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乱炖:关于近期话题的一些胡思乱想(一) -- 常识主义者

共:💬38 🌺4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农业机械的一点直观感受

        我小时候也是在农村的,至少在80年代初,我在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里也仅见到过一台拖拉机——非手扶的那种。而在一般乡间,我在82年以前连手扶拖拉机都没见过。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在的城市有个当年全国很有名的专门生产拖拉机的工厂。所以谁要说70年代末我国农业实现了机械化,我觉得不仅是可笑了。

        • 家园 不是实现了机械化,而是有机械化的试验

          我们这当时有插秧机,但是农民用下来后,减产!因为插秧机插的秧由于是机械,损伤了秧苗的根部,同时由于深浅一致,而水面下的田深浅是不一致的,插秧机插的秧有大量的浮秧,同样是减产因素。所以后来这些机械都烂掉了。

          至于联合收割机,在我们这,当时稻梗是要用做燃料的,烧饭用的,联合收割机留下的稻梗比较高,燃料就是少了一小半,而相对于每户几亩地的收割量,几个劳力1-2天就能收割完成,在效率上的优势并不多么明显。

      • 家园 你居然以前不是认证会员?
      • 家园 很多地方

        很相似啊。

        我们这里出产煎饼。工序是:

        第一步,到碾上把玉米粒磕碎。

        每个村都有二台以上的碾,一般是两个人推,其中一个负责扫碾,就是把玉米渣集中到碾辊子下面,然后翻动、均匀。

        第二步,泡玉米渣子。看一家人的口味。如果喜欢吃甜煎饼就泡的时间就短一点,不发酵。如果吃酸煎饼泡的时间就长一点,发酵。

        第三步,推磨,磨玉米糊子。每家都有一台石磨可以一个人推,也可以几个人推,其中一人负责往磨眼里添泡好的玉米渣。

        第四步,摊煎饼,一般是家庭主妇的活儿。头上搭一毛巾,铁鏊子放地上,拿一蒲叶编的坐垫。有个油搭子(就是一叠棉布订在一起蘸上油),把鏊子一擦,左手拿勺,舀上一勺玉米糊,右手拿一竹批子(跟剑差不多)或T字形刮板,把玉米糊摊匀,一个圆圆的煎饼熟鸟。软软的,酥酥的,卷上一根小葱子,一根椿芽咸菜,吖孟吖孟。。。

        最后在灰堆里扔上几个小土豆,好香好香的来!

        想起我娘忙里偷闲,烧火的空儿给我卷好一个煎饼递给我:“小狗子,吃个吖孟吧。。。”

        吃完一个,我说:“老子还想吃一个!”

        娘像极了剑客,头也不会,反手一挥,竹批子准确的打在我的光屁股蛋儿上:“打!你是谁滴老子。。。”

        通宝推:千岭,
        • 家园 相似就对了

          我父母祖籍都是山东的,我们老家那里有一个村子基本都是山东移民的后代,山东的很多风俗习惯都还保持着,比如过日子比较节俭、重视教育。当然,现在的80、90后已经看不出差别了。

    • 家园 六十年代俺在城里也挨饿。

        记得当时是上午十点、下午四点肚子就饿了,要说粮食定量不比现在每个月吃得少,但没油水。一直饿到插队,俺插队的地方羊肉多,基本不饿了。

      • 家园 忽然得出个结论

        人是不是有一个生存的本能反应,在有饥饿风险的情况下就会下意识的多吃。我母亲也说过,那时的人很能吃,一顿几个煎饼都不够。

        现在的孩子即使没有油水估计也吃不了那么多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饥饿的体验。

        • 家园 都有那样一个能吃的时候,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么

          我的吃货岁月,从初二开始,到大学毕业结束,主食一顿半斤到七两,对胃口的能打到一斤也不奇怪,自助餐哈哈哈哈哈那就没准儿了,奇怪的是不长个诶……

          现在的孩子也是挺能吃的,我们公司一个实习生,我和他一起去吃饭,加了两回饭,还意犹未尽,他大三,属于老年吃货

        • 家园 高中时

          一顿一斤发面饼。

          前几天聊天,有个女同学还说对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从菜里吃出一条大肉虫,我看了看毫不犹豫的一口吃了进去。因此有段时间她看见我比看见虫子还恐怖。

          我也有印象,当时想反正是蛋白质,反正是煮熟了。

          最痛苦的就是小学时期了。早晨吃几个煎饼,十点多的时候就饿的不行。

          最深的印象就是饿。

        • 家园 我看主要还是缺副食缺油水的原因。

            再一个那时为节约粮食,稀的喝得多,这也把肚皮撑大了。

            当然好的吃多了肚皮比较小,吃几顿没油水的也吃不了多少,反而还会因没滋味吃得更少。不过你要让他们连几个月都吃没油水的,保险肚皮都被撑大了,但现在没几个父母愿这样体验一下。

          • 家园 同感

            让当年那些人吃几个如今的月饼看,立马就管饱。

          • 家园 "何不食肉麋"?副食品都是基于粮食的

            还是粮食产量和占有量的问题。副食品都是基于粮食的,只有粮食上来了才有副食品的增长。晋惠帝的何不食肉麋就是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要人多吃副食品。

            印度现在的很多穷人也是处于饥饿中(每天吃一餐,德国总理还担忧他们开始吃两餐了世界怎么办),没听说他们副食品丰富的。

            说到底,还是生产的发展需要时间(主要是土地、工业、种子科技、水利等),毕竟解放前可是绝大部分人经常处于饥饿中,往往一有风吹草动就大量饿死人。

            南街村现在只有农机站20多人在给全村种粮食(800多亩地),其他人都在集体的企业和公司工作(很多都是搞副食品的),比小岗村富裕太多。

    • 家园 经历相似。

      应该是比你痴长几岁。

      听奶奶讲,曾经庄稼烂在地里不让收,曾经一把豆面是治水肿病的灵丹妙药,曾经村里所有的狗都打死泡在水里沤肥,满村都是尸臭。

      我父亲带着一个油罐子,里面放着几根煮熟的胡萝卜——一天的口粮,脱了鞋袜涉水去上学——因为冰不够厚,只能踏破冰涉水。

      我小的时候,吃饱饭是不成问题了。但是直到八十年代我进县城上小学,看着别人买了大包子课间操的时候吃,自己在一边咽唾沫。我饿啊,早晨吃的是煎饼和咸菜。有一天我腆着脸对同学说,让我咬一口吧。同学带着厌恶的表情说,你最脏了,别人吃过的东西你也吃。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还记得母亲下岗后的晚上,呆坐到很晚。第二天早晨。她破例没有早起。父亲起来下面条,偷偷多放了一勺油。我当时真想痛哭一场,因为我昨天晚饭的时候,偷偷用馒头蘸了一些油。

      那是在县城最体面的中学,我父亲是最棒的老师。我们一家五口,蜗居在一间平房里,所有的家具都摞着放。

      所以,当现在我们一家三口,炒上几个菜,听着音乐吃晚饭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公平,只有你自己的努力。

      每个人都努力,就是这个民族的努力。每个人的进步,就是这个民族的进步。

      通宝推:柴门夜归,jyzh,Alarm,南方有嘉木,千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