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萨爹和中国导弹潜艇 -“陪绑”的专家 -- 萨苏

共:💬47 🌺3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萨爹和中国导弹潜艇 -“陪绑”的专家

    上次这个话题写到一半,因为家里的事情多,也因为有些话还是不应该写,弄得老萨成了夹着尾巴的袋鼠,所以把题目拖延了下来。但写到一半总是让人心神不宁,和萨爹谈过后,最后还是觉得可以挑些问题不大的来写吧,就算是花絮也好。

    有不少兄弟对于导弹潜艇出航为何要带着一队专家“陪绑”感到惊讶,普遍的感觉是一旦出问题,损失也太大了。

    其实,专家出海,自有专家出海的道理。那个时代的专家,和今天我们专家的概念不太一样。今天我们的专家也很多,但是假如导弹潜艇出海,大概是不需要跟着下水了,原因呢?科技进步了,专家的水平也不同了。

    我问过萨爹,作计算机的专家上艇干什么?

    萨爹比划了一个动作,说,拿着焊锡等着换管子阿。

    他接着说这是开玩笑了,艇上不能让你烧着焊锡,但及时发现部件的问题,进行更换是常事。

    兄弟在北京编程的时候,一度以快手自豪,碰上一位郝工,方才感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位能用Oracle包饺子,用Claron擀馄饨阿!无论客户提出怎样无理的要求,从来没见郝工为难过,那是绝对的专家,可是如果郝工给导弹潜艇编程,出海的时候带上他就纯属给自己找麻烦,?C 真要是计算机冒了烟除了喝水以外郝工大概没一点儿办法。

    大概这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清的感觉。

    但是萨爹这批人不太一样,这帮人不是纯粹的秀才。

    我曾经问过萨爹,导弹潜艇这个项目里,你到底干了些什么?

    他说的我不明白,虽然我也是干了十多年的IT。最后萨爹只好用最通俗的办法说-- 我拔了一些管子,摘了一些板子,把机体减小了一些而已。。。

    萨爹还说了一句话令人惊讶,他说艇上的计算机没有机箱,只有面板,是敞着盖儿的。

    这在今天作IT的会有些不可思议,就算你是大拿,你敢把Mainframe拆块板子下来?可萨爹那个时代的计算机,比如长城0520,他说每一个管子是干什么的,他都清楚。在那个时代,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的区分并不大,所以那一批专家,不但是编程的秀才,每一个都是摆弄焊锡的好手。

    萨爹讲那条艇上的计算机系统,真正每一个部件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可是,这套系统并不是很稳定,故障也是常见的,平均故障时间只有XX分钟。早期计算机的硬件问题远比软件问题多,那时的软件今天看来都简单的可笑(写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六十年代末还没有人看得懂的编程语言呢。)。今天我们骂微软的Bug多,说明计算机的问题从硬件慢慢转向软件了。

    这样,当导弹潜艇在水下开始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有如此熟悉系统的专家在侧,说成“陪绑”属于玩笑了。

    令人不可思议么?

    也没什么奇怪,萨爹是北大数学力学系出身的,但是1978年他却给家里组装了一件电器,什么呢?--- 电视机。

    那是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面板是银灰色塑料板,就是今天运东西怕损坏当垫衬的那种双层的塑料板,一磕一个白印,纤维板的机壳。可以看中央一台,北京一台,中央二台就很够呛,当时每到晚上七点新闻联播,院子里就是一声招呼 ?C “到一直在算家看电视去。”

    萨爹很得意,萨娘说他结婚的时候拉个电灯线都困难(萨爹说萨娘结婚的时候面条都不会煮),能有这份造就,全在转行搞了计算机。

    不过他老得守着,因为这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亮了,或者不响了。。。

    萨爹这个本事保持到1993年,我当时买了一台杂牌子的486/66,用了几个月忽然不亮了,萨爹说我来修。

    主板上他给焊了两根线,平行的,如同两根脐带,居然又跑了起来,这块主板我至今保存,有时间扫描上来大家看看,反正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不知道他搞得什么玄虚。

    再后来换奔腾,萨爹说,这个我玩不转了。。。

    那天潜艇出航,萨爹说他不能上艇,因为他不是党员,按规定不能上,上艇的是他的好友,后来中科院数学所的汪德林研究员。

    汪先生和萨爹睡一个宿舍,那天夜里萨爹辗转难眠。

    汪先生鼾声如雷,要闹钟叫早。

    有朋友说当时有一条船,下海的家属都在船上,萨爹的说法他在岸上的指挥所里,那里可以望到潜艇所在的海面。

    汪太太没有来,她有海外关系。

    今天的汪先生,在香港作老板,我们知道,他的太太,是香港一位富商的独生女儿,他的公司是从老泰山那里继承过来的,不过内容,已经改了作IT。汪先生依然经常回国,和老朋友们相会,吃科学院食堂的酱肘子,他们总有项目可作。九十年代科学院最困难的时候要求研究员们自己找项目给自己发工资,还要有资金上缴所里(我想很多人不知道当时的研究员为每个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奔波挠头吧?),汪先生帮了很多老朋友的忙。

    萨爹一直也不是党员,历史问题是一个,萨家不参与党派的传统也是一个,虽然在文革中这颇有大逆不道的感觉,但科学院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也算是有些特殊政策。

    他参加项目的原因是技术好,但是技术好,有些内容不是党员不能接触也麻烦,工作不方便,他看什么总要很多手续。于是一天军代表和所里领导一起找他谈,说一直在算你有没有什么个人要求阿?

    这种暗示当时是很明白的。

    萨爹说:我爱人要下放到新疆,但孩子太小,能不能组织上帮忙让她留在北京?

    军代表:。。。。

    [待续]

    元宝推荐:一直在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老大来了 热烈捧场 同时说两句其他的

      那是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面板是银灰色塑料板,就是今天运东西怕损坏当垫衬的那种双层的塑料板,一磕一个白印,纤维板的机壳。可以看中央一台,北京一台,中央二台就很够呛,当时每到晚上七点新闻联播,院子里就是一声招呼 ?C “到一直在算家看电视去。”

      ==============================

      中央二台是什么时候开播的

      那时候 老萨家应该不至于还如此困难吧

      尤其是 老萨能在93年买一台486 也算得上领导时代潮流阿

      就算是杂牌子大概也得一两万阿

    • 家园 也介绍个牛人

      看到“一直在算”等老前辈的辛勤工作和工作之余的自娱自乐, 实在让人羡慕。60-70十年代的确是一个大时代,一个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时代。记得我的母校是国内计算机领域的先驱之一,和清华屡比屡败,但屡败屡比。其中不乏得意之作。话说一位计院的前辈当年在家里把缝纫机的大梭针掰断,当冲床使,踩了几天的缝纫机,愣是从一块钢片上冲出来4000多片小圆“点”,拼了一块4K的“硬盘”。(够硬的!)居然很好用,而且报了进步奖。我的一个舅舅五岁时就开始玩电,被电了以后还对外婆说110没事,220才会电死人。(当时上海法租界的房子是110电压的。)后来虽然没上大学,却于时俱进,从收音机装到黑白电视机,再到彩电。我等小辈已经被集成电子产品和软件惯坏了,很少有人有这本事了。

      说道早期计算机,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的时候妈妈总是让我到她的一个好友赵阿姨家拿点计算机用纸封窗户。赵阿姨的老公是建国后的第一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家里总有成堆的8寸宽,几十米长的计算机打印纸,上面全是0101010101010。扔了可惜,当封窗纸最好了。还有时常会看见别的小孩玩打了孔的计算机纸,估计是数据输入用的。一把掌宽,黑色带红边,上面布满小孔。好久没看见了,又勾起好多童年的回忆啊。

      • 家园 实际上业余选手中装个电视机不算什么

          最早的业余装电视机买不到显象管,就是能买到也很贵,不是业余电子爱好者能承受的。那时国内能见到的是14吋黑白,还是电子管的,大概要卖上千元。当时我的邻居中只有一家有,两口子月收入都过100。业余选手的解决办法是用示波器上的示波管,有效屏幕大概相当于4吋。(屏幕是圆的)

          现在电视机太便宜了,同时学生们也太忙了,所以也就没什么人去自已装了。

          早期的电子计算机输入是用打孔纸带,还有用打孔卡片的,一片输入一句。八十年代初上计算机夜校时老师还拿给我们看过。

          “4000多片小圆“点”,拼了一块4K的“硬盘”。”大概是传说有误,那时还没有硬盘一说。最早的不知道,七十年代前后计算机(不包括微机)外存主要还是用磁带和磁鼓。APPLEII微机开始用上100k多一点的软盘,磁带和磁鼓在小型机以上的还在用。大约八十年代初开始有了10M的硬盘,一开始还不叫硬盘,叫温盘,好象全名叫温特斯特盘。

          虽说那时内外存和现在无法相比,但4k还是太小,做不了外存的。说是“小圆点”大概是指磁环,有一段时间内存(相当于现在的内存条)用的是磁环存储器,是美籍华人王安发明的。磁环大的比黄豆小一点,小的比米粒小一点,一个磁环存储一位。(不是一个字节)1k的内存卡(没法叫内存条)大概就比现在的计算机主板要大。一台小型计算机也就几十k内存。半导体存储器出现后被淘汰。

          从磁环的存储原理(硬磁)来看,搞不到磁环钢环也能用,所以“小圆点”大概是小钢环,用缝纫机冲出来大概是夸张的说法。

      • 家园 你是吉大的?
        • 家园 哈工大的。

          哈工大1956计算机专业创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两个计算机专业之一。1957年 研制出第一台模拟计算机;1958年 研制出第一台数字计算机。估计有老毛子一份功劳。(等我那天有时间聊聊老毛子和哈工大。)后来不发展计算机也不行了,当时搞导弹和航天的,哪儿也卖不来真家伙。那像现在的年轻人,买他1500台G5就可以拼出超级计算机来。鲨鱼兄说不能算硬盘也对也不对。那台“硬盘”可能不是一次性的,经重新极化可以再用,当然过程复杂了一些。

      • 家园 太猛了,原来刻硬盘的传说是真的!
    • 家园 萨终于休假期满了,我们又可以开眼过瘾了。
    • 家园 虽然很想念萨苏,可是还是请萨苏尽好自己父亲的责任,

      最近不要常来。

      当好父亲,才能当好西西河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