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再谈中国应该拿印度怎么办 -- 晨枫

共:💬88 🌺831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再谈中国应该拿印度怎么办

    说道印度,人们的反应经常在睚眦必报和直接无视之间摇摆。其实治国和做人一样,没有非黑即白那样绝对的事。美国的冷战经验不是一个好经验,尽管美国拖垮了苏联。印度是中国的邻国,拖垮印度对中国没有好处。印度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国家,中国的策略应该是印度的潜力停留在“潜”而不是发展成“力”。中国的目的是应该让印度知道并接受自己的位置,而不是促使印度崩溃。其实,冷战经验或许是一个很好的镜子。凯南在鼓吹围堵的时候,是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围堵,而不是安全政策的过度军事化。美国军事-工业综合体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歪曲了凯南的原意,实际上和中世界的主教、教皇们歪曲圣经为自己谋私利没有两样。不说远了。

    对于印度,中国应该在政治上捧杀,军事上围堵和刺激过度反应相结合,经济上则忽悠自由贸易。

    印度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按照西方政治学的定义,印度比任何国家都符合empire的定义,根本不是一个民族国家(nation state)。今日印度实际上还在打造民族心(nation building)的阶段。打造民族心的第一步是民族认同,不过印度的民族认同走上了一条非常奇怪的路。别理会印度的民主什么的胡扯,印度是一个最彻底的精英把持的国家,而印度精英大多是受英美教育的,现在很多商业精英根本是在英美获得商业成功(或者失败)之后回到印度的。即使在印度,他们也生活于脱离底层民众的真空。这决定了印度精英的民族认同更多地认同于英美,而不是印度。印度的传统文化(追求来世,安于现状)使印度这种两极分化的现状得以长期持续下去。这就是中国的机会。

    印度精英全盘接受西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理念,对于这些理念脱离印度实际或者浑然不知,或者不以为然,或者盲目乐观(如果印度有一样东西是从精英到赤贫都共有的,那就是乐观,和对乐观预期没有实现的泰然接受)。印度精英对于印度比中国优越基于两点:1、民主,2、法制。民主的成功不在于一人一票,而在于:

    1、主流民意没有不可调和的分歧

    2、少数服从多数但多数不可以漠视少数的利益

    3、当选政治家要代表所有人的利益,而不是只代表选他的人的利益

    印度社会这三样一样也做不到,这就决定了印度的民主容易流于形式,只能是精英的轮流坐庄,难以惠及普罗大众。另一方面,法制来自于公民社会对社会契约的认同,而不是司法和执法。司法和执法只能纠正少数人的不法行为,而对多数人的无视法制的做法无能为力。这就和中国城市街道清洁一样,靠街道委员会小脚老太去追着人罚款最终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人口中的大多数都同意街道清洁的作用并自觉不乱丢废物、乱吐痰,街道清洁才能做到。这也是印度做不到的,因为法制是保护精英的,并不惠及普罗大众,否则城市slum和乡村的寡妇陪葬早就杜绝了。还有一点,法制不等于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法制不直接惠及公众,而公共政策才惠及公众,印度最缺乏的正是好的公共政策,如教育、基建、医疗、住房……

    印度改革的关键在于促使人口中的大多数意识到改变自己生活的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中国已经部分做到这一点了,中国社会上大量的戾气来自于改变生活的愿望与现实的脱节,和没有踏上upward social mobility道路的焦虑。这是一种怕被拉下最后一班车的焦虑。印度则完全相反,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根本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焦虑。这是一种可爱的浑浑噩噩。

    这是印度改革的症结,而中国的策略就应该鼓励这样的症结长期存在,具体来说就是把印度民主和成就往高里捧。印度精英吃捧,来自中国的吹捧更加加强他们的自我感觉,继续在死胡同里散步。只要印度的发展还只是少数精英受益,印度就不能构成对中国的实质性威胁。中国要给印度吃药,Give them Viagra but make them shooting blank!

    在军事上,印度不足虑。印度对1962年的边境战争耿耿于怀,但这和埃及在1967年前对以色列在1958年的西奈战争耿耿于怀没有差别。要是印度头脑清醒,这仗根本打不起来;要是印度头脑不清醒,这仗若打必败。

    当年老毛主动放弃山南,把实际控制线拉后到分水岭,这是英明的。山南是好地方,但在军事上无法防守。共军要越过整个青藏高原才能补给前线,这太困难了。但分水岭就不一样了,这是青藏高原的“肩膀”,印军像从海滩仰攻悬崖一样,难得很;共军居高临下,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现代条件下也一样,短程弹道导弹到了高原,那射程立马增加,天知道从4000米的青藏高原发射一枚本来射程500公里的导弹实际射程到底可以达到多少,反正不会少。

    印度军队的素质不足虑。在很多方面,印度就像30年代国府时代的中国,下层官兵或许不怕死,但整体上还是一盘散沙。几年前克什米尔几个穆斯林游击队就把印度折腾得不轻。印度空军米格21几乎掉了一半,这样的飞行员和地勤素质也是世界罕见。近年来,印度大举购买先进武器,但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先进武器,这是典型的弱势军队的想法。西方宣传经常鼓吹先进武器,但西方军人对这个还是很清楚的。他们忽悠别人,不忽悠自己。西方最精锐的部队经常只是选择性地装备先进武器,而更加依靠可靠性得到证明的传统装备。有些老牌部队甚至以用传统装备在演戏中打败换装先进装备的部队为荣,因为在没有代差的情况下,训练和素质才是决定因素。

    “没有代差”是一个关键词。换装新装备可以消除代差,但不断升级和更新是更重要的途径,因为换装是多少年才一次,而升级是应该经常做的。落后军队的一个特点正是只看到换装的重要性,而忽视升级的重要性,或者更变漠视升级的重要性。印度也是这样。

    印度唯一能威胁中国的是导弹核武器。但这是迟早的事实,现在已经是事实了,只有既来之则安之,核来核往,多虑无益。

    说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必要对印度扩军反应过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印度的军事策略应该是围堵和刺激并重,但应该是软性围堵,隐蔽刺激,而不是像美国在冷战时代对苏联那样步步紧逼。步步紧逼的收效大,但容易走火,也容易树敌,或者扶持在长远来说不应该扶持的势力。步步紧逼也不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决策,不能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要是做过火,容易引发大范围的反华联合战线,这是对中国最不利的。

    但是,以经济合作为名,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和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开发航运、转运,印度可以唧唧歪歪,但中国可以理直气壮地不予理睬,或者直接驳斥。时不时接济他们一点先进装备,像“枭龙”或者022什么的,也可以保持印度神经紧张。但要是直接扶植印度毛派游击队,或者克什米尔穆斯林游击队,这就很容易自己把自己树成靶子了,何况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当年美国扶植圣战者,如今扶出一个基地,中国不能干这样的傻事。但中国扶植巴基斯坦,会养虎为患吗?应该不会。只要有印度在,巴基斯坦就不会是中国的患,而印度已经存在几千年,不会消失的。

    这样的隐性围堵不容易犯规。这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策略是符合的。如果以鸟笼经济作比方,中国在现在的世界地位既不是笼中无助的小鸟,也不是编织鸟笼、收割鸟蛋的人,而是笼中已经长得很大、很强壮的老鹰。要是发狠,这只老鹰是可以弄坏鸟笼的,但自己要受重伤,死了也不一定。但老鹰毕竟是老鹰,不仅挤压笼中其他小鸟,还会自说自话收割鸟蛋,或者弄坏鸟蛋。管鸟笼的人总是提心吊胆,只有扩大鸟笼。这是中国现在世界的真实定位,中国离编织鸟笼、收割鸟蛋还有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不能对印度搞硬性围堵,那样要作茧自缚。

    好在印度容易忽悠。如果中国军费和经济同步增长的话,印度要跟上中国,就要拖得吐血,因为印度的增长率不及中国。这正是现在的情况,只是印度才刚开始,还没有到吐血的时候。中国要加一把劲的话,时不时做点塞给巴基斯坦50架“枭龙”那样的小动作,接下来过个5年再塞20架歼-10B,就是很给力的刺激了。印度习惯于维持对巴基斯坦(还有斯里兰卡)的N:1优势,这就是中国下小注引诱印度下大注的机会,不怕印度不上钩。

    这就是围堵和刺激相结合的战略。关键是两个:1、代理人,2、控制烈度,不打仗。冷战的艺术在于不打仗,真到打仗了,就是双输了,只是谁输得多一点的问题。战争一打起来,就有自己的规律,进程和结局常常不是发动战争的人能控制的,例子太多了。不打仗!

    要不是中国经济像大象走进瓷器铺子,中国早就要么被扁,要么被忽略了。印度崛起的关键也是在于经济。今天西方忽悠印度,一个是民主,另一个也是经济。印度经济起飞了吗?要是起飞了,那也只是前轮抬起,主起落架还在地上呢。印度经济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促使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体系和一个可以大量雇用劳动力、使大多数人受益的经济结构,印度在两个方面都很失败。中国这些年在铁路、公路方面的建设尽管有种种问题,但经济发展倍增器的效应是不容否认的。加拿大的nation building实际上是从东西大铁路开始的,在这之前根本谈不上什么加拿大,只是几个殖民地的松散集合。美国也是一样,铁路把美国整合到一起,50年代的州际公路则是又一次大跃进。印度呢?静悄悄的,没有看到什么动静。不管信息经济吹得如何响,那是倍增器,而且是基础体系这个倍增器的倍增器。没有公路、铁路、电力、城建这些基础体系,信息经济是不可能拉动印度这样一个大国的。班加罗再发达,也只是班加罗,出不了那个地界。这也是西方放心忽悠印度的一个原因,西方根本不担心印度哪一天试图改变棋盘规则,印度在心理上没有这个雄心,在物质上也没有这个前景。

    那中国对印度的经济策略呢?应该忽悠印度大力开放自由贸易。印度不傻,对中国出口限制很严,但这个东西不是限制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贸易说到底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在局部上可以用政策调整,但在大面上还是要服从经济规律,否则就自己给自己下套,阻止自己的经济发展。西方要围堵中国的时候,也是动辄祭出制裁的大旗,到最后不了了之,这是一样的道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强,这不是倾销的结果。倾销是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恶性竞争,这就是补贴。中国经济这些年高速发展,出口居功甚伟,要是都靠补贴,那中国不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早就贫血而死了。印度可以抵抗中国产品吗?如果印度产品成本高于中国,但靠进口保护来限制中国产品,这最终是窒息印度经济的。保护不能发展经济,这是比较优势的基本道理。

    工程建设行业也要打进去。中国施工队在帮助印度造电厂、造公路和其他东西,很多人对此反对,“我们怎么能帮助印度发展,好有朝一日和我们作对呢?”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这些施工队是承接印度的项目,项目不是中国投资的,是印度或者外资投资的,中国不去承接,别人也会去承接。中国承接降低了印度的成本,但也增加了中国的收入。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谁的赢面更大?或许中国的赢面更大一点,因为印度的track record是无法在现有基础上滚动发展,一步到位,但从此再也不前进一步。这意味着什么呢?重复建设,低效投资。

    中国向印度大量出口产品和工程服务,印度降低发展成本,中国也从中获得出口利润和劳务收益。考虑到中国的发展速度更快,也就是说,同样赚一块钱,这一块钱重新投资的收益要更快、更大,扩大对印度的贸易对中国是有益的。要是印度死脑筋,不开窍,就是拒绝中国产品和中国施工队呢?那对中国也是好事,这意味着印度的经济发展成本更高。中国经济不能得益于对印度的贸易收入,但这只是中国经济很小的一块,无关大局。但对印度来说,这影响就大了。这是中印经济“体积”差别的缘故。

    不过中国不能做的事是向印度投资。印度出钱,或者外资出钱,中国施工队干活,这是可以的;中国投资,这应该避免。中国没有产业转移到印度的动力,也没有在印度投资回报高于中国或者其他地方的动力,更没有帮助印度开发基础产业的动力。

    印度要根本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只有极大地提高印度自身的经济效率,但这是一个太大的话题。简单说,印度还没有走上这条路,连入口都还没有找到。这不是印度无能,别人看着不吱声,而是谁都不知道怎么办。至于咱们,咱们不使坏,但也没有必要帮他们费这个脑筋。

    这个不使坏很重要。中国要崛起,但要堂堂正正,不能靠歪门邪道。现在阴谋论很流行,很多人都认定要么铁血、要么阴谋,否则中国无法崛起。他们忽视了历史的最重要的一课:大国崛起最终靠的是正道,阴谋只能赢得战术胜利,缩短走向胜利的道路,但战术胜利的堆积是不能赢得战略胜利的。战略胜利靠的是势,造势只有靠走正道。

    关键词(Tags): #指点江山元宝推荐:wage, 通宝推:宇卿,daharry,seaz,天狼星,逐水而行,为什么不可以,平平如一,acxp,梦涛,szxy,宁静致远,上善若水,
    • 家园 最纯粹的快乐有三种

      在沙滩上筑堡垒的小孩

      吹着口哨欣赏刚刚完成画作的画家

      还有看见邻居倒霉

      在地图上拿手指头围着中国转一圈,周边那些国家哪个跟中国没有领土争端?不是被中国蹂躏过,就是蹂躏过中国。

      只见过朋友翻脸变仇人,有几个仇人变朋友?人性啊!所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什么的就不用想了,趁早干翻才是正经。干翻一个,痛快一个;统统干翻,彻底痛快。

      怎么干翻?先贤们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打个比方就是“外尊儒术,内用黄老”,说白了就是阳谋阴谋一起来。

      当年太祖周公满世界高唱和平共处,其实是阳谋,目的是麻痹分化敌人,为中国的发展赢得时间,可叹后世糊涂小子,居然把糊弄敌人的幌子当了真,把自己也糊弄进去了。

      说道阴谋,对付印度最有力的莫过于挑拨民族冲突,支持地区分裂了。什么基础建设,软件外包,遇上内乱全是扯淡,10年建的不够10天烧的。印度可以整个喇嘛玩儿,中国想扶持几个什么锡克穆斯林谈米尔不是一大把现成的吗。

      别管阴谋阳谋,干翻了敌人就是好谋。

    • 家园 印度金融管理啥情况

      印度这个国家一点不傻,英国那套伪善他学的不错,我倒觉得应该对印度用点阴招。印度这家伙看着满身是破绽,可你还真不好找地方下手。不知道印度在金融上管制怎么样,能整点事不。

      • 家园 印度金融据说还是比较严谨的

        这个我也不懂,只是听说。不过中国对金融不是很精通啊,钻空子怕不容易。

    • 家园 晨大和老广的分歧点:低成本的基础设施是否是核心战略优势。

      老广认为是,所以我们不能帮阿三建;

      晨大认为不是,帮他们建了阿三也没戏。

      从产业转移的历史过程看,我还是同意老广的观点。低成本的基础设施是硬件,构成了不可取代的核心战略优势。这里低成本是关键,如果成本高了,不仅基础设施的功能就发挥不了,还会拖累其他行业的发展。

      至于阴谋还是阳谋,以我看人民币升值就是阳谋,光明正大的竞争,总不能让勤劳的中国人民补贴阿三吧。

      • 家园 从八国讨账的事件看

        这种事儿还是别干为上。基本上属于费力不讨好,还很有可能赔钱,世界这么大,不缺印度这块肉。在非洲也好,南美也好,没钱还能拿资源矿产顶,这些地方和中国还没有战略关系,想想,真有哪天双方有了边境冲突,印度军车从中国修建的公路驰援,得有多郁闷。

        • 家园 这倒不用太担心

          谁建设的谁手头自然会有详尽、精确的坐标和地质资料,压根不用特战侦查什么的。无非就是需要评估打击效果,相信用卫星也能判的八九不离十。

    • 家园 【整理】中印比较及如何相处,中国制造的背后缘由

      葡萄曾经说过,中国改革开放,进行再次工业化的时机非常微妙,微妙到早几年不行,晚几年就更没机会了。葡萄:中国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在这里重贴一段话你琢磨下

      伴随着美国政府大规模投资+》军事项目集中美国技术、资本与人才携手大学与大公司精粹,实现基础技术突破=》美国中小企业实现基础技术民用化=》美国跨国公司操纵知识产权把美国的技术产业化。这样的模式,最终缔造的是我们今天称为全球化运动的标准模式。这样的模式随后被欧洲的尤里卡复制,中国与日本也有类似的样板。只是这样的产业化,随着美国福利社会的建设,先从欧日发达国家传递技术产业链开始传递,再由欧日传递给新兴国家和地区。这里所谓的新兴国家与地区就是,对我们改革开放成功起到不容忽视作用的四小龙。(为什么我说即使我们可以无视当时国内条件提前实行改革开放,也无法更早进入第二世界,其本身既离不开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我国的技术转让的严厉限制,也离不开从50年代末期开始到70年代中后期才传导至四小龙的国际产业链分工这样的现实外部条件的制约。 )

      当然,毛给中国留下的坚实基础——水利、教育、医疗、基本完整的工业基础条件等,外加独立自主的精神地位,聪明的土鳖人民,给了我们承接国际技术产业链的机会和准备。这样,在继承日本的雁行产业结构后,中国国内也同样形成雁行产业链(当然没有日本-四小龙-四小虎、中国,这么爱憎分明了)。

      98年金融危机重创东南亚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国内形成的全产业链如鱼得水,依靠庞大的中国智力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在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上下游通吃等,从而大大降低了中国制造的成本,提高了中国制造的效率。这也使得具有造血功能的中国出口源源不断的带来巨量外储。

      想象一下90年代初和7、80年代,东南亚那可是小虎啊,对中国来说,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他们都是富裕国家啊,东南亚华人都是有钱的主。报纸上也经常看到某某东南亚华侨捐资多少多少给中国各类学校。现在这类消息基本上没有了,泰国现在基本就是卖农产品了,马来西亚也是以出口原材料、石油、棕榈油等为主了。

        大家总说中国怎么怎么落后,可是现在看看,中国能生产的基本都被中国占了,中国不能生产的也就那么几个发达国家能生产了。那么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还能干什么呢?除了卖资源大概也就剩下农产品和旅游服务业了。这个世界风水变化真的太快,10年前是谁在举着自由经济的大旗,对贸易保护主义大加指责,现在是谁举着这面大旗,谁贸易保护我跟谁急!

      在全球化、自由贸易如今处在风眼的时刻,紫气东来网友几年前就印度政府、民众抵制沃尔玛连锁超市进入印度的新闻写下这些文字,感觉拿来附合晨大的主题,还是蛮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当然,其最根本前提还是由于邓江朱等的捆绑战略?OR 深挖洞、广积粮的太祖战略?

      原文转自udn城市“天下纵横谈”:浅论印度的民主与经济的一角也说“龙象之争” 需翻墙,紫气东来之大作(07?09?)

      引子2007年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8月6日,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获准进入印度市场。他通过与印度的大企业Bharti 签署协议,为印度的零售商、制造商和农民提供商品批发服务,但是仍然被禁止从事零售行业。

      对此的两种解读,其一:

      就是中国的“民主精英”们。。。南方某报纸上关于这一事件的评论认为这反映了印度民主的对民权的重视与对制度与法制的坚持。当然,印度政府是仁慈的,是人权高于一切的。不是吗?政府放弃了一个巨大的外资进入,仅仅是因为一部分民众的也许非理性的反对:当然,我相信中国的“民主精英”们是热爱沃尔玛的!要知道它是美国企业。那时的网上这样的评论也是颇多。显然,对比某“专制独裁”下的某国,民主的印度再次证明了它的优秀!

      其二:

      中国的“左左”们。。。阿三们拒绝了沃尔玛的进入被视为印度的弱势政府低效率的又一标志:对于印度零售业的整体升级再次被“印度民主”挫败,“左左”们喜笑颜开。各位要晓得印度连50平的超市都很少。最多的是城管们最爱的路边摊加上小店。这样低端的落后的零售业是完全背离了全球化下的经济现实的,也是与印度宣称的大国地位不相称。

      紫气东来分析道,其实印度政府这样做不外乎是:

      1.微观而言,就是沃尔玛效应的黑洞影响

      大型超市能够出现得益于五个经济学原理。其一是制造业分工高度发达;其二是节约交易成本的洼地效应;其三是数字化运筹学的发展;其四是规模效应;其五是挤出效应。这五项环环相扣,互为支撑。这就带来了巨大的沃尔玛效应:“七步”之内,绝杀同类;“十步”之外,百姓来归。

      2、全球化视野下的由沃尔玛效应形成的跨国民生工业联合体

      联合体在经济学上是指在一些商业行为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业实体组合形成的一个深度结盟的利益共同体。然而这是非常狭隘的解释,实际上已经远远无法定义这个联合体的巨大溢出效应了。一但这个联合体在市场上形成了垄断性,那么它就必然会突破它的商业边界而进入到政治从而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喜欢还是不喜欢你都将屈从于这种权力!简单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军事工业联合体。

      既然扯到民生工业,那就缺不了中国制造了

      基于强势美元的货币政策,沃尔玛20年时间就成为了全球的第一大零售商。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的成长时间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是高度重叠的!这很有趣,不是吗?随着中国制造的一步步壮大,沃尔玛也一步步走上了皇冠的顶端:这两者的发展曲线是高度正相关的!考察沃尔玛的全球采购数据中国地区是它的主要来源地,而中国外贸的这些年的强大增速也是伴随着“沃尔玛们”的全球扩张!

      点题:世界上跳狐步舞最默契的一对不是在欧洲的宫廷舞会上而是隔着太平洋的中南海的共产党与华尓街资本家!

      中国工厂加美国超市:这是全新的一种权力游戏,是一种全新的联合体。全球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跨国的非意识形态的全球政治商业工业联合体!

      这一正相关关系,有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亦步亦趋,形影不离

      当美国的“沃尔玛们”每进入一个市场,那么就意味这中国的产品进入了这个市场;当“沃尔玛们”每消灭一个当地超市,就意味着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当中国产品的市场扩大,就意味着中国制造的规模扩大;当中国制造的规模扩大就意味着“沃尔玛们”的采购成本降低;当采购成本降低时,“沃尔玛们”的利润更多;而利润更多将鼓励“沃尔玛们”开更多的超市进而干死更多的当地超市;最后链条又传递回来刺激了中国制造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完全是一个正效应!

      晨大主题也有很多内容,关于基建这块老广也在乎这点。

       今天的中国产品进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哪怕是在非洲的沙漠里!各位想过这是怎么做到的吗?因为当地的零售商们如果不从中国进口产品他们将无法面对“沃尔玛们”的挤压!当然,链条还有别一面!当“沃尔玛们”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规模越来越大,当地的相关制造业就陷入了一个走向死亡的负循环!深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残酷啊,同志们!  

        当然,人们会抵抗这个巨大的无情的跨国民生工业联合体:狂躁的意大利鞋匠们就在烧中国鞋子。但是美国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们将会为这个联合体戴上真理的光辉;美国的华尔街金融家将会为这个联合体提供可爱的美元贷款;美国的政治家将会为这个联合体对对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对方开放国内市场;而美国的军事工业联合体将会为这个跨国民生工业联合体提供航空母舰的加持:美国军人将保护中国产品走向全球!  

      这个在伊拉克的中石油工地、在阿富汗的艾娜克铜矿,GLA与土鳖民工把酒言欢的场景历历在目。

      而这一切都基于老美军事霸权下的美元霸权地位,土鳖的人民币捆绑策略锁定汇率风险,也就和绑在老美的战车上了,为老美的战车加油呐喊助威

      那么美国的美元霸权基础如何?

      美国还有一个远大于军工实体经济边际效益的隐形民生实体经济存在!只是由于这个民生实体经济不是单独存在于一国而是被广泛的分散到全球而没有完全表现在美国的传统的经济统计方法里!这就是小弟上面新提出的跨国民生工业联合体!

        是美国国内的军事工业联合体与跨国的民生工业联合体共同构建了美国的实体经济进而支撑起了美国的货币霸权:而后一点常常被人忽略!

      这一点恰恰呼应葡萄对世界工业化转移规律总结。

      应该记住,全球化不会天然让所有人受益:他只会偏爱这个跨国民生工业联合体里面的人们!这样也就明白了为何印度对沃尔玛们的进入推三阻四,印度人民也毫不犹豫的上街抗议游行。衣食父母饭碗啊。。。注意沃尔玛们的黑洞效应。

      因为印度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业!它的工业“民主”了几十年依然虚弱的不堪一击!它的零售业依然保持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很多特征。

      大家回想一下1840年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中国的幼稚期的民族工业与农村手工业经济是怎么破产的?西方工业化的产品潮水一样淹没了一切!同样,今天的印度面对跨国民生工业联合体的强大威力能不戒慎恐惧吗?

        想想吧!表面上引进了外资,提升了印度零售业的整体水平:好像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并且好像可以刺激本国相关行业的学习与提升。但是这都是虚假的!由于“沃尔玛效应”使得很大范围里的印度小的零售商们被迫关门!最后的结果不过是印度的中产阶级多了一个便宜购物的去处而背后是大量印度传统手工业作坊与小规模的工厂的倒闭!这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与压力:印度社会现在的经济体质是承担不起这样上千万规模的产业倒闭浪潮的!印度的政客也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沃尔玛黑洞效应如此夸张,为何中国独独超然在外呢?

      在中国制造的家里经过国内与国际分销商的联合博弈压低了国内生产商的价格:使得市场上形成了一个普遍的均衡价格。这种完全走量型的生产方式使得大宗商品的分销渠道非常扁平化。大买家采购的均衡价格事实上成为了一种市场接受的一般性指导价格,从而小小的个体户进货价格与大的买家基本是一样的。厂家那管你是谁啊:你是个体户就上我的批发市场的档口上批去就好,反正我是走量的。同样,大的买家卖出时也是靠同样的规模效应与厂家返点来盈利,这让单件商品的市场交易价格又非常平均了。这实际就是中国制造在宏观上的前店后厂:自己生产的东西自己用嘛!那当然是最平均了。
      于是人们的懒惰占了上风:反正都是差不离的价格我为啥要走这100米去买个碗呢?

      当然,“沃尔玛们”并不止是美国财阀,其中就包含有温洲商人,有义乌小商品集市,有全球打拼的华人。

      毫无疑问,中国是支持美国货币霸权的重要支柱!然而,正如郎咸平说的6+1;中国只是最底层的打工者,世界工厂。这种体制下的中美不对等是明明白白的是美国剥削中国!

      虽然美国自己好像将一切民生产品的生产转移了出去自己不生产,但是美国控制了全球的分销渠道与定价权:这就迫使中国不得不忍受一个“小弟”的地位,在“大哥”那里分到最少的利润!“大哥”当然不能没有“小弟”:逻辑上“大哥”“小弟”的利益是趋同的!这样“左左”们喜笑言开的表现实在是搞错了表情!在沃尔玛进入印度的事情上中美利益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对印度政府表现出来的理智表示遗憾:本来可以利用强大的民生工业联合体在经济上“殖民”印度一把,暗暗的断送印度的大国梦!

      而中美斗而不破,美国对中国接触与遏止战略是会长期存在:防止中国由小弟变大哥。有趣的是中美的共同利益在于:搞跨中国不是美国的目的,让中国富而不强安心做小弟是美国的目标,不要忘了中美民生工业联合体这个概念!这是中美斗而不破的经济学硬约束!

      美国需要中国做奶牛,可中国希望成为纵横草原的狮子。目前的情况是,中国俯首甘为孺子牛

      中国低端制造业的地位现在非常坚固,国家政治的动荡除了会影响产业规划的落实外基本不会动摇中国低端制造业的生产:泰国两年多的政治动乱没有影响泰国的农业生产。但是对泰国国家整体向上的提升的伤害是致命的。它只能是做个出口大米的!我们可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吗?!

        印度体制并非一无是处。印度政府关于沃尔玛的态度是正确的,谨慎的。他们这件事上没有盲目的听信相关利益集团的游说:这点可为榜样,避免了印度可能的巨大冲击!还有一点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我们要学会建立自己的公民社会,用公民运动来占领软实力与道德的高点。这可以为国家在某些对外谈判与对内监督中赢得主动地位,从而使国民受益:相信这样的民众抗议后沃尔玛需要提高它的报价了。因为很多原因,我并不认为印度是一个良好的典型的公民社会。但是据小弟的了解,印度的知识阶层与中产阶层相对中国的同样阶层更关心社会公共事物与公益。这也许是宗教的原因?但是这是值得学习的。中国的知识份子离社会与人民太远!

      那么,印度有机会替代中国的奶牛地位么?印度不是有IT工场,有世界OFFICE么。

      印度与中国最大的不同不是各位提出的“五大优势”而是印度完全被排斥在这个跨国民生工业联合体外!不是西方不想出现多个小弟,而是印度没有出现“毛泽东时代”这样的改造印度社会与文化的革命年代!具体的表现在农村土地封建化与种性制度隐形化!没有这样一场革命,那么在印度想要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努力将非常艰难。
      苏联斯大林时代、中国毛时代,甚至日本、韩国、台湾等,都是通过利用剪刀差剥削农业补贴工业,进而通过贸易保护本国弱小工业体系成长。这个在拉美的工业化道路也值得借鉴。

      其实竞争能力的根本是讨价能力,说白了就是如何实现无法被替代的能力,中国能否做到在制造这个链条上的不被替代,一部分取决于中国的劳动力升值速度,根本来说也是中国货币的升值速度,这是早晚的事,躲不开。另一方面,中国也有主动权在手里,那就是在中国,除了劳动力低,还有一个不能被替代的竞争因素,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或者说是成套能力,这也算是中国能够对印度、越南这样的低劳动力成本国家保持阶段上优势的唯一本钱了。

        产业升级,转型,不是说中国只奔去搞高端了,而是讲中国内部已经发达的地区搞中高端,通过降低交通物流成本,那些还不发达的地区要承接这些转移产业,所以大家都说中国需要产业升级了,政府还在拼命搞配套建设,原因就在这里,只要中国还有不发达地区,转移就需要在内部进行。

        中国应该也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在面对国内人力成本提升的一个过程中,如何配置资源在产业链条的高端,并且能够把制造链条的竞争优势扩展到其他环节。

      那么印度的未来如何呢紫气东来同学归纳了三种可能:

      其一,民众觉醒带来生产力的大释放。那么印度将会走上与中国争做“小弟”的路上。美国与西方会支持印度的,而印度的自然禀赋非常适合形成对中国的廉价替换。在中国没有完成转型前,这是对中国巨大的威胁!中国必须关注印度的这种可能进而想办法窒息印度想替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的任何努力!比如利用民生工业联合体的优势想法子尽可能的打击印度的民族工业。

        其二,保持现在的印度。这是对中国最好的情况。这样的印度就算是军事投入巨大,那也是不足为惧的。印度对中国的强硬与否都摆脱不了中美民生工业联合体的利益链条对印度的边界约束。其实台独也是这样,美国支持它闹事但不支持它成功:目的也是使中国做小弟来维持现在的民生工业联合体架构。即防止中国成为上游大哥,又要保证中国做小弟的意愿与能力。如果印度不变,总的来讲民生工业联合体还是会进入印度:印度一定会用掺沙子的办法控制沃尔玛这样的巨头在印度的扩张。比如要求必须与印度企业合资,股份上要求很高。同时规定沃尔玛必须采购印度货的比例等等。但是这一切都不能真正让印度的国家得到提升。

        其三,印度崩溃。我在《紫气东来:我的胡思乱想(一)的补充:关于现代国家的说明;我的胡思乱想(二):我关于民主的最新思辨》里提到了这种可能。这里不在说明了。

      因此,对于西方挑拨的这种所谓之“龙象之争”现在根本还没有出现,这是个伪命题。这是西方遏止中国向上游移动的战略欺骗。我们万万不可上当。需要对印度方向的挑衅保持巨大的战略克制。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核心任务是构建自己的独立军事工业联合体与跨国民生工业联合体:前者是解放军的现代化与区域化力量投射能力的建立;后者就是内需市场的建立与亚洲自由贸易区的稳步推进!其它的一切都要服务于这个核心。

      譬如,国内产业升级,低端产业或者某些特殊产业,可以按照中国的战略布局规划到友好国家。达雅:有想象力的好主意呀

      镭射:谈若干修改意见

      外链出处

      关键词(Tags): #紫气东来#跨国民生工业联合体#龙象之争#印度#中国通宝推:海底鼠拨土,
      • 家园 紫气文采不错,就是这套论点让人闻到一股当年日本的味道

        所以继续持保留意见

        • 家园 当年日本的味道?是睥睨天下?能详细讲讲么

          因为udn网要翻墙,现在特殊时期,一般人都上不去。谢谢!!!

          就是说,以当年日本制造横向天下时,那种得意猖狂的、无可替代、舍我其谁的样子么?

          我觉得,日本制造,他主要是全过程成本控制与精细化管理做的比较好,让人耳目一新。但日本产业升级后,受困于技术进步,同时未能抓住信息革命的快车。。。导致经济一直踯躅不前。

          但日本有一大缺陷,他没有自主军工,不能从巨额军事科技投资中产生的突破性军工科技外溢中获得科技助力,这个也是日美之间的区别。。。

          目前中国也是处在这个时期,如果产业升级能够实现,同时这一时期有科技领域有革命性的突破,而且中国能搭上这班高铁。。。那就OK了。

          而从葡萄等的言论,以及中国J20、神舟、北斗、量子之类的军工科技都出现井喷式创新和进步。

          因此,中国产业进步的道路肯定和日本不一样,而与美国类似;中美两者相似的地方太多,可资利用的资源类似。因此中国追赶的目标也是美国,当然,当年日本的目标也是美国,只是日本没有自主权,属于依附性;这大概就是中日最大的区别,中国追赶策略成功的关键也在于此。依托军工科技的外溢,能否撑起一片独立的天空,拭目以待。

          日本作为先例,当然值得借鉴;但中国从体量上说,值得对比的应该是美国。有一句话,叫做目标决定你的成绩,大概是这样吧。

      • 家园 紫气有新贴专论印度 IT业

        紫气东来在台湾联合网络城邦写了不少厚重的政经评论,小有名气。最近接下红统的“中国论坛”,专门分析了印度的 IT产业,深度让我这 IT男都惭愧:

        種姓制度的資本主義邏輯——對印度IT業比較優勢的再認識

        基本上,印度IT的資源配置與轉移是以以下的方式單向流通:

        印度IT咨詢公司在印度國內整合IT人力資源(其中包含了與此相關的廣泛産業鏈,比如教育)——通過海外印僑公司安排承接項目外包與人員簽證把印度的IT勞動力組織起來推向全球市場——通過這種海外賺取傭金和在本國內部汲取當地社會剩余價值的方式獲得資本積累——資本積累向上流動到印度國內高端的大公司與有關政府部門——印度IT咨詢公司為了滿足對利潤的渴求與滿足整個産業鏈單向資本流的擴張性本能將不得不竭力擴大自身規模。不積極擴大規模與獲得更多IT勞動力,這個鏈條就將萎縮並最終死亡。

        如果沒有這些印度IT咨詢公司在整個鏈條中扮演“水泵”的角色,海外印僑公司將不能招到廉價的熟練勞動力從而失去競爭優勢;印度國內的高級公司與政府則不但要缺失人力資源,還將喪失印度外包IT業向上流動時所帶入的經濟資本。這個“水泵”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是維系整個經濟鏈條的核心紐帶。

        在世界資本主義的全球角度看,印度的IT外包業整體表現為以犧牲印度低種姓福利為代價,補貼西方資本來獲得自身增益。在這個鏈條裏,絕少有財富資源從全球市場流入地方基層社會;相反,基層的剩余價值被源源不斷地向上、向外抽取,並最終流向西方的發達世界。本質上,這是印度工人向資本家直接貢獻金融資本。總而言之,印度的IT工業高度依賴于國外市場,而且與國內市場的關聯性十分虛弱——這恰恰是因為印度選擇非工業化道路的必然結果。

        這是一個金字塔形態的汲水系統——印度社會獨特的文化與社會結構成為了支撐這個金字塔汲水系統穩定的基礎。如果沒有那幾億賤民們的血淚與令人不可思議的忍耐,印度IT外包業的煌煌大廈將無以為繼。

        IT产业是印度崛起的旗舰。他这篇剖析印度IT的深度报告很好地补足了西西河最近稍嫌空泛的讨论。希望看看河里 IT 牛人的意见。

        • 家园 和土鳖的中国制造类似,都是依赖国人的电池作用,源源不断的

          和土鳖的中国制造类似,都是依赖国人的电池作用,源源不断的提供动力供应世界。。。

          或者说中国从制造业等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出发,逐渐外延,而且有这个动力和能力外延,进行产业升级,同时促进国内人民的福祉。

          只是不知道印度的IT业未来又该如何走呢?IT,OFFICE、客服等其实也可以批量造就所谓的“中产阶级”;只是这个基础不太牢。

          欧美如果需要考虑就业率的话,其实IT、OFFICE、客服等才是最适合其国内提升就业率的行业。

    • 家园 很同意晨兄最后一段。光明正大的阳谋才是长远之道

      东哥说过:政治就是把拥护支持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这正是统一战线的精髓,不但国内如此,在国际上同样是这样。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总给别人让利,但是双赢总是好过零和的。像美国那样收割其他国家乃至自己的盟友,最后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