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太平天国杂史(一)中国最早的“公司” -- 北溟有鱼

共:💬156 🌺1620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太平天国杂史(五中)我爸是李刚——天国官二代

      三、铁骑曾窥卢沟桥,苏福从天落长毛

      太平天国的官二代们,当然也不全是前面那些纨绔膏粱。个别优秀者也曾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干,打下了几分属于自己的天空,为自己在史册上争得一席之地。这其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张乐行的侄儿张宗禹,还有李秀成的儿子李容发。

      梁王张宗禹在天国后期算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与他伯父,第一代捻首张乐行比起来,大概还算青出于蓝。

      年轻时初次带兵作战,一些张乐行的老部下仗着资格老不听招呼。小张的处理简单明快,拖出18个最大的刺头咔嚓了事——于是全军肃然,大获全胜。事后有人向张乐行告黑状,小张自辩说“叔尝命出师违令者斩,宗禹从叔命而已。”张乐行听了大喜,拍拍小张说“侄真阎王也。”后世说张宗禹“张小阎王”便是这么来的。

      光有自家人认可还是不够的,小张很快又获得了友军的认可。1858年在皖北二郎河首次和太平军协同作战,友军是太平军陈玉成部,结果小张“驰突荡决”,把一众太平军将领看得目瞪口呆,连呼“打得是过劲!”须知陈玉成部在太平军中也一向以好勇斗狠驰名,能入他们法眼是相当不简单的。

      张宗禹打仗最大的特点就是这股狠劲。对阵僧格林沁精骑时,另一路捻首任柱鉴于张刚刚吃了几把小亏,可能士气不给力,建议自己打先锋,张部接应,张宗禹一听火了,“不能冲锋,焉能接队,今日吾不与胡虏俱生矣。”于是一举击溃僧军。

      和他伯父张乐行一样,张宗禹一个大大的优点就是讲义气。太平天国对捻军首领态度其实是比较倨傲恶劣的,张乐行临死都在抱怨“他们待人不好”。但在天京危亡求救时,张宗禹毫不犹豫立刻从鄂西北/陕南一带跋涉数千里回救。相比之下,另一位后来东捻军领袖任柱则徘徊鄂北和鄂西北,显得三心二意。

      后来因张、任意见不合,捻军分裂为东西捻。但在东捻任柱被围胶东,行将覆灭时,西捻张宗禹又一次不计前嫌飞身来救。这次小张打出一记精彩的围魏救赵,直扑直隶京畿,前锋一直打到卢沟桥(没错,就是打响抗战第一枪的京郊卢沟桥),逼得清廷急令北京戒严,诏天下勤王。

      这是太平天国作战部队离北京距离最近的记录,值得注意的是张宗禹创造这一纪录的时间:公元1868年,天京陷落4年之后。

      但人无完人,张宗禹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张善战,但对于治政抚民却不在行,换言之就是不会搞根据地建设。所以后期虽军事上屡战屡胜,但始终无法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甚至在歼灭僧格林沁,短期内四境无强敌的有利形势下都不行,最终只能流寇般的游动作战,越打越弱直至灭亡。后来张自己也是彻底丧失信心,感叹“走一天即活一天”。

      第二就是张的鸦片瘾,当然这也是后期很多太平军/捻军领袖的通病。据后来被俘的属下供称,梁王(张宗禹)每日需烟土二两,足见毒瘾之大。

      张最终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进入运东地区后,沿海可以轻松买到烟土,足以满足张本人和诸位捻首的阿芙蓉癖,以致不忍迅速离去,给了清军从容布置河防进行围堵的时间。

      张宗禹的结局说法颇多。清军官方说法是张兵败后投骇河自尽,但也有说法是张投河未死,后来隐姓埋名又活了十几年。甚至到1899年,涡阳(即雉河集,若把捻军比作红军的话,雉河集就是井冈山)刘疙瘩牛世修起义时,打出的仍是当年张宗禹“大汉盟主”的战旗。

      另一位杰出官二代李容发是李秀成的二儿子,也有说法是李容发乃是李秀成义子。但即使是义子,含金量也是相当高的,因为根据历史记录,忠王可没有向当年毛文龙那么过分,一口气收上上千个“义子”。他的儿子连疑似义子在内,目前有确据可考的不过三人。

      李容发是著名的少年英雄,初次上阵立功年仅14岁。如果太平军打算学习TG,专门组建一个少共国际师的话,首任师长自然是陈玉成(16岁率先登城破武昌),而副师长大概就非李容发莫属了。

      天国规矩,只有嫡长子才能承袭爵位,但因为容发能征善战,特意为他设了一个称号——“忠二殿下”,也就是他虽不具有忠王嗣钧的身份,却和王嗣钧同样享受称“殿下”的待遇。

      历史上的名将都有各自的拿手兵器,而李容发的拿手兵器极具时代特色——洋枪。所谓“年幼而骁勇,善洋短枪,怒马驰突,所向无前”。

      李秀成作战以谋略见长,他本人却不像陈玉成那样经常身先士卒。好在李容发的骁勇刚好弥补了父亲的不足。他常随忠王征战,多有军功。

      但小李军事生涯的最得意之笔,却是不在父亲身边取得的。

      1864年,湘军围攻天京已至最后关头,这时李鸿章的淮军也已攻破苏州、无锡,从东面直逼天京,眼看就要与湘军形成合攻之势。这时,李容发汇合陈时永等部,大胆插入淮军后背,对江阴、无锡等淮军后方重镇展开逆袭并连获大胜。当时被打晕的无锡清军甚至惊呼“天落长毛”。

      正是因为李容发这次“天落长毛”的精彩突袭,淮军主力被迫回救,以致最终也没赶上对天京的攻击。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再出色的表现也没法挽救天国覆灭了。

      李容发的结局非常好。天国覆灭后他被清军俘获,但却遇上了个大好人——后来的湖南巡抚陈宝箴怜惜小李尚未成年,私下将他放走。李容发最后回到广西老家,一直活到1891年。

      四、天翻地覆已倾城,尚余残荷听雨声

      少数官二代在太平天国覆灭后侥幸逃脱,得以善终。

      比如洪秀全的侄儿、洪仁玕的儿子洪葵元,早年随父居香港,粗通英文。天京城破后又易装潜逃至香港,倒算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r

      但很快香港也呆不下去了——清朝与英国合作,在香港索捕太平天国余党甚急。走投无路的洪葵元干脆当了一把人贩子,自己把自己卖了猪仔,去南美苏里南做了苦力。这下真的回不去了,最终老死海外。

      还有就是杨秀清的儿子杨丙照。这就是一段“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的佳话了。

      天京事变,韦昌辉、秦日纲大军将东王府杀个鸡犬不留,但杨秀清的幼子杨丙照却被东殿女官杨水姣抱出,九死一生逃出王府。

      韦、秦在东王府搞的是无差别的大屠杀,东殿中人各顾性命而逃乃是正常,但逃命时多带个婴儿显然会大大增加风险,并且杨秀清已死,带上他的儿子也只会有未来风险而不会有任何可预期收益,但水娇MM还是义无反顾地作出了抉择。人性良知,让我读罢感佩。

      但别以为好运气是天上掉馅饼,杨秀清之所以能存下这么一点骨血,也是平时积德所致。

      杨对于同僚是比较恶劣的,因此虽位高权重,同僚却是畏威而不怀德,不敢言而敢怒。可杨对于下边人却是出了名的够意思。天国早期,东王府下人和王娘们的待遇在同行里算是最好的(当然,娘娘们要应付东王远超常人的需索无度可能容易过劳)。不仅如此,杨还多次管闲事,规劝洪秀全善待下人和老婆们,甚至不惜为此祭出“天父下凡”的终极大杀器。小丙照能够幸免于难,虽说是有些运气,但也不全是偶然。

      历险并没有结束。天京是不能呆了,杨MM带着小丙照一路逃去了杭州,投奔了当地天地会众王春乔,并获得了他的收留。

      王之所以愿意冒天国和清军两边杀头的风险收留小丙照,也是杨秀清的遗泽。当年太平军初到天京,王春乔奉天地会头目指示前往联络。可到后才发现,太平军上下多是一帮暴发户嘴脸,老子天下第一,对他这个天地会小喽啰爱答不理。

      只有东王与众不同,亲自接见了小王,并对他多有关照。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故事还有个罗曼蒂克的结局:水娇MM和王春乔日久生情,终成眷属,一起抚养小丙照长大。杨水姣MM很长寿,一直活到民国8年。

      祝好人一生平安。

      通宝推:何求,玉垒关2,
    • 家园 来个轻松幽默的——太平天国也有“猫王”

      偶尔看到的。原来“猫王”的知识产权在中国。扬基佬,你们颤抖罢!

      幼主诏旨[注1]

      奉天爷天爹暨爹令[注2]。朕诏陈在田叔知之。

      万事爷爹朕主张。残妖任变总灭亡。叔扶爹朕多劳绩。真忠报国称栋梁。泥窟[注3]座座成画饼。甜露[注4]源源充圣粮。嘉叔功臣劳马汗。锡叔王爵永朝堂。

      今览吏部本奏。蟘天义陈在田真草[注5]扶主顾主。颇著劳绩.保封王爵。朕旨准。特诏封陈在田叔为殿前又正典甜露捕奸安善顶天扶朝纲猫王喵千岁以展其才也。并赐金牌。金颈圈。雉翎。金印。赐府称天府。吏部颁照。望叔放胆雄心。勤理天事。顶起爷爹爹朕江山万万年也。钦此。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拾壹月初一日

      鱼注:

      1,所谓“幼主诏旨”,其实是洪秀全自己的诏书。太平天国后期一般诏书均以洪天贵福名义发布。

      2,“天爹”指耶稣,“爹”指洪秀全。洪秀全令洪天贵福“兼祧耶稣”,也就是这小孩名以上有俩爹——“天爹”或者“父”是耶稣,“爹”或者“亚父”才是亲爹洪秀全。

      3,“泥窟”为太平天国隐语,指清军营垒。

      4,天京围城后期,太平军断粮,搓野草为团充饥,号为“甜露”。

      5,太平天国隐语,以“草”代“心”,“真草”即“真心”。

      太平天国临到灭亡时王爵泛滥,累计封了2700个大小王爷。汉语常用字也就那么几个,不够用了,只好把阿猫阿狗这些不招一般人待见的字样用上。

      倒也挺难为太平天国人事部的办事员的。

      可是在欢乐轻松之余,也想到点不那么欢乐轻松的事情。

      前面说到,洪秀全是不许洪天贵福读古书古诗的,而后来洪天贵福被捕后,却写了多首赞颂唐家桐的诗(虽说写得很差)。他从哪里学的写诗?

      看完这篇太平天国封王诏旨,稍微有点明白过来了:

      什么“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谢哥恩再三多”——无论句式、结构,可不就和当年封王诏旨上“嘉叔功臣劳马汗,锡叔王爵永朝堂”如出一辙嘛!只不过前者是对敌人的刽子手低声下气,后者是对自己的忠臣高高在上而已。

      类似的还有“乱臣贼子总难跑”和“残妖任变总灭亡”,这个结构上变化稍多些。

      真TNND“聪明颖悟”啊,真TNND学以致用啊!

      想起英王翼王忠王侍王们一腔接着一腔的英雄热血,居然是在为这样的人保“万年江山”,心里便一万头神兽呼啸而过。

      申明一下,经验证,这篇文章是我搞错了,这个“诏书”是太平天国史专家陶短房先生用于开玩笑的伪文,相关新闻报道也是陶先生戏作的伪新闻。

      可这个伪文太像真的了(当时只看到那新闻,却不曾看到那个颇有漏洞的猫王本纪)!

      很专业的用了“幼主诏旨”而不是天王的(那会儿天王直接下诏,一定是天言天语而非具体行政人事安排);王号封得典型的天国口味(殿前XXXX顶天扶朝纲X王X千岁);泥窟、真草等等词汇也用得专业兮兮。

      仅有一个地方稍稍让人起疑,就是猫王喵千岁太过匪夷所思。但想到太平天国王号滥觞,很多王号用字确实怪异,如著名将领罗大纲就封了“肺王”,猫王大概也不是不可能的吧?更何况是出自陶先生手笔。

      钓鱼也该学学穆好古,留个破绽,给鱼一点机会啊!你这么搞就不是钓鱼了,是网鱼炸鱼!

      文章我就不删了,就当是学学德川家康,时刻给自己提个醒吧。

      通宝推:李寒秋,
      • 家园 笑死我了

        还有没有狗王汪千岁之类的笑话?

      • 家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 家园 “滥觞”两字,怕也用错了吧

        闻过则喜,送花!不过抓个bug:

        但想到太平天国王号滥觞,……

        望文生义也要不得啊。

        • 家园 其实再仔细一想,也可能是史可法用错了

          毕竟荀子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指的仅仅是“开端、源头”。

          词里诚然有个“滥”字,但荀子的这个“滥”指的是“浮起”,“滥觞”指“(仅)能够浮起酒杯”,无论如何不可能和“泛滥”、“狗尾续貂”之类的解释联系起来。

          但是我引的那段文字里,把滥觞做“泛滥”解的是大名鼎鼎的史可法。也许史阁部一时昏头搞错了,但他毕竟是当时文章道德的典范……

          So,你我用错词叫犯错,史阁老不小心用错词,那大概就是赋予古词新的涵义了吧……所以现代《辞海》把“泛滥”作为“滥觞”的一解正式收录了。

        • 家园 “滥觞”倒没用错

          最早我也以为这个词指“开端”,比如“马尾船厂是近代中国船舶工业的滥觞”之类。

          但陶短房先生多次把它做“泛滥”来用,于是特意查了一下。除了“开端”之外,确实也有泛滥的意思,例句如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国家遘此大变,陛下嗣登大宝,与先朝不同。诸臣但有罪之当诛,曾无功之足录。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