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写给胖卡弟弟 -- 虎王2006

共:💬933 🌺9093 🌵15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这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资料的分散性和易损失性

                            打了好几千字,满怀深情的,结果不小心操作失误,全丢了。

                            个人就说几句吧,一个是基督教传播属于比较近的事件,不能拿近的跟更早的比。一个是中国三百年一次的战乱有洗地的作用。文书档案损失太厉害。目前考古发现,比如秦代竹简和敦煌文书,这类档案还是有的,但是除了以这种很特别的方式保存的,其他保存下来的几乎没有。。。。还有一个就是资料的分散性,传统的中国价值观不便于那些笔记体的文献资料的传播,因为雕版印刷在中国几千年占据主导地位,而雕版印刷的耗力巨大,只适合印那些印份很多的书,这类笔记散文的记录性质的,只适合笔抄,又因为不符合时代的价值观,而容易湮没无闻。

                            想想红楼梦都能散失个差不多,就大概能理解为啥这类材料传不下来了。

                            古代的家谱一般断代的时间不会太久,就会被续上。而自文革以后,家谱不仅断,而且没有人有兴趣也没有那个太大的能力去续上了。人力的流动等和当年都不是一回事了。我爷爷也想续的,可惜弄不成了。

                            我姥爷还有本《集古良方》一册,清代的刻版书籍,草纸。现在国内也只有某个大学好像有一套了,文字的损失毁灭,一至于斯。

                            • 家园 其实史学界现在对古代材料遗失有一个新解释

                              大意是,现在古代资料,反而那些记载在竹简 木简的资料比纸张保留的基础文献资料丰富。尤其是,关于基层社会管理的资料。不仅遗失于历代战火,还有很大原因是纸张保存年限远远小于竹简等材料。

                              还有笔记类散文外,我很喜欢看尺牍。有趣的多。不过,我提的事情,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西方积累的资料,往往有是有组织,有系统有理论基础的一个整体调查。其积累的指向性与搜集范围,就我们现代科学分析研究角度而言,要比我们古人系统的多有用的多。古人更局限在个人兴趣爱好或者某一种实际生活需要上来做资料整理。那种全面社会调查报告式的资料积累,几乎看不见。

                              • 家园 公理化体系

                              • 家园 如果您说的是古代,可以说西方古代基本就没有多少资料。

                                西方古代史的材料按照中国标准基本都只能归于“野史”和“传说”。

                                葡萄对西方太崇拜了!

                                你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博客,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值得一观。

                                http://blog.sina.com.cn/huangzhongp

                              • 家园 敦煌文书是有类似于这样的资料积累的

                                其实古人有的也喜欢掉书袋或者类似的记载每件事情的,客观上也算是符合现代的史学观了。典型的是战国时期的董狐的故事,和后来的起居注。可以看出来史家是喜欢事无巨细的记录很多东西的,有时候也会加以总结,当然,有时候他们更多是不加以评注。

                                关于纸张的保存问题,确实是很大的问题。加上古时候很多时候造纸技术是不过关的。更成为问题。古代的基层资料,在当时可能认为是无甚价值的,自然不会有多少人加以特殊保护,使之流传到今天。不用说当年,就是现代不也一样?我曾经在大学时期在某个烂柜子里看到过8*8时期学生的悔过书几份,这类东西恐怕也未必有人以为是史料。还曾经见过文革后期某老先生出差花销账目一本,不到一个月花了一万多块钱,当时给我惊愕的,因为当年的一万多实在太惊人,而且他账目极其详细,买了什么,送谁了,寄送样品,差旅费,等等,都有,当然自己花的也不少啊,然后我就发现了其实当年也不见得就比现在清廉多少。可惜当时没有偷出来加以保护,估计现在也没有了,过三十年说不定也算份文物。

                                敦煌文书里面有大量的户籍资料,和一些详细性的关于钱粮户籍和当时社会生活的记载,作为官府类似调查资料的一种参考文献?

                                http://www.doc88.com/p-495549656855.html

                                秦代的竹简也有类似的。什么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之类的。

                                http://tech.sina.com.cn/d/2007-12-07/17281900276.shtml

                                其实根据这些内容不难推测,关于整个社会体制调查的文献类资料很可能是汇总在地方官给皇帝的邸报或者是奏折里面,但是这部分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很少。而极少有公开发行或者传抄的。一部分原因大概是因为无趣,另一部分原因是无用。

                                每个朝代一旦更替,一般焚烧宫室不可避免,这使得上一代的起居注和奏折能保留下来的极少。

                                西方出现系统调查那是后来的事情吧。举个例子,马可波罗游记,和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对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的认识,基本两个属于同一水平线。而前者显然晚的多,而且由于身份的局限性,后者理应比前者在题材上要局限一些。1600年以前的,甚至更早的,目前我还不太清楚西方有啥非常完善的调查资料出来。1600年以后,中国三百年里,连话都不敢随便说,阅微草堂笔记这样的都不敢随便写,更不要提社会调查。封建王朝很多年里是反对老百姓群集议事的,明清两代尤其如此,好像当时有法律,多少人以上聚众是有一定的控制的,当然法外的情况也很多。因此封建社会即使有社会调查也一定是官员做的。

                                然后,因为官和吏是不同的,官很可能不会数学,或者是并不深入群众,这个社会调查也用处不大,或者是错误百出:)或者官真的调查了,写了个奏折给皇帝,却被战火烧掉了;或者是官真调查了,但是写的太无聊了额,皇帝不看,哈哈。

                                古人更局限在个人兴趣爱好或者某一种实际生活需要上来做资料整理。那种全面社会调查报告式的资料积累,几乎看不见。

                                包括葡萄大在上几个帖子里面所说的观点,我很多是比较认同的。其实个人觉得古人只局限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上,或者是需求上来做,有一部分原因还是封建王朝对思想的控制和客观的价值观的引导,就是葡萄大你说的,什么都要往伦理道德上扯,往“实用主义”上扯。

                                中国历朝历代都要丈量地亩人口,要不怎么交丁税,摊丁入亩一直到雍正才解决。故此中国历代都是有人口的调查的,敦煌石室的文书也反映了这点。

                                但是比较奇怪的是,这种结论很少公布或者被外人所知。可能是我不太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比如后来韩非子那篇著名的写人口的“大父未死又有二十五孙”,基本上全是猜测性、模型性的推断而少有实证数字。后来的钱穆的关于中国人口的考证,依然是很多建立在推论的基础上而不是传递下来的史料的基础上。莫非当时人口地亩是带密级的资料?

                                其实,目前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科学的几个基本工具在中国没发展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重要的力量。比如某些人就认为中国古代只有技术而无科学,理由是没有成型的科学哲学的理念出现,仅凭朴素的哲学观念推动不起来科学的系统的发展。个人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统计学,假设检验(当然这两个在西方起步的也比较晚),比如再早一些的归纳演绎基本方法,比如更早的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工具。

                                因此现在中科院入学先学一门课,叫做“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然后,如果是博士的话要加学一门“科学社会主义”。

                                其实葡大你讲的一些,比如传统文化某些地方对社会发展是个牵制或者制约,我在上硕士一年级之前,甚至更早想过一点。还有其他的一些想法,我当时也想过。无他,受了这么多年的理科教育(虽然教育的不成功,出来还是数盲),结合早年自己的传统文化浸淫,两下对比,大体有点感觉。葡大的某位祖上不就也在这个问题上思考甚多吗?甚至为此牺牲自己利益而不辞,虽然他不是学理工科的。

                        • 家园 普通人的话,西方社会在近代的记录还是比中国的家谱靠谱很多

                          美国这几百年内基本每一代白人,不管男女,不管地位高低,都有记录可查,这个记录包括生死婚姻,也包括各种公共活动的记录。

                          所以那个老头可以经过考据之后清楚地写下他的几十个祖辈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那些年干过什么,到过什么地方,嫁娶了谁,当然再发挥一下,写写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就可以出一篇历史小说了。甚至他都不用太多想象,基本是流水帐。

                          我见过上数五代祖先的照片,但对十七世纪时候的祖辈可能就只有家谱里一个名字了。

                        • 家园 上古、中古、近古是不一样的

                          中国在1600年以前的资料绝对是世界第一,不过讨论到早期近代之后的欧洲,人家的资料档案不比我们少。

                          此外,中国各地有多少档案馆图书馆里面的珍贵资料密不示人?或者烂在地下室?即使开放,又有多少人去看呢?网上历史爱好者千千万,真愿意拿历史当职业来整理国故的趋近于零。大家最多就是用维基、放狗、百度一下,就做完研究了。

              • 家园 暴雪不就星际 魔兽 暗黑么 哪个算现代的?
                • 家园 wow?

                  魔兽里的人生百态,那奏是现实赤裸裸的反映阿。宏观上,中国人打工,美国人用白条换,最后啥现实产品目有,但是中国增加外储,国内增发人民币。微观上,美服小白大把,开开心心,以成年人为主,国服高端玩家各种炫耀各种勾心斗角,为了鸡毛蒜皮兄弟反目,以闲散人员大学生为主。美服靠wow致富的没见过,国服工作室都成产业了。

          • 家园 说的越来越到核心了

            这个国家的30年转型的新贵们追求的恰恰是传统的那种士大夫和贵族化。该来的终会来,在时间长河中,多少民族国家灰飞烟灭,多少文明只剩后人凭吊。

            如果中国人集体选择了这条路,无话可说,让后人翻书时候还能用中国汉字就满足了。

            确实是现在对于维稳的代价已经超过临界了,人还是要靠自己去解放自己。

            大乱大治。

            • 家园 就古老文明的传承

              基督教很值得琢磨。尤其是天主教会。那几乎是人类现存最古老的组织了。这个组织从某种程度上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最初效仿的对象。我们所熟悉的风浪与坎坷他们经历过。我们所不理解不明白的风浪与坎坷他们也经历过。到今天,他们在冷战后再次掀起了去世俗化的一股潮流至今不息。这里对抗衡工业化与资本主义侵蚀各个文明来说,即使没有多少借鉴意义,也有值得汲取的经验。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马克思韦伯这样评价过新教世界,他说西方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文明贡献。构筑西方成功的各个领域的成就最早实际都不是来自西方。但是,西方最终能采各家所长结合西方自身文明的发展最终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眼见的高度。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么。

              • 家园 我对宗教的理解

                从属意识形态范畴的宗教能够在资本与封建官僚系统的博弈斗争中壮大起来,一是因为在前两者的博弈过程中宗教系统自身完成变革的速度要远大于封建官僚系统,二是因为宗教的本质属性。在对宗教本质属性方面的观察分析中,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宗教竟然同时具有着资本和官僚系统的各自身上的不同属性特点,也就是宗教系统在经营管理意识中同时具有着收敛型和放射型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一特点的存在,使得宗教系统能够比封建官僚系统得以迅速的完成自身在前两者博弈斗争时的变革,更加适合该时代的发展,这种改变在那个时代,使得宗教与资本的冲突远远小于宗教和封建官僚的冲突

                放射型和收敛型

                前文提到一个概念——放射型。这是对资本发展中的经营管理意识的描述。正是在放射型经营管理意识的影响下,资本发展的一些要素条件被明晰了,这些条件包括市场的扩大化、资本无国界、小政府等具体的概念。所以,放射型性质对应的是要求经营无边界限制。但是对于拥有国家、属地、成员等概念的皇(王)权管理者而言,这些概念的性质首先就加载着边界属性。这是皇权与资本权力在经营管理意识上的根本不同,也就是皇权自身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性质是收敛型的,而资本自身发展需要放射型的。

                关于资本,我们总结出其本性是逐利贪婪、厌恶限制。也可以说资本总选择走着利润最大化的道路、总选择走着利润获得最迅速的捷径。当资本的这些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提高、工业化的深入,到了今天我们发现,资本在经营壮大的发展历史行程中,其管理意识最大的特点一直是放射型的。正因为这种以放射型为重点的经营管理意识,就出现了其要求并推动市场不断扩大化甚至资本无国界等意识概念的产生。反过来当这些意识概念成为现实后,又不断的推动着资本循环经营壮大。也就是资本的势力越庞大,他就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限制越小。

                由于宗教同时具有收敛性和放射性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一特点的存在,使得宗教系统能够比封建官僚系统得以迅速的完成自身在资本和封建皇权博弈斗争时的变革。从而更加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适应资本的发展。而国家和民族的性质其收敛性远大于其放射性。

                https://www.here4news.com/article/365750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