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青天白日旗下- 国民党海军逸闻 -- 萨苏

共:💬206 🌺2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晕船的海军司令?
        • 家园 这个司令真的是晕船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位台湾海军的鱼雷艇艇长(恕我不好用其真名,只好用张真照片了)曾经写过一篇《旱鸭子上架》,描述这位陆军出身的海军桂永清总司令到舟山视察的经历:

          “奉令??任??司令前往舟山群?u??察的旗??。照真,被啉中??任呃??任?帐且环N?s柞。可是船上官兵?s皆锢得意配昀珊,一?c也提不起?拧?

          ??於他??的情诀??化,我??然能充分理解。原因是:我??都有一??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面??呃位????出身,跨行空降而?淼睦峡?,以其外行钌???刃械姆闯oL格,形成格格不入,而一?r膣以唔??的情诀反??。因此,??他????真??司令行?⒌谴?出巡,莫不藉?C办??:

          「他??的,旱??子上?恚???他先?L?L海??的滋味也好。」

          呃次是旱??子老??上任後首次坐船出巡,?榱??汛舐??荩?他下令我??全??八?l船全部出?印???上船的?r侯,他??威锾八面的?[足了?④?的架?荩?可是一出?卿量冢?他就??色办厩,?I吐不止。

          「?蟾婵?司令」我??的艇??樘善解人意,俯首??近旱??子耳??:「锾浪大了些,要不要考?]返航?」

          「照????咄行」,旱??子老??锢然正?榱嗣孀???铨咬牙苦?巍.?他??音甫落,哇的一??又吐了??遍地檫花。

          一趟舟山群?u之行,只??旱??子老??一路上吐得死去活?恚?什?N都??不得了。因此不禁有人要??:如此呃般的?????颖?,他究竟所?楹??恚?

          答案很快就?亩?遮流?髦薪??裕涸??硎??Q策??局眼看大?菀讶ィ?江南不保,遂有意把舟山、定海作?檠谧o????「光?s弈咄」的最後跳板。至於初掌兵符的旱??子,腠真膣以唔??海上??簸,但???菟?迫,也只好被打著??子上架,??晃一招。乓去之前,呃位老???s????打精神,?砹艘欢瘟钊颂湫?皆非的精神嘱??。他特?e??整真:

          「你??好好?郑?我????你??每??人都有?C????流??一????樘。」?M口的外行??,真不怕被人?u笑!

          在呃位老??的钌??下,前後不到一年,??初?挠???接收的三大八小,??共十一艘??艇,其中最大的重?c??投共了,伏波??沉入大西洋了,爨甫??被英??要回去了,至於我??呃八艘快艇,?t於上海「光?s弈咄」,??往胚?车耐局杏錾巷Z锾,?伤页??]於胚?澈??{,六艘殓置在瘁钷,直到它慢慢??掉。?拇司??氐浊??嗔四??l居罪著中英海??的???А!?

      • 家园 鲜花,呷呷。。
      • 家园 俺今天坐沙发背上,谁坐沙发挡着俺俺就踹谁!
    • 家园 外一篇 小岛上的西北王

      本来题目是国民党海军,这一部分,虽然依然和海军有关,却要多讲一讲国民党陆军的相关人物了。

      王生明是一个值得一写的国民党陆军将领。

      应该说,张爱萍没有小看王明生和他的部下,开战之前他给参战部队有过警告:打一江山要准备付出沉重的代价。

      张爱萍没有错,一江山战斗后的总结表明,这是一个类似于太平洋战争硫磺岛战役的结果,国民党守军被击毙592人,俘虏550人(含伤员),考虑到守军中约有三百名非战斗部队人员,这一仗王生明部守军基本非死即伤,(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伤亡和投降被俘比例基本是1:10)解放军伤亡1417人,总数超过了守军,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情况。

      从战役角度,解放军以一千余人的伤亡拿下一江山,国民党在大陈的三万守军落荒而逃,大陈列岛就此易手,这是一个相当辉煌的胜利。

      但是从战术层面,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在大陆兵败如山倒,王生明何许人也,其部下又是何许人也?竟能于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狂涛中全无当时国民党军普遍的怯战之态,打出这样一场惨烈的恶战?

      在国民党军中,象王生明这样能打的实在不多。

      1927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其中,南京之战,是对军阀孙传芳的关键之战,孙传芳以白俄雇佣军和北伐军反复争夺要隘雨花台,北伐军伤亡惨重,乃以担任预备队的学兵队投入战斗,经一昼夜血战终于攻占这座要塞,这一战学兵队中有一个十七岁的班长敢战先登,生俘白俄雇佣军两名。此人,就是王生明。

      王生明,湖南祁阳人,累世湘军,据守一江山的时候,年四十四,军中生涯居然近三十年。雨花台之役后升任四十军少尉排长,旋即在中原大战中立功升任中尉,此后参加对苏区的围剿,在红军损失最大的广昌战役中负伤入军校训练班,一九三五年,他带领所部包围了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贺昌,党史记载,作战中贺昌身负重伤。国民党士兵向他冲去,大叫“捉活的”。贺昌把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部,大声呼喊“革命万岁”的口号,用最后一粒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9岁。1937年抗战军兴,王率部参加淞沪战役,死守蕴藻浜,待撤出阵地,所部只剩9人生还,此战后王因勇猛受到胡宗南的赏识,自此称为胡手下爱将,屡屡提拔,先后参加中条山战役,朱仙镇战役,屡战日寇,抗战结束时以上校军衔荣获胜利勋章,随即参加内战,1949年胡宗南所部败退西康,王当时以198师副师长身份驻防台湾,为了报答胡的知遇之恩放弃职务到西康军中担任135师少将副师长,胡宗南逃台后依然和罗列在西康打游击,最后化妆逃回台湾。看王生明的从军履历,简直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翻版,作为一个出色的职业军人,他的手上既有共产党人的累累血债,也有内战中的骨枯战功,还有血斗日寇的荡气回肠,不禁令人慨叹。

      假如王生明只有血斗日寇的经历,该多好。

      愿国家永不再内战。

      王既是胡宗南的爱将,也深受蒋氏父子的重视,王家客厅中有一照片,即王在蒋经国座后侍立,俨然当年蒋介石与孙中山合影的翻版。蒋家对王生明的确有知遇之恩,即便到几十年后也未改变。王生明死后最初极尽哀荣,但随着台湾社会的变化,国民党旧人的失势,渐渐被人忘却,家属生活亦成困难,也同样渐渐被人遗忘的蒋纬国曾登门慰问,竭力帮助,曰:“我们有一口饭吃,你们就有一口饭吃。”

      写到此处,忽然脑子一转,装甲兵上将蒋纬国何等的雄姿英发?想到了红楼梦中的那首好了歌 ?C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和当时大多数国民党将领不同的是,王不但作战能力很强,而且治军严明,生活清廉,他对部下说:如果发现我贪污,你们就可以把我扔下海。

      所以,当一九五四年十月,王被调任为一江山防卫司令的时候,一江山守军欢声雷动,士气高涨,十一月二日,钟汉波送王上一江山,一天以后,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前往视察,便为守军的士气所惊讶。

      将是军中之胆也。

      王生明是蒋经国点将守一江山的,如果他在原来的南麂山防卫司令的位置上,无疑他会和其他国民党军一起撤回台湾,一江山之战,或许也要顺利得多。

      而王生明显然也深知此战凶多吉少。千把人的守军不可能再增加(一江山没有淡水),阵地暴露在解放军岸炮火力之前,更重要的,一九五五年的解放军,已经不再是小米加步枪,国民党一度称雄的空军和海军,在大陈已经威风不再,一江山的守军,很可能从一开战就只能依靠自己。

      打了三十年仗,王生明不可能不明白。

      所以,他到任后即命令部下中的独生子从一江山撤离。

      王生明,是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去一江山的,战斗打响后,他向大陈报告 -- 我不会给你们丢脸,我准备了四颗手榴弹。

      王生明最后,的确是用手榴弹自杀身亡。

      一江山守军,也是国民党军中的精锐。

      一江山守军,配属国民党军陆军第四十六师,番号是“反共救国军”,这支部队的灵魂,就是他们的总指挥 ?C 秦东昌。

      一九五三年的一天,国民党海军太平号停靠大陈,舰上官兵到岛上陆军的食堂会餐,见习军官霍安邦(后来担任大雪舰副长)看到几个身穿陆军普通士兵制服的人疲惫的走来,衣服上都是爬滚的泥迹,显然刚从训练场下来,根据经验,他判断这些人就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反共突击队”的陆军弟兄。那几个人也是朝食堂而来,霍发现其中有一个矮个子的“弟兄”居然是年近花甲,不禁哑然失笑,心想陆军真是不成气候了,什么人都会要阿。

      但是他忽然看到身边的舰长对那个“老兵”毕恭毕敬的敬礼!

      国民党海军和陆军的关系一直有些问题,因为海军的军衔见陆军高一级,意思就是海军的一个少校,见了陆军的中校也是平级,带着兵种优越感。相比之下,解放军海军对陆军的称呼是老大哥,所以海峡这边海陆军的配合要好得多。

      太平舰的舰长是上校军衔,也就是说那老兵至少比陆军少将要高!

      霍也赶紧跟着敬礼了。那个“老兵”手在耳边摆一摆,心不在焉的走了过去。

      舰长告诉他,这个“老兵”,就是国民党在浙东的游击总指挥 ?C 秦东昌。

      秦东昌并不是一个响亮的名字,然而说到他的真名,那就会有很多人知道了。

      秦东昌的真名,就是胡宗南。

      一九五三年,五十九岁的胡宗南,黄埔军校毕业生中唯一在大陆晋升上将军衔的将领,穿着普通士兵的制服,在大陈岛上和年龄不足他一半的部下们一起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胡宗南反共救国军的文件

      胡宗南在逃台的国民党将领中是一个异类。国民党政府撤退台湾后,蒋介石痛定思痛,大多数黄埔军校的宿将,如何应钦等都被调离了第一线,换之一一代新生将领。

      奇怪的是在这个国民党面临灭顶之灾的时代,大员们离开得似乎也不十分伤痛,大多很自然的去做寓公了。

      这哪里还是当年那个朝气蓬勃,亲爱精诚的黄埔呢?

      同样的事情,其实在1945年已经有了一次预演,那一年国民党军统巨头戴笠坠机身亡,军统就此走向衰落。奇怪的是戴笠一手培养的军统大特务们对此也是没有多少伤悲,反而大有弹冠相庆的模样。

      原因是军统的这些大员们,在抗战后的劫收中已经各个贪赃累累,如果戴笠不死,哪个不怕戴老板秋后算账?戴笠死了,他们可以安享富贵,还管军统衰落不衰落干什么?

      这些黄埔大员们也是一样。

      我的看法,抗战后的劫收和美国的援助,是造成国民党崩溃的两柄巨斧。一位国民党耆宿曾经评价,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国民党不会败得那样快。

      说来有些滑稽,不过想一想如果李宗仁这些人不能逃到美国去做寓公,他们会不会在和共产党的决战中表现得更好一些?抗战中国民党困难到只有蒋介石一个人有专车,依然能够苦苦支撑,或许就因为没有退路吧。有了美国这条退路,而且是富饶的退路,即便是败到了台湾,国民党已经无处可退,大员们却随时可以上飞机逃向大洋彼岸,而且一点不影响他们继续贵族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认为有美国给国民党作后盾它崩溃的更快些,似乎有一些辩证法的哲理。

      只有胡宗南和胡琏是例外,胡琏是在金门打出来的,胡宗南则是自己请缨,到浙东去组建“反共救国军”。

      对于这支反共救国军,大陆的评价是“凶残,顽强”,它的成分是“逃亡地主,兵痞惯匪,土豪恶霸”。

      其实,胡宗南到达大陈的时候,他基本是一个光杆司令,“反共救国军”的人员,就是散落在浙东列岛的这些散兵游勇,这就是这位曾经统帅几十万大军的陆军上将的全部本钱。

      不可思议的是,在最后的时刻,胡宗南恢复了在黄埔军校时代的实干精神,他将一盘散沙的“反共救国军”编成六个大队,对这支部队的整合与训练,处处表现出了沙场老将的能为,他在训练中亲历亲为,全力从“西方公司”为部队求得给养,在他的努力下,这些散兵游勇对共产党的仇视被发挥到了顶点,经过胡宗南的苦苦经营,这支“反共救国军”竟然被捏合成了国民党军当时最精锐的一支部队。王生明的部下,就来自这支部队。

      在国民党撤退的狂潮中,这支国民党部队在五十年代前期却不断主动窜犯浙江沿海,给沿海军民造成相当的威胁。胡宗南在这里用的名字是 ?C 秦东昌。秦,就是陕西,胡作西北王时代的老家,东昌,隐喻“东昌路一号”,是胡宗南在西安的寓所。也许,胡宗南是国民党中真正抱着“反攻大陆”决心的少数人吧。

      但是,区区几千部属,胡宗南在浙江沿海的袭扰作战,对大陆顶多是芥癞之疾,他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反攻大陆”么?

      在一江山的血战中,胡宗南的部属打出了极高的水平,但是,解放军也打出了同样极高的战斗力。双方的较量如同两块钢的碰撞。简单的将解放军爆发的战斗力归于政治教育是过于简单了,实际上,解放军能够爆发这样高的战斗力,胡宗南自己要负很大责任。

      胡宗南的袭扰,从军事角度上颇有收获,特别是这位老将的经验,使国民党军往往能够从危险中全身而退,但胡只是一个军事将领,受到这个局限,对于游击战怎样打他或许颇有心得,而对于游击战争怎样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抗战中,共产党的游击战争是极精彩的,它能够如此精彩,在于它是军事政治同时出手,因此,在游击队活动的同时,还有它的政权建设,这样,游击队,就是游击区人民的保护者,游击队和游击区是鱼水关系。单纯的军事游击活动,不免走上南美“光辉道路”游击队恐怖袭击的局面,而逐渐失去民心,胡宗南的袭扰作战,其实就是对沿海地区生产的破坏,他的目标,不但包括解放军这样的硬目标,也包括平民这样的软目标。所以,这种活动虽然能够显示国民党军队的存在,却也同时引起沿海人民的日益反感。

      那么,从解放军角度,战士日夜看到这些反共救国军焚毁的村庄,杀害的平民,是没法不义愤填膺的,国民党军的袭扰破坏,就是对解放军最好的战前动员。解放军官兵们形象的明白,自己的出征,就是为了保护这些父老的安宁。

      军队的本质目标,一个是护国,一个是安民,当一支军队意识到自己在为这样的目标作战的时候,它的战斗力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所以,在一江山上下,国民党军是充满仇恨的“哀兵”,解放军,是充满正义的“王师”,二者之间的碰撞,当然就如同钢铁的交迸了。

      到浙东的胡宗南,内心应该是十分痛苦的。他刚刚经历了1950年的“弹劾胡宗南案”,国民党内部对他在西北莫名其妙的将几十万大军丢掉惊怒交加,连一向宠爱他的蒋介石都怒其不争,想把他扔在西康,“让共产党捉去”。

      胡宗南的才能素有“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的说法,他统帅几十万大军,确是勉为其难。但即便是他政敌,也承认胡宗南是一个充满古代忠义思想,自尊心很重的人物。

      反攻大陆是何其渺茫,胡宗南又何尝不明白。

      一个在地窖中藏身多年的国民党潜伏特务,曾经对他的上司问道:你知道一个人在黑夜中等待天亮的滋味么?

      你知道痴痴等待,天却迟迟不亮的滋味么?

      如果你总是在那里等待天亮,等得太久,你知道你会怎样么?

      他自己回答了自己 ?C 那,你就不再相信天会亮了。

      胡宗南在大陈,还相信天会亮么?

      二次大战苏德战场上,曾经久负盛名的苏军老将伏罗希洛夫元帅,因为对现代化战争的不熟悉,在德军面前一败涂地。这位自尊心同样极重的将领曾久久的在前线炮火中徘徊,甚至亲自参加突击队投入战斗,但是,德军的子弹和炮弹仿佛都故意避开了这位元帅。这件事被附会到电影《保卫察里津》中,塑造了一个勇敢无畏的伏罗希洛夫,然而,德军的炮弹始终未能打中伏罗希洛夫,在他的心中真实的想法,是否是充满了遗憾呢?

      胡宗南呢?

      国府海军永寿舰航海官赵屿上尉曾经这样回忆他和胡宗南在浙东共同作战的历程,也许,可以给这位老将最后的岁月一个真实的写照。

      [时在41年(1952年)5月14日,浙江省台州海面,水不扬波。当夜十一时正,江浙总部一艘机动艇,由上大陈岛山湾内驶出,贴靠锚泊湾口的海军永寿舰,一位着中山装人物,领先跨上舰尾甲板…。秦东昌率众兄弟出击,拉海军入伙,完全采取游击队打仗模式,不按作战常规,既不须作战计划,也不见书面指令,永寿舰王代舰长(王椿庭中校)只获得片断口头传示:江浙总部当晚发兵登陆黄礁岛。永寿舰为旗舰,开道兼护送船团到登陆发起线,并实施敌前扫荡目标区。胡宗南坐镇永寿舰压阵……。凌晨四时正,永寿舰距黄礁两千码,停?e,开始用两座双联四十公厘快炮对岸作地毯式扫射。……永寿舰向岛上冒火舌。胡宗南就在炮响后,步出舰长室,站在室外甲板。海天漆黑,?龉馀诘?在夜空构成的密集光弧下,胡将军注视着,他看不见船团,也许不想看到什么。……当黄礁岛的面貌在晨曦中清晰的显露,胡将军步上驾驶台。……王代舰长递了一顶钢盔给胡宗南,又递给他一具双眼望远镜。……身材不高的胡宗南,察觉四周护壁妨碍水平视界,自然的踩上驾驶台正中隆起的一块小圆平台。平台上矗立着电罗经复示器,是笔者的战斗岗位。……小圆平台边沿或可挤几个人,但只够航海官一人回旋运转。胡宗南把它权充看台,站定后,黄埔听训的老底子毕露,几个钟头不换腿的架势。……突然间,炮弹呼啸声划过长空,几乎同时在船两侧水中爆炸,弹着点离舰数码。……永寿舰受到炮轰,加速之航外撤,外撤途中,岸上射来的炮弹始终罩顶,虽未命中,偏差有限,射速也不慢。……这短短几分钟内,胡宗南像是没有听到身旁炮弹爆裂声,没看见左右前后弹着激起的水柱。他长长的眉毛低垂,凝视着前方,一片空白,周遭没有事物进入他的眼帘,仍是原先那副石膏神态,无从描述那种老僧入定的境界,有出世的感觉。……炮弹掠过人身的片刻,驾驶台官兵难免缩头缩脑,……笔者虽挺着脖子,起初数秒钟,炮弹呼啸声仍逼人颈骨僵直。瞟了胡宗南一眼,有奇特的感受,炮弹不再让人头皮发麻。…胡宗南僵立驾驶台直到下午四时收兵,未曾移动,亦未出声,只有他随身对话机,噪音依旧。漫长的时刻,西线无战事的沉闷,多种感触,掠过笔者心头。忆当年绾毂陇蜀,俯视中原,堪称西北雄藩,国之柱石。此刻局促小兵舰驾驶台,与一个素昧平生的海军中尉比肩,以雄才大略,指挥不足三百人众的杂牌游击登陆,既不能命,又不能令,难道是自动请缨?或受贬充军?荒岛隐姓埋名,莫测高深。从他迷惘的眼神中,一个海军小中尉,不晓得从哪个角度去透视。……一年后,胡上将发动另一次登陆战,称鹿羊之战。……胡宗南同乘齐司令旗舰南下。……这次登陆作战,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形同夭折。直得一提的是齐鸿章司令,似乎没有摸清胡上将心思,旗舰始终远离大鹿四千码。……齐司令维护长官安全的一片好心肠,才是胡宗南的最大悲哀。当年决战中原,其后崩溃川康道上,数十万大军的死活及个人的命运,全掌握在这位‘西北王’手中,由他主宰。哪知今日浮桴于海,任凭海军小老弟摆布,无置喙余地。两度兴兵突击登陆共军岛屿,俱非层峰策动或诱发,胡宗南为什么要陷自身于失控的困境?岂是交出性命,让上苍去处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胡宗南乘坐的永寿舰

      值得一提的是,一江山之战,最先嗅到解放军攻击目标是一江山的,正是当时已经离开浙东,调任澎湖防卫司令的胡宗南。一江山失守,国民党军再也没有了大规模主动袭扰大陆的勇气,也没有了据点。

      此后的胡宗南没有和解放军面对面交过手,他忧郁寡欢,1962年,因癌症在台北寓所死去,死时一言不发,高举一臂,似心有不甘。

      想起当年黄埔军校的一则顺口溜 ?C

      “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

      他是胡宗南?还是秦东昌?

      [完]

      元宝推荐:老叶,
      • 家园 萨苏用五笔?

        萨苏用五笔?

        国民党一度称雄的空军和海军,在大陈已经威风不再[U][/U]

      • 家园 萨苏对胡宗南,王生明之流的吹捧过头了,还不如台胞的描述来得客观

        江山一水跨长虹

        文/特约撰稿员 赵天楫

        一江山,五十年了。

        如果不是一个人说:“你怎么不写一江山的东西呢?”我是不会想到一江山的。

        但冥冥中,又把我拉回了历史。

        我与王应文,王生明的儿子,走在台北的一江山新村。他说,当年蒋纬国当着这里的百来人说:“高级将领都反对守一江山,你们知道谁主张守?”王应文接着说,“我父亲。我父亲说:‘守一天,我叫台湾的人心振作;守两天,我叫共匪丧胆;守三天,我叫白宫翻过来。’”

        守一江山,主要是为了白宫。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大陈、一江山列岛,不过是“西太平洋比较大的石头。”美国不想与解放军在这里开战。王生明及其手下的一千零三十人,就是要死给美国人看,看看美国人会不会改变主意。

        王生明最后说:“我不会替你们丢脸,我手榴弹准备好了。”1955年1月18日,一江山弹如雨下,炮声震天,两天后枪声沉寂,王应文再也没见到父亲,他那时13岁。

        蒋纬国说:“我们有一口饭吃,你们就有一口饭吃。”

        蒋介石,对一江山的遗族是很照顾,但是,当蒋家在台湾凋零殆尽,国民党也日薄西山,一江山早被遗忘了。最初两年,一到1月18日,蒋介石都要亲自致祭,后来是副“总统”陈诚,再后来官愈来愈小,人愈来愈少,变成家属自己纪念,这次要不是大陆隆重纪念一江山战役50周年,台湾,大概没多少人会记得。

        连我也没记得。我,还是被视为较关心国共历史,较知道这段历史的。

        一江山战役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当时台湾是隆重纪念。蒋介石要把白宫翻过来,或许操之在人,但要振作台湾人心,一江山倒可以操之在他。当时“国难”当头,他每次心情不好,娱乐活动就遭殃,一江山陷落那几天,娱乐场所关门志哀,当然主要是电影院。我记得后来几年电影开场还要为一江山烈士殉国默哀一分钟。那时的电影字幕不是一句一句打在下面,而是把大意打在银幕右边,还不时插个“保密防谍、人人有责”的字样。我们则不免看看左右,是不是“匪谍就在你身边”。

        全台湾从南到北,到处有一江街、王生明路、一江桥、至诚路(王生明字)、纪念碑、纪念祠,连大甲的镇澜宫还有烈士牌位。

        但这一切,现在却斑驳破烂,乏人闻问了。

        连我常常走过一江街,我都不记得它是为了纪念一江山。

        那天我接到“一江山”这几个字的电话,我是在台北信义新区吃饭,这个地方原来是个兵工厂,不反攻大陆以后,这块地让出来建了台北最摩登的一块市区,101高楼就在这里。我吃完了饭就走到联合报去,想在那里找点资料,帮我回忆,也帮我了解这场战役的意义。我找了一老朋友,他说,你既然来了,为什么不到编辑部看看你的老朋友呢?我就上了楼,遇到一女编辑,她与我熟,我们寒暄了几句,她问我你来干嘛?我说找一江山资料,她就说,我就是一江山的遗眷,我有很多话要说,我很愿帮你找资料。

        一个平凡但又悲哀的故事就铺陈在我眼前。

        她说:“我就是在一江山村中长大的,我从小就沉浸在那股哀烈的气氛里。每年总有几次的纪念,尤其是1月18日这一天。我父亲并不是一江山烈士,是我母亲的先夫在一江山作战,当时说战死了,我哥哥是遗腹子,我母亲后来再嫁,生下了我,但我父亲在我4岁时去世,母亲又再嫁了一个海员,但他后来到美国跳船,又回到大陆定居。我母亲三次婚姻,都不美满,一生坎坷。

        “后来,才知道我家的‘烈士’并没死,两岸开放后有的被俘的放了回来,回到我们的村子定居。当我哥哥找到他父亲地址,父亲已在北京,他大概改造了几年,就从浙江迁到了北京,但要去看他的时候,他又病死了,父子俩终未得一见。

        “蒋夫人为一江山烈士孤儿,设了华兴育幼院,我哥哥四岁就进入育幼院,我们一年只能见几次。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带我去看哥哥,那时苹果、梨子很贵,我母亲还买了几个带去给哥哥,我们生活很穷。那些水果和我妈妈带着小小的我在院外等的情景,我一直记得。”

        说到这里,这位女士眼睛红了,偌大的一个报社,已经快十二点钟,应该是截稿前较忙的时间,人声此起彼落,但她却哽咽在那儿,无视于周遭的情境,我看了她,把头撇开了。

        她又说:“我们村子人都说,有了一江山,才有中美协防条约。”

        她最后说:“我家的故事很平凡,这只是当时千百个故事中的一个,你应该去问问王应文,他是王生明的儿子,他对历史了解得最多。”

        她说,希望你把一江山的故事写下来。

        我们谈了一个多钟头,我的朋友很奇怪的说:“这个女同事平常很忙,与人谈话最多三分钟,今天她与你扯这么久,连看稿也耽误了,她与你谈什么?”

        两天后,我走进了台北县中和的一江新村,二十年前,这里已改建了公寓,还是蒋纬国来督建的,当时算不错的住宅区,所以它改叫一江新城了。社区中央就是一座王生明的铜像,纪念碑上写着;“一身都是胆,英灵佑江山。”字嵌得不错。我带了摄相机,想给铜像摄影,但想还不到中午,谈过吃完了饭再拍吧,就先去找王应文。

        好找,当然是第一家啦。王应文热切的等待着我,我们一谈就停不了,故事太多了。王生明死后追赠一级,由上校升为少将,因此他家是将级的配房,有四十坪,算大的。

        客厅中央挂着两张照片,一张是王生明在1955年元旦到台湾接受国军英雄表扬,由蒋介石亲配胸花的镜头;另一张是1954年王生明做南麂岛地区司令,蒋介石与他在帐篷外的合照。蒋介石当时68岁,春秋正盛,卧薪尝胆,急图再起,他戴着黑色的毡帽,笑中带威。王生明肃立在旁,当年44岁,没挂军阶,因为在前线为了欺敌,皆与士兵同装。

        一江山属浙江临海县,东距大陆30公里,但北距头门山岛只有9公里,解放军的炮已可以打到一江山。国府控制了一江山以下的大陈、渔山及南麂山,成立了四个地区司令部,总部在大陈。大陈面积最大,驻有国军2.5万人,居民1.5万人,但大陈并没有港只有滩,而一江山更小,只有1.5平方公里,分南北两个岛,中间隔个150米宽的水道,故名一江山。这个岛上没水没居民,全是石头,沙滩短浅,结果解放军却选择攀岩硬攻,志在必得。

        当时大陈有反共救国军,由浙江省主席秦东昌指挥,这是胡宗南的化名。王生明是湖南祈阳人,行伍出身,以勇敢善战升至胡部上校。所谓的反共救国军其实是半官半匪的海盗部队,骚扰了闽浙沿海几年,他们也被刻意保持其凶悍之气,杀人不眨眼。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国府情报局也不断派人潜入大陆,这些部队都配有良好的美式装备。

        国府的永定舰长钟汉波,当时负责在大陆海域侦巡,运送情报人员赴大陆。王生明从一江山到南麂岛也由该舰运送。王生明还送了钟汉波母鸡一只,钟叫厨房绞成了肉酱,煮稀饭分享全舰人员。

        1954年11月5日,永定舰被头门的岸炮击中主桅,尚能航行,驶回基隆修理。此后共军的航舰就不断对大陈诸岛轰击,大陈的制空权丧失,其实已经守不住了。

        一江山战役是由解放军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指挥,本来考虑直攻大陈,但最后还是决定先取一江山。一江山是大陈的门户,国府“国防部长”俞大维说:“一江山是反攻大陆的大门。一江山若陷,大陈不保,台湾垂危。”

        解放军出动了6000官兵, 188艘舰艇,200架飞机,先轰炸再登岛。小岛落弹一万两千发,成了个“雾岛”。下午两点登陆,五点钟战争结束,共军战死400人,国军自王生明以下战死500多人,被俘500多人。但是国府先是说全体壮烈成仁,后说死了720人,以凑合十倍于黄花冈七十二烈士这个数字,又说共军出动3万人,打了三天 61小时。

        王应文则说,战争绝不只三小时,因为自大陈听到的炮声是18号最烈,晚上沉寂,19号早上又起,到20号还有枪声,应是清理战场。王应文在1995年造访一江山,参战的解放军老战士对他说,哪里只死了400人,远超过此数,他们是踏尸前进,被自己飞机误炸而死的也不少。王应文说:“应该说,两边都带种,都勇敢,我去看有的工事建在峭壁之内,我俯瞰都心惊,而共军就敢从这里强攻上来。”

        王应文爬上了他父亲的指挥所203高地,当然什么也没有了,他是与一个父亲的老部下一起来,因此知道哪里是哪里,这个人本与父亲同在岛上,王生明知道要死,叫部队中夫妻、兄弟、父子必须撤退一人,因此这个儿子就撤到大陈。还有一个电台台长,王生明陪着他装设电台基地,最后他与指挥部的人通话,也是听到说:“我准备了四颗手榴弹。”

        还有一个人,与大队长王辅弼同负重伤,昏迷醒来已是在医院中,恍如隔世。此人多年后获准回台,他在大陆已再婚,台湾原配再醮又寡,与他重圆,三人共居一江新村,倒也是一段佳话。

        一江山失守,美国要表态了。模糊政策到了战争迫近就变为清晰。台湾联合报登了一篇刘晓鹏的文章,言简意赅,点出了一江山之役的真正关键所在,也就是蒋介石所谓的“把白宫翻过来”的想法。大陈太远,又没机场,如果没有美国航舰支持,不能守。美国如果明讲不守,蒋介石也只有撤退,但美国又想鼓励国府骚扰大陆。蒋介石也想证明国府军队仍可战,要美国支持反攻。中共也不想与美国正面冲突,因此在一江山之役中,就已下令避免美军,不要误伤,以给双方退路。1954年 12月,中美协防条约草签,但尚未换文,三方都想测试这个条约的效力。打下了一江山,美国通过了《福尔摩沙决议案》,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可以出兵保护台湾及其固有控制之岛屿,艾威胁要用原子弹,中国也不甘示弱,周恩来声明不怕美国讹诈。最后美国一方面劝服了蒋介石弃守大陈,同时请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转告中国,不要攻击大陈的撤退行动。一江山陷后不到一个月,美国就调集了57艘军舰,把大陈的四万军民撤到了台湾。张爱萍想乘胜追击,向彭德怀请示进攻大陈,彭说:“让他们撤算了。”

        国府的防线南撤到金门、马祖,美国人的态度到底怎样?三年后,1958年,台海炮战,毛泽东在登陆不登陆之间是有考虑,最后是打而不登。以前是打掉美国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现在是打掉美国人逼蒋隔海分裂。40年后,金马成了两岸的脐带,而不是反攻的跳板,反而是台独,亟亟想斩断这脐带了。

        那扇大门呢?一江山,王应文回去,看到台州市(临海县改名)建立了壮观的一江山烈士陵园,每年都有隆重的纪念。各为其主,对他这个敌将之子,也有一定的尊重,派员送他到了一江山岛上,看他祭父痛哭,也陪着祭拜。一笑泯恩仇。台州再也不是当年征战肃杀之地,它成了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的一个城市。一江山有可能开发成纪念公园,让海峡两岸的人在此携手同游。

        撤到台湾去的大陈人,被称为“义胞”,他们团结勤奋,在台湾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团,许多人又再播迁海外,与他们的老乡,青田、温州人一样,在世界各地勤奋工作,一个拉拔一个。他们,有天会回到大陈,踏踏家乡的土地,留下点东西。

        王应文想推动定1月20日为“两岸和平日”,他组成了“渡海兴台会”,也是想为中国做点事,就像他父亲,算是为中国而死。

        1955年元旦,王生明回家,照了一张相,他死后,有人写下了这首诗:

        “名将由来如美人,人间难许白头居;

        行前犹照全家相,别后方知两地殊。

        低首频添衣上泪,伤心怕读血中书,

        狂风暴雨迎君去,化鹤何年返故里?”

        我在王应文家谈了7个小时,出来,天已全黑,铜像已暗,我的摄像机竟然没用得上,其实没关系,一江山已刻在我脑海里,不会忘记。

        • 家园 你的回帖,你的语气欠妥,,,

          “吹捧”呀“垃圾股”呀,不是很妥当的用语,,信马由缰的跑题发挥也是老萨风格魅力所在呀,呵呵,不是每篇都是西北军的,,,阁下也许真是爱之深“责”之切,可是这样的帖子我觉得会影响到老萨的发挥,所谓众口难调,何况老萨还要照顾两代魔女,,兄台在一江山帖子里回复这么多,我觉不妥,多些包容哦,,,,

        • 家园 胡宗南这个人嘛

          他在第一师师长位置上干了6年,是他一生最长的任职也是他干得比较出色的时期.后来高升战区副司令司令长官后,手下的部队中央军地方军混杂,本人却没有相应的政治手腕,几方面互不配合(其实也是国军通病),就不行了.

          应该说他是个合格的军官,但不是合格的统帅.

        • 家园 冒昧给您提个建议,能否请把吹捧一词改改?

          不说别的,别人花时间写东西给大家看不容易,应予尊重,老兄对内容如不同意尽可评论,但个人以为除了对那些侮辱中国人宣扬台独的帖子外,评论似以用中性词汇为宜,比如您后一句”台胞的描述“中描述一词就很好。

        • 家园 谢谢先圣兄提醒

          其实我们对于胡宗南在大陆的军事表现看法差不多,现在数据库不全,等西西新版出来有时间您可查一下,大概是2002年兄弟写过一个将帅评价,其中也包括胡宗南。

          胡宗南在浙东的军事意义是不大的,他在战斗中有时有所表现,如1952年10月的鸡冠山之战,胡预先侦察到解放军将对该岛进行清剿作战,因此率1,200人设伏,给公安十七师一团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也有的时候被解放军打得大败,比如提到的鹿羊之战。不过,都是很小的战斗,对大局影响不大。

          独狼兄对胡宗南的评价,是我一直寻找感觉,却没有找到的,那就是胡是一块顽石。这块顽石或许不成器,但它的冥顽不化也自有它独特的一面。五十年代的国民党政权,是一个树倒猢狲散的局面,胡宗南呢?如独狼兄所说,这块顽石,在烂泥中也显示了坚硬的本色。

          其实他以上将身份哪儿找不到一碗饭吃,何必再去和小兵一起滚训练场呢?也许胡宗南不聪明,但是他对自己的信念,倒是颇为忠实的。

          我对材料的掌握不够,感觉也信马由缰,往往写自己的感受忘记了政治观点的照应,给您的阅读带来了麻烦,权当是一种个人观点吧。兄弟不是党员,有些地方觉悟不够哦 :)

          • 家园 萨兄太客气了。

            贴了上帖,心里惴惴不安,生怕您读了后当孙科。没想到,一触即跳的不是您,是

            您的一大帮粉丝。由此可见您的风度,和您大作受欢迎的程度。其实呢,大水冲了

            龙王庙,我是您忠实的读者之一。尤其喜欢您的西北军及厨子系列。不怕您笑话,

            读到令尊及陆师傅对周公的回忆,我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惭愧的是,在西西河冒

            了两次头,都是对您有所批评的帖子。只好托辞爱之愈深,责之愈切。

            看得出,您是位感情丰富的人。但您这回有点失之于滥情了,这跟您是否是党员关

            系不大:) 如果您把对胡宗南,王生明的溢美之辞放到胡琏,张灵甫身上,那还算

            得上恰如其分。

            您和阿忙似乎对胡宗南组织反共救国军一事印象深刻,并得出胡顽石的结论。对此,

            我不由得想起您笔下开战即冒着炮火向日军发动冲锋的孙圃。叫起来象鸭子,走起

            来象鸭子的并不一定就真是鸭子。胡宗南之所以顽石那纯粹是叫老蒋给逼出来的。

            老蒋原来对胡宗南宠爱是无以伦比的,结果希望愈大失望愈大。您也提到了老蒋差

            点把胡宗南送给共产党当俘虏,即使对于上海滩混青红帮出身的老蒋不恨到了极点

            也不会想出这么阴狠的招数。老蒋又一贯的喜欢下诏罪人,破格用己。您设身处地

            地想一想,有这么一位对您恨之如骨的主子呆在介寿路的总统府里,您敢安安稳稳

            地在台北作您的上将嘛?除了到浙东去作海匪,胡宗南还有第二条生路嘛?

            对于您来说,我相信您的如椽大笔还会不停的写下去。

            今天您把如此溢美之辞给了胡宗南,王生明;

            他日,您将如何描写胡琏,张灵甫,关麟征。。。

            您将如何描写王铭章,张自忠,戴安澜,傅作义,董其武。。。

            您又将如何描写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吕正操,葛振林。。。?

            您把如此溢美之辞给了胡宗南,王生明如同用您的全部身家买了两支垃圾股。我为

            先生忧,我怕您会被套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