡扎菲指控反对派是基地组织的人,并非完全胡说八道。

    卡扎菲在客观上压住了民族矛盾,压住了宗教势力。除掉卡扎菲之后,高压阀就打开了,反对派之间爆发更大规模的内战是完全可能的事情。卡扎菲之后,利比亚的政治前景远非明朗。从议会民主、部落民主、君主立宪、强人政治到军事独裁、政教合一,什么都是可能的。美国对这样的前景不寒而栗,十分不愿意插手,但法国出于不同的目的,对利比亚禁飞区的事情十分起劲。

    历史上,法国曾经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力量,路易十四和拿破仑差点使整个欧洲说法语。但是德国的闪电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初就把法国在军事上打垮了,美英特殊关系又在政治上把法国边缘化了。戴高乐为了重建法国的光荣,极力推行特立独行的戴高乐主义,力图用独立的、有活力的、出奇制胜的和四两拨千斤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打出法国的天地,为此不惜和美国翻脸,甚至退出北约的军事一体化体制。戴高乐几上几下,但戴高乐主义的阴魂不散,法国政治领袖时刻惦记着在世界政治中“露一手”,重建法国的政治影响,萨科奇就是当代戴高乐主义的鼓手。

    戴高乐主义的另一个要旨是法国领导下的欧洲统一。二战结束后,德国受到分治,英法也被打残了,美国成为西方世界无可争辩的当然领袖。虽然美欧在反苏和保卫西欧不受苏联侵略上是一致的,在其他方面美国利益和欧洲利益并不总是重合。越来越强势的美国和越来越弱势的欧洲使欧洲经常有利益遭到忽视的抱怨,要使欧洲重新成为世界政治中的玩家,欧洲统一是必经之路。这个想法不错,但谁来当领导就各有各的算盘了。战后德国失去了政治野心,英法之间的争斗一直不断,但欧洲的政治份量说到底要由欧洲的政治作为来体现,法国作为欧洲的政治领导也是要通过行动来体现。在利比亚作战中,法国抢在盟军之前首先行动,就有打消盟军继续犹豫的想法,强迫盟军跟进行动,造成法国的事实领导。如果欧洲对远在亚非拉的事情已经力不从心,那欧洲家门口的事情还是要管起来,前南斯拉夫危机里,英法远比美国起劲,部分原因就是这个“显示老欧洲的存在”的因素,利比亚问题里也同样有这个因素。如果连和欧洲一水之隔的利比亚都搞不定,那欧洲在世界政治舞台的政治份量就无从谈起,法国的领导也就成为空谈。

    利比亚的石油当然也是一个因素。美国石油进口的大头实际上不是来自中东,而是加拿大和墨西哥。英国有北海石油,所以也不是太依赖利比亚石油。法国对利比亚石油的依赖程度要更高,在利比亚的石油投资也要更大。法国急急忙忙承认班加西的反对派,不能说没有石油因素在内,但也不见得完全是因为石油因素。法国的政治野心不仅仅是这一点“蝇头小利”。

    有意思的是美国的态度。近几十年来,美国是所有盟军行动当仁不让的领导。即使在科索沃被英法坑了一下,不情愿地被拖了进去,但真动手的时候,依然还是承担最大的军事责任,不仅提供最多的参战力量,还负责行动的总指挥。事实上,战后就没有过一次美军参与的重大军事行动中美国部队置于外国指挥之下的。但这一次破例了。这一次“奥德赛曙光”行动中,法军率先独立行动,美国非洲司令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负责其他所有盟国军事力量的第一波行动。但刚打响,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就惊人地宣布,美军不打算作为盟军力量的主要部分,另外,美军将在几天内移交作战指挥,或者移交给北约,或者移交给英法。盖茨还警告盟军行动不要超过联合国决议规定的范围,以免损坏盟国的共同努力。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极其耐人寻味的。

    美国还没有从伊拉克抽身,在阿富汗的撤军现在可能要推迟到2014年才能开始,如果在利比亚大规模卷入,这就是美军在世界上同时进行的第三场战争。一定要打的话,美军不是没有这个力量。但如果这又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在军力疲惫、国力衰退的今天,这是美国极端不愿意看到的。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利比亚政策也不是铁板一块,希拉里克林顿的外交系统力主干涉,但盖茨和军方坚决反对,分歧之深以至于盖茨要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说一句:“不管人们在这场争论中持什么立场,大家对总统的决定都是一致支持的”。

    美国对于联合国决议的态度一向是极端实用主义的,从来不会被一纸条文束缚了手脚。如果必要,踢开联合国单方面行动也在所不惜。奥巴马和小布什的做法有所不同,但要是认为美国会就此不敢越联合国决议的雷池一步,那就天真了。盖茨警告的原因很简单,如果利比亚行动导致道义上的失败和阿拉伯世界的憎恨,那冤有头,债有主,别来找美国。盖茨在解释美军移交指挥权的时候,也强调了美国不想造成主导这次战争的错觉

    不过美军移交指挥权,这可能是这次盟军行动的最大特色。这也凸显了盟国之间在政治上的分裂。北约的美国附庸色彩太重,法国极力拉拢英国接管作战指挥,借机开辟独立的欧洲军事力量的新路。另外,北约盟军指挥体系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法国并没有适合担任盟军指挥的英语指挥班子,把英国人拉进来也是合理的选择。但这已经不是二战时代了,英法已经习惯于小打小闹,或者在美国指挥下的大规模作战。英法是否有足够的协调盟军和大规模作战的指挥经验,这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出于政治考虑,英国不想和法国一起绕过北约,强烈倾向于北约接管指挥。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急欲借机用行动提高北约地位,但土耳其是北约内部唯一的穆斯林国家,但没有收到关于利比亚问题巴黎峰会的邀请,强烈反对北约作为整体参加行动。德国强调这不是北约的使命,法国则在暗地放水。3月22日英国《卫报》报道,拉斯穆森可能说话很重,萨科齐和德国代表拍案而去。几番政治交易之后,土耳其最终放弃反对立场,北约决定接管禁飞区的作战指挥,但对地攻击的作战指挥依然没有解决,暂时还是留在美国非洲司令部。整个行动的政治领导更是一个大问号,北约不是一个政治实体,更不是联合国的成员组织,无法对利比亚的和与战作出政治决定。

    相对于法国来说,英国参加利比亚行动的出发点更多是不能让法国独占欧洲的政治领导权。作为失势的老大帝国,英国的政治影响来自于杠杆作用,一方面借助美英特殊关系增加英国在欧洲的份量,另一方面借助英国在欧洲的政治影响作为美国影响欧洲的杠杆。英国的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英国既不能脱欧入美,也不能脱美入欧,只能在两者之间玩平衡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英国利益。因此,在法国一马当先冲向利比亚的时候,英国别无选择,只有跑得更快,才不至于被甩下欧洲战车,才有资本继续借用美英特殊关系的杠杆。但脱离美国的欧洲政治不是英国的初衷,对于美国在利比亚作战问题打酱油的做法,英国媒体和政界充满酸楚。

    说美国打酱油,这真是一点不冤枉。在第一波攻击中,美国海军出动了“伯克”级驱逐舰“巴里”号和“斯道特”号,“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基尔萨奇”号,“奥斯汀”级登陆舰“庞斯”号,“洛杉矶”级潜艇“普罗维登斯”号和“斯克兰顿”号,改装为巡航导弹潜艇的“俄亥俄”级潜艇“佛罗里达”号,“蓝岭”级指挥舰“惠特尼山”号。美国空军出动了3架B-2轰炸机,4架(一说10架)F-15E战斗轰炸机,8架F-16CJ“野鼬鼠”战斗轰炸机,2-3架E-8C雷达监视飞机,2架EC-130电子战飞机,数量不明的E-3预警机和AV-8B战斗机。

    法国空军出动了8架“阵风”战斗机,2架幻影2000-5战斗机,2架幻影2000D战斗机,6架C-135加油机,1架E-3F预警机。法国海军出动了“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但不清楚有些什么伴随舰艇。

    英国皇家空军出动了4架“狂风”GR4战斗轰炸机和10架“台风”战斗机。皇家海军有“特拉法尔加”级潜艇“胜利”号,22级护卫舰“康伯兰”号,23级护卫舰“威斯敏斯特”号。

    从数量上看,美国出动的兵力不少,尤其是海军。但不久前刚穿越苏伊士运河的“企业”号航母战斗群没有加入战斗,尽管已经在东地中海。美国空军参加行动的飞机少得奇怪,非常不合常规。传说要经受战斗洗礼的F-22更是踪影全无。在1986年的“黄金谷”作战中,美国可是出动了45架飞机。那一次是有限拔点,还不像这一次全面压制利比亚防空体系。在2001年入侵阿富汗作战中空袭根本没有空军和防空的塔利班时,美国出动的飞机也比这次多。一旦美国移交指挥权,潜艇将随之从盟军作战序列中消失。美国不可能将潜艇交给任何别人指挥。“企业”号在第一波攻击中没有参加行动,后面更不会交给盟军指挥。航母这样的国之重器是不可能交给任何别人指挥的。美国可能留一两艘可以发射巡航导弹的军舰在战区,也可能留一两个中队的作战飞机,但这些都是随时可以撤走的。盟军不是“从一而终”的,是可以中途退出的。在阿富汗,盟军的参与和退出成为盟国与美国关系的试金石,但好几个国家的盟军最后还是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出了。美国尚且无法留住盟军,法国、英国有这个本事吗?如果盟军退出,法国、英国只有更多地填进自己的兵力,这对法国、英国的政治、军事的影响值得关注。美国在第一波攻击中贡献了110多枚巡航导弹,打垮了本来就千疮百孔的利比亚防空体系,即使后面撒手也算对得起盟国了。

    相比之下,法国、英国出动的兵力不比美国多,但占可用兵力的比例要高得多,更重要的是,包袱要重得多。领导禁飞区作战不仅是一个军事责任,更是一个政治责任。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利比亚禁飞区和阿盟的支持有直接关系,但一开战,阿盟立刻转向,指责盟军行动超出了联合国决议的范围,有违阿盟支持的初衷。这只是政治麻烦的开始。最重要的盟国政治还是利比亚禁飞区什么时候才算一个完。伊拉克禁飞区和前南斯拉夫禁飞区都是以地面入侵告终的,否则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如果法国打算给美国做套,这次或许是把自己给套进去了。

    卡扎菲的防空和空军都是70-80年代的水平,和西方空军、海军相差了至少30年的技术水平。当年“黄金谷”作战就轻易打掉了卡扎菲的防空节点,现在果然不出意外,除了第四天因为机械故障坠毁的一架F-15E,差不多可以说是兵不血刃了。但禁飞区是一场持久战,领导禁飞区作战还是一个经济责任。据估计,在利比亚北方实行禁飞区需要一星期一亿美元的开销。如果在利比亚全境实行禁飞区,那就要增加到一星期三亿。联合国决议授权成员国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护平民,但言下之意是成员国要自带干粮。美国在军事上淡出后,法国、英国就要承担军事行动的大头。按照谁出兵谁掏钱的原则,法国、英国就要承担禁飞区的主要费用。除非法国、英国能够说服中东石油国家赞助,持续的巨额开支会将给法国、英国已经破碎的经济开一个大天窗。

    有意思的是,德国选择了旁观。德国对于争夺欧洲的政治领导权并不热心,对充当壮丁和提款机更不热心。德国甚至更进一步,从南欧的北约预警机和海军部队中抽回德国人员,避免“意外”参与战斗。事实上,德国空军的“狂风”ECR是北约空军中的空防压制专用飞机,相当于美国空军的“野鼬鼠”,对利比亚作战十分有用,现在只有用英国的“狂风”GR4临时客串了。意大利空军也有“狂风”ECR,但意大利人的武士精神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而挥发了,对利比亚作战开放基地,提供皮萨夜宵,这些还是胜任的,冲锋陷阵就不大好指望了。丹麦、荷兰、加拿大等其他北约盟国加入了讨伐利比亚的盟军,但这些都是二流角色,只有被领导的份,而且重在为盟军飞机护航。卡扎菲的空军在20年禁运之后根本就是纸老虎一个,在“奥德赛曙光”的第一波之后毫无悬念地丧失了战斗力,如今的利比亚天空开一架塞斯纳小飞机就能掌握制空权,这护航纯粹是打酱油来了。

    有意思的是,联合国决议一通过,卡扎菲就立刻宣布停火。现在还不清楚这是卡扎菲惊慌失措或者屈从于西方压力的结果,还是在给西方出难题。既然联合国的决议授权以一切必要手段保护平民,停火就意味着平民不再受到伤害,在理论上就没有理由再向卡扎菲的军队攻击。盟军可以卡扎菲的军队假装停火为名继续攻击,但反对派的目标很清楚:要打到的黎波利去,统治全利比亚。的黎波利是支持卡扎菲的地盘,如果反对派的炮火造成的黎波利平民伤亡,盟军是向谁开火呢?道义上的不一致性总是政治失败的开始。

    二战之后,法国对于重掌重大国际事务的政治领导权朝思夜想,现在美国意外地主动放弃利比亚禁飞区作战的领导权,法国抛到空中的瓷器瓶只有自己来接。法国动手了,英国不动手,就意味着自动放弃对欧洲事务的政治领导,也只好动手。德国置身事外,意大利在北约架构下参加,丹麦、荷兰、加拿大这些都是次要角色,进退都不太难。法国只有硬着头皮顶下去,英国陪绑。只是这烫人的领导座位像老虎的背,骑上去容易,全身而退难。

    在荷马的史诗中,奥德修斯在特洛伊苦战10年,然后在世界上漂流了10年,才回到故国伊萨卡。所有人都以为奥德修斯已经死了,王后帕妮洛佩和王子特里马库斯每天都要应付各种阴谋家。奥德修斯无疑在看到故国、王后和王子的时候,看到了曙光。在利比亚,美国是奥德修斯吗?他看到的曙光是什么呢?该不是看老欧洲的好戏吧?谁说作战行动的代号只是代号,没有任何意义呢。要不为什么不取名“相约香榭丽舍”行动?要是这可能也要引起政治联想,就叫 “快乐的小白兔”行动吧。

    关键词(Tags): #纸上谈兵#指点江山通宝推:青木堂主,转专业,fumachu,上古神兵,菜菜丛,
    • 家园 美国还是主角吧

      头几天发射160多循行导弹,英国才发射个位数。

      发射完巡行导弹,潜艇当然就没用了,扯走也没关系。

      美帝飞机也是出动多多,连B2都动了。所谓交出指挥

      权不过给英法和国内反对派面子。

      拿阿富汉比,不合适吧,美军出飞机又不是要打防空,

      而是对地支援,阿富汉领土广大,比利比亚目标集中在

      海边,要求飞机出动数量自然不同。而且初期美帝又没

      有在周边国家有基地,自然是海军飞机要多多利用了

    • 家园 按美国新闻的报道解释,此次行动代号的确没有意义

      拟定行动代号的详细规则是由国防部制作下发,出于保密需要,由指挥员在临战前自行选定上报。这次轰炸行动前,指挥员按规则需选择两个英语单词组成行动代号,而且必须有一个O打头的单词和一个D打头的单词组成,念起来还要顺口。这年头O打头的词大家临时能想起来的无非Obama或者OMG。没奈何,只好是Odyssey Dawn。

    • 家园 叙利亚安全部队遭伏击。。。这下全起火了

      冷战结束后,几乎所有的热战动乱都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版图内进行的,叙利亚、埃及、突尼斯、利比亞和两伊,再加上乱了十几年的巴尔干火药桶。。。更不用说巴勒斯坦这个长明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叙利亚安全部队被伏击,这个就扯到伊朗了。。。水太深

      搬个小板凳前排就座,慢慢看戏吧。

    • 家园 外长意外宣布愿意派兵利比亚 引起轩然大波

      周四(4月7日)晚上,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临时召开记者会,参加的媒体记者人数不多,谁都没有料到外长会发布这样一个消息:

      "假如联合国请求欧盟为利比亚提供人道主义、医疗和难民方面的支援,我们当然会义不容辞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这其中包括派遣德国联邦国防军为运送难民提供军事保护。外交部的一份声明表示,这并不是德国政府对利比亚政策的"新立场",而是根据欧盟27国外长3月21日共同做出的决定,当然德国也在其中。

      德国还是不愿看到所有的风头都被世仇法国出了。

      • 家园 其实3月19日时候德国口气就松动了

        德国口气有所松动,是不是有点心里痒了?

        链接出处

        但我忘了当时看了什么新闻才写这句话了,似乎是路透的一则德国新闻,但肯定是有原因才写的.

        利比亚战略地位并不重要,人口又少,不算美国中东战略关键一环,但如果不制服卡扎菲,美国的中东战略短期就会乱套,这纯粹是奥巴马在埃及策略失误造成的。所以,利比亚必打。但是不是要打个稀烂,美国并不关心。美国控制了沙特和伊拉克,沙特石油探明储量2600亿桶,伊拉克1430亿桶(仍有较大潜力),前两者加起来差不多是利比亚430亿桶储量的10倍。

        但这个430亿桶,160万BPD的产量,近在咫尺的运输距离,对欧洲吸引力是很大的。

      • 家园 德军的坦克又要重现在托布鲁克的街头了
      • 家园 这真是出乎意料

        德国是以北约成员国出面了。

        “派遣德国联邦国防军为运送难民提供军事保护”,利比亚没有难民运输问题呀,这是演的哪一出?

        • 家园 我在看你主贴的时候就在想

          德国不是出面了吗?

          你怎么会忽略这个信息呢?

          现在看来,是口头出动。

          德国也学会了英法以前玩的静坐战争了。

        • 家园 这个本来就是在意料之中的

          德国之前的含糊,本来就是因为国内地方选举的方便而已。现在反正选举已经输了,索性大搞一场。

          很多人总是把利比亚当做阿富汗那样欧洲列强鞭长莫及的地方。其实环地中海一直是欧洲的核心利益所在。这种反应一点也不夸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