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天朝经济,危机还是崩溃? -- hwd99

共:💬39 🌺117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介于你写的字数够多,回复一下

      不过这种东西还是放到 视野 里面吧,这里不是天涯,也不是网易,唉。

    • 家园 貌似天朝发钞方式不是你说的那样。有请达人出来解惑。
      • 家园 那是央行副行长易纲,专家周其仁教授说的

        可不是我在这杜撰的,以前的帖子里详细给出处了。

        • 家园 你理解错了吧,这部分的正式名称叫作“外汇占款”

          是人民币发行到市场上流通的一个渠道,但既不是唯一渠道,而且发出去之后,也还是有各种手段来回收的。所以央行发行的人民币数量,和外汇储备有关系,但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 家园 谈增发,不是谈其他问题

            周在文章中说得最清楚了,两种增发方式,一种主动增发,一种依据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发。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终止了主动增发,现在只剩被动增发。至于其他控制市场货币数量的方法,是控制衍生货币,不是增加或减少原初货币的。

            从这位周专家文章来看,他似乎反对两种增发方式,主动发不对,被动发也不对,那该怎么增加货币?其实他的主张还是很清楚的,汇率市场化,让大家持有外汇,等等,虽然没有直接说其实就是主张用美元代替。

            原文参见:来源 外链出处

            上一篇文章提到,人民币在制度上杜绝政府主动超发货币,是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1995年开始执行的《人民银行法》。该法案明文限定,人民银行再也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这就是说,政府把央行当作财政之外又一个钱柜子的时代,在制度上结束了。以后政府的财政需要,只能靠税收、靠发债、靠国有资源的收益,再也不能靠超发票子。讲过的,作为建国之后又一波治理严重通胀的结果,中国终于在财政与货币之间安排了制度性间隔,意义远大。这么说吧:人民币将来有了与中国经济相称的国际地位,一定有人会回过头来,到这部《人民银行法》里找到其立足之本。

            始料不及的是,主动超发货币之门被关上之后,又开出了一个被动超发货币的口子。这就是从汇率形成机制里被动释放出来的天量货币。正如先前发表的本系列评论指出过的,每年新增的国家外汇储备,全部是央行用基础货币买进来的。按什么价买?汇率是什么价就按什么价(更准确地说:央行出什么价购汇,汇率就是什么价)。1997-2005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26元,意味着每增加1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增加动用8.26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购汇,这8.26元“高能货币”转入商业银行,再乘上4-5倍的货币周转速度,可放给市场的贷款总额就是40元人民币上下。这是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货币当局被动发行人民币的机制。

            • 家园 周又不是政策制定者,他的话不能当金科玉律
              • 家园 第一,他是央行专家,第二,现在的增发主要来自外汇占款

                基本是唯一来源,除取消主动增发之前,已经存在的货币,99%都是外汇占款,剩下1%,估计也都是统计误差

                • 家园 嗯,说法不同,基本上内容是一样的

                  这里有篇文章,主要说外汇占款增长过快,所以央行不得不发行央票,提高存准率等措施回收这部分对应的人民币,那就更加不可能额外增加新的人民币发行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并不等于外汇储备对应的人民币。以前是货币供应量多于外汇储备对应的人民币,现在是货币供应量少于外汇储备对应的人民币了。

                  http://wiki.mbalib.com/wiki/%E5%A4%96%E6%B1%87%E5%8D%A0%E6%AC%BE

                  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

                    1.1993年以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是中央财政透支和商业银行的再贷款,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市场供大于求,央行被动入市干预以维持汇率稳定,导致外汇储备激增,央行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给量也被动扩张。为使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央行不得不发行央行票据和收回、压缩再贷款等信用放款。而再贴现余额在贴现率较高的情况下已萎缩接近于零。央行这种对冲操作的结果,一是导致了货币投放结构的变化,外汇占款的比重急剧上升。而再贷款等货币投放方式的比重不断下降。外汇占款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二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下降,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有效性自然也就降低。

                    2、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但这一投放方式的可持续性、可调节性较差,主要取决于外汇储备的增长状况,而外汇储备又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其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内生性变量,央行对其进行主动调节的余地不大。在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时,经济运行所需要的基础货币能够保证投放,而在外汇储备增长缓慢时,由于央行在基础货币投放方面已形成对外汇占款方式的依赖,货币政策往往不能及时相应增加其他方式的基础货币投放,这势必影响央行运用货币政策的艺术性和能力。例如,1994~1995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而同期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66.5%和63.5% ,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导致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大大降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外汇储备仅增加了50.7亿美元,由此投放的货币量较前几年大大减少,成为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货币供给量增速减缓、物价疲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显然,央行过分依赖外汇占款来投放基础货币,以使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性下降,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难度加大。

                    3.以外汇占款为主渠道投放基础货币,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如政策时滞。在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宏观环境下。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到扩张要经过从央行发现问题、制定政策(内部时滞)到商业银行一系列信贷活动(中间时滞),以及从银行体系到企业体系的存贷款转化过程(外部时滞),具有较长的时滞。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而外汇占款能够通过银行结售汇体系将基础货币迅速转化为企业和居民存款,这相应导致了货币供应量扩张速度的加快和货币政策时滞的缩短。

                    4.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而再贷款和再贴现以回收资金为主,造成国内货币投放的结构性失衡,给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困难。主要表现为:在产业结构上,外向型企业、部门和行业,由于出口所创外汇经过结售汇后能得到人民币资金,转化为银行存款。资金相对充裕;而内向型企业、部门和行业,因央行回收再贷款和贴现率较高而得不到充裕的资金支持;在地区结构上。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沿海发达地区,资金供应相对充足:而开放程度较低的内地地区,资金供应相对短缺(尤其西部地区)。由于出口量和外资流入量在不同部门和地区间的分布不均衡,再加上不同部门和地区间的盈利情况也不同,很难保证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资金都流向合理的地区和需要扶持的行业,从而出现外贸企业资金相对宽松,国内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资金相对紧缺的局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会促使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向外向型部门过度转移,造成内向型部门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这种结构性变化会加大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的难度,影响其实施效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