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东山顶上的酥油茶】之川藏屠夫:赵尔丰开边二三事【下】 -- 京华烟云AMIP

共:💬103 🌺6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龙年好!再做个小调查

      这个系列也快接近尾声了,本周再更新一篇。

      由于清末民国的资料多是文白夹杂,不知道大家喜欢看翻译成现代白话呢,还是更喜欢直接看原文?

      二者各有优缺点,白话易懂但翻译中难免损失信息,文言可能费劲但却保存了原始资料,当然如果白话翻译配上原文是最好的,但笔者精力实在有限,而不少资料都是来自传统的竖排版书籍,没法直接COPY,常常是边译边写,在书稿中为了照顾大多数普通读者,尽量用了现代白话,现在发河里也许可以再改进一些。

    • 家园 壁纸一张,祝大家新年快乐!

      理塘寺大经堂(分辨率1280*80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理塘土司四郎占兑是赵尔丰最凶恶的敌人之一,曾在乡城桑披寺一战中切断了清军的粮道,让赵尔丰的部队几乎崩溃。

      理塘寺其实比理塘土司的势力更大,但在清末改土归流中表现得相当暧昧,也许认为该寺比较恭顺,赵尔丰也未对其重点打击,其势力相对保存得比较好,

    • 家园 依例送花 老赵还真是用心良苦

      西藏有点像中国内地与印度 尼泊尔的过渡地区。说点不正确的话。藏族人与印度人的习俗更接近一点。但把藏族人放在印度人中又显得格格不入。真是奇怪。

      蒙古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怎么有如此大的区别?那个更正宗一些?

      对我们这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宗教对人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真是没办法理解。也正因为没有没宗教信仰我们省了多少麻烦事?看到印度人在恒河里洗澡太刺激了。

      中国人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真是有够实用主义,都是临时抱佛脚型的,有事拉过来用,没事就丢一边。

      • 家园 藏传佛教受苯教影响很大

        佛教和苯教曾反复争夺西藏,八世纪莲花生进藏后总结了以往佛教在藏地失败的经验,让佛教尽量地靠近藏地固有的原始宗教苯教(按宗教说法是莲花生降妖除魔,将苯教的地方神祇收为佛教的护法神,如将“十二丹玛”收为佛教的护法神)。随着时间流逝,西藏原有苯教的种种神祇和仪规转化为喇嘛教的一部分,使喇嘛教在题材和形式表现上自具特色。

      • 家园 佛教自身就有几个发展阶段,你说那个正宗?

        从世尊的原始佛教起,先后经历了部派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密教,之后就被MSL砍翻了

        东南亚的南传佛教,以小乘佛教为主(凡不在印度本土的佛教,都和当地文化融合了,下同),以律为主,重修行

        东亚(大中华文化圈)的北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以经论为主,重教化

        藏蒙的藏传佛教,以大乘密教为主,以咒为主,重神通

        “中国人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真是有够实用主义,都是临时抱佛脚型的,有事拉过来用,没事就丢一边。”?不是这样的,那是因为,那不是中国人真正的信仰,你看看春节回家的人潮就知道了,中国人真在乎的东西,也是很执著的。

      • 家园 西藏与印度

        许多藏族人都认为自己的精神之源在印度,藏文明也确实与汉文明交集有限,这很大程度上与地理因素有关——受横断山脉阻隔,汉藏之间从前的交流往往只能通过马帮和商队进行,而西藏与印度之间却相对畅通。

        西藏接受印度文化早在吐蕃时期甚至更早就开始了,从松赞干布到赤祖德赞这几任藏王,一直在中原文化和印度文化之间摇摆不定,汉文明对尚未最终成型的藏文明肯定施加了很大的影响——从史料来看,松赞干布相当推崇唐文化,甚至下令吐蕃人放弃自己的一些风俗并修改服装的样式。

        但安史之乱后,大唐与吐蕃的均势被打破,吐蕃甚至一度占据了唐帝国的西京长安,很可能从那时起吐蕃人开始轻视中原文化,转而倾向印度文化,尤其是后来随着藏传佛教的最终形成,由于各派创始人几乎都是从印度取经的,这种倾向更加明显。

        • 家园 可是可是,吐蕃凭啥不清视印度啊

          中国好歹有个中央王朝,大多数时候都能把吐蕃逼得只能在山上呆着,富的留油才老让吐蕃人看着眼馋;可印度有啥啊,吐蕃强大时,他压根就没有个完整的国家,打到恒河也是分分钟钟的事,不过比中国穷,吐蕃不老爱去呢。凭啥被高看一眼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