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常记洛阳行(上) -- 间谍

共:💬31 🌺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龙门十二品,可惜Longjuba兄不在,他正好需要呢
    • 家园 呵呵,那个小楼值得坐,记下乐。
    • 家园 常记洛阳行(下)

      (三)小吃和牡丹

      离洛阳工学院不远处,有夜市,整整一条街,全是小吃。傍晚时溜达出来吃东西,结果碰上这么大的场面,吓了一条,旋即高兴起来。我不喜大餐,路边摊正合我口味。

      洛阳属华中地区,小吃却颇有些南北兼顾,可吃面,可吃米,有芝麻大饼,也有酒酿汤圆,还有吊的高高的腊肉米粽,个头甚大,与朋友分而食之,他不喜甜,但饭量惊人,竟然一路吃剩饭陪我走下来,把所有的小吃都尝遍,七荤八素,有甜有咸,进来肚子竟也不打架。

      摆得最多的是鸳鸯火锅,走了好几家,都不敢坐下,生性怕辣,也怕烟火烤。天色渐黑,到底是走累了,挑了一家坐下,不敢叫火锅,要了几串烧烤,洛阳不靠海,竟然有乌贼串起来烤,叫了几串,一进嘴就知道是冷冻过来的,没有鲜气,还是吃肉的好。

      临桌坐一对中年情侣,靠得紧紧地吃鸳鸯火锅,于是有卖花小姑娘提着花篮在身旁走来走去,暗示了无数遍,那男人终于买了一枝,却随手摆在桌子上,接着低头再吃,女人不动声色,好像没有留心,但我却知她是欣喜的,因为她很小心地把火锅挪了一下,不让那热气伤到花。本来嘛,这世上哪有女人不爱花。

      我看得有趣,小声指给朋友看,朋友也觉得有趣,招手叫那卖花的小姑娘,说我也买一朵吧。我大笑,冲他吐舌头。

      不敢玩得太厉害,学校的招待所11点锁门,吃完饭溜溜达达地回去,一路上消食带聊天,奇怪为什么洛阳的早上那样冷,而傍晚这样温暖呢。

      洗刷完毕,离熄灯还有些时间,盘腿坐在床上跟对面的同学聊天儿。原来她们四人两对情侣,是西安交大的,大喜过望,这下去西安岂不就有现成的导游?于是细细问过路径,票价,一一记在心里。对面的女孩子跟我序齿,竟然同年,顿生亲近之意,而且同级,今年毕业,明年读研,越说越近,后来说到几乎不肯睡,彼此问过行程安排,都感遗憾,她们明天要去少林寺,而我们打算好去看牡丹,否则真可以结伴。

      洛阳牡丹甲天下,来了岂有不看之理。早上出发之前找服务员打听看牡丹的去处,对方支支唔唔,没得到什么建设性意见。只好自己在地图上找来找去,找到一个叫做牡丹公园的地方。

      拿了地图上车,气温渐渐上来,正是上班时间,路上繁忙,我们好像一头扎进这城市的心脏,到处是人,公共汽车几乎是爬行。我本来兴致勃勃在观望窗外的洛阳女孩,发现她们娇小可人,自有动人之处。朋友却拉我下了车,原来还有两站路的样子,车行太慢,改步行吧。

      牡丹公园开在市中心,外面是车水马龙,园子里倒安静,大概并非节假日,鲜有人来的缘故。相传则天皇帝曾经心血来潮,大冬天的下令百花齐放,百花中唯有牡丹恪守节气而不从,于是女皇发怒,将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从此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句子。

      话虽这样讲,但洛阳公园里的牡丹并不很大,开得也孤单,常常一株两株立在山坡上示人,看了两眼便心感不忍。牡丹属灌木类,虽贵为国花,可天生没有主干,如兰花一样杂乱着,再加上花朵硕大,若没有花农细心照料,很容易东倒西歪,不成体统。我喜欢这花,因此不大原谅牡丹公园园丁对她们的忽略,想起以前在荷泽看牡丹时,每株牡丹都有齐腰高,比肩接踵,一个牡丹园绵延几里,那简直不是看牡丹,而是望牡丹。相比洛阳牡丹的孤单,尤其怀念荷泽牡丹的气势,无怪荷泽人说“荷泽牡丹甲洛阳”,这样想来也不无道理。当然前者的牡丹是观赏为主,而后者的牡丹是用来创汇的,有经济效益刺激,多用些心也是难免。

      在牡丹公园转了一天,有些后悔,如果重新选择,我大概会把这一天用在龙门石窟。

      (四)少林寺

      少林寺在洛阳郑州之间,据说为了到底归谁还起过争执,我看应该归洛阳嘛,当然,我是外人,说了不算。

      早上起来就奔火车站,那里有各种各样发往少林寺的车。上来一辆,说马上就走,但还是等了一个钟头,人满了才扭扭捏捏开拔。一会儿售票员来收钱,说好的价钱,又要再添二十?问为什么?说是返程费。朋友说不必了,我们自己闲逛,回来不晓得什么时候,坐别的车好了。售票员有些不满,连带司机也开始骂骂咧咧,我害怕了,推朋友说算了吧,不过四十块钱而已。谁知他愣脾气上来,梗着脖子就是不答应。我提心吊胆,缩在角落里不敢出声。

      一路走的好像都是旅行车,中间七拐八拐进来一处庭院,戛然煞住,说这里便是白马寺了,一个小时观光,大家快些看过就走。

      白马寺香火甚盛,正庙前摆了个大香鼎,香客们买了大把大把的香,整个儿燃了扔到里头,搞的白烟冲天,据说灵验的很。大殿人太多,我懒得进,只在外头敲那个香鼎,是铜的。旁边一拨一拨地过旅行团,我跟着蹭导游听了很多故事。人人都说这里签准得很,我心理素质不过硬,故此离的很远,只遥看那黄袈裟和尚庙中端坐,手上捧着善男信女的签子,前生今世慢慢讲解。

      据说唐僧取经回来,在此歇马,故此寺称做白马寺,门口也立有石马。石马是典型的唐马雕塑,线条饱满流畅,李贺有诗“上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但这马肥胖温良,却是找不到骨头的。

      白马寺中有高台,名曰清凉台,站在台上四望,见远处有塔,问过身边的人,说那是齐云塔,1500多年历史,当是中国第一座木塔。于是起了亲近之意,但低头看表,离发车的时间到了,不得以,只好往回走。

      重新上车,一行人继续颠簸,路越来越不好走,一会儿功夫,游人渐多起来,原来已经到了少室山脚下。车停下来,售票员赶大家下车,沿路上山就是少林寺了,大家在此别过,几个小时之后集合,回洛阳。

      我们没买返程车票,不需抢时间,倒乐得逍遥,于是慢慢从街边的店逛起。走了几家,便觉心惊,全是武器店,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柜台前常见和尚站在那里挑货,难道就是少林寺的武僧,想要站近打量,被朋友拦住,出家人在此,小女子不得唐突。出了门,顶头一辆摩托呼啸而去,上头坐了个披袈裟的和尚,膝头横了一把短刀,非僧非俗的样子着实吓我一条,这驰骋红尘的劲头,哪里会怕见我这样一个女子,阿弥陀佛。

      进了山门,一路向上走去,山不陡,青砖铺地,逶迤而上,路上有摆摊的,到底是敌不过心魔,挑了一把大刀买下,刀没开刃,朋友讥笑说是破铜烂铁,我回嘴说,正好砍你这歪瓜裂枣。耍了几下,渐沉,于是塞到朋友手里再不过问。

      转眼到了少林寺,端的好寺,门口离个大理石牌子,斗大的字少林寺,低下小字道: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好,要的就是这个,摆好姿势照相,到此一游。

      进了大门,很开阔的院子,迎面是大殿,两边有回廊,回廊筑在高高的台子上,倒有气势。进来大殿摇头晃脑看了一阵,惊讶此处的佛像形态古拙,仿佛筑在山上的石窟,是直接从千年前搬来的。旁边有人解说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是周总理亲自下旨,保住了少林寺,所以你看到的佛像是唐太宗修的。心下感叹,神州大地,五千年,若见到古,多半听到周总理的名字。

      看了一会,竟没找到达摩像,心感奇怪,走出来看回廊,起手处一人多高的石碑,上头赫然站着达摩一苇渡江,达摩的袍子罩头,想起红楼梦里黛玉观雪也是如此穿戴,叫做观音兜,这么一想,便觉好笑。画中达摩须髯尽张,凸目高鼻,拇指般大的念珠挂在胸前,但却是个溜肩蜂腰,极尽飘逸之态,当是明人的作品,这个老臊鞑子搞东行记来到中国,体魄上应该没有这么文弱吧。出门又有卖东西的,拣了达摩像放包里,下山时仔细看了,果然是明人作品。

      少林寺之后便是塔林,供的历代高僧的舍粒子,塔林处地甚幽,几乎无人,远处是藏经阁,檐角如飞,浮在半空中似的。决定穿过一片塔林去看藏经阁,也许找到易筋经也未可知,结果在塔林里绕来绕去,兴趣大增,加之人少,于是拍照片,手舞之,足蹈之,渐渐把去藏经阁的心淡了。年少时出游多半这样,走马观花,只关心热闹。藏经阁于我真是“虽善无征”了。

      转眼天色将黑,坐在少林寺前的石头上稍事休息。据说少林名字来源于少室山下的林子之意,但极目远眺,裸露的黄土要更多一些。仰头看看嵩山,紧紧靠着,严丝合缝,心里琢磨要不要再往上走,周围有懂行的游客说,其实也没什么大意思,不去也可。想来少林是屏障,风水一来,全截于此地,灵气一揽,嵩山便化身靠背以供依仗了。

      想了一会儿,起身拍手,下山。少林一游,感觉花哨太多,不如龙门游得舒服。

      甩着手下山,脚做煞车使唤,一会儿便觉得累,正好一辆车经过,售票员阿姨把着门探出身子冲我们喊:回洛阳吗?我们连忙点头,她招手道:快上车快上车,有座位。

      车还在开,我们连蹦带跳才赶的上,纵身一跃的时候,感觉很象铁道游击队。上来车才发现,没有座位,朋友个头大,只好站着,我看了半天也准备站着,卖票的阿姨心肠好,吆喝来吆喝去,终于在发动机盖上找到一小片地方,一语道破:要不小伙子先坐下,小姑娘做小伙子腿上?我吓一跳,一个大红脸,朋友冲我做了做鬼脸,双手按肩,就把我放到座位上。

      回去的路要更加颠簸,也许是疲劳之故,就想一步踏回,晚上还有去吃那腊肉粽子,夜市倒是每天都开,一想到这儿,心里便高兴起来,展开在少林买的东西慢慢看,给朋友的礼物和自己心爱的东西都一一仔细放好。可惜今天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手边却什么都没剩下,即便记忆也是残缺不齐的,年少的日子过起来没心没肺,不知道驻足品尝,多年后回头再望,总是责备自己的懵懂无知。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常常想起那次洛阳之行,我一直以为她尘封于年少岁月而心安理得,却没料到她有不可预料的生命力,经过好几年的蜇伏之后,在这样一个春天自然地舒展,她甚至不屈不挠地叩问我的梦乡,于是我写下这些字,算是对她的一个交代,甚至轻声许诺她,将来必有一天旧地重游。

      (完)

      元宝推荐:雪个,
      • 家园 到了少林,何不就事一登嵩山?

        另外,出少林后门,向上行约二里,有一山洞——达摩洞。相传初祖达摩于此面壁九年。

      • 家园 【纪事】白马寺的官方传说是这样的

        东汉年间,最早翻译佛经的两个印度僧人以白马驮经,来到当时的首都洛阳,驻锡当时的外宾招待所。佛教盛行后以白马命名该招待所为白马寺。“寺”最初好像就是招待所的意思,此后这个称谓渐渐为佛教基本垄断。此外好像还有鸿胪寺,是进士的招待所吗?不记得了。白马寺号称中华第一寺,是因为佛教从此处开始广传于华夏大地。

        关键词(Tags): #白马寺
      • 家园 8好意思,又有几处误会

        工学院大门斜对面那条饮食街叫“5号”,俺最喜欢吃的是有一家的米皮,夏天就啤酒,简直太爽了。那条路直通下去是一拖集团的大门,远看可以看见主席像,还有背面(也是北面)的洛阳电厂的烟囱。不过现在你要再去,就找不到那些饮食小摊了――道路拓宽,饮食摊点都赶进店里了。

        涧西人口很密集,盖因有若干大中型工业国企,你碰到的大概是上班或下班时间。平常路上人并不算太多――8路、就是工学院大门口的那条路除外

        牡丹公园其实离工学院很近,娇小姐走路也要不了10分钟。看牡丹要三月,花期不算长,而且不是在牡丹公园,怎么着也要去王城公园或者植物园,专业点可以去邙山上的牡丹基地

        随便说说了,还有什么想起来俺再补充

      • 家园 愚见看牡丹还是王城公园的好~

        小时侯每次看牡丹都是要去王城公园的。牡丹公园基本上没什么印象,好象就是夏天玩水的时候去过一次……

        8路现在变林荫大道了,夏天的晚上走走感觉也是凉风飕飕的,离我姥姥家很近。

        • 家园 让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

          当初去的也许是王城公园,因为记得是要坐车坐到市中心,呵呵,牡丹公园我也去过,也许两个搞混了也未可知。

          洛阳工学院没有直达车去龙门吗?我记得当时从洛阳工学院出来,走一会儿路,然后登车直达龙门,非常便捷,难道也记错了的说?

          洛阳真是好地方,去了一次记到现在,虽然记得有点乱七八糟

      • 家园 印象中的达摩

        是眼睛鼓出来,满脸胡子拉差的样子。

        少林寺的是这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这个该是明人作品吧

          呵呵,我现在对我的记忆产生强烈怀疑

          有次看过宋人画达摩,那个须髯尽张的样子,象钟魁

      • 家园 甜甜的,好回忆哟。
      • 家园 不好意思,写成流水帐

        分个上下集,争取节省大家时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