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教育探索】孩子“犯错误”怎么办?-- 写在前面的话 -- 夕曦

共:💬22 🌺11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教育探索】孩子“犯错误”怎么办?-- 写在前面的话

    这一系列文章是根据我在国内讲座整理出来的,我在前几个星期已经介绍过这个讲座。夕曦:【原创】该不该打孩子?与孩子“犯错误”怎么办?

    在给出正文之前,先谈谈一些想法。

    上星期天(12月16号)上午,我们需要花近两个小时和女儿谈谈她夜里做的噩梦--她梦见了14号制造美国康州校园屠杀的凶手。

    我不惊异这件事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惊异的是这个10岁的孩子对此事的认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她告诉我们她之所以不安,是因为班上有个孩子和凶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我们知道她谈论的是谁,我女儿是那个孩子在学校中能够交谈的仅有的两三个同学之一,是那个孩子和班上同学与老师有效沟通的唯一渠道。几个星期前我们专门和女儿的班主任见面,不是讨论女儿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是讨论那个孩子的问题,她对我们孩子产生越来越多的、让我们觉得不太合适的影响。

    那个孩子的家庭和我们一样,也是个中国家庭,但她越来越不能和父母交流,心里话只和我女儿说。一年前,她的母亲需要给我们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我想很多人可以大致猜出,这个孩子“可能”有自闭症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我们的看法,不是明确的诊断。可以想象,处于这种状态,我们无法直接告知那个孩子的父母、讨论我们的想法。

    12月14号,当我在下班的路上听到校园屠杀事件,了解到大部分受害者是孩子时,我有相当大的把握认定凶手有自闭症或严重的自闭症行为。因为这类人除了严重的沟通和社交问题以外,最突出的症状是极度缺乏甚至没有人类的情感共鸣(empathy),他们完全不能体会其他人的喜怒哀乐,才会如此的冷血。07年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制造大屠杀的凶手,也有这些特点。夕曦:学龄前教育的特点(3-6)

    目前,主流认识是自闭症是先天的、由遗传因素决定并起主要作用。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理由是自闭症是心理精神疾病,而人的大脑发育的关键是在出生以后与周围环境发生密切的交互作用下完成的,所以环境因素更为重要,其中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养育是最为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为此,我在讲座中提出了教育健康(卫生)这个概念,英文是educational health。夕曦:教育探索(七)—学龄前教育的特点(4-2)

    昨天晚上,我和一个朋友讨论这个概念。朋友极力反对,她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政治不正确,有自闭症患者的家庭已经极度痛苦了,你还要告诉他们造成的原因是他们自己?

    我承认她说的有道理,但这不是我的初衷。这只是我在研究中的发现,有大量的家庭由于不当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出现类似自闭症患者表现出来的行为。如果家长能够意识到问题,越早做出适当的干预,达到的效果就越好。这其中,家长对孩子“犯错误”的不当处理是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的产生相关的。

    通宝推:盲人摸象,宇卿,注册之后,拈花虎,leqian,南云北望,渡泸,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贴

      容我慢慢看

    • 家园 送花赞扬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这个是好文章,顶出来

      看了这几篇文章,再回顾一下小女的成长,基本上都是按着这个套路来的,呵呵。

      这几篇文章,我唯一有点担心的是,在你说的这种理想环境成长的小孩,对抗压力的能力,是否会有点弱?

      • 家园 对抗压力最强有力的支持来自父母

        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后也是最可靠的安全港湾(safe harbor)。

        举个例子,前几年药家鑫的案子刚披露出来时,我在国内和母亲一起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当节目介绍到药家鑫看到车祸受害人在抄他的车牌,临时起意杀死了受害人时,我对我妈说:“我敢保证药家鑫从小受到父母很强的暴力虐待”。我妈当时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更多地被案件因小小的车祸导致杀人而感到不可思议。

        我的解释很简单:车祸是个突发事件,如果当事人处理不了,其家人理所当然地是他寻求帮助的地方。而此案中当事人慌不择路地选择杀人,说明他害怕父母家人(如果他父母还在的话)比杀人更甚,车祸让他家人知道了比杀人对他来说更加恐惧。父母对孩子控制极端严厉或常常使用家暴进行教育的孩子,处理突发事件或处理偏离计划情况下的能力一般会有问题。

        • 家园 再请教一下

          上次幼儿园公开客,老师提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大概是独生子女多的缘故,老师发现小朋友普遍比较自我,同学间合作的情况不怎么样,或者说,玩游戏时不怎么懂得和其他同学配合。

          在小女身上,我发现是她和几个同学玩,挺开心的,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和某一个玩,大多最后都会吵起来,这个同学的妈咪和我太太是好朋友,也没把这个放在心上。两家人常见面,但见面几乎都一样,刚开始玩的开心,不久就吵闹。

          于是我就问女儿:为什么你和琪琪,瑜瑜等人玩,就不会吵,和斌斌就要打?小女的回答说:琪琪,瑜瑜她们是善良的女孩,所以不吵,但斌斌太调皮了,所以要打架。

          我再问:为什么你说琪琪,瑜瑜是善良的女孩?小女答:她们听我话啊!

          原来如此!斌斌原来是不听小女指点,所以老是要吵闹。我猜,斌斌肯定也是投诉小女不听他的话。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教导小孩呢?

          • 家园 确实有可能和独生子女有关

            你孩子和她们的朋友应该刚刚过了合群的阶段,也就是和小朋友能够玩到一起了。这时候不再是以自己为中心了,而是需要逐步学会和其他小朋友、老师互动了。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的养育方式又不太一样,有的家庭将孩子过于关注孩子以孩子为中心,无形中给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人和她是不平等的心理印象。

            有些家庭不适当最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地给孩子灌输竞争的意识,一定要比别的孩子做的好等等,会进一步强化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人和她是不平等的心理印象。

            在这种心理情况下,孩子和其他人互动时,会以“她们听我话啊!”做为互动的衡量标准,以此为起点进行交往。因为从家庭走到外面的世界,这是孩子最熟悉、掌握得最好的与人交往方式。当她们遇到与家庭里不同的情况时,对其他孩子是否听自己指点就非常敏感,也对其他孩子对自己的指点会有很强的反应。国外这个年龄段孩子之间矛盾中最常见的抱怨就是“谁谁谁太bossy”。

            处理的方法:家长应该利用这个机会

            (1)教孩子学会分享,有获得也要给予;

            (2)给孩子解释、建立平等的概念,同时逐步在家里降低以孩子为中心的方式,能和父母平等互动是很重要的自信;

            (3)帮孩子分析情况,教孩子从其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4)如果不发生危及安全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要当场直接干预。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

            (5)鼓励孩子创造更多、更新奇的玩法,可以把家长小时候玩的游戏教给孩子,让她领着小朋友玩。同时,家长多个孩子提供和朋友在一起自由玩耍的机会。

            另外,“两家人常见面,但见面几乎都一样,刚开始玩的开心,不久就吵闹。”两个孩子可能太熟悉了,待在一起时间长了很容易产生矛盾,可适当缩减每次在一起玩的时间,但增加玩的次数。

            • 家园 非常感谢!

              回看过去,我基本都按你提的套路实施,基本上,小女没有太让我们夫妇闹心的,呵呵,除了分享方面,她稍微弱一点,不熟的小朋友,她绝对不肯分享一丁半点。

              只是在国内,独生子女多,在校外,要凑多几个小孩一起玩,不那么容易。很多父母都把小孩送去学这学那,不那么容易聚在一起。

              现在小女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她以前3,4岁的时候,到楼下小区,随便逮个小孩就可以玩,无论是比她大,还是比她小,都行。现在反而有点害羞了,不认识的小孩,她就不好意思凑上去,看到别人玩的开心,她就在旁边看,就是不敢上去一起玩。搞到我经常要扮大灰狼,去抓她这个美羊羊。。。。

              请问:这样正常吗?是否需要我介入?

              • 家园 都很正常,如果家长想改变,也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变化

                除了分享方面,她稍微弱一点,不熟的小朋友,她绝对不肯分享一丁半点。
                你们在家里是否用物质对孩子进行奖励或处罚?或限制孩子吃她喜欢吃的食物?如果这样,孩子对手头上拥有的东西会看得很重,要和其他孩子分享就不太容易。

                对不熟悉的小朋友,不分享是很正常的。做父母的待人处事对不熟悉的人不也有个限度吗?这点上家长的身教更重要,遇到适当的场合,家长与不熟悉的人交往时,如果孩子也在场,可以事后和孩子说明,特别介绍是家长的心理感受、想法等。

                现在小女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她以前3,4岁的时候,到楼下小区,随便逮个小孩就可以玩,无论是比她大,还是比她小,都行。现在反而有点害羞了,不认识的小孩,她就不好意思凑上去,看到别人玩的开心,她就在旁边看,就是不敢上去一起玩。搞到我经常要扮大灰狼,去抓她这个美羊羊。。。。
                从执行功能概念上讲,以前孩子小的时候,是由父母代替她进行与人交往安全的判断。现在长大了,开始逐步建立这部分功能。她现在还在观察、摸索处理的方法,家长这时干预会打断她的学习过程。应有意识地放手,让她逐步摸索建立起来,长期下去孩子会更加自信、独立。同时,要不断地让孩子意识的家长随时会支持她、给她提供帮助,这样她就会在开始行动更有信心。但家长的帮助尽量不要直接接触其他小朋友,或者说不是直接干预。

                • 家园 再次感谢

                  物质上小女基本不缺什么,食物方面,糖果,汽水等零食,我们卡得很严,确实是作为奖励的手段。玩具方面,小时候她想要啥,我们就买啥,后来发现家里实在堆太多了,就开始逐步控制,要看她在幼儿园的小红花,才决定是否买。衣着方面,她开始有自己的品味了,偶尔会与妈咪有冲突,不过,输多赢少。

                  在物质方面,小女基本不闹,很少见她吵着要什么,还算是懂事的,我们基本不用怎么操心。

                  再次感谢你的指点!

                  • 家园 不建议使用食物玩具做奖励手段

                    一是这类手段很快就会用尽,家长就很难再得逞了。

                    二是这类手段只是控制孩子的手段,而不能教给孩子东西。长此下去,孩子从家长身上学会的是操纵人的手段(manipulation),而且第一个应用的对象多半是家长和周围的朋友。

                    三是食物是心理情绪、压力的安慰剂。其原因是在情绪、压力情况下,大脑消耗的能量和神经递质很多,需要休息补充,但生物进化演进的结果是给人体要求吃的信号。如果家长用食物作为奖励手段,不是很好。如果教会孩子自己控制适量的垃圾食品,实际上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这个过程也是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假如连吃都是被被人安排好的,想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缺什么?

                    我们对孩子一直是开放的态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糖果对她来说是玩具而不是食物。

                    • 家园 我们控制的主要是垃圾食物

                      象汽水,薯片,巧克力等,我们也教她这些对健康不好,导致咳嗽,喉咙痛,奈何,小女经常忍不住口。

                      其他食品,象一些饼干,糕点,我们就不限制,但三餐吃饱的话,她也不很馋这些东西,呵呵。

                      • 家园 巧克力对女性大脑有特殊作用,

                        好的巧克力(黑巧克力)对人是有益的。

                        汽水,薯片一般不在家了放着,孩子要也没有。但可偶尔买一些。如果孩子出去玩,一般会过度兴奋,这时候可放松一些限制。以后长大一些,可不断地给孩子讲健康饮食的概念。

                        • 家园 我也知道黑巧克力好

                          奈何小女试过几次后,嫌苦,不肯吃了。。较甜的,不控制的话,她就可以吃个不停。

                          汽水家里一般不放,但出去的时候,小女不时会缠着我们买。薯片要怪老婆,她自己嘴馋,不时要买些回来,不过是偷着吃,但有时还是会被小女找到。

                          健康饮食,还是慢慢教吧,呵呵。。

                          • 家园 健康饮食要找个孩子认定的权威发话。

                            比分她最听那个老师,可以选一天去接孩子是,和这个老师多聊几句,回来对孩子说老师表扬她了(老师多半会给家长说些孩子的好说)。孩子这时应该很高兴,家长就可以说老师还要去父母帮助孩子吃健康饮食,孩子一般会接受。以后孩子要垃圾食品是,提醒一下老师的话,但不要完全拒绝,可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减少。

                            模式是权威发话,家长只提醒孩子照着做。这样可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