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难有香如故。。。 -- 酒杯里的忧郁

共:💬119 🌺3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开新帖多好

        好看好看。不开新帖委屈了。

        还有酸甜的的“橘子糖”,从形状到颜色都惟妙惟肖。散装的,产地不知。“粽子糖”,像个粽子,是甜菜糖做的,棕黄色,甜味与其他糖迥异。还有“乌梅糖”,硬的,黑色的,多酸少甜。

        水果糖是两分钱三块。

        义利的酒心巧克力啊,花彩锡纸包的,居然有茅台味儿的,天知道真的是不是茅台?我还吃过某人家长从义利拿回来的原料巧克力砖,味儿一样,就是那“砖”巨硬而且外形巨大颇有视觉冲击力!这一说,我又想起当初一群孩子围着那巧克力砖跃跃欲试却又无从下嘴的场面。

        怎么不提酥糖呢?红虾酥、大虾酥!现在东安市场还有义利专柜,还有卖的。还有那种便宜的用纸裹着的一排一排的酥糖,麻酱酥糖?还有“拐棍糖”,你没吃过?没吃过还没见过么?

        关东糖有长条的,还有圆球的,叫糖瓜。

        “大白兔”啊,我是在首都机场老楼里吃的,奶香四溢满口留香!还是上海货好。“黄油球”是上海产?我记得是天津出的。

        “泡泡糖”到真是上海货,好像是“益民”出的。红白两色纸包的细长条,小丫头们嚼啊嚼的,然后从嘴里吐个奶白色的大泡泡,还比比谁吹的泡泡大。

        糖稀做的“花生粘”、“松仁粘”也有,不过很不多见。百货大楼卖过“咖啡糖”、“可可糖”,“咖啡糖”分两种:一种是咖啡味的糖块,另一种是可以沏杯咖啡味糖水的速溶块儿。

        还有位叔叔送过我们一个很漂亮的小铁盒子,说是法国糖,我刚看了一眼就让我姐姐给抄走了,一口都没吃上。。。

        朝鲜糖我没吃过,不过我抽过朝鲜烟——“万景台”牌的,不好抽,辣嗓子呛鼻子。另外我到了延吉才知道,当地人可以接受你称呼他“朝鲜族”或者“朝族”,但不高兴被称为“鲜族”。据说“鲜族”是当初日本人对他们一种蔑视的称呼,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人,对此仍是耿耿于怀。

        谢谢潮起潮落老兄,真是“甜蜜的回忆”!

        • 家园 这不是大伙想添把柴,好把你架起来烧烤么:)

          众人拾柴火焰高,咱可不能釜底抽薪:)

          对了,还有酥糖、粽子糖......等。

          怪了,即使小时候物质匮乏,我就是不爱吃酥糖,估计跟打小不爱吃麻将有关。酥糖有股麻将味儿。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大虾酥跟虾有啥不正当关系:) 大概是因糖纸上印了个大虾吧?瞎猜。

          好像还有棉花糖,我对那糖有点心理障碍,觉得像棉丝,怕糊嗓子眼儿上,至今也没吃过:)

    • 家园 可能你记忆有点偏差。

      那时,最好的特级红香蕉苹果在南京是五毛钱一斤,北方贵一些,在内蒙的海勃湾市(现在的乌海市)是七毛一斤,北京应该在这中间,不是“没几个人能买得起”,只是买的人不太多而已,只要家里不是孩子太多还是有口福的。一年四季差不多,因为苹果容易储存,梨也是这样,南京卖四毛多,只有在当时没法储存的水果如桃、西瓜一类的只有到季才有。

        在我的印象中,水果从来没限制购买过。当然我说的不是北京的情况,不过当时全国保首都,供应不会比其他城市差。

        北京冬天还有一种水果:冻柿子。关于冻梨,我在北京见到的也不是那种冻得几乎要烂的梨,主要可能是你不会化冻,得放在凉水里慢慢泡开才行,否则就化烂了。

      • 家园 谢谢提醒

        “没几个人买得起”一句原本是删了的,不留神又贴上来了。正如您所言,应该是买的人少更准确。算了我也不再改了,让跟帖来纠正吧。

        水果的确没有限制过,不要本也不要票,但品种很少而且质量很差。就我家而言,水果店里的苹果远不如老家捎来的,磕碰的太厉害而且不甜。冻柿子有,但一般深秋初冬有,能坚持到春节前后的就很少见了。而且我印象里没有商店里卖冻柿子的,都是新鲜柿子买回家去自己想办法。

        至于冻梨,我见过东北的冻梨,但水果店里卖的真不是。有大块的黑渍,手轻轻一摸的感觉,按北京话“浮腾了”。

        • 家园 实际上那么远的时代我也只记得大概。

          记得香蕉苹果的价格,只是因为我怕酸,只能吃这一种苹果。那时市面上常见的只有香蕉、国光两种苹果,国光太酸,要便宜些。

            那时水果有烂处一样还卖的,不象现在只能扔了,有的小贩还专门卖这种烂的水果,把烂处挖掉称,销路还不错,因为要便宜不少。

            冻柿子我只听同学说过没吃过,冻梨也是听说的。

            那时能储存的水果相对贵一些,一般几毛钱一斤。不能储存的如桃子见过四五分钱一斤的。

    • 家园 以前北京的澡堂子

      常看到有些老头洗完澡后,半依半靠地喝茶、抽烟,有滋有味的样子。

      小时候不喝茶,现在喝了。开始喝时喝的是花茶,总被南方战友奚落,说那茉莉花茶都是最次的茶炒制的,用来骗你们北京人的,于是一怒之下开始改喝绿茶:)

      喝来喝去,觉得还是龙井茶比较对口儿,再喝花茶时觉得那味道直顶脑门,怀疑搁了香精,于是罢喝:)

      小时候山楂丸也吃过,印象里里面还有砂糖粒儿粒儿,咯吱咯吱的。

      对了,还有打蛔虫的塔糖,甜的发苦,怀疑有糖精成份。

      • 家园 关于茉莉花茶,如果是里面有很多茉莉花的,那真是较次的茶。

        好的茉莉花茶熏好后都得把茉莉花筛去,只闻花香不见花。筛下来的茉莉花放进较次的菜叶里就是你见到的有茉莉花的茉莉花茶。

      • 家园 就记得池子里浑浊的水了

        你说那时候的人知不知道池子里的水是不干净的呢?

        • 家园 当然知道

          尤其冬天,你让他上哪儿洗去?

          • 家园 不是说这个

            旁边有淋浴的,但是很多人觉得不泡一下不过瘾。是不是那时候的人传染病观念比较淡薄?好像也不是。

            • 家园 讲究的洗头汤

              讲究的天不亮就奔澡堂子,为的洗头汤。

              不过我没听说街坊谁这么神经的,都得上班挣钱,没这个闲工夫。这样的人是小说里看来的,也是属于不务正业的角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