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天道》 -- 然后203

共:💬28 🌺8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天道》

    《天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根据《遥远的救世主》而改编,作者豆豆。

     2006年由天润传媒、吉林电视台出品;北京中天润影视策划有限公司承制,浙江天润影视发行有限公司发行;王志文、左小青主演。

    豆豆:女,1970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作者十七岁时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李红英(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给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990年,李到欧洲定居,此后李不断寄给豆豆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回国都给作者讲述一些作者所陌生的社会生活。作者于1995年6月动笔创作长篇小说《背叛》,1997年8月完稿。《背叛》一书在杂志《啄木鸟》2000年1—4期连载。2000年作者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个可以长相厮守的丈夫。

    从网络上对于“缠中说禅”的评价中找到对电视剧《天道》的评述,看完之后向河友们推荐。

    不会写影评。

    剧中的生活,故事,人物,和我联系很少,不想参合什么,只是写一些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1、我不懂电视剧拍摄,不能评价电视剧本身。

    但是很奇怪本剧没有大规模走红。情节,背景、内容,思想的深度,故事的张力,比韩剧日剧强很多。也许正如剧中说的,弱势文化易学易懂,容易流行。

    2、故事中的“王庙村生产模式”,据我所知,一些行业已经有规模了。比如安装工程,乃至于大型基建工程,都是如此。农民工模式也类似。这让我对于“农民工打工模式”和“家庭小作坊生产”有了感性的比较认识。并从自身了解的实际出发,认为“王庙村生产模式”是真实并可行的,而且有可能在近几年向内地发展。

    3、对于电视剧中对于禅学,爱情、人生、文化属性等等的思考,个人无力做出评述。留给有慧根有觉悟的朋友吧。

    4、中华传统文化是否符合未来中国发展需要,这是几年来我观察和,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是由于自身水平,位次太低,只是一些零散的思维碎片。这与电视剧的一些内容契合。也是《天道》吸引我的重要原因。

    “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这是我下河的原因。也是向河友推荐本剧的原因。

    另外,深挖河泥之:

    链接出处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天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也是天道
    • 家园 《天道》:真善美

      我看过全剧,很有感慨。其中对于文化中某些糟粕的批判,主人公元英与我心有戚戚焉。

      其中有一段故事,挺发人深省的。

      元英的父亲有两个选择,一是以高昂代价维持着,成为植物人,拖垮全家后死去;二是安然正常死去。元英很大胆地提出,选择二。而他的大哥则选择一,

      元英质问:“钱搞完了怎么办?”

      大哥说:“搞完了再说。父亲有儿有女,我们不能让人戳脊梁骨。”

      按大哥的理解,这叫孝顺,按元英的理解,这叫愚蠢。

      按我的理解,...如果我是那父亲,葬送后代的生存条件而作为植物活着,我宁愿死去。

      提出的问题太现实、看起来冷酷,所以,这个剧不可能受众很广。

    • 家园 还是《背叛》更佳

      小说文笔很烂,不如电视剧流畅。但电视剧删改了小说中一些敏感的细节。

      想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大有意思

    • 家园 花顶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 家园 深挖河泥居然挖出那么古老的东东

      厉害呀。

      我也去看看《天道》。

    • 家园 给缠迷一朵花。

      《救世主》和《背叛》,说教的味道都很浓,这点谈不上好坏,本来就是要干这个的。

      神人背后的梯子是什么呢?--改自忙总语录。

    • 家园 终于看完了

      俺个人觉得,虽然当时的社会矛盾不如现在激烈,但人性毕竟是人性。 可惜的是,只要不是觉到悟到的就不是本人的,只有觉到悟到才能做到。有些悲剧仅仅就是缘起一个念头,一份觉悟。

      • 家园 我觉得的却是,不要依赖任何人,包括水果

        觉到悟到,还要做到,才是自己的。

        古今觉悟的人不少,做到的人少。看缠论解论语,突然认识到,孔子觉悟恐怕在他之前就有很多人悟到过(尤其是50岁之前),但是勇猛精进坚持不懈的做到,才成就大成至圣先师的地位。

        当然,觉悟有助于实践。以后有时间可能会看看佛经。

        握手。

        • 家园 不要迷信,孔丘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是什么时候?

          所以不是孔丘“做到了”才成为“大成至圣先师”,而是后来人“觉悟到”孔丘可以成为他们成就自己功业的工具后,这些后来人才“做到了”使孔丘成为“大成至圣先师”的

    • 家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借书说禅而已。

      不懂禅的人看的觉得挺玄乎。其实就是借着一个故事说禅而已。故弄玄虚,故作高深。

      书中批评弱势的"靠"文化,赞扬强势的“顺”文化。我对这个没有什么意见,比较讨厌的是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个弱势的就是中国文化?难道洋大人的就是强势文化?洋大人就从来不“靠”,不要救世主?说中国人等“皇恩浩大”,难道洋大人就不等苏哥安拉来救赎?这么说和“河殇”有什么区别?若洋大人是强势文化,怎么不见他们2000年前强势呢?说其强势不如说其强盗,强盗文化就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现在世界到真是如此,难道作者要赞扬的就是这种强盗文化?

      要说“靠”,我看人都这样,不存在强弱文化只说,有强人如太祖,本人太强用不着靠别人,有凡人如你我,一点不“靠”活在社会即不现实也不可能,人是群体动物,靠社会关系实现存在,又不是老虎狮子,靠一副好牙口独来独往。

      说到不“靠”,只是做和尚的美好愿望,所谓看破红尘,愿顺其自然,不愿再作“人”,与社会绝缘,独来独往。若真如此,为何又要向俗人“化缘”?何不上山采野果为生?

      中华文明自有自己的好坏,如果真的那么糟糕,中华文明早就亡了,用不着这么妄自菲薄。

      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自然的事情,所有发生的都是自然的,人只是游戏中的一个角色而已,顺从规则,顺从自然。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 家园 花~但俺的理解

        俺的理解,书中赞扬的不是强盗文化,作者强调的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论什么文化,都是客观规律的结果。

        “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所以他朋友对丁元英的评价是:他是一个明白人

        • 家园 谁不按规律办事了?道是什么?

          “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这就是故弄玄虚。先且不说遵守规律这件事情,正确的适应时代的规律本身就很难发现,这些规律都是用鲜血换来的,不是坐在家里就可以凭空琢磨出来的。而且规律一直在变化,有其相对性,到底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是“为人民服务”抑或是“黑猫白猫”那一个规律是正确的。每一种规律都有时代性,你跟唐宗宋祖讲资本论,讲只生一个好,看他不把你活剐了。还活在世上的人或民族都遵从现实的规律,不遵从的要么去死,要么改变。中华文明不是一直在随潮流改变求发展,求生存么,这是自然的选择,这本身就是自然,用不着什么“神”啊“道”的这么矫情。所谓穷则思变很自然的事情。就好比下雨出门要打伞,很自然的事情,用不着打发感叹“哎呀,下雨出门一定要打伞啊!”

          要说变通,我看中华文明相比较西方文明倒是更灵活,应为中华文明毕竟起源是世俗文明,是以人为本的,五千年的文明史难免有点积重难返,船大大难掉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还是不难的。但是西方文明纯属挂羊头卖狗肉的宗教文明,我没发现他们的现代文明有什么变化,“新十字军”一样在东征,经济殖民地遍布全球,倒是他们以后因为宗教的羁绊变起来没有那么容易。

          中华文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肯定要变,这是自然的事情,中华文明是成熟的文明,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这点能力没有早亡了,近200年的屈辱是药引子,加速这一变化的进程。面对这些变化成年人都应泰然处之,用不着大发感叹或大放悲鸣。

          • 家园 主人公是有点文化自卑

            或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无论怎么超脱,都不可能不受限于某种特定的框架,就像丁元英由于自己的金融经历和当时小说出版时间(小说中故事的发生时间要早于现在10年)国内金融圈中普遍的亲自由思潮的局限,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了所谓“理性思辨”中去,进入一个剧中所说的“打转”的死循环。

            绝对的“理性”只能是超越外在形式的思想,而每一个个体的人都不可能放弃形式,当对超越实物的理性追逐被推向极致的时候只能让肉体消失。而灵魂是不能脱离肉体而存在的,就像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嬴渠梁对急于复仇的国民所言,不能生存下去,空有报仇的热血,盲目躁动只能让自己被肉体消灭,到时“连个记仇的都没有”。所有不能“传承”的文明,没有承载物的文明都经不起时间的打磨,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如果真要说什么是中国文化的话,个人认为就是“传承”,这种传承不单纯是思想的延续,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也包括形式的传承,体现为中国人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姑且不去谈论这种“传宗接代”观念的正确与否,我们每一个现在活着的人都是这种观念的结果,对每一个当代人而言,你的存在就证明你的祖先完成了千年的传宗接代任务,这个结果不管你接受与否,都是进行所谓”理性“思辨的大前提。思想与其载体不可分离,二者不可缺一,往任何一面推向极致都会导致毁灭,重要的是度的把握,或者说是定位的区别,没有单一标准的优劣之分,只有特定环境的是否恰当,所以才有中国人的”中庸“之说。

            《天道》中的主人公而剧中的主人公陷入了一种单一线性逻辑,盲目追求绝对的理性,注定无法挣脱线性思维的逻辑陷阱,进入悖论的死循环。当”聪明人“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时候,往往忘记,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不被感受的痛苦不是痛苦。就像基督告诉世人末日审判的存在实际在我看来是一种真正的作恶,把痛苦带给众生,让人一世背负凭空造出来的”原罪“。实际我很欣赏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耶路撒冷的那个关于”不可思议“的谈话,那才是真正的智慧。可惜,思辨这种东西,等你进去了就再也不可能退出来了,就像丁元英,当他能看到和意识到”不可思议“的时候已经不能再去过那种生活了。

            就像片中很经典的一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可惜,所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人,都已经不可能让自己”如来“了。

            丁元英的文化自卑或许就来自于一种自以为正确的标准,一种单一的线性标准,非要分个优劣,却也忘却了自己曾经说过的那句”众生不需要真理真相,只有好恶“,当你有了好恶的时候,不也就成了众生了吗?

            要想真正解脱,恐怕只有”以万物为刍狗“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