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任谁都不应该骂娘 --- 评汪洋书记的“骂娘论” -- BC大头鱼

共:💬23 🌺134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任谁都不应该骂娘 --- 评汪洋书记的“骂娘论”

    任谁都不应该骂娘 --- 评汪洋书记的“骂娘论”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在与网民在线交流的时候说到,“为什么领导可以发脾气,群众不能发脾气呢?为什么领导可以骂娘,群众不能骂娘?”。这番话迅速传遍网络。一时间,赞誉无数。大家普遍的赞誉都集中在汪洋书记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不将群众的批评视为对自己的不敬,等等。很多人进而联想到这些年屡次发生的因为批评指责当地领导而蒙受冤狱的人们。汪洋书记贵为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按照过去的说法就是封疆大吏,能体现如此的风度,这让很多人民群众,尤其是网民,为之欢呼。

    然而,我对此有些不同看法,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指正。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什么是“骂娘”。我看了一些报道,基本都将“骂娘”理解为群众对政府或官员提意见或者批评。如果这就是“骂娘”的全部的话,我也如同很多人民一样,会为汪洋书记的言论,以及这背后的风度和可以预期的基于此的执政风格而欢欣鼓舞。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这就是“骂娘”的全部了么?

    当然不是。

    无论是从“骂娘”这个词的本意(用粗俗的话骂人),或者从大家一般的理解,似乎绝难仅仅理解为“提意见,批评指责”。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用更好的词去形容,无论是“牢骚”也好,“发脾气”也罢,或者干脆就是朴实无华的“批评,建议”,都比“骂娘”更贴切。

    几乎每一个在中文网络,尤其是论坛或者微博这种互动性强的平台参与过讨论,尤其是时政或者就任何容易引起争论的题材的人,大概都清楚地知道“骂娘”到底意味着什么,都不会对目前充斥中文网络的污言秽语和语言暴力感到陌生。“骂娘”是什么?不就是动辄xx对方女性亲属,动辄xx对方祖宗十八代,动辄争当对方爹或者当爷爷,动辄要杀对方全家,动辄要暴对方菊花,动辄要砍死公务员么?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我本来计划做些类似“骂娘”言论的截图,但转念一想,估计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清楚地知道我在指什么,其实很多人也可能被骂过,也骂过人家娘,因此我似乎无需画蛇添足做“骂娘”截图。你懂得。

    有鉴于此,汪洋所说的“骂娘”,是肯定包括了如上提到的脏话。难道领导就可以骂娘么?难道群众就应该骂娘么?难道双方都应该欣然接受对方骂自己娘么?难道领导或者群众都应该为骂娘欢呼么?

    我每每阅读各类书籍,神往于旧日中国人的温良恭俭让的国民性格的时候,往往不禁为当代中国人的粗鄙而感到无奈。而“骂娘”的盛行,脏话的飞舞,则是这种粗鄙最真切的写照。我经常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究竟是什么样的义愤填膺,才能让平素看起来估计都道貌岸然的人如此之“骂娘”?这些人们,支撑他们骂娘的愤怒,比之让陈琳写《为袁绍讨曹操檄》时的愤怒如何?比之让骆宾王《讨武氏檄》的激愤又如何?

    毋庸讳言,中国近现代100多年来一次比一次激进的革命,已经将传统中国人的温良恭俭让特征消弭近无。粗鄙,粗俗不仅仅体现在人口众多的大陆,也一样体现在港台,甚至伴随中国人的步伐走向了全世界华人聚居的角落(举个例子,大家如若不信,可以去看看一些台湾的政治论坛,例如news100.com.tw)。说粗话现在已经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而成了一个时髦的玩意。这不,微博上的诸多拥有众多粉丝的爱好针砭时针的明星人物,其中很多都好粗口这一口(拙作《给李承鹏的一封信》,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234d880100rmne.html 对此进行了一些点评)。

    我一直认为:鲁莽不是勇敢,粗口不是直率,愤世嫉俗不是洞穿世事,荤段子不是幽默,咆哮体不是愤怒。“骂娘”,作为粗口的同义词,完全不是一种正确表达意见的方式。作为封疆大吏,作为十八大政治家常委的热门人选的汪洋书记,是不是应该从自己做起?我相信汪洋书记绝不是骂娘的人,但是否也应该通过教化,让治下的百姓也不要骂娘?毕竟,和谐社会不应该是一个充斥着粗言秽语的社会,而应该是一个就事论事,有话好好说的社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关键词(Tags): #汪洋
    • 家园 一贯如此,有点适用386那句名言

      听过一个故事:

      换鸟任江州牧时,某日出访,到一卖辣椒老农前,谈,老农粗人也,坐而答,并不起身,陪同暗暗着急,示意老农站起回话,再而三,怎奈老农不懂,稳坐如山。陪同再示意,换鸟怒,抓起一把辣椒朝陪同扔过去,说“就让他坐着说”。

      讲这个故事的人本来想说换鸟亲民。结果听的人说“这不是一样一样的吗?官大一级压死人呢,陪同欺负老农,换鸟欺负陪同。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也。”

      还有人说“扔了辣椒付钱没有啊?”

      • 家园 还找到了人民网的连接

        http://paper.people.com.cn/dd/html/2009-12/01/content_412923.htm

        嘿嘿,我回头就再就此草拟一篇

        题目打算叫: 爱民之余莫忘体恤下属

        • 家园 笑死了,贴个全文吧:“少帅”汪洋

          “少帅”汪洋

          本刊记者 朱中原 文 《 大地 》(2009年第23期)

          作为“少壮派”官员,汪洋的仕途轨迹,似乎平淡无奇,但其出场,却显得异同寻常。 [点评:平淡无奇到38岁(凳公南巡一年后)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副省长?]

          政情人士分析,汪洋曾历任安徽省副省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重庆市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在地方打滚过,也在中央历练过,既有鲜明的“团系”色彩,又是难得的财经好手,前途无可限量,未来当有想象空间。 [点评:还是做蛋糕的好手。]

          有消息指,2007年十七大前夕,各地官员忙于宣传造势之际,汪洋也没有封锁“十一”黄金周期间重庆发生客车爆炸、导致27人死亡的消息;加上早前引发中外关注的重庆“最牛钉子户”拆迁问题,最终通过谈判方式得以妥善解决等等,都令他在民众和媒体的心目中加分,无疑增加了其在政坛的筹码。 [点评:貌似什么也没做,就做了筹码?]

          一位认识汪洋的人士如此评价:其升迁之快,与他本人严以律己、积极进取的做人风格密不可分。据称,在汪洋担任安徽省体委主任后,他的一位老朋友到合肥办事,想和他叙叙旧,汪当时已有自己的专车,却骑着自行车到火车站接他。 [点评:重复一下:汪洋的仕途轨迹,似乎平淡无奇。]

          不过,熟悉他的人表示,这远远不是汪洋性格的全部,工作中的汪洋表现出的超前思维和果敢作风,在他出任安徽省铜陵市长,真正开始主政一方时展现得淋漓尽致。[点评:你要不能理解换鸟,那是因为你思维不够超前。。。]

          铜陵改革

          “娃娃市长”是汪洋在任职安徽铜陵市长时,当地政界及老百姓对他的戏称。

          汪洋于1988年11月出任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铜陵是个较小而且贫困的省辖市,在安徽并无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在铜陵4年,汪洋雷厉风行,颇具改革和创新意识,并做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震惊海内外。

          1991年11月14日,《铜陵日报》发表署名龚声的文章《醒来,铜陵!》,呼吁“改革大潮汹涌澎拜。历史不允许我们躺在计划经济上酣睡了。必须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陈腐、封闭的思想观念开刀”一场有关思想解放大讨论的序幕轰轰烈烈地拉开,在整个铜陵激起强烈反响。[点评:貌似他后来做过国家计委副主任?]

          此文犹如平地惊雷,由这个贫穷的皖北山区传遍了神州大地。而汪洋就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点评:这个是咒语吗?]

          令人振奋的是,15年前在皖北山沟吹响的“解放思想”的号角,在15年后汪洋主政之下的南粤大地再次响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但与其说是历史的巧合,不如说是历史的必然。 [点评:重庆搞那么烂,是不是忘了吹号角了?铜陵不是靠长江么,咋成了皖北山沟沟了?]

          汪洋当时在电视讲话中说:要改变观念!有人“养鱼怕偷”,“做生意怕骗”,就是不怕穷这与此后中共领导人邓小平著名的南方谈话思想很接近,显示出汪洋敏锐的政治嗅觉。而铜陵的做法也引起了中央高层,尤其是邓的关注。 [点评:这个是文眼?]

          主政铜陵时,汪洋还对当地旧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且住房制度、用工制度、干部管理、机构设置等等都被列入改革计划,多家全民国有企业列入改革范围。整个改革被推上高潮。

          但是,这些改革举措很快就招致了许多保守势力的反对。

          为了平息这场纷争,中央高层放话:可以先行试点。此后,《人民日报》还发表了一篇社论:《醒来,不仅仅是铜陵!》

          对是次改革,汪洋自己评价:拟定方案,难得出奇;启动实施,顺得意外。而铜陵百姓也对他这个“娃娃市长”的做法从怀疑到逐渐认可,并评价他:聪明能干、思维超前、魄力很强、做事果敢。 [点评:这老兄自吹自擂有传统的啊。90年代没有互联网,铜陵百姓率先带上三块表了。]

          铜陵改革的成功让世人瞩目。中国青铜文化节即是从1992年开始的,汪洋当时的主旨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直至今日,铜陵人依旧会不由自主地把后来的铜陵市长与汪洋作对比。[点评:世人也被带表了。经济唱戏,不是经贸唱戏吗?]

          “铜陵改革”让汪洋获得了邓小平的赏识。有说法称,邓南巡回京途中在安徽蚌埠停留,并特别召见了汪洋。也有香港出版的相关图书如此描述:“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到安徽合肥,接见安徽有关领导,时任铜陵市长的汪洋也被点名要求参加。会见后,邓对汪印象深刻,认为其是个人才。” [点评:凳公的千金马骨?]

          知情人士透露,关于邓小平接见汪洋的说法版本不一,很难有人能准确判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邓显然在见汪洋前就已注意到他。

          果然,此后不久,汪洋即调离铜陵,担任安徽省省长助理兼省计委主任。1993年,38岁的汪洋出任安徽省副省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并继而进入省委常委。 [点评:再念一遍:仕途轨迹,平淡无奇。]

          在皖省工作期间,汪洋鲜明的施政风格,给当地官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称,汪洋的超前意识很强,在任常务副省长分管财税工作时力推一项改革,连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都说他“年纪不大、胆子不小”。[点评:啥改革?好奇...]

          很少有人知道,汪洋还是个孝子。

          但自从离开宿县以后,汪洋就很少回到家乡。尤其是后来,他也想把母亲接到合肥、北京长年居住,但都被母亲婉言拒绝了。汪洋在安徽省任职期间,每年春节都要回宿县看望母亲,母亲认为路费很贵,表示打个电话就可以了,不必每年都回。[点评:90年代初电话很贵吧,还是说一家人都不正常?]

          汪洋到北京工作以后,时间更加紧张,回老家的机会也愈发稀少。6年间,只有一次春节回家看望母亲,而且还是悄悄地,没有带秘书,也没有惊动地方政府,汪洋自己乘坐火车从北京回到了宿县。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又悄悄地离开了。 [点评:鬼子进村被老乡发现了?]

          知情者说,整个过程非常安静,即使他们家的邻居也没有感觉到,他的母亲也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过。

          重庆治吏

          由于汪洋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干练、超前的改革思维,再加上其有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的任职经历,使得中央在考虑西南重镇重庆市委书记的人选时,迅速锁定汪洋。

          记者多方调查获悉,国家在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致力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但收效并不明显。重庆作为长江中上游的核心城市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重点,急需一个年富力强、有魄力、有能力、有眼光、能把握大局的当家人来规划和协调大的区域经济整合,汪洋正是合适人选。

          2005年底,汪洋空降重庆,正式履新。据信,这一人事任命是考量其曾在国家计委工作,熟悉经济课题,并参与制订“十一五”规划,对中国经济未来5年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楚,可助力这座中国最大直辖市新阶段的发展。[点评:醒醒吧,历史不允许我们躺在计划经济上酣睡了。]

          此外,中央曾为解决三峡库区百万大移民等因素而决定重庆直辖。8年间,重庆主城区获得了发展,但三峡库区却困难重重。而在处理库区矛盾方面,汪洋富有经验。2004年,四川大渡河兴建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县约10万人将被迫迁移。由于居民不满政府的土地征收赔偿方案而引发抗议,并与警方发生冲突。当时,就是汪洋带着胡温的四点重要指示前往汉源平息。

          平息“汉源事件”,让外界对汪洋的手腕与才干评价颇高。

          当地官员称,汪洋对中央三峡库区的政策了解透彻,也因做过宣传工作,他知道如何把握舆论,让全国知道重庆在三峡工程中所作的牺牲,从而争取到中央和其他省市对三峡的支持和投入。

          在汪洋的强力治理下,截至2007年4月,重庆已迁移三峡库区移民102.4万人,完成了113.8万人任务的90%。汪洋当时自豪地说,“对于三峡百万移民这个世界级难题,我们已是胜券在握了。”[点评:三峡移民是汪洋的政绩?有没有人八一八...]

          汪洋到任后,重庆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重庆官风被严厉整顿。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在重庆2006年遭遇特大旱灾时,汪洋到农贸市场视察,菜农坐在地上回答他的问题,随行人员便态度傲慢地两次叫菜农站起回话。汪洋突然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从菜农箩筐里抓起一个大青椒,转身砸向该工作人员,事后表示:“今天我对有些工作人员不客气,干什么要群众站起来说话?我们是人民的公仆,站着的当然应该是我们!”[点评:第一次没反应过来?]

          也有人指汪洋是在作秀。但后来的一些事实让这种论调很快破产。

          一个突出事件就是,震惊2007年中国新闻界的“最牛钉子户”事件。

          汪洋最广为人知的事情是以开明、冷静、务实的态度解决了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当时,“钉子户”户主杨武爬上孤岛般的楼顶大喊:我要见汪洋!

          舆论一下子将汪洋推到了风口浪尖。

          汪洋没有寻求有关部门封锁媒体的报道,没有动用执法部门“硬来”,而是指示各方与户主积极谈判,并最终以一种理性、和平的方式圆满解决了此事,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称赞。[点评:豹子,双赢?]

          有媒体说,汪洋此举为各级地方政府解决同类纠纷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板。还有媒体甚至戏称,汪洋通过了“考试”并获高分。

          香港《亚洲周刊》评价说,“最牛钉子户”结局皆大欢喜,汪洋为胡温强力冲关通过的《物权法》、为大陆私权保护,写下了一个理想的注脚。

          而就在“最牛钉子户”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之际,汪洋的另一个重大举动在山城重庆火爆出炉。

          2006年年底,重庆市出台了一份传媒改革文件,在全国首开先例。文件要求,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动以外的常规性调研活动,《重庆日报》二版刊发消息,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000字;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长度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点评:围脖的创意原来是换鸟的?]

          汪洋的一句“让读者习惯到二版找汪洋”,让重庆新闻界至今仍记忆犹新。

          南粤新政

          2007年,任职重庆两年之后的汪洋,奉调南下,主政广东。

          汪洋履新广东时曾表示,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走在思想解放的前列,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

          不过,汪洋所面对的挑战不少,因为今天的广东已不是以前那个拥抱改革,时刻希望走在前沿的广东了,而是官场积弊重重。所以,汪洋要使广东再次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就必须另辟蹊径。

          当年邓小平铺开改革新局时,广东也是他十分重视的地方。杨尚昆、任仲夷、习仲勋、吴南生等中共元老,均曾主政广东,力推改革。1992年邓小平向极左阵营开火,为市场化改革打气,也是通过南巡广东实现。

          在就任广东省委书记后召开的第一次省委全会上,汪洋就给各级官员以“当头棒喝”,一口气说了22个“解放思想”,并号召各级领导发扬当年“杀开一条血路”的精神[点评:真的被发扬光大了...]

          此外,汪洋还大力推动“双转移”经济战略,即进行全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把落后的密集型企业驱赶到广东偏远地区,然后在原有的地方进行产业升级。汪洋还主张企业“该倒的就让它倒”,让发达起来的企业去施惠普罗大众,问题是,受到全球金融海啸牵连,广东近来有五万多家企业倒闭,庞大的失业潮迫使总理温家宝站出来表态“该扶的就要扶”,这种中央与地方互杠的罕见现象,令外界多所揣测。[点评:先富的好门生。]

          广东媒体甚至报导,在去年举行的广东省特区工作会议上,汪洋还坚持说,“不管别人怎么说,双转移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千万不要因为要保增长,不管什么都继续上”。 [点评:笼子我折腾好了,换鸟...不必在我任期。]

          与“解放思想”和“腾笼换鸟”相伴随的,则是广东官场的持续震荡。

          知情人士透露,广东虽为改革开放排头兵,但本土官员的保守意识却由来已久。

          比之更甚的,则是广东官场的贪腐之风。

          2009年,广东爆发官场大地震,原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省纪委书记王华元、深圳市长许宗衡因严重违纪,被中纪委革职查办,广东官员人人自危。知情人士表示,陈、王、许的落马,与汪洋的强势治贪有关。 [点评:重庆打黑,广东治贪,换鸟兄威武。]

          另有消息指,汪洋治贪,曾得中南海意旨,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亦曾亲赴广东,坐镇督办治贪查黑。

          香港媒体指,解放思想,整肃官场,是汪洋主政广东后的得意之作。但广东本土官员对汪洋阳奉阴违、消极支持,使得汪洋治粤阻力重重。

          分析人士说,查办贪腐案,对于汪洋来说,既是一次政治考验,也是一次政治契机。汪洋如果在其任内大力刷新广东吏治,引领广东经济更上层楼,其仕途再上一个台阶亦未可知。 [点评:蟹帝说了,不折腾...]

          观察人士分析,广东官场历来排外倾向严重,所以中央空降省委书记时,通常以兼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方式来强化其权威,以便开展工作。而汪洋是政治局中资历最浅的委员,虽然有安徽、重庆工作的地方经验,但这些省市的地位仍难与广东相提并论,故部分广东官员对其持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看他到底能否压得住阵脚,能否带领广东走出新天地。

          正因如此,在一次省委会上,汪洋还痛斥广东官员的优越感,要求他们克服自满情绪,增强忧患意识;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同时,汪洋还痛批50名代表缺会,要求纪委严查,此举迅速震慑广东官场。[点评:好奇,结果是啥?]

          时至今日,多方事实证明,汪洋治粤已显成效。

          “个性官员”VS“资深网友”

          有人士分析,人口众多的中国从来都不缺官员,缺的只是个性鲜明、敢于直言、有所作为的官员。而汪洋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个性官员”。

          汪洋的个性表现在,敢想,敢说,敢做,敢为,敢爱,敢恨,敢背弃官场规则,敢与上级意旨相争辩,不按官场常理出牌。[点评:50代表缺席,也是争辩的一种?]

          一个典型事件是他对广东媒体的批评。

          当地媒体为了抢风头,争先报道汪洋的调研。但汪洋对这些报道也“烦”了,说:“我下去调研,跟群众交谈,这有什么新闻性?也真难为了摄影记者,每次要拍出不同姿势,我又不是体育运动员,运动员摆不同的姿势还有意义,我拍来拍去不就那个样子吗?有些报道里,大会才刚开,就说‘大会一致认为’,这不是糊弄群众吗?”[点评:ipad,靠沙发...]

          汪洋的一番话,对当地一味跟风的媒体无异于当头棒喝。[点评:看出来了,换鸟的关键词是媒体,铜陵媒体,重庆媒体,广东媒体...]

          除了是一名个性官员,汪洋还声称自己是一名“资深网友”。

          2006年,汪洋被评为“年度网络知识分子”。这一消息成为2006年度网络界最热新闻之一。许多网友“挖掘”到,汪洋与网络竟有深厚的渊源!

          汪洋到重庆上任后的一系列执政措施和理念深得重庆网民赞赏,被网友称为“汪帅”;2007年重庆经济工作会上,汪洋使用笔记本电脑开会,6月汪洋公布个人电子邮箱向全球网友征集建设“新特区”的意见,并两次约见提意见的网民,20多次以个人名义回复提意见的网民。

          主政广东后,汪洋继续延续了其“资深网友”的品格。

          中央某大报资深评论员与汪洋曾有过接触,他对汪洋的做派深有感触。

          该评论员说,2008年5月17日,他应邀到岭南大讲坛作了一次题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大争论》的演讲,广东有人觉得汪洋的“解放思想”有点空,但他当即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讲述了一个他在广东切身经历的事实:湛江书记公开述职大会。一把手述职各处都有,但湛江很不同。湛江的做法是,述职大会之前,11位一把手的述职报告都在新浪网发布,欢迎网友“拍砖”。[点评:湛江是广西的?]

          重要的是,这个大会,从始至终都由湛江电视台和当地网站同步直播、全程报道,湛江市民都能看到。

          令该人士特别感慨的是,市委把11个市区县的网友对述职报告的“拍砖”打印成册,发给与会人员。网友对当地情况很是了解,有些评论很不客气,连他自己都有点受不了。

          湛江的改革探索随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中央某大报还进行专题报道,给予充分肯定。

          而就在湛江市一把手公开述职之后的第五天,2008年4月17日,汪洋和省长黄华华在广州珠岛宾馆和26位网友进行了一次座谈。汪洋的开场白就颇具网络特色:“过去你们在网上‘华山论剑’,今天我们在珠岛‘当面拍砖’。”

          [点评:通篇最多的是各种人士,包括政情人士,认识人士,熟悉人士,知情人士,分析人士,观察人士,中央某大报人士...还都是匿名人士。]

          通宝推:凤城,凤城,土拨鼠yuanap,
        • 家园 哈哈,厉害

          看来是没多少可吹的,靠这种事立传。所谓乏善可陈也。

      • 家园 呵呵

        这在自古官场是常态

    • 家园 汪洋,就是一团派嘴炮,跟人薄熙来一比,shab了。

      看人薄熙来,干的都是刀尖上舔血的干活,人家还一件件干成了。

      唱红,多少人说他有毛病啊,结果呢,成了我党90年的一道大菜。

      啥叫本事,这就是本事。

      汪洋,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团派嘴炮,胡耀邦真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