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花剌子模帝国简史 -- 赫克托尔

共:💬1076 🌺653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吧

                                尽管大环境很浮躁,但实际上对于技术的传承和进步在中国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至于具体用什么方法另说。

                                那么请说一说吧,我想学学先进经验

                                • 好吧
                                  家园 说一点个人想法

                                  很简单,你觉得普通人有资格炒房炒煤炒黄金炒大豆一夜暴富么?或者有机会有能力自己办企业而致富么?答案当然不行,绝大多数人都不行。那么剩下只有一条路:就是把自己某一门专业技能搞的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考虑到中国如此庞大的大学生数量,必然会有其中一部分会对技术感兴趣,又在中国经济进步的大环境下,产业升级的需求十分迫切,不管老板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总体上技术人才是稀缺和受欢迎的(而不似美国那般金融与实业收入倒挂)。最后联系到上个帖子提到过的理论,只要一小部分人就可以做出很大很有竞争力的企业来,从而带动整个中国国家技术与经济水平的进步。

                                  从微观上说也可以验证这一点,我自己长期关注某一个世界领先的EDA厂商(没几个人能做的东西),结果这个公司竟然只有400人。

                                  最后,其实我自己也是按照这条路线来激励自己的,也就是把某样技术学精了、用精了,并且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

                    • 家园 你说错了,工业最需要的是资源供应地和销售市场

                      前者制约生产成本,后者制约生产规模,产能过剩是资本家最怕看到的,二战前的商战很大程度就是以大炮军舰不平等条约进行的,被瓜分的非洲有啥资金可以掠夺的?印度的土布手工业在英国棉布冲击下出现了白骨露于野的惨境,难道印度人就该载歌载舞的欢迎这种冲击的到来?

                      • 家园 瓜分非洲那是后来工业效率上来了之后的事情啊

                        瓜分非洲是在一战前完成的,这个在一战不还当做宣传材料鼓动德国人吗?

                        当工业效率超过手工业效率了,自然就要争夺市场和资源供应地了,因为这时候生产过剩了。总不能说是效率低所以生产过剩吧?在工业效率没有超过手工业效率之前,就是抢钱。英国人早期说是殖民非洲,其实很薄弱。要不然也不能跟布尔人开战还打输了。抢印度和中国,例如克莱武,都是抢硬通货或者勒索赔款为主,不是抢市场。印度土布工业早年是冲击英国棉布的,因为印度人不怕挨饿,人又多,手工效率比英国机器效率高,闹得英国不得不立法限制印度棉布,本丁克的讲话你也看到了。后来英国机器效率超过印度手工业效率,然后再立法引入英国货,强迫印度产业依附于英国,饿死了三亿印度人,这才大发达了。这里是有个时间顺序的。有先有后。

                        • 家园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就和它有容易开采的煤矿有关

                          由于开采煤矿需要从矿井排水才有了蒸汽机的需求,蒸汽机的产生又进一步推动了煤的需求。至于抢市场,印度原先是伊斯兰和印度本土商人的天下,克莱武的那场普拉西战役背后就有孟加拉最大商人贾格特·塞特的金钱支持,他的支票可以通行整个孟加拉,胜利后东印度公司卸磨杀驴的把他给搞破了。

                          • 家园 总是有自己的优势的,一无所有的国家是没有的。

                            沙特那大沙漠里还有石油呢。中国稀土比别人多。德国的煤一样好开采。所以这个优势不能当做普遍的例子来比较

                            印度原来是伊斯兰和印度商人的天下,但是并没有什么锁国政策来禁止西方人来贸易。杜拉就收过钱,迈索尔跟法国做买卖。好几个东印度公司都成立过。就算是伊斯兰和印度商人联合起来排斥西方人,那也是市场的正常行为。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如果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里不能依靠效率来取胜,而要依靠大炮来获取垄断利润。这只能说明生产效率很差,不能说明大炮厉害就代表棉布效率高。

                            • 家园 莫卧儿王朝何尝没有控制呢

                              公元1688年,英国派出10艘战舰和1000多名士兵,炮击胡格列、希季里、巴拉索尔等城市的船只,封锁了孟买等西海岸的印度港口,扣押了载满到麦加朝圣的莫卧尔香客。

                              英军的进攻使得莫卧尔皇帝奥朗则布非常愤怒,他立即下令对在印度的英国各个商馆发起攻击,占领英国的大部商馆。英军的失败,使得英国人感到他们过分低估了莫卧儿军队的实力,于是便向莫卧尔皇帝奥朗则布求和。奥朗则布原谅了英国人,让他们返还扣押的莫卧儿船只和香客,并缴纳150000卢比的罚款,可继续在印度进行贸易。

                              英国需要的不是那种平等的贸易,而是独占式的优惠贸易,这不可能不和本土商人发生冲突,普拉西战役后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孟加拉丝织品和棉纺织品的收购,织工生产数量被强制规定,支付价格却远低于成本,甚至不能购买原料,织工大批破产,1813年东印度公司取消贸易垄断,从1814到1835年,英国对印度输出的棉织品从不到一百万码猛增到五千一百万码,可想而知这对印度的棉纺手工业会有多么沉重的冲击,而这些单靠自由贸易能获得么?类似的过程在鸦片战争后同样出现在中国。

                              • 家园 自由贸易当然获得不了,所以工业需要掠夺。

                                如果英国织机可以超过印度纺织工人的手,那么自然不需要独占式的优惠贸易。正因为一时超不过,所以需要独占贸易。1813年的时候印度的棉纺织品还能以比英国同类货低5-6%的售价在英国市场上挣钱。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需要自由贸易。所以英国的独占贸易本来就是英国的纺织机还不能打败印度的手工机的结果。至于打压的手段,那自然什么都来。尤其当以彻底杀死印度棉纺织业为目的的时候,逼迫织工破产饿死人当然要做。因为走私倒卖印度棉布在当时是一门有利益的事情。不把印度织工逼死,就算是官面上禁止了,走私依然还是存在。所以就应该源头上就给它掐断。这里依然说明了英国的纺织机在改进了动力和生产方式之前,不是印度人的对手。所以要依靠大炮和饥饿降低对方的生产力,这是强买强卖,不能说明机器效率高。强买强卖我认为跟瓜分非洲还是不一样的,因为非洲长期以来并无什么需要从西方购买的,非洲人也不穿衣服,不需要纺织品。所以英国有限的生产力不能顾及那么多。而昏睡病也对瓜分非洲起到了阻碍作用。但是后来机器生产力上来了,超过了人力,所以要瓜分非洲,争夺资源的来源。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进入了市场,需求产生了,所以昏睡病也给顶住了。那个时候才应该算是争夺市场,强买强卖依然普遍但是代价越来越高,你强买强卖,人家可以选别家。德皇给打电报庆贺,就闹出来英国人跳脚开战了。这说明还是生产力大爆发了,市场份额才需要争夺。和生产力低才强买强卖还是有不同的。

                • 家园 中东人确实比中国人更适合工业化

                  而且他们离西欧近,学习的机会更多。

                  他们主要就是毁在这个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上了,在阿拉伯帝国衰落之后,穆斯林帝国的武力就从来没有掌握在本地人手里过,基本上都是国王引进马木鲁克性质的部队作为自己的嫡系武装(非洲的那几个穆斯林国家,比如什么马林朝之类的,就买黑奴做马木鲁克;埃及人买高加索奴隶;奥斯曼人从基督徒中强征男童),绿教的宗教势力就知道忽悠这些粗鲁不文的奴隶(马木鲁克按制度不能把财产直接传子,所以大多捐给了宗教机构,埃及马木鲁克王朝别的文化都衰落,就是清真寺修得一个比一个漂亮)

                  如果真的是包税人掌握了全部政权,说不定盗亦有道,搞得好一些。(美第奇家族就是替教皇打理教会款项发得家,其实也是包税人性质,可是人家的素质.....绿教的教士真是吃白饭的啊)

                  • 家园 不止,还有他们的世界观也不行

                    我认为他们的世界观严格上说也是循环论。不过跟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是一个自封闭的理论,一切均可解释。前提是有条条框框的,但是前提是不可复现的或者实现的。所以中国人闹到最惨是阿Q,总得想个招说服自己,打嘴巴也是打另一个我,才能平静。

                    绿教徒的世界观是混沌论。也就是不能解释的就是不能解释,全看安拉啥意思。听天由命算了,能解释的往死里解释。解释到吃完烧烤怎么洗手都得管。前提给定的无限宽广,方法论却又狭窄的要命。再加上三位一体。结果就是现在这个德行了。在这个世界观的前提下,我认为就算是包税人掌握了全部政权(实际上他们除了军权全都抓到手里了啊,除了几个出名的大帝,大部分绿教国家的行政都是包税人来搞,行政职位多是跟包税区挂钩的,由包税人竞争。哈勒吉和阿克巴都搞过中央派遣。前者用的是一次到位,没维持下去,把自己搞倒了。后者用的是软刀子慢割,税官阿明跟地方包税人争夺土地材料,最后做了好大妥协才弄到手,刚完成就挂点了),也只会是清真寺修得一个比一个漂亮,女人越玩越多而已,就跟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家一个德性

      • 家园 另外我觉着穆斯林史学家都有放嘴炮的习惯

        “由勒都思赤对自己这番徒劳无益的话感到后悔,交纳5万第纳尔作为罚金。”这也太多点儿了吧,估计不是自己主动交的

        耶律楚材为北中国地区定的税额不过110万两白银,大约也就110万第纳尔。奥都剌合蛮能够中标,主要就是能一下把税额提高一倍。扎兰丁的辖境比北中国小,直辖属地更小得多;他的维齐尔哪来那么多钱啊,如果真有,一定是刻剥人民所得。

        耶律楚材死后,有人诬陷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明显是按穆斯林包税商的思路来的)。皇后命令侍从大臣麻里扎前去查看,只有十几张琴、阮以及几千卷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蒙古蛮子是不知道中国书籍古玩值钱啊

        • 家园 我看由勒都思赤这厮定是对他的包税区敲骨吸髓

          也难怪都到沙法维王朝了,伊朗还有奴隶。我猜那时候,由勒都思赤也是一个哈扎尔班达克(有着成千上万奴隶的人)

          拉施德也是个敲骨吸髓的好手,他贪污的钱据说可以在伊斯法罕的风水宝地起一顶级的居住区。志费尼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的成绩

          • 家园 不是伊斯法罕,是苏丹尼耶

            当时史书译作 孙丹尼牙的地方,城郊干脆就有个 拉施德镇,拉施德有十个儿子入朝做官

            其实光是 迁都改建的公共工程就有不少贪赃的机会的了

            伊儿汗国时间不长, 却至少有三个首都,蔑剌格 、大不里士(桃里寺)和孙丹尼牙,每次迁都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很大的。

          • 家园 志费尼家族是 饱狼,拉施德是饿狼

            志费尼家族 几代都做 包税人,拉施德一个 刚改信伊斯兰的犹太人,若不是蒙古汗王垂青,哪能权倾朝野,横征暴敛。犹太人似乎没有危机意识,拉施德之前的 撒菲-到剌就是一犹太人,做阿鲁浑的维齐尔,被发飙的蒙古王爷和异密们杀了,灭族抄家;拉施德还是一个作风,当然一个结局(这厮颇狡猾,将自己的著作用波斯和阿拉伯文互译,且抄了好多抄本,所以至今尚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