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运十专题:拨开迷雾看运十·之一:运十VS波音707 -- Alarm

共:💬357 🌺2059 🌵1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图挂了,最好下面给个链接
    • 家园 之三:运十的经验教训

      运十项目,定位不清、项目管理混乱,这是其失败的最大原因。如果当初能够分析和把握90年代中国民航市场的需求,把研制目标定位到支线客机上、按照波音737的标准来搞,咬牙坚持到90年代、是有可能成功的,采用进口的发动机和关键的航电系统,哪怕机体结构会比波音737重一点、中国民航勉强也能接受。

      提出运十计划的时候,中美关系已经缓和,而当时波音也已经在研发737一段时间了,这方面的技术情报是可以掌握的。作为一款“准干线”飞机,波音737的内油系数较低,由此,结构重量系数的差异、对商载的影响因子也会低一些,因为经验、技术上的差距带来的不利因素,相应地也会低一些。

      而中国民航,从其对运七的支持态度也可以看出,对他们所谓“买办”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老运七在性能、舒适度、经济性都逊于国外涡浆支线客机的情况下,靠着中国民航的支持、1986~2000年在航线上运营了14年、保有量最多的时候达到50架,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对照歼轰-7项目,运十在“贪大求洋、盲目冒进”上吃的苦头太大了。歼轰-7的定位非常低调,在空军因为战术定位和配套系统不完备的原因而退出的情况下,它把自身定位最大限度简化为一款满足海军需求的反舰导弹载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项目风险,最终收获了第一阶段的果实。

      另一方面,歼轰-7项目,虽然低调、但是关键技术指标上却不胡来,气动、机体结构设计都坚持标准不动摇,给自己的后续发展留下了巨大发展空间,对于这样一个研发过程磕磕绊绊、旷日持久的项目,避免了“定型即落后”的悲剧。在空军重新介入项目后,惊喜地发现(没错,空军的态度堪称“惊喜”),该平台改进潜力巨大。

      于是,等它发展到歼轰-7A的阶段,俨然脱胎换骨,从一款用途单一的对海攻击机、进化成一架“全能”飞机:可以挂载中国海/空军现役的所有精确制导武器,执行对海/对地空中遮断任务;可以打中距弹、具有BVR能力,“狗斗”也不输于歼八II;内油系数大,发动机性能稳定、油耗低、寿命长,航程大,日常维护保养简单、全寿命成本低……这样一架飞机,海/空军能不喜欢么、能不争着要么?这样一架飞机,在新形势下继续改进、发展(“隐身豹”),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么?

      运十项目的管理混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足够了:原型机超重,有一种辩解是:我还有计划中要用、但是还没研制出来的新材料,将来用上、就可用减重了:-)我晕啊……莫非将来的第三架、第五架、第N架原型机还要持续不断地修改机体结构设计、反反复复做静力试验?这是原型机还是技术验证机?运十到底准备哪一年定型、准备搞多少架原型机,莫非是搞它20架原型机、到2009年定型、为国庆60周年献礼?

      还有一种辩解,让人哭笑不得:运十的机载设备太重了,换成进口货、或者是加以改进,就可以极大地把重量减下来(最雷人的说辞是,运十光是电缆,“就比波音707重了三吨”)。请问,如果设备可用减重50%(这个幅度够大了吧)?有神马样的神仙飞机,空重58吨,航电、操纵系统、电源系统就要占到14吨(这样才能减下来7吨死重哦)——这到底是民航客机还是预警机?!

      运十项目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太多了,与其“是非观”先行,为了种种目的而歪曲事实、对其无限拔高、涂脂抹粉,借着它指桑骂槐、“醉翁之意不在酒”,还不如实事求是地总结这些经验教训,这样比较实在、也比较有意义

      关键词(Tags): #运十通宝推:未子,wooxiao,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运七跟波音的市场不正面冲突,说明中国民航确实是买办。
      • 家园 提醒楼主注意一个事实

        而中国民航,从其对运七的支持态度也可以看出,对他们所谓“买办”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老运七在性能、舒适度、经济性都逊于国外涡浆支线客机的情况下,靠着中国民航的支持、1986~2000年在航线上运营了14年、保有量最多的时候达到50架,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美国没有与运7同级别的支线客机。这个级别的飞机在国际上是由加拿大、巴西、更早还有荷兰(福克)垄断的。

      • 家园 50架运七不光是民航的吧?

          军队的有多少?记得八十年代有下一篇报道说运七已经生产了超过50架。

      • 家园 运十上项目时的定位就是错的

        就是个领导人专机,要求能从国内直飞欧洲的阿尔巴尼亚,这样飞机的航程比较大,但是有效载荷就小了很多。

        其实国内用作干线飞机,四五千公里的最大航程就够了,现在的C919最大航程就是这个数,装的油少了,最大载客量可以增加一些,比如最大载客量如果能达到300人左右,国内当干线飞机就可以了。

        现在的人都埋怨运十不该下马,其实最应该批评的是当时最初作决策的人,这种大飞机上马的时候定位不清楚,不和国内民航部门做充分的沟通,“主帅无能累死三军”!

        • 家园 不能说上项目时的定位就是错的,条件不同。

          上运十时,中国买不到国外的大民航机,同时国内民航运量也极小,实际上就是“必需”的政治任务。到八十年代下马时形势已经变化,拿政治任务到市场上去与经济任务比拼是比不过的。

            估计下马时也没想到中国的民航运量会增长这么快。

          • 家园 运十上马的时候,中美关系已经缓和了

            不存在说,无法采购合适的可以兼做要员专机的民航机型的问题。

            与此同时,运七、运八这两个项目,还差“一口气”,没有搞定。

            运十项目的上马,和你说的这个因素没关系,它是个冲动的错误。

          • 家园 文革时怎么会买不到国外的民航客机呢

            英国的三叉戟,毛子的图系列,都是可以买到的,74年周公去长沙会太祖,坐的就是三叉戟吧。

            • 家园 三叉戟是通过小巴买的二手,

                图系列不一定有欧美的适航证。

              • 家园 二手吗?

                三叉戟

                三叉戟”2E型客舱混台布局载客115人,客舱高密度布局载客149人。首架2E 型1967年7月27日首次试飞,1968年2月开始交付使用,共生产50 架。中国先后购买了“三叉戟”2E型共33架。另有15架交付给BEA。

                看这个联接,中国买了主要型号2E中的大部分。

                68年才开始交付使用,林彪71年就坐它归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