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第八次货币战争 欧洲货币危机 1欧洲为什么想统一 -- 水管子

共:💬52 🌺75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果央行间进行无限额,但指定用途的本币互换

        是不是可以化解这种借钱来进攻的方式?

    • 家园 6.英格兰银行永远不会原谅谁?

      6.英格兰银行永远不会原谅谁?

      击败了意大利里拉,国际资本的实力得到大大加强,信心也大受鼓舞,于是他们又把枪口瞄准了下一个猎物:英镑。

      1992年年初时,1英镑=2.95马克。由于国际资本的不断套利,英镑汇率不断下跌。到初夏时,1英镑=2.85马克。

      为了维持英镑的汇率,英国政府和德国政府都不断发表一些关于汇持英镑汇率的声明。8月中旬,英国财政大臣莱蒙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重申了英国政府的态度:“英国不会退出汇率机制,我决不放弃我们的努力。”

      8月下旬,1英镑=2.80马克左右。欧洲汇率机制规定英镑对马克的汇率不得低于1:2.778。现在,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接近了。在每天二十四小时交易的国际外汇市场上,大规模进攻随时可能发生,伦敦距离沦陷只有一步之遥。

      8月28日,英国财政大臣莱蒙在财政部大楼前发表了措辞最严厉的演讲,这被视为对金融投机家的最后通牒;“为了明确英国的立场,我认为英镑不可能贬值,英国不会退出汇率机制,我们对汇率机制负有绝对义务,这就是我们的政策──我们政策的核心。”莱蒙可不是光说不做的,就在讲话当天,英格兰银行在市场上买进了33亿英镑,以显示维持英镑汇率的决心。问题在于,33亿英镑就足以抑制全世界金融投机家的热情和欲望吗?如果继续试探下去,英格兰银行还能拿出多少钱?

      同一天,莱蒙在欧盟财政部长会议之后也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演讲,他说:“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内各国将不会再一致行动”。很少有人注意到莱蒙的这句话,但是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乔治索罗斯。索罗斯反复研究莱蒙的这句话,这是不是意味着英国开始给自己留有后路呢?索罗斯的猜测并不是没有根据,在“融入老欧洲还是紧抱美国大腿不放”的问题上英国一直犹豫不决,国内也有不同声音。在批准《马约》上英国就迟于其它国家,而且还是勉强批准的。甚至后来在欧元刚刚面世的时候,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还预言欧元不出三年就会翻车。尽管当时执政的英国首相梅杰全力支持英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但国内的不同声音,特别是反对党的声音不避免地对英国的态度产生影响。

      9月初,英国财政大臣莱蒙宣布:英国将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入价值75亿英镑的外汇,全部用于对英镑汇率的稳定。虽然75亿英镑相对于几百亿英镑的国际热钱来说是渺小的,但是英国政府的坚定态度使大部分对冲基金经理人都不得不三思而行:要不要把战争继续打下去?

      9月10日,英国首相梅杰在格拉斯哥对苏格兰英国工业联盟的演讲中传达了一个坚定的信息:“软弱的选择、贬值论者的选择、助长通货膨胀的选择,在我看,是在此刻背叛我们的未来。我可以十分明白地告诉你们,那不是政府的政策。”听到这番铿锵有力的宣言,一些对冲基金开始准备获利了结(虽然获取的利润不算很多)。现在,英镑汇率比起年初的1比2.95,已经贬值了接近6%,对于一般的金融投机家来说,或许是收手的时候了。

      同一天,《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德国中央银行行长施莱辛格的一篇访谈,其中闪烁其辞的提到:“欧洲货币体系不稳定的问题只能通过部分国家货币的贬值来解决…”他没有提到“部分国家”是哪些国家,不过对于索罗斯这样的天才来说,这种暗示已经足够了。

      德国人已经抛弃了英国,解除了对英镑的保护。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二战中德国侵略英国时,英国人依赖美国人的帮助取得了胜利。但是,1992年当伦敦遭受美国发起的货币进攻时,为了守住英镑,英国人却需要得到德国人的庇护!

      索罗斯立即对英镑发动了总攻,他向英格兰银行密集抛售了大约价值70亿美元的英镑,买入60亿美元的德国马克。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通常会促进该国的出口,从而导致该国股市的上涨;而一国货币的升值则往往导致该国股市的下跌。因此,索罗斯还买入价值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并在德国股市抛空股票。如果只是索罗斯一个人与英国较量,英镑也许还能挺得住,但不幸的是,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他美国资本早就想趁火打劫了。索罗斯的行动引发了大量的跟风盘,英镑被大量抛售。对冲基金与英格兰银行的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到9月15日,英镑汇率下跌到2.78马克。

      9月16日早晨,为了守住2.778马克的底线,英格兰银行宣布将最低贷款利率由10%提高到12%,并在半天内抛售40%的外汇储备买进英镑,试图扭转已经持续数月的英镑颓势。在此举没有立刻取得效果时,英格兰银行再次将利率提高3%,达到15%。

      英国政府到这时候都还没有搞明白英镑贬值的真正原因,只是简单地将英镑贬值的原因归结为利率差。其实,利率差导致汇率差只是个表面现象,两德统一造成的德国经济实力增强打破了欧洲力量的均衡、僵硬的联合浮动汇率制以及欧洲单一货币计划威胁到美元地位才是欧洲货币机制遭受攻击的根本原因。

      一天之内连续两次大幅提高利率,这在英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英国政府此举就是为了提高英镑的吸引力,但是过高的利率反而使人们认为,这将使英国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引发更加猛烈的抛盘。到当天收盘时,英镑跌到只有2.64马克,英格兰银行被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金彻底打垮。在此过程中,德国央行最终没有为英国护盘。英国财政部长莱蒙不得不宣布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实行自由浮动,并取消最近的两次加息。

      在英镑贬值中,对冲基金获利惊人。根据1994年美国听证会的材料,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由于在此役中获利10亿美元以上,如果加上狙击里拉、法郎的收益,量子基金在欧洲货币危机中获利高达20亿美元。除索罗斯外,布鲁斯卡瓦纳获利3亿美元,保罗约翰斯获利2.5亿美元。美国许多外汇交易银行也在其中赢得,而英格兰银行则损失惨重,英国至今未能加入欧元区。

      索罗斯因此一战成名,成为许多国家闻之色变的金融大鳄,英国兰银行则发誓说在他有生之年都不会原谅他!

      关键词(Tags): #第八次#货币战争
    • 家园 5.猎杀,总是从弱者开始

      5.猎杀,总是从弱者开始

      最先倒下的是北欧的芬兰。德国提高利率后,芬兰人纷纷把芬兰马克换成德国马克,为了维持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的比价,芬兰央行不得不抛售德国马克购买芬兰马克,但芬兰央行的德国马克储备十分有限,很快就被消耗殆尽。到1992年9月份,芬兰央行已经无力维持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比价。9月8日,芬兰政府被迫宣布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脱钩,自由浮动。

      英法政府对芬兰马克的退出深感忧虑,建议德国适当降低利率,以减轻其他成员国货币贬值的压力,但德国政府认为芬兰马克脱钩微不足道,拒绝了英法两国的建议。9月11日,德国央行行长施莱辛格甚至公开宣布,德国绝不会降低利率,这更加鼓舞了投机者的信心。

      在西欧各国中,意大利在综合国力上要明显弱于英、法、德等国家,意大利里拉一向也被人视为“软货币”。芬兰马克的退出,就使得意大利里拉变得格外突出,国际资本决定对里拉发动攻击,就像狮子捕猎时总是寻找猎物中的老弱病残。

      在此之前,国际资本就已经在推动意大利里拉贬值,并为里拉的贬值构筑了陷阱。投机里拉贬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先在市场上大量借入里拉,然后在高位抛出,打压里拉的汇率,在里拉贬值后再买回来偿还借款。再就是使用外汇期权,以当前较高的市场价格签订里拉认沽期权,在里拉贬值后执行期权获利。为了配合对意大利里拉的打击,著名评级机构美国穆迪在1992年7月将意大利债务评级由AA1下调至AA3。

      为了维持里拉与德国马克的汇率,意大利不得不一再提高里拉的利率。9月7日和9日,意大利连续两次提高银行贴现率,从12%提高到15%。但是意大利脆弱的经济无法承受这么高的利率,提高利率不仅不能提振人们对里拉的信心,反而引发人们高利率对意大利经济损害的担心,里拉继续贬值。9月12日,里拉跌到了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中对德国马克的下限。9月13日,欧共体宣布对11种货币的汇率进行调整,意大利里拉贬值3.5%,另外10种货币则升值3.5%,里拉实际贬值7%。

      即使是贬值了7%,里拉仍然被高估,投机者继续发动猛烈攻击,疯狂抛售里拉。而且,之前里拉贬值7%让国际资本收获颇丰,这反而增加了国际资本继续攻击里拉的子弹。意大利央行被迫大量买进里拉,以维持里拉的汇率稳定。经过不到一个星期的激烈战斗,意大利央行几乎耗尽了其400亿德国马克的外汇储备,再也无力维持里拉的汇率。

      9月17日,意大利宣布关闭官方外汇市场,里拉实行自由浮动,并且将浮动时间无限期延长。此役,意大利里拉完败。

      关键词(Tags): #第八次#货币战争
    • 家园 4.第二颗地雷——两德合并

      4.第二颗地雷——两德合并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通过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完成了两德的统一,实现了德国人多年的愿望。1992年时,欧洲各国经济普遍处于衰退时期。为了刺激不景气的经济,英法等国普遍采用了降低利率、扩张货币的做法,但是德国的情况有些不太一样。两德统一后,东德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为了支持东德的经济建设,德国发行了大量的国债,将筹集的资金大量投向东德地区。而东德经济建设的强大需求又引发了通货膨胀,为了抑止通货膨胀,德国政府不得不提高利率,这刚好与其他国家的利率政策相反。

      (右图为1989年柏林墙倒塌的历史时刻,次年两德统一)

      1992年时,美元利率正处于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德国为了应对国内的通胀却不得不在7月16日把利率提高到30年来的最高水平。两者之间的利差高达6.5%,这造成德国马克兑美元升值。那意味着,欧盟内部要保持固定汇率就必须使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也要兑美元同样升值,但是,欧盟其他成员国并不具备像德国那样支持高汇率的国内经济及利率水平,这为之后的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

      由于德国马克的升值,其他成员国的货币相对德国马克不断贬值,已经威胁到欧洲对内固定、对外联合浮动的货币机制,欧盟各国决心捍卫联合浮动汇率机制。7月28日,欧共体(当时的名称还是欧洲共同体,1993年改称欧盟)12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召开会议,并在会后发表公报,公报称:排除在欧洲货币体系范围内改变汇率机制的可能性,并决定积极执行1987年签订的关于允许各国央行不必等到某种货币超出浮动范围就可以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的协议,使各成员国汇率保持稳定。这实际上是12国政府联合向全世界保证:欧盟内部的固定汇率制不会改变。外汇投机者在汇率波动风险上的后顾之忧被彻底解除,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套取不同货币的利差收益,于是国际资本蜂拥而入,纷纷买入高利率的德国马克而抛弃其他欧洲货币。

      关键词(Tags): #第八次#货币战争
      • 家园 还有第三颗雷啊——科索沃战争

        当时欧元刚诞生,美国就发动了科索沃战争,欧元应声而跌,欧元对美元的最低价就是那时候创造的。虽然英法也参加了科索沃战争,但那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与美国的出发点不一样。

    • 家园 3.第一颗地雷——联合浮动汇率制

      3.第一颗地雷——联合浮动汇率制

      在1999年之前,欧盟各成员国都使用自己的货币,那么该使用哪种货币作为未来的“欧洲单一货币”呢?这个问题是使欧盟各成员国伤透了脑筋。当时他们提出了三种备选方案:一是实行平行货币,就是在12个成员国主权货币之外再发行第13种货币,平行货币与成员国货币同时流通。但是平行货币的发行会加大各国货币政策协调的难度,影响物价稳定,因此被否决了。二是在12种成员国货币中选择一种作为共同的单一货币,德国马克是毫无疑问的首选,因为马克的币值稳定、信誉度较高。但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不良记录”令其他国家心有余悸,从心理上各国普遍难以接受;再就是如果选择德国马克也会无法避免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特里芬难题”。因此,第二种方案也被抛弃。第三种方案是使用之前已经在各成员国之间充当结算货币的“欧洲货币单位”(ECU)。与平行货币不同的,ECU最终将替换所有成员国的主权货币,而且ECU将不再是以前的一篮子货币,而是在12个成员国内通用的单一货币。由于ECU是以各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在共同市场内部贸易所占的比重大小来确定价值的,因此,第三种方案得到了大多数成员国的支持。

      尽管ECU方案得以通过,但是从12种各不相同的主权货币转变为统一的欧洲单一货币,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这12种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所以,必须先把这12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以ECU为“锚”固定下来。当所有的成员国货币相对ECU的汇率固定时,在成员国内部就实现了固定汇率,对外则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浮动。这时就可以按照1:1的比例发行新货币“欧元”来替换ECU,并使欧元流通于所有成员国。这种对内固定,对外一起浮动的汇率制度就是联合浮动汇率制。当然了,联合浮动汇率制的内部汇率固定,只是一种相对固定,还是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适当浮动。欧盟规定了成员国货币与ECU之间波动的最大限度,同时也规定了成员国货币之间汇率波动的上下限。例如,德国马克和荷兰盾之间上下波动的界限是2.25%,其余成员国间汇率的波动界限为5%。

      联合浮动汇率制,是为了实现欧洲单一货币的过渡性措施。如果把美国比做一艘航空母舰,那么规模较小的欧洲各国就是一些舢舨,为了能够在风大浪急的海洋中和美国竞争,欧盟的努力就是试图使用统一的欧洲货币把小舢舨焊在一起变成航空母舰。但是在焊接牢固之前,需要先把风浪中起伏不定的舢舨用绳索固定在一起,联合浮动汇率制就是“焊接”之前用于捆绑固定各舢舨的绳索。外汇市场风大浪大,再加上有美国这艘航空母舰在旁边兴风作浪,固定各船的绳索实际上很脆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断裂,小舢舨捆成航空母舰的努力就可能无法实现。

      联合浮动汇率制解决了从浮动汇率制到欧洲单一货币的过渡问题,但是也存在致命的漏洞。

      首先,联合浮动汇率制导致了良币驱逐劣币。货币是国家主权的体现,而汇率就是国家主权信用的表现。一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其汇率就坚挺,货币就有升值的压力,我们将这种货币称为“良币”;而如果经济表现不佳,其汇率就疲软,货币就有贬值的压力,我们将其称为“劣币”。一般来说,主权信用货币的供给都是比较充足的,根据我们在第二章中提到的原理,当“良币”供应充足时,就会驱逐“劣币”,这会进一步加大“良币”相对“劣币”的升值压力。这种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良币与劣币之间的汇率波动超出规定的上限,从而撕裂联合浮动汇率机制。

      其次,在联合浮动汇率制下,不同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异会引套利交易。联合浮动汇率制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强行维持固定汇率,这样投机者就会卖出低利率货币、买进高利率货币,套取不同货币之间的利差收益。如果大量的投机资金涌入高利率国家,就会导致该国的货币紧缩政策无效,从而迫使相应的国家放弃固定汇率。

      因此,联合浮动汇率制的内在缺陷注定了它的不稳定性,必然导致其容易遭受货币攻击。

      关键词(Tags): #第八次#货币战争通宝推:晨池,
    • 家园 2.欧元是怎样诞生的?

      2.欧元是怎样诞生的?

      面临生存危机,欧洲各国才想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但越是简单的道理,做起来越是困难。欧洲各国的团结之路被称为欧洲一体化进程,这条路曲折而漫长,最早的团结之举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不久。

      1948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组成关税联盟,主要是免除关税,开放原料、商品的自由贸易。

      1949年5月5日,欧洲委员会在伦敦成立。12月13日,欧洲委员会咨询议会通过决议,建议成立欧洲超越国家的钢铁高级机构,以协调管理西欧各国的钢铁工业。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舒曼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了一项声明,提议“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税”。这就是“舒曼计划”。舒曼计划由二战后欧洲统一运动的“总设计师”、人称“欧洲之父”的让莫内起草,是法国外交部严格保密的一份文件,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在文件被公布前数小时前才被知会,阿登纳立刻表示同意。德、法两国之前是世仇,两次世界大战中无数两国军人在战场上博命拼杀。煤炭和钢铁在当时被视为极其重要的战争资源,两国能够在战争结束后不久达成这样的协议充分说明两国捐弃前嫌,都怀有“欧洲再也不要发生战争”的强烈意愿。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六国被视为欧洲共同体的创始成员国,而欧洲共同体后来发展成今天的欧盟(EU)。

      1957年六国在罗马签署《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旨在创造共同市场,取消会员国间的关税,促进会员国间劳力、商品、资金、服务的自由流通。

      1965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并于1967年生效,欧洲共同体(EC)正式成立。

      1972年后,爱尔兰、英国、丹麦、希腊、葡萄牙及西班牙先后加入欧洲共同体。

      1973年4月6日,欧共体在卢森堡成立欧洲货币合作基金。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特别提款权的做法,欧洲货币合作基金发行了“欧洲记账单位”(European Unit of Account),其含金量为0.888671克,相当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的美元。“欧洲记账单位”从此代替美元,用于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结算。

      1979年3月13日,“欧洲记账单位”发展成为“欧洲货币单位”(ECU)。ECU的货币价值,是成员国货币价值的加权平均值,其权重根据成员国的国民总值和在共同市场内部贸易所占的比重大小进行确定。也就是说,“欧洲货币单位”本质上是一个由各成员国货币组合起来的货币篮子,就好比把上海证券交易所特定的50只股票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起来就得到了上证50指数。尽管当时英国还没有加入欧洲货币体系,但英镑却是ECU的组成部分。

      1987年7月1日欧洲单一法案生效。

      1990年6月签订申根条约,消除过境关卡限制,使会员国间再无国界。

      1991年12月,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马约》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份合约中,欧共体(EC)除了改名为“欧洲联盟”(EU)外,还明确规定,最迟于1998年7月1日成立欧洲中央银行,并于1999年1月1日实行单一的欧洲货币,即后来的“欧元”。

      《马约》立即刺激了美国人敏感的神经。如果在欧盟所有成员国内实行单一的欧洲货币“欧元”,那么欧盟成员国内的交易将不再需要美元,而且欧盟强大的实力完全有可能支撑一个强势的“欧元”,在国际市场上对美元造成严重冲击。这是美国人难以接受的,必须尽可能地阻止“欧元”的诞生。因此,早在“欧元”诞生之前,美国就决定将其扼杀于孕育状态。

      关键词(Tags): #第八次#货币战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