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文明从何而来4之 一白遮百丑 -- 泉畔人家

共:💬97 🌺579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文明从何而来4之 一白遮百丑

    1-2 链接出处

    3 链接出处

    本来是该接上回分析上古人类可能的饮食,但时事那边有河友拿皮肤尚白来说这是什么文化心理跪倒。老泉是绝对不同意这点的,所以把肤色这块提上来,先分析一下,中国人,对女性的审美眼光为什么会尚白?为什么老百姓会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

    实际上,皮肤颜色就是上古人类的饮食需求,生存需求决定的。

    -----------------------------------------------

    华丽的分割线

    Part 1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白居易《长恨歌》里凭想象对杨贵妃的描写中,也特别突出了杨贵妃的皮肤之好。“温泉水滑洗凝脂”,也就是说贵妃的皮肤如羊脂白玉一样的白,如美玉一样滑润。

    实际上,现实中中国也有不少女生具有这种特点的皮肤。中国女人里天生就白的不少的。中国人也以女生皮肤白为美。但注意,白和白是有区别的。实际上,所谓白人,并不是都那么白的,很多老外的那种白,放在中国,就类似于人病了之后的那种煞白。那种白,并不符合中国白的审美观。中国人喜欢的白,是“水滑洗凝脂”这样的白,或者说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的那种白。据说,有一部分女人就具有杨贵妃那种特点的皮肤,见水之后皮下脂肪燃烧御寒的效果很好。其附带效果就是“温泉水滑洗凝脂”。皮肤会变的极为光滑,综合特点就是“温香暖玉”。

    实际上,汉代远嫁今天中亚的公主刘细君也是这种皮肤特点。当时的乌孙是属于高加索人种(白人),体型接近北欧人,这点苏联大规模的考古中已经证明。但作为乌孙后代的哈萨克族流传的汉家公主的传说中,形容细君公主像“奶油一样的白”。

    老泉的观点是,任何东西,存在必然有它的理由,必然有它为什么要这样而不那样的原因。皮肤尚白,尚滑,一白遮百丑,既然从很久的古代就存在,那么原因是什么?人类在还没有进入社会体系的上古时代,为什么要让皮肤向白色的方向转化?

    Part 2

    湖北神农架地区,山高林密。在这里很多动物由于终年在树林里穿行,出现了很多白化动物。包括白熊,白麂、白苏门羚、白猴、白蛇,甚至还有纯白色的乌鸦。

    实际上,既然动物在密林里生存久了就会白化,估计人类也出现白化是很正常的。按老泉的推测,欧美的白人应该就属于这一种类型。他们的白,普遍白而不滑,类似人终年不见太阳后就变白的特点。老泉估计欧美白人祖先是现代人类几万年前在亚洲的一个分支,他们基于生存压力后来选择了进入亚欧的大森林里生存,长期的森林生活导致了他们皮肤的白化。相应的其他变化包括头发从顺滑变为卷发已减少被树枝钩住的概率,体毛增加增强御寒能力,头发变成金色或者红色以便于秋冬食物缺乏季节的隐蔽,眼睛开始变的怕强光等等。当然9000-7000年前左右,亚洲另一支黄种人群落西进,基本剥夺了原有部落男性的交配权。由于大量于已经白化的女性交配,他们逐渐被洗白。白皮肤基因开始占据优势,最终他们的后人中还出了个白帝少昊。

    Ok, 上面这些纯属推测,尚无实证。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人。实际上,准确描述中国人的肤色特点的话,应该是男黄女白。男性中也有皮肤很白的,但比例很低,女性中皮肤白的不少,部分女性天生就很白.而中国无论男女,体毛普遍比西方人少的多。西方男性有胸毛,胳膊上全是毛的多的是。

    实际上,中国大部分人的皮肤,都还是比较光滑的。皮肤相对细腻,长雀斑什么的也少。那么老泉猜测一下,上古时代,中国人的这种黑发白肤,是早期进化的一种选择。所有现代人类10万年前的祖先,也许都是黑发白肤的。

    (去年的老文章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感兴趣的河友可以一读)

    部分女人摸海参导致海参自毁的文章是我去年写的。这里不再重复。实际上长长的黑发,白滑的皮肤,就类似虎鲸,企鹅一样,在浅海地区是一种出色的保护色。其他动物从下往上观察的时候,虎鲸,企鹅的那种乳白色极难和阳光区分,而从水面向下看的时候,黑色的物体是极难发现的。人类当初也是这样,而且长长的黑发在遭遇鲨鱼等的攻击时也许还能起到断发求生的作用。那个时代,由于女人的身体结构更适宜潜水捕捞,女性是部落食物来源的主力。男性在女性采集海参,鲍鱼,海带等食物的时候主要负责警戒保护。当然,人类也不完全依赖海洋。那时代的人类,应该是种海陆两栖动物,人类还经常采集水果等食物。

    几十万年前,气候等情况发生变化,海洋鱼类进化出了优异的嗅觉,人类几百米外一下海就会逃之夭夭。而鲨鱼则对人类气味越发敏感,并且学会了不攻击人类的迷惑性的黑发,攻击人类的手和脚。海参也进化出了自毁能力,宁可自毁,也不让人类食用。海洋生物的这些进化,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面对生存压力,现代人类祖先不得不加强陆地采集食物的比重。当人类在陆地上的采集和狩猎越来越多的时候,人类原先乳白色的皮肤就不在适应自然环境,新的进化就开始了。

    土鳖抗铁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同人种之间的位点差异

      大约是现代人和尼人之间差异数的1/3,也就是说我们和尼人之间的差距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或者说各人种之间差距没有想得那么小

      • 家园 那得看怎么看待这个差异

        但某些非洲人之间的差异就大的多了外链出处

        在所有种族当中?以非洲黑人内部所存在的差异性最大?部分非洲人在基因上与白种人的相近程度?甚至还高于与其它非洲人种间的相似度。中国人与白种人之间的基因差异?若与非洲东西岸不同黑人种族间的差异相比?同样也显得微不足道。

        比如对于这段,就存在个怎么理解的问题。有人解释说,这样能证明非洲起源论。老泉觉得是反了,实际是说明现代人类对非洲的人种替代被非洲的地理环境所阻挡,以至于直到近代桑人一类现代人类也没能彻底替代土著的多样性的人种。

        • 家园 需要对比一下走出非洲的证据链才行

          一般来说,种族总是越分越多的,之后互相竞争,导致种族减少

          有一个证据是除了黑人和澳大利亚土著外,其他人种都有和尼人混血的印痕,证明黑人确实没有出去逛过,如果他们没有出去逛过,你又承认他们是人,那是不是只能说他们确实一直守在老家了。

          总之你这个案不好翻啊。

    • 家园 文明从何而来5之---泰山巍巍

      先说一下,帖子里很多高手的东西是让俺老泉受益良多地,这里就不在一一回复了。关于什么导致肤色变化,从非洲出来变浅论之类的“科学”说法未必没有道理。但按现在主流的走出非洲说,人类几万年前才从非洲穿过阿拉伯半岛,然后就完成了如此多的变化,未免太快了些。皮肤颜色改起来也许很快,就像铁手老大想把西西河样式改一改,这个可能他改起来几分钟就搞定了。但增减功能就不一样,黑人很多身体特征,比如排汗控制,耐力等等,这个可不是改个样式那么容易。黄种人和白种人(是否?)都是容易中暑的,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刚从非洲赤道离开几万年的种群,就会这么快的对阳光和高温如此的不适应。中暑不是闹着玩的,是会丢命的,难道曾经在地球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生活了2百万年的现代人祖先,才出非洲1,2万年就非要在进化中变成如此极端害怕炎热的一种动物?

      ----------------------------

      华丽的分割线

      书接上回,人类,尤其对女性,羊脂白玉般的皮肤代表的是在人类海洋潜水捕捞时代出色的水下技能。拥有这种皮肤的,往往代表了优秀的潜水能力。这样的mm可能能轻松下潜50米从海底抓上海参鲍鱼一类的美味,那个时代的gg们自然对这样的mm趋之若鹜。这个时代持续的时间应该相当的长,现代人的祖先,应该以这种方式为主生活了上百万年。这些基因选择的记忆也深深的刻录在人类的DNA里,这种对美色的喜好,实际上就是上古时代男士寻找最佳配偶的远古记忆。

      老泉认为,我们的祖先,是一种滨海两栖人类,数百万年来自由的游弋在世界所有的海岸线地区,而亚洲大陆中部中国地区的广大浅海大陆架是我们祖先的乐园。河北泥河湾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应该远高于什么东非大裂谷。泥河湾从2百多万年前一直到现在的不间断人类活动遗迹和那些貌似不起眼的小石器,才是人类从一种边缘物种到地球统治者的关键所在(这个以后再说)。

      在当时,海平面远高于现在。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区是在海洋中的一个大岛屿群。河北,河南,两淮地区都是海洋。某支几十万年前的“人”部落阴差阳错的在某个海平面低潮期来到这片地域。后来海水再次上涨,这支群落开始在泰山周边地区当现代人类的先祖来到这片地方后,就发现了这块地方的特殊之处。泰山,蒙山等大山和大量低矮丘陵,周围数百公里广阔的浅海大陆架。而丘陵地区没有广阔的陆地,使得大型陆生动物比较难生存,猛兽的数量更少。这片地区是当时“人”类的天堂。他们有着充足的海洋食物可以捕捞,陆地上又少有猛兽。大量的丘陵地形提供了非常好的栖息地,而由于从第一岛链延绵过来数千公里的浅海区,大型海洋食肉动物也未必喜欢长距离的待在几十米深的浅海中。

      而其他区域中的海人,总会有些部分因为各种原因在某些地方登陆,逐步演化成陆生人类。于是尼安德特人(当然,他们也可能是几十万年从现代人的祖先中分离出去的一支)一类的种群就产生了。(但这些“人”在比较近的历史时期,相继被现代人类所灭绝。)

      但正如上回提到的,花无百日红。鱼类进化了,鲨鱼进化了,人口增加了,环境变化了。多少万年的好日子后,人类开始缺乏食物了。陆地上的采集变的越来越重要,海平面不断的在波动。当海水下降后,部分人类不得不从陆地获取更多的食物。他们开始走进大山,向深山要食物。人也逐步逐步的不断适应这一过程。最终,某个人终于在某天采摘的过程中登上了陡峭的十八盘,来到了泰山之巅。当他在泰山平整的山顶俯瞰脚下的云海,眺望四周的浩瀚海洋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来到了可以与天交流的平台。

      巍巍泰山,在中华文化里极为特殊,专家可以把乱七八糟的东西胡安位置,但泰山他们搬不走。他们可以说什么羌族是先祖,可以说什么中华文明发源于陕西或者山西,或者河南,或者今天放到湖南,明天弄到内蒙。但泰山的位置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有文字的记录也好,口传记录也好,泰山都是中国文化的根源之山。而泰实际上通太,太行山,实际上就是当某个部落因为人口膨胀从泰山地区迁移后,把太行当做泰山的替身。所以叫它太形山。

      无极生太极。从无到有,就是从无到太,太极,太阳等等都有本源的意思。泰山实际就是太山,也就是人类本源之山。

      土鳖抗铁牛。。。。

      • 家园 或许应该倒过来说,几万年前生活在海滨的裸猿的遗址现在海底

        末次冰期大概从十几万年持续到一万年。这个时间段内,地球气候极端干燥寒冷,大陆冰川盛行,海平面比现在要低200米。现在的爪哇岛-加里曼丹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新加坡-马来半岛之间的爪哇海,以及整个泰国湾,全部是大河奔流的陆地。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黄海也是陆地。这个时期的直立人-智人当然要生活在海拔较低,比较湿润的地方。如果是楼主的滨海裸猿假设,那么更要生活在海滨。

        结论是:这些原始人类遗存,现在大都在一、二百米深的海底大陆架上。

      • 家园 泰山出名应该是因为秦朝打压原齐国势力吧

        春秋战国时期好像不怎么出名,没怎么听说过啊

        • 家园 泰山主峰玉皇顶在齐长城以南鲁国一侧

          不知道算齐界鲁界。春秋战国的时候么,诗经·鲁颂·閟宫云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可见算鲁界的可能性大些。孟老师也说过孔老师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了。。。可见泰山那会儿就有很高的地方性名声了。

          封泰山禅梁父,最早的引用应该是史记·封禅书里面引管子的说法,管子自然是战国诸子百家的杜撰,恐怕确实反映了齐鲁两国尤其是齐国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实际的执行和对泰山神圣化,恐怕确实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 家园 老兄博学

            我也只是瞎猜,给我感觉秦始皇去泰山恐怕就像清朝皇帝去明孝陵一样……

            • 家园 估计不是

              对泰山的崇拜应该是一种当时大家都认可的common sense,始皇帝也好,后来历代也好,只有功绩到不到,该不该的问题,从来没有对封泰山还是其他山产生过争论。

              有些东西,可能传了上万年,后人早不知道具体原因,但位置确基本不会错。“塌东京,涨崇明”,江浙不少人知道这话(我是看月色mm的帖子知道的),我估计“东京”实际是上万年前,河姆渡人在海退时代建立的大城,在7千年前海侵的时候被淹没。但曾经有个“东京”的记忆,经历上万年,几百代人,还是能通过口头传承下一点来。有人讲海中“东京”有巨大的石柱一类的,这个应该是类似英格兰巨石阵的观星阵。将来从海底找到了,就能找到当初冰河时期低海平面时代河姆渡人建立的“东京”了。

              泰山崇拜也是深入中国文化里,司马迁讲“死有重于泰山”。泰山压顶,泰山崩于前等等这些流传口语,不会因为皇帝一个行为就能这么深刻影响所有中国人的语言的。汉代的儒生已经不知道怎么解释孔子的四海之内是那四海了,但实际上,语言是传承的东西,泰山,四海这些应该是远早于文献的。

      • 家园 您这是赤裸裸的给山东人打广告啊

        同是山东人的飘过,佩服您的联想能力

      • 家园 泰山确实特殊,要不怎么会有泰山封禅说法。

        这绝对不是什么宗教、迷信之类。因为那时还没有宗教的记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