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民主和集权问题 -- 慧诚

共:💬526 🌺4429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在你继续转移话题之前,请首先回答

                                                        面不说背后说坏话,那不就是伪君子么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子是不是伪君子?

                                                        搞笑,论语可是官方教材呀,大家不都知道是孔夫子曰的吗?
                                                        这句话不构成回答,请简要说“是”还是“不是”

                                                        • 家园 你赢了,大人哉,离开的时候也

                                                          小人得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说天才是褒义词,那普通人是不是就是贬义词了呢,如果普通人你说不是贬义词,那行动不便人士又算什么词呢?

                                                          只是对学生描述了对樊的评价,引申道理

                                                          没必要再回答什么,你自己玩吧

                                                          • 家园 少给人戴帽子

                                                            你赢了,大人哉,离开的时候也

                                                            只是对学生描述了对樊的评价,引申道理
                                                            这个评价是什么呢?是“小人哉”!君子小人是儒家对他人的歧视性分辨,后世常有自命君子却无能之极的官员出现,例如宋和明。

                                                            没必要再回答什么,你自己玩吧

                                                            这句话还给你。

                                        • 家园 您的这个说法相当于说两千年的人类不是人类。

                                          因为今天的我们是人类。

                                          古人与我们不同。

                                          所以他们不是人类。

                                          • 家园 你在用无聊的类比回避我对你帖子的看法

                                            以我所见,河里一些推崇儒家的人既不治经典,也不通实际,打儒家的招牌霸占一般常识。一被批评就转移话题。怎么看都是死掉了的学说。

                                            • 家园 给你补充儒学研究的资料

                                              为什么汉武时期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古今儒家学者皆以治经史为己任。这个传统来自伏生九十传书。《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相传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那么伏生传书为什么要注,起因是始皇帝焚书过程中,伏生于家中夹壁藏书。到汉惠帝四年,废除秦协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其中就有后世称为书经的记载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故汉文帝遣晁错亲至伏生家中学习《尚书》。又因秦朝之后一统六国文字,汉代学者多已不知道前代文字,所以伏生在通过女儿转述《尚书》的时候以当时通行的秦篆注释,这就是今文《尚书》由来。后又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全都是根据梅赜所献的这个本子编修。

                                              但是,我国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所献的这本来历蹊跷的《尚书》产生疑问。一些学者认为“《尚书》唯今文传自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出自孔壁中者尽为后儒伪作”,清代学者阎若璩还专门写了一本《古文尚书疏证》,系统论证古文《尚书》为伪作。直到最近清华简的发掘与研究,这终于给这个千余年来的儒家公案画了一个阶段性的结论:除了今文《尚书》之外,今传《尚书》其余各篇均为伪书。

                                              话说到这里不厌其烦的介绍了,今文《尚书》的来由以及之后引起的分歧。是想表达这样的观点,其实早在汉朝之后,因如何解读儒家经卷定义作为国家治理指导思想的经义,这个治经史实际就是取得注释国家治理思想的话语权。所以到汉朝就已经有儒家的今文古文之争。自汉以降,每遇朝代更迭,遭逢文化典籍的散失,儒家各派各自的学说分歧更是与现实政治结合的越来越紧密。这里,和今文学者讲求实际的那种微言大义分不开。不客气的说,就是用囫囵的话套儒家典籍,加上自己解释服务与现实社会。这种注释儒家经义的实际用途,随着德主刑辅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理论化于汉代中期,法典化于唐朝,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德主刑辅,不仅体现在封建王朝时期所谓的慎刑于特定阶层与阶级,更体现在春秋决狱这样的法制传统之中。更在这样的知道思想下,发展出了与国家基本法典并行的地方宗族法。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亲亲相隐制度。举例,父母尊长犯法子女告发有罪,隐匿无过。而父母尊长告自己子女违法为大义灭亲隐匿无过。这里在制度安排中,起决定指导思想的就是儒家在封建社会倡导的依附于封建土地等级关系之上君臣父子阶级秩序的法律位序上。对这种基于儒家君臣父子指导思想下的阶级体系破坏的罪行,自北齐列重罪十条以来,皆作为国家法律不赦免之列。这里提破坏严重违背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为不道、不孝、恶逆、不敬。成语大逆不道,十恶不赦就是这样来的。这里作为补充,在上世纪日本战后,有长期被父亲奸占的女子奋起反抗杀了自己父亲,依照当时日本刑法规定,属于死罪不赦,其定罪法理就是演习自昭和法律改制中对古代法律的继承。这个继承就是继承自,唐永徽律,德主刑辅思想的第一部法典化的国家大法。

                                              简单点说,治经史在历代学者而言。一旦,自己宗派的注释成为国家学说。不但可以一门显贵累世为官宦跻身权贵。更重要的是,这种注释权力直接指导者规范社会组织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标准。历代儒门,怎么不争怎么不治。都不过是托儒家学说夹带自己私货的之类了。

                                              至近现代,西学东渐。西方文明挟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至此,浸润在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不禁惊呼,此前年未有之巨变。这种巨变,不禁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更来自于,中国在世界文明历史上,第一次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意识形态,以及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认知第一次全面落后于一个强势文明。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华文明在一次次耻辱的失败中不断的寻找自己的出路。在这样的摸索中,自五四之后以一种全面学习与接纳的姿态面对异质文明姿态,中国人总算走出救亡图存的阶段性达成了百年使命。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被中国人,被这个国家和民族打倒的就是孔家店及其思想体系。这里原因有很多,也在这个过程冲,在救亡图存,全面追赶西方文明的进程中,被打倒的儒家,希望通过一种途径获得自己的新生。甚至有人寄希望回复到曾经的历史地位,至今这条路没有走通。

                                              甘阳算是当代新儒家中和共产党体制契合的最默契的学者之一,他在儒学与现代——简论儒学与当代中国 一文中,提出这样的基本观点:认为力图从儒学中开辟出一条能顺应或者促进工业文明、商人精神、自然科学方法以及民主政治的种种努力未必是儒家最佳发展道路。(这种道路本身是否走的通姑且不论)并进一步把这个基本观点阐述为,这种所谓追求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如果局限在这类努力上的话,实际是一个“Pseudo——proposition”既伪命题。他进一步论述中,他把此类迎合现代标准的“usefulness”既从对社会是否实际有用观点恰恰脱离了儒家自身推崇的为己之学这个本意,实际抽空了儒家自身的独立价值。甘阳认为,儒家倒退到这种功利地步实际是对儒家的传统价值丧失信心。

                                              话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看一下甘阳批判的新儒家学者。比如,甘阳承接以赛亚柏林在《自由四论》中所论证方法论,以现代文明基础,不仅在中国从未有过,而且西方历史希中腊人、犹太人、罗马人中也从未有过。因此,他进一步论述,面对现代工业文明这种全新的文明形式。根本没有必要要求某一文化传统必须具备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以此来批驳熊十力的创新必依据其所有说。这也是,这里支持儒家秉承的主要主张。同样,甘阳认为,牟宗三力图从道德主体转出认知主体一边奠定自然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基础,又从认知主体开出民主政治之道路,既道统之肯定,学统之开出,政统之连续。其方法论是黑格尔的实质统一,与儒家实质统一的结合。但是,西方已经总结黑格尔的方法论存在归约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存在一种悖论。既以儒家理想道德价值观凌驾于各种价值观之上指导一切,安排一切同时把这种指导一切安排一切基于各种彼此不可归化的价值领域之中。这种所谓凌驾之上,实际是一种对现实中各种所谓主流价值观的默认,一种儒家惯有的顺从。这种顺从具体表现为,这里支持儒家的试图把基于西方意识形态的概念整合到自己的语境中来。举例来说,就是宁可大讲儒家的普世价值,却不敢提儒家的大同理想。这个就是甘阳批判的,实际失去自身信心的典范。

                                              而甘阳自己的主张是什么呢,他把儒家的现代性定位在对现代社会各种矛盾冲突互补均衡与调配这个位置中。具体怎么做,甘阳2005年在清华大学发表的著名演讲“新时代的通三统”,提出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以及邓小平的传统,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连续统,中国的发展方向是“儒家社会主义”,在海内外引发重大反响,西方学者Daniel Bell等将甘阳的“儒家社会主义”提法命名为“左派儒学”,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2007年初甘阳在南韩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提出“中国道路六十年”的概念,强调不应以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应以改革以来的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该文随后以“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发表于《读书》2007年6月号,这一“两个三十年连续”的观念目前已经成为思想界最重大的话题。2008年12月甘阳应邀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开讲“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提出“第二次思想解放”即从对西方迷信和美国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观念,视频播出后引发巨大反响。

                                              说白了,甘阳的路还是中国传统儒家试图以自己开创性的学说或者解释性学说,以独立学者的姿态跻身中国政治舞台开创一片新儒家的安身之所摆脱儒家及其学术研究中在社会中被边缘化后的立足存身之所。从某种角度上说,甘阳这个目的随着孔子学院的设立而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是基于契合甚至迎合,中国现实政治需要中必要的妥协产物。他只能解决儒家在现实中的生存延续,不能解决儒家究竟在现实社会中如何自立的问题。

                                              你可以从我此前在本楼里的描述中,通过伊斯兰社会传统与现代化矛盾的类比,来阐述新儒家的困境。实际我在说,儒家的千年传承和伊斯兰教最类似的地方在于,儒家是现实的或者对比宗教存在而言他是入世的。这个入世存在于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组织生活的干预。儒家一日不实现这种干预,儒家就找不到自己的现实存在的价值。

                                              反观本楼中对儒家推崇备至的那些人,不仅表现于于霍克海默尔所调侃的:传统本身必须被高唱,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传统已经丧失了他的力量。更基于甘阳描述的那种,对儒家本身价值的独立存在失去了信心。这样的失去信心,不仅基于那种不知道儒家经史典籍的存在。更存在于一种对西方文明主观意识理解下的误读。这种误读,具体表现在很多推崇儒家的河友身上非常明显。这种表现就是,一而再的论述,西方文明之概念与基因中国古已有之。进而论述为,这种古已有之的东西我们早已凌驾在西方文明之上。甚至直接有人在本楼里表述为,我们有了凌驾在西方文明之上的文化,欠缺的只是科学文化技术。这样奇妙的误会实际来自晚清学者翻译过程中,习惯以中国典籍中对应一词的习惯,或者来自这些学者内心的骄傲甚至傲慢。

                                              举例

                                              共和取自《史记·周本纪》:“ 召公 、周公 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西方对应的共和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spublica,意思是“公共事务”。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那么在这里,不妨各位可以请教下支持儒家学说指导社会基本规范的人。认为我们已经有存在凌驾西方文明之上的思想或者意识形态为什么没有衍生出西方那种与君主制相对应的共和制。儒家基于共和制如何以治经史来入世。既儒家如何解释源于西方文明的共和体制。用儒家的,这里支持儒家学说的人用非西方的且凌驾于西方文明之上的中国文明解释与说明。

                                              如果可以,我们来阐述在共和制的基础上阐述下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或者公民公众。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从这个阐述上说,民主的在今天这个世界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为共和制。

                                              那么在这里,不妨各位可以请教下支持儒家学说指导社会基本规范的人。认为我们已经有存在凌驾西方文明之上的思想或者意识形态为什么没有衍生出西方那种与君主制相对应的共和制。儒家基于共和制如何以治经史来入世。既儒家如何解释源于西方文明的共和制与其之上的民主制度。用儒家的,这里支持儒家学说的人用非西方的且凌驾于西方文明之上的中国文明解释与说明。

                                              最后我们不妨用这里推崇儒家试图导入的儒家普世性来说说普世价值。普世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umene,意为“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目前,中文里的“普世价值”在拉丁文中对应Oecumenical value和Universal value。Oecumenical value来源于基督教会的普世教会运动(Oecumenical Movement),该运动兴起于19~20世纪间,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世界各地基督教内部各派别的关系,形成统一的传教活动,该运动鼓吹教会的普世性,主张“教会一家”,终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及各大宗教的对立,提倡相互间的对话,建设“以自由、和平、正义为基础”的“大社会”。从Oecumenical中,又衍生出普世主义Oecumenism,指各教会(专指基督教)之间的教义统一运动。 在经过19世纪末,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失败之后。在反思两次世界大战的基础上,罗马教廷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重整西方自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体系缔结以来为核心的世俗社会体制全面重组的契机。果断召开了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教廷不仅最大限度解决的导致第一次会议失败的分歧。还在基于,对世界各大宗教与传统文化(包括对儒家文化的整合)的整合中创制了今天我们熟悉的普世价值概念。鉴于,基督教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息息相关,在美苏争霸的冷战过程中。世俗的美国,基于本国与西方文明的传统,直接对这个教会创制的普世价值采取了拿来主义的态度。白其中概念转换为,我们今天熟悉的关于美式普世价值的基本论述:既基于西方文明的自由、民主以及人权的定义,在全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普遍适用性。

                                              那么在这里,不妨各位可以请教下支持儒家学说指导社会基本规范的人。认为我们已经有存在凌驾西方文明之上的思想或者意识形态为什么没有衍生出西方那种与君主制相对应的共和制。儒家基于共和制如何以治经史来入世。既儒家如何解释源于西方文明的共和制度与在此之上的民主制度及其在现实中作为西方民主今日之指导的普世价值观。用儒家的,这里支持儒家学说的人用非西方的且凌驾于西方文明之上的中国文明解释与说明。

                                              在这里,为了避免那种基于自己自古老子天下第一的自我价值实现中的西方文明阐述混淆视听。这里要引入几个在西方文明中重要的词汇。及其在西方价值体系内起的作用,例如:Trinity。

                                              英文Trinity(三位一体)不是好的用词,因为Trinity只强调神的三个位格,而未能强调三个位格的合一。德文Dreieinigkeit(three-oneness)则能较为准确地表达出三位一体的观念。正确的定义必须能说明,三位一体中三个位格的独立与平等,也能说明三个位格的合一。英文有另一个字Triunity,是可以较为恰当地表达这个教义的。其实,就理解基督教文明而言,三位一体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这个基础非常难以在中文典籍里找到准确的对应。这里基于篇幅,不可能在解释三位一体教义本身来说明三为一体是什么。(想了解的除了百度和谷歌外可以直接读圣奥古斯丁的 论三位一体)但是,在拉丁语中三位一体中我们中文中暂时定义为格的原文,词源就是希腊语中的逻辑。而这里包含的西方文明的传承本身的历史脉络就是,有关三位一体说的看法在基督教的早期曾有过长期而极端激烈的争论。早在公元1世纪里,有关圣子的性质问题导致了伊比奥尼教派和诺斯替教派的互相对立的两种异端。到了该世纪末,这两种异端都被第四福音书的作者圣约翰所驳倒,他用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柏拉图的宇宙论:他解释说,耶稣基督就是柏拉图所谓的逻各斯,或理智的化身,而这理智对于上帝则是与生俱来的。公元313年的“米兰敕令”使基督教恢复了平静和安宁。之后,有关三位一体的论争又复活了,并且这种宗教纷争的火焰也迅速从学术界传到教士中,传到人民中,传到罗马帝国各省--包括巴勒斯坦和埃及。在多年的争论之后,圣父圣子同体的学说在具有最高权威的尼西亚会议上得到了确认,后来希腊、拉丁、东方以及新教的教会都一致同意它是基督教的根本信条。而对应这些教义分歧的背后,是罗马的内乱和罗马最终被野蛮人攻克带来的震撼。圣奥古斯丁的 《论三位一体》写作就始于罗马教义争议背后的政治斗争。而公元410年罗马被哥特人攻克之后,在公元413年圣奥古斯丁还写作了《上帝之城》,以上帝之城代替曾经罗马人心中的信仰——永恒之城罗马。这里可以看到西方文明中,那个建立前年帝国的夙愿的历史脉络。不理解这个上帝之城及其背后的千年帝国理念,不会明白普世价值的指向。

                                              同样,最早阐述三位一体政治思想的是孟德斯鸠。他主张下的三权分立对应的是,国王之下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在这个阐述下,出现了一个异端。这个异端就是推崇绝对三权分立的美式民主模板。这个对于美国开国者来说这样背离宗教教义的行为并不算出格,因为那些美国的国父本身遵从的教义对罗马教廷而言就是异端。这样的异端,延伸到今日就是美国在冷战中对罗马的教廷提出的普世价值的再次拿来并自己表述把宗教理念的普世价值阐述为世俗意义的政治理念。

                                              在这里我们回归现实西方政治现实一个重要基础,马基雅维利。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基雅维利重塑了整个西方国家理念。这样的重塑不仅仅是基于世俗国家利益的需要凌驾于意识形态之上的具体指导。还在于,这种指导思想下一个在马基雅维利本身表述中就显得含混的概念:Virtu。这个词有时在君主论中处理与邪恶对立的道德或者善良品质。但是,在论述中更多的转述为能力、技能、能量、决心、力量、活力、勇气或者坚毅。至少有关马基雅维利研究

                                              表面,Virtu至少存在十种意义上的用法。甚至在具体阐述中,Virtu是公然违背公共道德基本原则的。对于此,研究者揶揄的说,Virtu在这里既是不是违背基本道德的也最起码是对公众判断力的愚弄。这里就涉及对马基雅维利批判的一个论述:即君主可以为达目的不惜欺骗。而Virtu在国内多数翻译就是德行,新君主的德行。

                                              话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源于基督教三位一体理念下的,三权分立如何成为现代共和体制的基本制度框架。同时在这个框架里,我们现在熟悉的现代西方国家,如何以践踏各种文明基本道德准备的方式实现其利益同时还如此煞有其事的振振有词。这个,如果脱离基督教价值观,及其实践。以及现今依旧以为西方世俗国家基本指导的马基雅维利式的Virtu。对西方文明价值观的基本理解,脱离这些在中国文明里找不到具体对应的词汇和概念。解读西方文明,基本是盲人摸象。

                                              西方文明及其制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历史性进步我们有目共睹。西方文明及其指导思想下给当今世界各国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我们感同身受。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一味的站在西方中心论的语境中寻找自己的本国家本民族的定位不仅不可取而且更多的是接受其弊多过其利。同样,那种试图不加区别的把自身传统文明嫁接在西方文明成果上的自以为是,在现实的尝试中也是走不通的。尤其是现在作为世俗社会各种规范基本指导的,不是宗教理念,也不是什么传统道德。而是,基于现代社会各种利益关系认知上的科学发现及其价值观与方法论。有人把儒家文明凌驾在西方文明之上的同时,很勉强的成为我们仅仅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于西方文明。这恰恰是对现代社会理解的本末倒置。

                                              有人说我们领先于世界2000年。这个说法有点牵强,实际点说我们全面领先世界,是在唐朝之后到明朝及清朝中期。即使在这个有人自诩我们领先的文明时期。对我们文明发展的重大物质基础推进,往往是整合了外来文明成果的。比如,道藏成就于大藏之后。比如,占城稻在中国的推广。再比如,来自南美的烟叶、玉米、马铃薯以及西红柿,还有诸多生物种群在中国的改良对人口增长的促进。我们可以看到,每次中华文明在历史进程中积极的拥抱外来文明的时刻,之后就是中华文明走向历史新辉煌阶段的时代。这种拥抱和学习,本身并不是中华文明固有的独立特质。即使在我们今天看来还在传统与现代化之中寻求生机的伊斯兰文明,他们的先知穆罕穆德说过:去求职吧哪怕远在中国。那个时期的阿拉伯人,不仅在哈伦与马蒙的智慧宫里保存了希腊罗马智慧的种子。(比如亚里斯多德全集,就是通过翻译阿语本转译于欧洲的)与孟德斯鸠同为法国启蒙运动先驱的伏尔泰,在他的《风俗论》中对中国当时的官僚制度赞叹备至。同样开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驱之一歌德,把《赵氏孤儿》引入德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正如马克思韦伯在自己说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阐述的那样,西方文明集当时世界各国文明精粹于一身,然后创制出自身独有的优势。

                                              在过去两千多年中,那个有人自诩的我们领先于世界的历史阶段里。我们直到民国末年,人均寿命始终没有越过35岁的关口。而在1900年后,工业文明全面爆发之后不到50年,工业化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总量已经超过此前人类本文明阶段所有物质财富的总和。诸如天花、疟疾、鼠疫、血吸虫症等各种肆虐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大规模传染病在科学与技术开始普遍惠及多数人的时候。人口的增长上限,生命的极限,包括婴儿死亡率这样的文明标准指标,在二战后对比此前人类社会有一个显著的提高。虽然,这带来的对此准备不足的各国在养老社会体制上的制度性缺陷。但是,我们在两千年来领先世界时代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在进入二战后的现代科学文明高速的发展时代看起来好像轻而易举的做到了。好一个,仅仅在科学技术上的落后。

                                              那么为什么在今天,那些儒家的推崇者,会把我们自己曾经的过去判定为在今天远远超越于今天的西方文明之上这种自负或者自大从何而来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那个随着帝制一起在孔家店被打倒前尽管领先了世界各个文明两千年——自诩的。但是,即使到那个时代结束,我们的识字率始终在35%徘徊。也许你要说,限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尤其是生产力的不足,识字率始终无法提高。那么,我对比同样汲取中国儒家文明的日本文化来说,在德川时代,幕府在开国之前,识字率普及到近80%。识字率的普及,对于日本民众迅速转换思想,跟上时代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到明治末期,日本识字率已经接近100%。曾经有学者提过,掌握工业化的基础在于通过简单读文识字掌握工业操作规范的工人数量的普及。而这个工人数量的普及,和识字率有着正比例关系。曾经有人讨论过印度发展模式下走精英世界经理模式的道路如何先进,并为我们在此之上的欠缺暗叹不已。(延伸出的是印度民主追赶论)但是,在我们为我们放弃所谓精英教育模式之前。启动印度全面经济改革的拉甘地很早就阐明了,他给印度做的选择根源在哪里。印度已经错过了工业化,印度不能错过信息化,印度只能跳过工业化发展信息化。在2000年,印度软件产值是中国软件产值数十倍的时候,印度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对比开始方兴未艾。到今天,十年后。中国软件生产总值,从弱小到依靠自身工业化发展,已经接近印度软件总产值的五倍。而现在,看到中国的成长,印度开始重新开始自己工业化的脚步。但是这一步依旧启动的无比艰难,到今天为止,印度识字率还在50%徘徊。对比印度曾经精英式的自诩和今天的再追赶工业化脚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怎么解决现实问题,追赶对手,甚至打败对手,靠阿Q精神,没有用。

                                              曾经有一个文明,领先世界各大文明三千年。美尼斯石板记录了第一个统一上下埃及的法老美尼斯曾经的辉煌,那是公元前3100年。距今5100多年,比我们自诩的5000年文明史还要长一些。在此前近千年,埃及文明已经发展出了可以被称为文明四要素的城市、国家体制、文字以及金属工具。在此后尼罗河养育下的埃及人发展出了当时无可匹敌的灿烂文明。埃及的纸莎草,横越数千年依旧给我们留下了在时间长河中仿佛亘古不变的埃及文字的烙印。金字塔,阿布辛拜勒神庙前的阳光还有卢克索神庙的廊柱群,对于他们的建造中应用的各种技术我们至今还不能有所了解。埃及还发明了最早的啤酒,最早的面包。埃及的医学成就,让我们在今天女人们还可以受惠于埃及人开始美容发现。这样的文明至今给我们带来的无数的谜团去一探究竟。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不仅衍生出了最早的几何学,还通过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的五芒星崇拜,源自埃及的努特女神崇拜,努特是埃及的天空女神她的象征数字就是五【努特常见于法老墓室或者神庙的穹顶,张开羽翼护卫众神和法老的就是努特。这个形象后来在基督教文明中形象为张开羽翼的守护天使】)在天文与数学上的传承给希腊文明注入难以磨灭的痕迹。到埃及最后一个王朝灭亡迁徙,尼罗河赐予的谷物提供了整个罗马地中海世界的繁荣。在罗马灭亡后,在基督教狂信者来临前,来自古希腊罗马世界的学者们在亚历山大固守着自己最后的精神家园。即使如此,源自埃及的伊西斯崇拜其精神及其理念,在基督教崛起的过程中被传承为圣母崇拜得以存续。在埃及人领先世界的3100年中,曾经在这段历史中泛起过瞬间的宗教变革波澜:埃赫那吞宗教改革,最终影响通过今天遍及世界的各大一神教功成名就。那么埃及呢?

                                              今天的埃及,他们的50%以上的外汇收入来自旅游。来自对埃及古老文明敬仰或者仅仅出于好奇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埃及,今天60%的谷物仰赖进口。埃及,在今天是一个用简单工业品就可以交换各种旅游商品的国度。(我同学在1998年用一包白猫洗衣粉交换了十张埃及纸莎草工艺画,回来后每张卖到50-120人民币)而那些可以自诩领先世界3000多年的古埃及人后裔呢。是的,最近关于他们的报道是。埃及信仰基督教的少数族裔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族裔爆发流血冲突。是的,这些少数族裔就是那曾经固守古老埃及文明亘古不变三千年之久知道最后灭亡的古埃及人的后裔。

                                              是的古埃及人曾经在铭文这样说。记住我的名字,我既永生。古埃及的文明一切围绕着死亡与重生。从现代技术而言,那些集中在古埃及圣牛神墓中的埃及历代法老的木乃伊,包括那些在三千年前甚至四千年前就赫赫有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一世,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帝国最有名的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版图最大疆域的开拓者),哈蒙谢普苏特(古埃及唯一的女法老和同年图特摩斯三世共同执政)。我们通过他们的木乃伊,可以通过现代基因基础复活他们,使他们获得重生。从这个角度说,埃及人依旧在观念与认知上领先了世界五千年。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畅游尼罗河上下埃及的时候顺路以猎奇的心态拜访下那些古埃及人的后裔。虽然,我们可能难免有一种遗憾。一种类似今天,我们同样畅游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时候,那种以文化保护的名义——以游客的身份观看兴高采烈的原住民--用自己自豪的原住民舞蹈——欢乐的歌唱自己为傲的原住民古老歌曲(如今在新西兰毛利语都是英语注音及注释)——那种豁然以为看到了毛利人传统文化真髓的畅快淋漓。

                                              (完)

                                              通宝推:天涯睡客,天涯无,玄米茶,密支那,弦音醉舸,非吾有,大井故事,天地人和,被明月兮佩宝璐,真理,diamond,rentg,拈花虎,龙战于野,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一个先,但今天推崇儒学并没有什么错

                                                葡萄大大的回复好长,好不容易看完,花一个先。

                                                首先谢谢葡萄大大对甘阳近几年思想的梳理,很清楚。也惊叹于大大对西学的理解,相当深入。

                                                我个人觉得,今天重新提倡儒学,提倡国学,提倡传统,都没有什么错。除了物质,除了金钱,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但是,如果要想恢复儒家和儒学在古代的优越地位,这是不可能的。儒家作为一张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儒家知识分子作为国家的官僚队伍的主体,二者都将不再可能。

                                                但是,儒学,以及道家、法家、墨子,他们的义理,却是永恒的、普世的。这种普世性,和现代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谁敢说公元5世纪时基督教的学说,是可以普世的?今天以两希文明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成为许多人眼中的普世价值,是与整个西方在近几百年在军事、殖民、资本、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强势分不开的。实际上,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没有殖民主义,西方完全不可能上升得这么快。

                                                我倒是觉得,现在对于儒学的问题,在于儒学的研究者以及自称儒学大师的那些人,要用一套符合现代人的话语系统,说明儒学是普世的。而不是象某些人,主张中国例外,认为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特征,中国的这一套只适合于中国,不适合于世界,这是不对的。孔子有教无类,他的思想当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 家园 所谓普世者,是非普世,是名普世

                                                是想表达这样的观点,其实早在汉朝之后,因如何解读儒家经卷定义作为国家治理指导思想的经义,这个治经史实际就是取得注释国家治理思想的话语权。

                                                简单点说,治经史在历代学者而言。一旦,自己宗派的注释成为国家学说。不但可以一门显贵累世为官宦跻身权贵。更重要的是,这种注释权力直接指导者规范社会组织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标准。历代儒门,怎么不争怎么不治。都不过是托儒家学说夹带自己私货的之类了。

                                                这里提到取得注释国家治理思想的话语权,我理解是不是就像注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谐理论,是名佛法,非佛法;名儒家,而非儒家;名普世,而非普世。上升到国家治理的时候,法已经降格为了术,成了异端,那现在我现在要打倒异端,是不是就要否定术,进而否定法呢?这个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吧。

                                              • 家园 见识一下东方的三合一吧

                                                佛家的三合一:法身,报身,化身

                                                道家的三合一: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

                                                比Trinity如何

                                                Virtu不就是霸道嘛,或者武士道

                                                比起王道如何?

                                              • 家园 共和与儒家,谁先进?

                                                那么在这里,不妨各位可以请教下支持儒家学说指导社会基本规范的人。认为我们已经有存在凌驾西方文明之上的思想或者意识形态为什么没有衍生出西方那种与君主制相对应的共和制。儒家基于共和制如何以治经史来入世。既儒家如何解释源于西方文明的共和制度与在此之上的民主制度及其在现实中作为西方民主今日之指导的普世价值观。用儒家的,这里支持儒家学说的人用非西方的且凌驾于西方文明之上的中国文明解释与说明。

                                                关于共和、民主为什么起源与西方,而不是在东方,我自己思考是:主要由气候、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决定的。也就是中华文明中最为重视的天、地。天,大家都差不多,中华文明、希腊罗马文明都起源于北纬20-40度之间区域,这是基于人类的生理条件对温度的适应力,在这种温带、亚热带气候区域是最适合生殖繁衍的,所以容易形成大型的群落。地,先看希腊,四分之三为山地,沿海有低地,多曲折港湾,河流短急。由于土地贫瘠,农业和畜牧也都满足不了需求,所以经济主要依靠手工业和贸易,当大量的食物都不能自给自足而需要贸易的时候,公平、平等这些为减少冲突的贸易要素就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而深入人心。而山地地形的制约使某一群落人口不可聚集太多,这为少数服从多数提供了条件。以上都是民主种子落地生根的原因;中华文明,不用多说,两河平原,农耕经济,人口众多,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需要保护存储,以及兴建水利设施等原因都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及领袖来保证,所以君主集权种子落地生根。反观西方,当逐渐强大的继承希腊文明的罗马共和国铁蹄扩张到适合农耕经济的区域,放弃贸易轻商时,共和民主的种子也生长不起来了,而被君主封建制替代。

                                                所以,我觉得当大量的贸易商业交换成为一个群体的普遍活动时,民主共和自然就会破土而生。即便从中国的辛亥革命、南方系来看,也同样如此。地理因素让中华文明没有过多的鼓励商业,使共和民主没有由下到上的的基础,但并不能说儒家思想就不能与商业贸易结合,事实上近代的商业组织利用儒家思想治理的案例也很多。

                                                反过来讲,如果东方与西方只个一座山或一条河,汉朝与罗马两国发生战争,哪个文明为主导的国家更能幸存呢?脱离了特定因素,共不共和与先不先进有必然联系吗?

                                                汉帝国(前120年,4000万),罗马共和国(前100年,1430万)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认为一个社会的崩溃可以完全归咎于环境变化,他又归纳了五个因素用于解释任何类型的环境崩溃。

                                                一、生态破坏

                                                二、气候变更

                                                三、强邻在侧

                                                四、友好的贸易伙伴

                                                五、社会如何回应生态环境

                                                • 家园 您少提了一句话,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失败者只能万劫不复。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存在先进问题。

                                                  失败即不存在。

                                              • 家园 学习葡萄大牛的帖子:

                                                这种注释权力直接指导者规范社会组织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标准

                                                --“学而时习之”有一种解释,就是建立一套思想,而当前时代的人都来学习应用它。

                                                儒家一日不实现这种干预,儒家就找不到自己的现实存在的价值。

                                                --“学以致用”是儒家根本

                                                我们有了凌驾在西方文明之上的文化,欠缺的只是科学文化技术

                                                --这是一种阿Q式的惨嚎。思想也是有生命周期的有机体,不断引进、发展、新生,是一种思想生命力的真正体现,如果僵化了,就离消亡不远。

                                                那种豁然以为看到了毛利人传统文化真髓的畅快淋漓

                                                --可是,我们愿意成为这样的标本,被人参观么

                                              • 家园 经您这么一说,我不知道可否这样想

                                                我个人吧孔子晚年整理尧舜至春秋秦穆公各个时代,看做是历史传承下的不同组织形式。而其中的文献记录即是各组织应对历史传承的经验教训的信息合集(不管是孔子主观于历史还是客观于历史的一种信息记录。)

                                                至于伏胜的注 这样看 以文字为载体各个时期的组织在历史传承中,基于文字本身的因素使得信息的记录出现了断层,基于历史传承需要的一种解释。

                                                这样就出现对于信息的另一个话题

                                                第一, 不同组织在历史传承下所保留的信息,个体记录过程中是否不可避免夹杂其主观意愿。

                                                第二, 信息传递中过程中的整理阶段,如何保证其整理后的信息继续传递不被人为延缓或阻断,或者加入整理者的主观意愿为某种利益所服务而进行的释放。

                                                第三,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断层或遗失,,在注释时,不被在历史传承中的现实因素所扰乱。(个人或团体在注释前,以某种现实目的为手段,注释后为个体或团体谋取利益)

                                                对于今文和古文尚书的争论,类似第三种,或是为旁门左道。大家争论的目的在于现实中为自己团体谋取利益,而忘记了历史传承下,信息传递的目的为何?从而沉浸在某种状态不能自拔。

                                                再联系到现如今,葡萄您说,工业社会后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以及资源的消耗速度,地球对资源人口的承载问题,后果还真不可想。

                                                前些日子看ted宏观历史,说通过dna发现好像是每10亿条dna就会有一条不完整,dna所承载的信息也会缺失或不完整,也就是说人类仍在进化。

                                                那么我们仍在进化,依据现代社会资源的消耗速度能否完成另说。

                                                或许有别的物种或外来生物在角落里偷笑。

                                                亦或者我们应该以历史传承发展为脉络,以事实为依据,避免过久的陷入某种自洽而消耗资源,然后继续进化进化进化。

                                              • 家园 太好了,酣畅淋漓

                                                简直是世界文明发明历程概述

                                                • -- 系统屏蔽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