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赫尔曼.沃克与他的战争小说 -- 潮起潮落

共:💬108 🌺38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抛开具体人,也折射出TG一个问题

                  TG对外军有了解的代表人物,基本都是搞翻译、搞资料的出身的业务干部(张将军、金一南、尹将军,等等),没一个军事指挥干部。

                  改开后,TG军事上要搞接轨、变革啥的,翻译们(姑且这么说吧)很占便宜,他们接触的外军资料多,把人家的玩意整理整理打个包,就能当成自家的东西,既时髦又讨巧。

                  而从作战部队来的指挥干部纯属土包子,玩玩儿TG老一套的摸爬滚打还行,一玩与国际接轨、军事变革啥的准瞎菜,外面的世界咋回事肯定不如前者清楚,自然提不出新思想。

                  你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么一个情况?:)

                  • 家园 所以还是要提高部队的文化素质

                    特别是军官队伍的文化素质。

                    像帕格这样的军官,指挥、军械、战略都不错,邓尼兹,巴顿这些猛哥都累死,老牌强国的军官培养体系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 家园 以前倒是搞过探索

                      在共军里,整体而言,最有文化的群体是飞行员。80年代初期吧?开办了飞行员舰长班,估计也有文化素质考虑,那时总讲培养复合型人才,后来这个飞行员舰长班就再无下文了。多少年过去了,好像就出息了柏耀平一个人。

                      老话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见军事指挥干部是部队的灵魂,对胜败至关重要,所以好的军事指挥干部一定要出思想。比如邓尼兹的狼群战术、隆美尔古德里安的装甲兵运用战术,以前土共的围点打援、迂回穿插、近战夜战,都很不错。

                      现在世界上好像普遍缺乏这种既有思想性、前瞻性,又能带兵打仗的军事指挥干部。

                      • 家园 或者采用另一种方法

                        从团营连干部中招收一些年纪轻、文化高、有外语底子的苗子,强化一下英语,专门负责对外军的调研,过几年再外放带兵,可能会比让翻译人员学军事更靠谱一些。毕竟语言只是工具,军事才是专业。

                        49年建国后,在外交政策上我们也是另起炉灶,对于原外交人员基本留用但不重用,只是让他们起个培训教师的作用,真正做大使的是一批将军,他们也许英文不行、不会打领带、不会吃西餐,可是他们是从血雨腥风中过来的,至少政治上坚定,能毫不含糊的维护国家利益,这就足够了。

                      • 家园 没打过仗,也不知道谁能打谁不能打

                        象“乌贼”号上的胡班少校这样的,现实中不知道有多少。老美比较搞笑,在《兄弟连》里也按了个类似的角色。

                        实际上,不仅是军队里,任何一个领域一个企业都需要有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干部。往往,在官僚化以后,这种干部就越来越少了。中国,美国都一样。只有在高速变化的环境里(比如战争),把官僚体系拖垮以后,这样的优秀干部才能脱颖而出。

          • 家园 俺的启蒙是宋老师的《火与剑的海洋》
          • 家园 我看的第一部宋老师的书就是《燃烧的岛群》 ,

            还是下半部,当时这部书很抢手,图书馆借不到上部,只好将就,还好内容不会脱节太大。

            后来才知道《北极光下的幽灵》也是他的作品,不过只是看了小人书,小说是在《燃烧的岛群》之后。

      • 家园 华伦出击前,帕格脑子里不断浮现圣经片段挺震撼

        “我儿押沙龙,押沙龙我儿,我恨不得替你去死”,实在是凶兆。小说写得临场感极强。

        • 家园 那本书后来弄丢了

          临毕业去图书馆退卡,说这本书丢了,硬扣了我十元押金。那时候看过几本不错的书:刘亚洲的《写给男人们看的书》、乔良的《末日之门》、《绿色贝蕾帽》、《战争风云》我看的是小儿书。还有一本书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曾有一只鹰》。

          美国战争文学挺有特点的,敢于揭露军队里黑暗的一面,表达反战声音,还时不时透出一种黑色幽默,譬如《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样的小说很难得。

          • 家园 美国人写的战争文学、战史确实很抓人

            主要的生动,情节、细节很丰富。美国作家里,还有一个写战史的约翰.托兰的作品也很棒。

            有个美国作家迈克尔·甘农写的《黑色五月》也挺棒的,讲二战反潜战的。

            美国写海军装备的也有俩大牛,一个是诺尔曼.波尔马,一个是诺尔曼.弗莱德曼,汤姆.克莱西写装备也不错。即使是很枯燥的装备,他们也写的很好看。

            刘亚洲啥的写的顶天了算报告派文学,总觉得写的不太靠谱,个人不是太欣赏。

            • 家园 刘上将的纪实小说是看内参片写出来

              看着很精彩,其实就是他妈的从录像带上翻录的文字。这样的人也能在军中成为上将军,何其能也。只能是赵军而不是秦军。

            • 家园 我觉得刘的文章就是一粒子弹

              现在回头看《恶魔导演的战争》、《这就是马尔维纳斯》、《攻击攻击再攻击》当然没有当时的激动,可是要想想刘亚洲写这些文章的时代就会发现它们的意义不一般了。

              那还是个文革刚结束,人们思想开始追求解放但还没真正解放的时代。经历79年边境战争后,大家对老毛的人民战争理论开始有点怀疑,但仅仅是怀疑,真正的现代战争是什么样?该怎么打?这个还是没解决。刘亚洲的报告文学就是一粒打穿思想惯性的子弹,回答这些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