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史记》之太史公家谱 -- 天煞穆珏

共:💬349 🌺18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循吏列传》与《酷吏列传》对比着读,很是有意思

        《循吏列传》的传主均是春秋时期的人(公仪休不确定),彼时行政但尊贵族好恶,故在战国时楚、郑、鲁、晋被扫进了历史垃圾桶,但是传主本人却借太史公的手笔留下了千古美名;《酷吏列传》的传主均是当世之人,这些人只唯上,不鸟各级贵族、官吏,也借太史公的手笔留下了千古恶名。

        循吏、酷吏,孰是孰非,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 家园 嗯,没错。不过后者也并非全是恶名,至少太史公对郅都

          的评价非常好。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个环境的问题,武帝本身就以严苛治国,自然手下的法官也会变得严苛。

          至于前者,太史公不喜欢严苛的法律,所以写了几个前辈官员来对照,但这仅仅只能反映出他的理想而已。

          那种施政和缓而禁行令止的人,比郅都更少见。

          连诸葛亮都被人称为严厉,其实反映出国人不喜欢被管束的传统心理。

          • 家园 两汉的酷吏,尤其是酷吏传的头名,都是良吏

            后汉书的酷吏之首,就是出了名的强项令董宣,司马迁在酷吏列传的赞里面说了,他写的酷吏都是能力强,称职的,至于只知道屠戮人民的暴吏,太史公才不为他们立传呢(史记入传的标准相当高,列传的篇数不少,但写的人不多,很多人有专传;后代的史书就滥了,一大堆人挤到一个合传里)

            严格的说,两汉酷吏的头名都不是现在人说的贬义的酷吏,后代的史家就评价郅都说,虽酷,守法之民何惧;又说都非酷吏,然酷吏自都始。他和董宣还各有一个对仗匪号,郅都是苍鹰,董宣是卧虎

            至于郅都,其实也只有西汉才出这种怪才,严守法律,下一等的约束人民,中一等的挫抑豪强,上等的慑服权贵,极品的诤谏皇帝(董宣算是),但仅凭擅用法律能吓得匈奴不敢犯边,连他的头像都射不中(赶上李广了),中国历史就出过这么一位,以后历代都没有了。可惜了,包拯+狄青,或是戚继光+海瑞式的怪才

      • 家园 古人的智慧,令人叹服

        这几条大赞:

        1.官员以身作则,不必严刑峻法,

        2.法官判错案要承担责任,不能挑战社会公序良俗。

      • 家园 这么好的文章,没有回复,太难受了
    • 家园 请问河友一个问题:李敢打了卫青,卫青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

      把事情隐瞒了下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但是感觉那些答案都太偶像化,所以想听一听河友们的见解。

      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按太史公所记的时间顺序,李敢应该是成为郎中令之后,才去打卫青的,那么他知道父亲死亡的时间,是不是也是在搬师回朝之后呢?

      • 家园 当然是在搬师回朝之后

        要是在远征期间信息这么灵通,那还能让单于跑了?

        其实俺觉着这事其实特简单,只是太史公的文笔太好了,让人产生了阴谋论的错觉,核心原因就一个——李广他是个倒霉蛋!可是所有人都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卫青最后和单于对仗的时候,是堪堪打了个平手,一个久经沙场的统帅,怎么会傻到故意把一部分部队支开不参加决战?如果李广在大战之中突然赶到,那匈奴只怕就要灭国了。

        话又说回来,当时为啥要分兵?才是关键问题,我琢磨着是这么个原因,当时卫青的武运已经有点走下坡路了,最开始打听到的消息呢,是单于在中,所以决定霍去病出定襄攻单于本部;后来听说单于东去,乃改命霍去病出代郡,卫青出定襄。所以一直决定呢是由最强的霍去病部来完成致命一击,哪想到出兵之后才知道单于没动,那么卫青对情报的判断肯定有一定的犹豫,为了扩大打击面,分李广与赵食其两部为偏师,由东道迂回策应(注意是东道,也就是说在卫青和霍去病两路的中间,万一单于确实在向东移动呢),这个偏师的任务其实是最艰巨的,因为偏师的兵力肯定是最少的,没遇上单于有罪(象现实中的那样),如果单于真的东移,以李广之前的战绩,只怕又要覆灭了(老李和匈奴对攻,几乎只能硬碰硬),只有成功的和主力一起捕捉到单于,才有可能立功,而且分兵是临时决定,所以准备不充分,缺少好的向导,这种艰巨的任务,只能交给最强的属下,是不是?老李其实对自己也没信心了,所以才不想去。

        站到卫青的角度,他的决策出了失误,自己和属下都没有奖赏,老李还气得自杀了,所以他才会觉得对不起李广,否则岂能不追究李敢的责任。(很多人都受太史公的误导,觉得卫青显得很窝囊怕事,再怎么平和的将军,那也是戎马一生血海尸堆里杀出来的,若不是内心有愧,怎么能忍下这么严重的以下犯上?)

        也有人认为,卫青故意把消息透露给霍去病,让霍去病得罪人,那就太诛心了,而且霍去病这么干,其实大大冒犯了皇帝,他自己年轻气盛,难道全家人都年轻气盛?

        通宝推:赵沐浴,
        • 家园 这个分析听着有道理,谢。

          既然是在搬师回朝之后发生的事,那就能理解霍去病的冲动了,打卫青和杀李敢一事,时间应该相隔没有多久。

          李敢是欢天喜地的回朝,想着李家终于有一个封候了,可以对得起李家了,也可以宽慰自己的父亲了,谁知回来后才发现父亲早就不在人世了,李敢肯定也是沸血直往头上涌,当时肯定是杀卫青的心都有。

          冲动是魔鬼啊,但当时大汉王朝的人,也确实很多都很冲动。

          • 家园 说两个另外的心得

            1 当时在大漠上迷路,迟到是很常见的;李广传里有一仗就是张骞迟到了,那可是在匈奴混了十几年的博望侯啊,照样迟到。碰不上敌人也是常事,在这之后,一次汉军五路北伐,都没找到匈奴(御史大夫田广明等,老田因此自杀了好像)

            2 李家练兵是极有心得的,看看后来李陵手下五千步兵就知道了;可是老李漠北之战的亲随恐怕不怎么高明,年轻力壮的都跟着公子立功去了啊

            • 家园 李的作战风格,适合内战,防御,和防守反击,

              不适合远程大规模的机动作战,他带兵散,靠远斥候保证不被偷袭,但这在本土作战还好,就地防御也不是问题.

              但在远程大规模机动作战中,地型完全不熟,斥候所能提供的准备时间也有限(平地防御骑兵,需要的准备更多.),而懒散的带兵,在严酷的远程作战中,又会极大损失部队效率(其实叫士兵也轻松不到哪去,因为走出去后,塞外之苦和物资消耗,是怎么也舒服不了的.).

      • 家园 卫青是代汉武受过,李广出事与汉武有直接关系,他当然不能

        告诉李敢:你有种找皇上打去!另一方面他也不好到汉武那儿去邀功:我替你当了灾,你知道不?

        所以,他只好自己忍着。当然汉武也知道内情,故而也按住不发,后来霍去病杀李敢,也含混过去。

        至于李敢,其实也知道是根子在上头,但他不敢;只好把气撒在卫青头上。但也不能因为这事就去撒野,肯定会找个机会,寻个由头,挑个错处才好发作。——鲁智深打镇关西还得先撩拨一番,才好动手呢。——但明眼人都知道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卫青当然也知道,故而不好开口。

      • 家园 这是个千古奇案。

        我个人倾向于卫青以德报怨。

        原因有两点:

        一、此事不是一个政治事件,只是单纯的个人恩怨。以卫青的为人,个人恩怨是可以大肚容下的。

        二、李家也是世家,以个人恩怨挟私报复,虽说自卫,有正当理由,但无疑会树立政治敌人。在天下大定的时候,卫青自己的权位都岌岌可危,多交朋友是上策。

        另外,李广在文帝时就有将名,卫青作为后辈,应该对李广有种英雄情结,对李广难封,有同情、怜悯的成分。

        毕竟,卫青在当时受武帝打压,心境未必很开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