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解振华在德班怒斥西方国家:你有什么资格给我讲道理 -- 螺丝钉

共:💬58 🌺64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毛在就不是这样

        老毛的讲话肯定有吸引力

      • 家园 这个没用的

        就算中国官方和非官方组织的各种活动,PPT做得非常好,发言人妙语连珠,说得比奥巴马还好,西方媒体也不会重点报道的。

        • 家园 话语权也是要靠慢慢建设的

          你这样无非就是说——当下没有占住话语制高点,建设了没有大收效,是不是就不用建设了?

        • 家园 我部分同意你,说个真事儿

          我部分同意你,但PPT做得好,就比不好强,交流更顺畅,就比没有交流强。除了西方媒体的天然偏见之外,我们确实还有提高的地方。说个真事儿。

          从事碳行业的人都很关心中国本土减排体系,特别是5市2省正在建立的有约束力的省级排放交易体系。德班会议期间,我们所在的行业协会组织了一系列的边会,其中一场是我们公司承办的,关于中国排放交易体系的。这个边会的时间是在大会刚开始,那时很多参会的人还没有到。地点是在大会会场外面,步行15分钟的距离。嘉宾,说实在的,没有重量级的。因为话题比较好(题目就不说了,省得有广告嫌疑),当天参加边会的人很多,行业内的一些媒体都是自己主动来的。这个边会没有PPT,嘉宾互动很好,两位中国籍的嘉宾英文交流很顺畅。会后反馈的效果非常好。

          反观中国代表团组织的一次边会,Policies and Ac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政府请了广东和江苏发改委的官员(因为他们要建减排体系),还有海南的。效果确实很差。大家都花了很多内容讲省里近些年的经济发展势头多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多少,海南的仁兄还说了一番海南的免税岛政策。如果光讲气候变化对local的影响,外国人为什么要看中国,气候变化对非洲,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更厉害。他们需要一些新的内容,一些醒目的题目。

          我们政府做了那么多,我们需要更好的方式展示给其它国家的人。

          • 家园 這不就是當下選拔人才機制搞的嘛

            政府總是邊指導、邊提防人民。自己都沒有底氣,下面的官員怎麼會風度翩翩?

          • 家园 其实简单一句话,我们需要更多的用心做事的人。

            兄台提的这些东西,主要还不是沟通技巧问题,而是反映了态度上的轻忽。现在连刚毕业的大学生都知道该以什么方式让被沟通者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如何具体鲜活,这些人应该也知道,懒得动脑筋,想办法,下功夫而已。

          • 家园 这是两个不同的表达体系,利益出发点,表达语言,表达方式

            都不同。 况且,现在连中文的国内话语权都成问题,更何况国外。

            这个沟通的顺畅肯定是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影响力越来越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改变自己来适应中国的方式,这是最有效的改变。国力弱,就是像三哥那样流利和放下身段,有人在意吗?

          • 家园 其实就是官僚主义。
          • 家园 中国人要么全盘西化自己,要么放不下身段去了解西方人。

            so如何做到顺畅沟通呢?

            一天到晚考虑外国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不如自己试着用西方的大众思想方式看看自己做事情的方式。立马就知道怎么去跟他们宣传自己了。

            另外,英文语音奇怪是个硬伤——不要说能沟通就好。

            通宝推:本嘉明,
            • 家园 语言好和沟通能力好是两回事.

              大部分都能说中文,但能讲演得绘声绘色的人在其中占的比例就很少.

              欧美大学里,哪怕是理工科,阅读,写作和演讲(Presentation)的课程很多, 有很多说话逻辑和技巧可以用,但实质内容反而不重要.所以,出来的个个能端足架子说话.

              中国的大学,语言方面除了学第一外语,第二外语,第三外语...,谁先学好了逻辑表达? 谁学好了中文? 连高中的语文教育都有人唧唧歪歪,更别说在大学了.

              • 家园 说真的,我不太了解美国

                可能是diversity比较多,所以口音不是很重要?我只是就我个人身边而言,我的感觉是口音非常非常的重要。工作中会点简单的就行了,要打入他们圈子,口音足可以让他们离你三尺远。英国人没中国人虚伪,不过也够呛,面子上不说,但是私下会大肆嘲笑。Well-educated的人不该有任何口音,这是作为一个Class的基本要求——让我想起这几年国内学什么正宗伦敦口音——瞎胡闹啊。

                逻辑么,这个我和他们的辩论结果是,中式的逻辑和西式的逻辑,plus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就不是一路的。和他们辩论,讲道理,一定要把自己嵌入他们的思维方式去并且自己的思维不能被他们带着走——他们说中国人有个很奇怪的特点,就是常微笑地听他们说话,什么都笑笑,说声yes,虽然看得出满脸地不答应不喜欢,但是中国人都是一声不吭地笑着点头说yes。

                语文嘛,形散神不散的散文诗歌辩论没用,议论文太八股,杂文老师不欢迎。填鸭式的教学,学的是很多很深,就是讲不出来。

                • 家园 你说的无非就是人皆有之的势利眼

                  党同伐异,口音是一种确立认同的标准,但并非普遍有效。

                  如果你确实是学有所长的专门人才,口音就没那么重要了。这时候确立认同的就是你在专门领域中的成就了。例如我在柏林所见,汪晖在西方学者中受到的礼遇,他不仅英语有口音,而且还不会德语,可谁又用口音上的势利眼去看他了呢?

                  • 家园 不,你我说的不是一回事。

                    学者、研究、工作,口音都不影响,除了有时候影响理解——其实个别出错也没事。

                    我说的是日常生活,交际圈子,和普通大众相处。想打入他们的圈子,口音特别重要。当这种势利眼变成他们人人在生活交往中所看重的,那就成一种文化了。

                    • 家园 口音最多只是敲门砖而已

                      我只是觉得你过于强调口音问题了。我上中学的时候也特别看重这个,不过慢慢后来学习的东西多了以后,就转变了看法。跟西方人相处打入他们的圈子,更重要的是你的学识、能力或者关系网等等要素能否满足他们某个方面的兴趣(交易思维充满了他们的文化中,如果和你交往得不到什么好处,一般也不容易和他们交上朋友),特别是你最好还得比他们强势些(西方人认强者)。好的口音会让人impressive,但是作用也仅限于此,只是一个敲门砖。而且往往你相处的圈子越sophisticated,这个因素往往就越不重要。和西方人相处最根本的还是你的本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