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F-35优秀吗? -- 晨枫

共:💬213 🌺747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晨大能不能介绍一下英德意的“狂风”战斗机

      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毕竟是美苏外唯一变后掠翼军用飞机。

      而且几种机型分别不同用途,也有很多共享。

      武器和航电比较强大,也比较复杂。

      至少好于米格-23。

      • 家园 对“狂风”一直提不起兴趣来

        机型的话,就是对地攻击型再加一个英国特有的防空截击型吧?这东西把60-70年代的航空科技集大成了,本身不知道有什么特色,除了那个战斗机世界独一份的三转子涡扇发动机。比米格-23更好?要看怎么看了。米格-23没有自动变后掠翼,但机动性方面不会差于“狂风”,后期的米格-23MLD可以和F-16拼一拼的。

        • 家园 我刚好看到空军之翼

          狂风的研制思想是:

          1 低空突入的对地攻击。这点和美国的F-111和苏联的苏-24有点像。但是狂风的目标是对于苏联和华约集团的二线装甲部队和机场作纵深打击(一线部队由美洲虎和美国的A-10对付),而苏联华约的防空系统又特别强大,稍微升高高度就是死,所以对于这点做足了功课。

          2 对地攻击的飞机更加强调需要有一定的自卫能力。所以空战能力高于F-111和苏-24,但是低于第三代那几种战斗机。

          3 能在恶劣的短跑道起降。

          1-3是三家共同需要。应该说狂风在这方面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可挂装北约各种对地对海攻击武器。缺少精确制导武器,主要是60-70年代这种武器还不成熟,而且中欧和东欧地形复杂而且多云雨,激光制导炸弹反而不如常规武器可靠。

          4 英国需要一种截击机。主要对付是苏联远程而来的“逆火”或者“苏-24”的轰炸机。苏联的战斗机如米格-21,航程有限,威胁不到英国。而且英国前面有盟国空军挡在前面。所以需要截击机1)高速,2)有航电能够发现超低空飞行目标,特别是能在北海上发现3)带的空空导弹多,一次可以消灭足够的目标 4)航程和留空时间长,可以在北海上空巡逻。这种拦截型号是以苏联比较笨重的高速远程轰炸机为假想敌,所以狂风的空战性能并不高,也不是一种争夺制空权的飞机。其格斗性能比美国的F-4没有很大提高,但是在以上几项明显好于F-4。除了英国,德国意大利对于拦截型不需要。卖给沙特的拦截型,沙特也不满意,减少了购买数量,然后买了美国的F-15。

          但是这种机型的意义在于在于积累欧洲国家合作的经验,为了后来的“台风”的发展作了铺垫。

        • 家园 狂风走的有点像F-4的路

          就是一个机型多用。大大强化了对敌攻击职能。

          这个机型空战出场不多。但是空战似乎主要目的是用于截击。

          好像有篇东西“阿拉伯的“鞭挞者”—MiG-23 中东战史”,里面说到Mig-23的操控性很差。

          出口只有沙特一家。沙特倒是F-15和狂风都收了。

          • 家园 狂风的一机多用侧重点非常明显

            “狂风”的要求有一机多用。但是偏重点很明显,是对地攻击第一位。冷战时期苏联和华约日益强大的装甲部队在可能爆发的欧洲对于北约是非常严重的威胁。而空军虽然北约占有优势,但是六七十年代对华约的优势也在缩小。而苏联集团的地空导弹也有很大发展,在越南和中东,都表现抢眼。北约集团已经不能简单地利用传统的空中优势来抵消华约地面装甲集团的力量。在越南,美国的F-105和F-4面对越南的低空导弹都战战兢兢,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的F-4也在苏制导弹面前损失不小。

            这时候,北约需要各种层次的新型攻击机。而且要利用低空突破对方雷达导弹防御。美国的F-111在越战后期低空轰炸,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欧洲盟国也需要一种类似的飞机来打击敌方的目标。

            在技术上,欧洲发动机技术落后于美国,财力也有限。对于英法意来说,在美国F-15空优战斗机即将服役的前提下,研究空优战斗机并不重要。但是研制以对地攻击为主的战斗轰炸机,却能为北约抵抗华约侵略“发一分光”。因为成本原因和发动机原因,飞机尺寸不能太大(相对于F-111),刚好也能使这种战斗机有一定空战能力进行自卫。

            也就是说,在北约和华约对峙期间,狂风负责对付的是华约第二线的机场和装甲集结地区。而第一线敌人坦克部队有美军的A-10,英法的美洲虎,还有直升飞机打,更远的华约目标有F-111和B轰炸机等对付。而夺取战场制空权的任务交给了美国的F-15,美国和欧洲盟国的F-16,还有法国的幻影等。

            所以狂风的偏重点在于低空(苏联和华约的雷达和防空导弹,不飞低空就是自杀)突破执行轰炸任务,飞机的设计,主要的武器和航电都用于此。附带要求飞机能够在恶劣环境下起飞降落,比如较短的跑道。飞机要有一定航程,载弹相对多,机体结构要结实。

            空战主要是执行任务中的自卫。所以狂风虽有空战能力,但是主要是在执行空袭中对付偶尔出现的敌方战斗机的能力。而且假定的战场在低空。狂风由于这个特点,飞机的外形重量和发动机的推重比,都不适合高机动性的空战。但是相比基本没有空战能力的F-111和苏-24,狂风的空战能力又好得多。

            这种任务英国德国意大利都需要。所以三国都装备了IDS。

            截击型ADV是英国独家需要,而且是在IDS后面发展的。这种截击型主要是对付苏联越过北海轰炸英国的远程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由于当时苏联的战斗机航程不远,所以狂风ADV没有和苏联的战斗机比如Mig-21格斗的需要。要求是有航电,中程导弹,和足够的航程和续航能力,就可以。所以ADV德国和意大利没有装备,因为不需要。英国装备截击型,也是因为经济上没有能力研究出一种专门的格斗性更好的飞机,所以更像就地取材。

            而狂风在执行这些任务上,也确实比这些国家原来装备的F-104和F-4好。

            由于狂风在处在北约欧洲战场这种部署层次的产物,而且变后掠翼本来就给成本和维护增加了技术难度,事实上出口就很少。只有截击型沙特进过,但是并不满意。在80年代中国和西方关系紧密时候曾经考虑过从西欧引进狂风,但是后来因为考虑到这种飞机的技术难度太高当时很不容易吃透,决定老老实实搞自己的歼轰-7。这个确实是明智的一步,不然八平方后如果西方一禁运就十分被动,再回去搞自己的战斗轰炸机又浪费了多年时间。

          • 家园 还有就是狂风和中国歼轰-7还有点关系

            这个link里面的东西还有些信息

            http://afwing.com/aircraft/panavia-tornado-fighter-part3_5.html

            狂风IDS与歼轰-7的比较

            狂风在设计思想上与歼轰-7的比较

              狂风IDS是西欧为建立独立空中打击力量所发展的新装备的组成部分,作为远程攻击机的狂风IDS是与较小的“美洲虎”战术攻击机配套发展,用途是在欧洲爆发的大规模常规战争中对华约纵深的机场等重要目标进行打击。北约国家依靠欧洲自行发展的狂风IDS、“美洲虎”和美国驻欧空军部队的A-10和F-111,可以在武装直升机和远程轰炸机之间形成连贯和系统的空中打击体系,能够在战争中利用多层次的密集空中火力阻塞和杀伤预想中华约庞大装甲兵集团的冲击。欧洲的北约部队在面对华约装甲兵团和航空兵集团全面突击时,“美洲虎”、A-10可以用来担负在近距支援时攻击装甲兵集团的任务,而狂风IDS则侧重于突击敌方纵深的重点目标和桥梁、机场。挂载BL755和JP233、MW-1撒布器的狂风IDS是北约在冷战期间最好的机场封锁武器,狂风IDS在海湾战争中对伊拉克机场的攻击中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是采用低空突防手段的狂风IDS在突防作战效果上却证明了其设计上的成功。

              在各个航空强国都竟相开展了对战斗轰炸机研制工作的时候,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处在“文革”所造成了混乱之中,落后的基础研究和制造技术给中国航空兵器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空军和航空科学技术人员虽然处在这个不利的条件下,但是始终还在对中国空军作战力量的发展而进行着努力。我国独立研制的被称为轰-7的超音速轰炸机的模型在1988年的国外航空展上首次展出,被命名为FBC-1的出口型战斗轰炸机又经过10年以后,终于以实机的形式出现在珠海航空航天展。FBC-1的国内装备型歼轰-7在FBC-1首次在珠海航空航天展露面之前,就已经小批量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试用,在1999年10月1日的50年国庆阅兵空中编队里,由6架歼轰-7组成的战斗轰炸机编队正式向世界宣布了,中国军队已经装备了第一种国产现代化战斗轰炸机。歼轰-7的装备填补了我国航空武器型号的空白,使中国军队的空中武器系统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我国空中武装力量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转化。

              歼轰-7最初是空军为了替代落后的轰-5所发展的超音速轻型轰炸机,从歼轰-7最初被给予轰-7的编号就可以看出空军对项目的观点,空军和海军在轰-7发展过程中发现超音速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之间的界限很小,因此在项目发展后期将作为轰炸机提出的轰-7项目调整为歼轰-7战斗轰炸机,编号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歼轰-7在设计上下接强-5和上接轰-6的装备要求。歼轰-7在设计中是一种具有较好的纵深突防能力,可以对敌防御纵深的点、面目标和海上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卫空战能力的先进机种。歼轰-7提出时所设想的攻击目前同样是前苏联庞大的机械化兵团,单纯从作战目标的角度上可以说歼轰-7和狂风IDS几乎是相同的。歼轰-7虽然在技术类型上属于强调对地攻击的战斗轰炸机,但是与同类的F-111、苏-24相比较还有所不同,苏-24和F-111因为飞机过重,机动性能较差,基本上不具备空中防御的能力,过于单一的用途使苏-24和F-111与歼轰-7和狂风在战术和使用特点上有一定的区别。我国的歼轰-7在规格和性能特点上更加类似于狂风IDS,引进并合作生产狂风IDS在歼轰-7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里,还曾经一度成为取代歼轰-7研究发展计划的备用方案,由此也可以看出狂风与歼轰-7在战术定位和性能要求上确实比较接近。

              狂风IDS在欧洲战场作战的时候可以得到战斗机的有效掩护,美国驻扎在欧洲的战斗机部队也可以用来给狂风IDS扫清空域,防御方担负防空任务的战斗机对狂风IDS的威胁并不明显,这就使狂风IDS只需要具备基本的自卫防空能力就可以满足需要。中国空军可以担负制空和护航任务的战斗机力量严重不足,这就需要歼轰-7必须具备比较好的自卫防空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能够负担必要的防空任务。歼轰-7虽然在设计上没有什么特色,采用的技术也不够先进,但是因为飞机的推重比较大,机动格斗性能确实比较好,基本上具备了和第二代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的能力,在加速性和爬升率方面也能够满足与第二战斗机作战的要求。

            歼轰-7和狂风IDS各自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歼轰-7的发展过程远比狂风IDS漫长和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基础条件上的差异,战斗轰炸机的作战能力除了飞机本身的飞行性能外,航空电子、火控导航、飞行控制与机载武器都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性能标准都会对战斗轰炸机的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歼轰-7目前与狂风IDS存在的最大差异就是因为装备时间的不同,当歼轰-7真正能够满足中国航空兵需要时狂风IDS已经接近退役。对于歼轰-7和狂风这两种战斗轰炸机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的技术战术条件进行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技术和战术条件下的同类飞机各自的发展过程,也可以对战斗轰炸机在21世纪的空中战场的地位进行基本的分析。

              歼轰-7与狂风IDS这两种飞机在很多方面都很接近,但是不同的技术基础和作战环境给这两种飞机带来了不同的发展过程。按照基本的技术数据可以看出,歼轰-7的气动设计保守,在载弹量、电子设备和低空突防能力上与狂风IDS有一定的差距,机载武器的性能和种类上存在的差距比飞机性能更加明显。歼轰-7因为受到国内航空技术的限制,虽然服役的时间比狂风IDS晚了14年,但是在综合作战性能上与狂风IDS基本型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参加海湾战争的改进型狂风IDS的差距更是十分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当歼轰-7在1994年开始小批量试生产的时候狂风IDS已经停止了生产,基础基础的薄弱使歼轰-7并没有赶上战斗轰炸机发展的黄金时间。

              在中国和西方在上世纪80年代的接近时期里,我国曾经计划通过直接引进国外先进飞机的方法,来改善空军作战飞机陈旧落后的问题,狂风IDS、F-16和幻影2000都曾经是候选的目标。这几个型号之间有所不同的是,F-16和幻影2000的引进计划并没有干扰国内的J-8II等型战斗机的发展,而狂风却在中国空军引进飞机的项目中预备取代歼轰-7的发展项目。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狂风IDS必然导致歼轰-7受到影响而下马。引进狂风IDS虽然可以比歼轰-7提前10年形成战斗力,但是因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在当时还只达到西方60年代初期的技术水平,我国航空工业对狂风IDS采用的先进电子系统、变后掠翼装置、电传控制系统和先进航空动力都没有任何经验,引进狂风IDS后无法解决狂风IDS飞机及其配套系统的国产化,甚至维护和保养也不能够完全依靠国内的力量解决。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在80年代末期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化后,西方的军事技术封锁将会使狂风IDS的国产化完全无法进行,已经采购的成品机也会很快因为备件无法保证而失去战斗力。这时候即使再开始重新研制歼轰-7,所耽误的时间和造成的损失也将是十分惨重的,根据后来情况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军事决策单位将歼轰-7项目坚持下来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

              歼轰-7的发展有着很多的偶然因素,如果当时引进狂风IDS战斗轰炸机,那么歼轰-7的发展项目必然要半途而废,一个很有希望的机种就将失去在中国天空翱翔的机会。很多朋友认为歼轰-7首先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是空军不喜欢串列双座的战斗轰炸机,但是从空军曾经很认真的计划使用狂风IDS取代研制中的歼轰-7的事实来看,空军并不是排斥串列双座战斗轰炸机,而是歼轰-7本身的技术性能无法满足空军对战斗轰炸机的需要。歼轰-7刚刚开始服役的时候只有性能水平较差的机载火控雷达,根本没有机载地形跟踪雷达和类似功能的电子吊舱,这个缺陷就使歼轰-7虽然在设计上也是以低空高速突防作为标准,但是落后的航空电子设备使歼轰-7在当时根本不具备有效的低空突防作战能力,笨重而又缺乏突防能力的歼轰-7基本型根本无法满足空军的作战需要,这才是空军没有接受歼轰-7基本型的根本原因。歼轰-7基本型的电子设备虽然无法满足空军突防作战的要求,但是在背景干扰小又没有地面障碍物影响的海上却有较好的作战效果,而歼轰-7较大的有效载荷又可以满足海军航空兵对于导弹攻击机的战术需要,歼轰-7使用远射程的反舰导弹执行对舰攻击作战任务时不需要深入目标舰艇的防空火力范围,这也就能够从根本上回避歼轰-7突防能力差的缺陷,因此歼轰-7最初是作为海军导弹攻击机进入海军航空兵服役。

              中国国内的雷达和航空电子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步之后,已经有条件依靠国内的力量为歼轰-7改进型装备现代化的机载雷达,具备低空导航和地形跟踪功能的歼轰-7改进型真正的满足了空军对战斗轰炸机突防能力的要求,而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又使歼轰-7有效载荷大的优势得到了发挥。歼轰-7的改进型通过在航空电子技术和机载武器系统上的发展,已经可以满足中国空军对战斗轰炸机的技术和战术要求,歼轰-7的改进型也就得到中国空军的接受开始进入空军服役。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歼轰-7的时间比狂风IDS要晚14年的时间,这个时间上的差距恰恰是发展一代作战飞机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当中国航空兵的歼轰-7形成有效战斗力的时候,不但国外F-111、狂风和苏-24已经大都处于被新机型取代前的准备阶段(美国空军的F-111已经被F-15E取代,EF2000和苏-34是发展也已经达到交付前的试验阶段),中国空军也已经得到比歼轰-7综合战斗力有明显优势的苏-30MKK。歼轰-7与上世纪末期国外发展和装备的多用途战斗机的性能差距非常明显,因此中国航空兵大规模装备歼轰-7和歼轰-7A并不是因为歼轰-7有什么特殊的优势,而是因为国内的航空生产条件无法向空军提供更好的飞机,依靠引进的苏-30MKK在数量上不能满足航空战术打击力量发展的需要,所以歼轰-7的生产主要就是填补苏-30MKK在装备规模上所存在的不足。

          • 家园 早期米格-23有严重的操控问题

            主要是太多东西需要手动控制,后来改进了。

      • 家园 一搭眼以为这帖子是陈经写的,牛掰啊,再仔细看看是晨枫啊
    • 家园 对中国而言是一架优秀的战斗机

      当然是站在假想敌的立场

    • 家园 对中国而言是一架优秀的战斗机

      当然是站在假想敌的立场

    • 家园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太贵了

      F35完美实现了当时立项时候的各种技术指标,全面超越当时的招标要求。就是太贵了。

      如果这东西做的便宜,那就是个完美。但这东西当初为什么立项?因为F 22太贵了。所以这从根本上就有了问题。

      F35的实践过程和理论分析,说明了隐形飞机就不可能做小,做小了也不省钱。这东西只比F22省了个发动机钱,其他单项全面贵过F22,而且从理论上就不可能比F22便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