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40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确实错了,11世纪

                    以安萨里为标志,此人生于公元1058年,卒于1111年。我记错了他的生卒年份

              • 家园 另外阿拉伯人的翻译工作不可小看

                因为在古代,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

                古代的文化是不象现在那样提倡创新的,希提在阿拉伯通史里提到阿拉伯人其实也是 述而不作 的(马坚在这里翻译的很好!孔夫子也是这样对待古代文化的)。只是,不同的语言是适应不同生活环境发展起来的,翻译别种语言的著作时,很快就发现本族语言里常有无法表述的问题(就如英文和中文,并非每个词都能一一对应),这样就逼迫翻译者去思考,如何改造现有的语言去描述原文中的意思,尤其是翻译修辞学、哲学著作,几乎就是改建出一种新的表述和思考方式

                (别的不说,中文的四声就是受佛典翻译影响才出现的)

                于此同时,对于科学技术著作,阿拉伯人在翻译的时候还进行研究和加以注释,不仅增加了很多内容,而且也变得更加易于理解。此外,阿拉伯人还引进和融合了印度学术的很多内容,至少在数学上阿拉伯数字(印度数字)的工具对于数学方法的通用性贡献是非常大的。

                最近刚看到的一个例子,麦蒙哈里发读古希腊天文学著作,看到埃拉托色尼的实验(埃氏根据夏至日太阳在亚历山大里亚和阿斯旺的角度-阿斯旺恰好在北回归线太阳直射,以及当时已经测量的两地距离测算地球的大小,由于误差抵消的原因,埃氏的结果和现代结果非常接近),埃氏最后的结果是252000斯塔德(stadia),问题是麦蒙时期学者们对于一stadia有多长已经争论不休了,于是麦蒙派人重复了类似的实验

                由于以上的原因,十一世纪起,西欧人开始发展起来,如饥似渴的翻译各类古希腊著作的时候,阿拉伯人的书籍(学术二道贩子)反而起的作用比拜占庭人保留的作用还大些(按说拜占庭人存的是原版,麦蒙哈里发曾出大价钱从拜占庭得到不少古希腊著作抄本)

                在历史上(不含近代)我知道的说一种语言的文化,极力吸收另一语言文化的例子,共有:

                中国文化翻译印度佛典(其实也包含了相当数量的印度科学和文学作品)包括藏族人翻译佛典

                阿拉伯人翻译希腊、波斯和印度书籍

                西欧人翻译阿拉伯和希腊书籍(这个是文艺复兴的前奏)

                比较特别的是古代 罗马人不翻译希腊书籍(大部分罗马文化人是双语人士

                古代日本和韩国人 不翻译汉语书籍,直接用汉文典籍

                对于阿拉伯翻译运动和之后的文化创造活动,需要指出的是,从公元1000年起,阿拉伯人的学术活力开始转衰,正统派思想开始抬头,其实伊斯兰教本身的学术,如四大教法学派的教法创制,一般认为也是从公元1000年起就趋于结束。(到巴格达哈里发政权彻底灭亡之后,逊尼派教法学家一般都认为教法创制之门已经关闭,什叶派因为有通天的伊玛目的存在-虽然伊玛目已经隐遁了,但什叶派始终认为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创制新的教法判例....结果搞出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来,无语

                而公元1000年,其实也是伊斯兰世界里异己文化势力趋于消灭的日子....即伊朗高原的传统土地贵族 德赫干 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突厥武力夹击下消亡的时候;就我看到苏联版通史的介绍,基督教寺院保留的土地,基本上1000年之后在埃及就没有了

                总的来看,当伊斯兰教开始在文化上不输于他的各位老师的时候(大翻译运动中东方基督教徒、犹太教徒、拜火教徒、萨比教徒的人数显著的和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符,起得作用相当的大),也就是这些老师们所依据的社团在经济和文化上(政治上和军事上早就认输了)趋于衰亡的时候,阿拉伯人自己的文化活力似乎也就衰落了,偏偏他们引进的 新鲜血液 是 突厥人和蒙古人,结果文化人就只能学习尼扎姆丁-欧贝德-扎康尼,以插科打诨和阿谀奉承来谋生了

                通宝推:五藤高庆,
                • 家园 埃及留有一处基督教修道院

                  在著名的沙姆沙伊赫,据说那个修道院有一封来自穆罕穆德的保证书。这可以解释一个现象,穆斯林恐怖分子在那个地方制造过很多流血事件,却一直对那个修道院高抬贵手。

                  最近我加了一个微友,在叙利亚的苏韦达乡下,那里似乎是各教杂居,有穆斯林、基督徒和德鲁兹人。这个微友是基督徒姑娘,看彩照比较像欧洲白人,看视频感觉更像斯拉夫人,也有阿拉伯人的影子。

                • 家园 没有必要高看阿拉伯人的翻译工作

                  阿拉伯人的翻译工作让西欧人在经过近千年的蛮荒之后第一次重新见到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果,不过也就是如此了。阿拉伯人这些二手货对西欧人意义,可以类比19世纪日本翻译的西方学术文献对中国的意义——让中国第一次见识到了这些学术,但中国真正建立起完整的学术体系,还要到解放后从苏联的成体系引进。西欧人也一样,他们真正对古希腊、罗马学术有全面了解,还要等到15世纪东罗马灭亡后,东罗马的学者、教士们将东罗马的古代书籍、手稿带到西欧以后。

                  • 家园 东罗马又没有闭关锁国

                    何况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君士坦丁堡都被攻陷了,咋没听说掠夺这类书籍到西方呢?此外,当时西欧还有学生去科尔多瓦的大学留学学习,教材既有希腊罗马的翻译著作,也有阿拉伯人自己的成果。根基还是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西欧社会没有这个科研需求,天主教的存在禁锢限制了科研发展。

                    • 家园 天主教的存在禁锢限制了科研发展 这句话不确切

                      公元1000-1500年间,在西欧积极学习、翻译和发展学术的,绝大部分是天主教会体系的成员-即他们大部分都有神职身份,不是平信徒,欧洲的世俗学术是1500年左右才开始昌盛的

                      而1000年左右这个时间节点,恰恰是天主教会开始从原来世俗封建主手里夺回权利的时代(克吕尼运动和格里高利改革、以及授职权争夺)

                      天主教会对学术发展中的异端倾向的打压固然存在,但是由于西欧政治分裂,所以这种压制的力度并不大

                      早期天主教会研究学术,根本目的当然是为了用学术支持信仰,但并不算固步自封,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教会支持学者在西班牙翻译各种学术著作,甚至包括翻译古兰经以及组织和犹太教学者论辩

                      更重要的是,在西欧,神职被认为是学者的身份之一,即学者本来就应该是神职人员,而且早期学者都是靠神职的身份来吃饭的(比如哥白尼)

                      天主教会走向学术发展的反动,时间标志是伽利略审判(所以才会后悔得给伽利略平反-好吧这一句是我脑补的

                      • 家园 问题是天主教不允许非天主教许可的科研研究

                        罗杰培根就因此被关了很多年。巴黎大学在天主教控制下就只能研究实用性科学比如医学,天文学就别指望了。

                        • 家园 兄弟,这又是个被误导的概念

                          巴黎大学,乃至全西欧的大学,从诞生起到近代国家对他们世俗化之前,一直就是教会控制的,只不过是当地教会主导(相对自由一点儿),还是因为地位高而教廷加大了控制力度的差别

                          教廷确实对各大学的学术研究范围作了限制,这些限制有的是为了防止“异端”思想,有的则纯粹是抢饭碗-我忘了哪个大学了,只能教罗马法,他们申请设立教会法的讲席,教廷不批

                          这个帖子前面讲到波兰国王卡齐米日三世设立的克拉科夫大学,最初也是没有神学讲席,直到亚盖洛国王时期才成为全科的大学

                          另外,教会对学术方面的各项谴责和禁止,类似于当时伊斯兰世界的禁酒法规....执行力度很差,只有比较特别情况下才会出现严重的冲突和迫害——这种冲突和迫害倒是到了近代加剧了,亦即在新教改革出现之后,天主教会出于应战的目的,加大了思想控制,而且也是当时整个社会发展决定了教会机构更官僚化,从而能够形成更严格的控制

                    • 家园 只能说你不知道而已

                      第四次十字军把大批拜占庭的书籍、文物和艺术品掠往西欧,这件事公认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先声。

                • 家园 重复,删

                  ……

              • 家园 阿拉伯的正统派也不是一家啊

                在穆尔太齐赖派流行的时候挨整的比较狠的,就是最保守的 伊玛目 罕百里,现在沙特(也只有沙特)比较流行罕百里学派的教法,在成吉思汗四里面马木鲁克朝有个学者叫伊本·泰米叶的(被没收了图书死在监狱里那个)他学说和著作对18世纪阿拉伯半岛兴起的瓦哈比教派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近现代的伊斯兰复兴思潮和运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思想影响。他被称为“罕百里教法学派的权威”、“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先驱”。(其实正统派因为老古板,很容易得罪世俗政权,也没少受迫害)

                伊斯兰教比较正统的四大教法学派中,哈乃菲、沙菲仪和马立克流传较广,他们都比罕百里派要温和,流传也广

                总的来看,伊斯兰教世界在近代之前,还保持了一定的学术自由,没有独尊一家,所以为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点点空间,但趋势是越来越死板,至于为啥如此,超过了我的分析能力

                中国的趋势也是如此,唐代是佛学、道家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宋代是儒学内部思想发展和争论的时期,蒙古!@·#¥%—*,明朝初期就死板的多了,明末勉强有一点新材料新方法引入,到清朝又是钻进死书本里去了——对了,伊斯兰世界的学术发展也是类似的趋势,越到政治、经济双重衰落的时代,学术界越是钻到死书里去,保守情绪越强烈,科学发展就没戏了

                (ps 清代虽然是政治经济都达到稳定的时间不短,但其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落后,像陶瓷生产居然被日本追上,到清后期出口的物资已经以茶叶这样的初级产品为主啦。当时西方已经能自产丝绸瓷器,不再以中国货为奢侈的高级品了,日本人在江户初期,由于从韩国引进瓷器生产技术,居然把明末中国主导的市场抢去很多,真悲摧)

                通宝推:五藤高庆,
              • 家园 其实中国历代都在研究天文学,但是从宋代起进步不大

                马蒙曾经组织天文观察队,到帝国各处作实验观测,重复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生活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为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馆长)的实验,确定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而此前不到一百年,大唐的僧一行也在皇帝的支持下作类似的工作

                到宋代,中国的历法编订水平由于数学工具的限制,开始不得不反复修订,很多历法用十几年就和天文观测不再一致了

                中国天文的水平在元初,由于引进西方伊斯兰数学工具,又有一次进展(回回历),之后就不成了,明代居然只有一部历法用到底,好不容易明末徐光启等人引进西方技术,结果崇祯历书虽然编成,但未及颁行

                总的来看,西方尤其是古希腊的数学工具(推理和证明体系),在经过阿拉伯人引入印度数字工具改革之后,对天文学的发展意义非常大,这也是西方学术界看重阿拉伯学术的原因之一

                • 家园 从小说《宰执天下》里看到的一个解释:

                  宋朝禁止民间研究天文历法,太宗皇帝开始便颁布天下的禁止私习天文的诏令,凡以天象妄说休咎,一律流放万里。只准钦天监那小猫两三只观测星相的后果是,传统的历法偏差越来越大,到后来居然还不如北边的辽国历法准确。

                  • 家园 天文立法还是得靠国家出资研究吧,私人谁耗得起

                    这种研究没啥技术含量,长时间的观测,精确记录就能出成果,古代马雅人连金星历都凑出来了.私人搞这个有些浪费时间啊,要研究也研究天体轨道之类的东西,地球绕太阳多长时间那就是个常量,和圆周率一样只在实际应用中有意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