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华民国的统序和顺承(1)-革命先行古惑仔 -- 龙眼

共:💬259 🌺1399 🌵2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洪門與太平天國-

      你說的洪門起源大致包攬了主流說法,當然還有其他說法!

      洪門其實也加入了太平天國運動,名叫花旗軍!出廣西時,花旗軍人馬已經比拜上帝會人馬多!加入後,由於謀反死罪,大部份人只能一直加入!

      洪門加入原因是由於信息不通,洪門誤認洪秀全是洪門領袖!洪姓等於洪門領袖,近乎冷笑話説法!

      哥老會是洪門混合青蓮教產物。秘密社團和秘密教門都存在底層社會,很難完全分割。

      关键词(Tags): #太平天國
    • 家园 中华民国的统序和顺承(4)-两个兴中会两个先驱和两起暗杀

      1894年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于秋季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这是多数国共近代官史上的记载,但是据不少非官方的好事学者查考,实际上当时的李鸿章根本就没搭理这位无照游医的群众来信,也就根本不存在拒绝一说。但孙也不是无缘无故要热脸去蹭李大人的凉屁股,孙和李之间有点不远不近的拐弯关系,李鸿章曾是孙在香港学医时的医学院的名誉校董,和孙的洋恩师康德黎有点私人关系,所以当年孙文毕业后苦于找不到能接收才大志远的孙二公子的医院,无法从驻院医生起步成为合格的持照医生,就找恩师康德黎托过李大人的门路想找个官府差事,而李大人倒也很给这位康师傅面子,要给孙安排点体制内的事情做,但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下面的小鬼要查孙的三代履历(这要是搁现在,多数人连查八代都没话说),可结果却惹恼了心高气傲的孙二公子,拍屁股就走了。就这脾气,幸亏没遭受当驻院医生的摧残,否则不要说干出美国王立山枪杀主管的事件,估计整个医院都要让孙二公子给轰平了,真是人各有命,不能强求。

      而1894年的这次上书应该是孙第二次找这位李校董了,但孙赶的时机很不好,正是李大人被甲午战争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结果没时间搭理当年那个不识抬举的孙二公子,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但这可又惹恼了心高气傲的孙二公子,既然进不了体制内,就只能推翻体制,自己当领袖了,于是一位革命家就此诞生。不是诞生了一位循规蹈矩的驻院医生,更不是诞生了一位九龙城寨里东躲西藏的无照游医;不是李大人府中的师爷参赞,更不是衙门里的逡巡小吏,而是一位顶天立地,勇闯天下的革命先驱。

      不过当时才28岁的孙二公子根本谈不上是革命先驱,顶多是个发誓要打出一片码头的古惑仔。而古惑仔要打天下就先要有自己的堂口,否则光靠单打独斗,顶多就是个杨佳的角色。于是就有了兴中会。但仔细阅读1894年到1901年的这段历史就会发现,当时曾经同时并立过两个兴中会:檀香山的兴中会和香港的兴中会,还都和孙文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是,据好事的独立史家考证,不象官方历史描述的那样,孙既不是檀香山兴中会的最初领导人,也不是香港兴中会的最初领导人。檀香山兴中会的首任正副主席是刘祥和何宽,而理事中也没有孙文的名字,但孙确实是靠着这个俱乐部加茶话会形式的兴中会募集了一笔几万银元的捐款,但也有人说是私募基金,和神木房姐或蚁力神有一拼,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其兄孙眉变卖家产所得的钱。于是孙文就和自己的几个古惑仔好弟兄,一起带着钱回到了香港,和早就在那里组织革命的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缵泰达成联合协议,合并成立了兴中会总会(1895年2月),这时距离成立檀香山兴中会的时间只过了半年多。

      这就有点奇怪了,按常理应该是先有总会,再有分会,而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在前,就应该是总会,香港的兴中会成立在后,就应该是檀香山兴中会的分支,怎么能颠倒过来,先搞个分会,再来搞个总会呢?难道孙会穿越,知道后面还有个香港总会?而后来那个檀香山的兴中会很快就被梁启超的保皇党给篡夺了领导权,或者象龙眼的猜测,其实本来那个檀香山兴中会的主要成员就和孙文尿不到一壶里去,不是什么革命分子,而是随风就雨的平常人尔,什么搞革命,搞保皇,搞房地产,搞蚁力神,搞传销,只要什么时髦就搞什么。所以等孙后来在1905年再回到檀香山时,就没了自己的兴中会的老窝,只好到志同道合的洪门那里登堂拜山,去给人家当双花红棍和二路元帅了。

      而在香港的兴中会里孙一伙也是外来户,杨衢云、谢缵泰的辅仁文社一派是坐地户,财大气粗,背后有香港的富商做大金主,所以会长(总办)的头衔就自然归了杨衢云。而说到比孙大五岁的杨衢云,可是比孙还要早的革命先驱,早在1890年他们的辅仁文社就提出了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而直到1894年孙还在做着想靠李校董的关系,进入满清体制内的幻想之梦呢。所以应该说杨衢云是和孙同时并列的两个革命先驱。而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甚至说:“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

      当在香港版兴中会成立之初,孙到底是什么职位,党国官史讳莫如深,一笔带过。而又是据好事者考证,孙不过是杨衢云、谢缵泰的高级秘书。后来以孙的正宗传人自居的蒋总司令曾经开过天价的赏钱,要出资一百万购买杨衢云亲戚保存的一张照片。原因是照片中杨昂然坐在前排,孙中山站在后排。此事在蒋前妻陈洁如的回忆录中有记载:“给他一百万!蒋介石不耐烦的大声说:本党必须取得这张照片及其底片,不计任何代价,尽早把它们销毁。”因为此照片泄露了孙在香港兴中会建会之初所处的真实地位。龙眼不会发照片上来,正在找人求教。大家可以到以下网址去看一下

      http://news.cqnews.net/html/2011-08/19/content_7851971.htm

      该照片拍于戊戌年,即1898年,前排的杨大马金刀,正襟危坐,而孙则稍显恭顺,侧身而立,其各自的江湖地位一览便知。但这一切,即他们二人各自的江湖地位,随着兴中会的两次起义而迅速改变了。

      香港版的兴中会,由杨孙两拨人马拼凑而成的古惑仔堂口在成立伊始就积极谋划武装推翻满清政权,这是党国官史的定调,但实际要谈武装推翻满清,对于一个只有十几人、七八条枪的古惑仔的小堂口来说,应该有点"大了",历史地看也就是准备朝一个看上去还十分强大的恶霸扔块砖头而已,但这也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因为当时的时代正值满清依靠汉族地主阶级刚刚镇压完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和北方的捻军起义,国家建设繁荣稳定之时,人心思定,群众对不稳定因素极端排斥,对反政府暴乱更是深恶痛觉,因此孙在初期宣传革命的时候几乎是到处碰壁,从国内碰到海外,根本找不到革命同志,还差点被愤怒的人民群众扭送当地派出所和维稳办。而唯一能和孙有共同语言的人群就是提倡反清复明的洪门古惑仔,而且有几位还都是各路洪门老大一级的人物,这时最为突出的洪门人物叫'郑士良',是当年广东三合会骨灰级的超级首领,是现在无人不知的香港著名帮会-和胜和,以及多数港版古惑仔团体的祖师爷的祖师爷的祖师爷。

      当年清末民初的香港本来没有拿得上台面的古惑仔团体,只有几个十分松散的小混混组织,后来到1909年时,当时广东洪门的天宝山派遣勇义堂(有说碧血堂)的红旗老五(联络员)“黑骨仁”来香港开设新堂,整合了香港各个小堂口,都以“和”字为号,就有了“和胜和” 、"和安乐"以及其他既独立又联合的“和”字派三合会组织,这算是香港正版古惑仔团体的建党伟业。而郑士良在1888年就被推为广东“三合会”的首领,所以说这位骨灰级的洪门大哥是香港所有正版古惑仔团体的祖师爷的祖师爷的祖师爷。

      而这么一位古惑仔江湖上神一级的人物,自从见到比自己还年轻三岁的孙二公子,立刻就对其景仰无比,甘受驱使,为了孙的革命理想从此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由此就不得不佩服海归公子孙文的非凡的见识、绝伦的谈吐和超群的领袖魅力。于是孙立刻就有了一伙可以为自己的革命理想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的古惑仔打手,就是郑士良的广东三合会和他们的兄弟团伙。就这样,香港版兴中会里的杨衢云、谢缵泰一派动员一些港商出钱,而孙中山一派动员洪门三合会的古惑仔们出命,武装起义就这样草草地开始准备了。

      正所谓人的命是天注定,就在全国人民心向和谐,热爱朝庭的时候,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从1894年8月 一直打到1895年4月。经过改革开放而貌似繁荣强盛的满清政府被一个小日本给打得一败涂地,输了海战,又输陆战,丢了朝鲜,又丢旅顺,还被小日本给屠了城,直到4月17日脸上挨了日本刺客子弹的李鸿章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才算暂时稳定住阵脚。这时举国悲痛,全民愤怒,终于看清了满清政府的虚假繁荣和腐败专制的真实面目,开始寻找新的救国出路。而这时正是港版兴中会成立后的第二个月,可谓恰逢其时。

      1895年10月,就是港版兴中会成立的第八个月,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场革命党人领导的起义-广州起义拉开了准备的序幕,由当时的兴中会首领杨衢云坐镇香港准备后援,由孙文领着郑士良和陆皓东以及郑士良联络的三合会的打手砍仔们到达了广州。孙文当时好比是后来我党的前委书记而领导军事,等于掌握了军权,但这也是非孙末属,当年杨衢云的辅仁文社从1890年以来就一直就鼓吹革命,可之前从没有过像样的武装斗争,想来应该是这些人属于小资分子,找不到看对眼儿的古惑仔肯为之卖命。钱没了可以再赚,而命就一条,没了就赚不回来了,所以非要有孙这样革命气场无比强大的鼓动大师,才能把古惑仔们都给煽动起来,扑向沙场、慷慨赴死。古惑仔的特点就是要么看不起小资,而一旦看到某人有做大哥的魅力,就能为其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后来毛领袖领导王佐、袁文才估计也是这么个情况。

      但万事开头难,这次(1895年)的广州起义还没打响一枪就因消息泄露而失败了,白白搭上了陆皓东和不少三合会古惑仔兄弟的性命,等于是砖头还没扔就让人家一巴掌给拍了回来,拍砖的人自己却被拍了个五眼儿青。为此孙文和杨衢云都被清政府通缉,香港政府迫于压力禁止二人在五年内入境,于是孙杨分别流亡海外,孙在英国还差点被清廷使馆给押送回国,明正典刑。但孙也不是一无所获,广州起义虽然未放一枪,但乱党首脑孙文的赫赫威名却随着起义的消息、通缉令的发布和英国蒙难的新闻而传遍了中国各地和海外有华侨的每个国家。从此孙文不需要用杨衢云一派的招牌,只要打出自己的招牌就能很容易地筹募到大笔捐款。更主要的是他的乱党首领的实际身份,让其在日本的军界、政界和民间有了一定知名度,可以拉来近邻列强的超级赞助。于是五年之后的1900年9月,孙在日本统治下的台北建立了新的起义指挥部,又是命令自己的好兄弟-洪门大哥郑士良等人赴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在这之前,孙以检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的理由,成功地要求杨衢云自行辞职,自己经过推举成为了港版兴中会从实际到名义的首领(总领),从军委前委书记正式升格为党的最高领袖,算是在自己的堂口正式坐馆了。

      而随后进行的1900年10月的惠州三洲田起义在孙总领的英明领导下,在郑大将军的无畏冲锋下果然是打得有声有色,虎虎生威,一度发展到2万人,只可惜后来日本政局变化,撤消了对孙的后援和接济,最后起义军弹尽粮绝,各路古惑仔赶紧风紧扯呼,发扬善于跑路的专长,各自解散跑路了,郑士良几乎是只身逃了出来,但这也是够本事的了,想想太平军的多数首领,有几个能从清军手下活着逃出生天的呢?而郑士良能两次从清军魔爪下逃生,看来洪门兄弟善于自我保护,能屡败屡逃,屡败屡战的本事不是一般造反者能比得了的。

      但就是这么位两次都能大难不死的洪门大哥,却在1901年8月27日于香港被人神秘恐怖地毒杀了,享年38岁。而那个已经卸任的前港版兴中会的首领杨衢云也在同一年的1月11日,就是在郑士良死前的半年被人暗杀了,享年40岁。党国官史把这两起暗杀都归罪于满清政府的罪恶勾当,但这就引发了龙眼的一个思考,满清政府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动不动就暗杀政治对手的恶劣习惯?

      请看下集《残酷的暗杀与温柔的内战》

      现在午休时间,请众网友欣赏另一位清朝骨灰级古惑仔大佬的精彩表演: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2OTEzNDg0/v.swf[/FLASH]

      有人缺德把唱词给遮住了,下面是另找的唱词:

      唱词:【西皮导板】将酒宴摆置在聚义厅上,【原板】我与(呀)同众贤弟叙一叙衷肠。窦尔敦在绿林谁不尊仰,河间府为寨主除暴安良。黄三(呢)太老匹夫自(呃)夸志量,指金镖借银两压豪强。因此上我两家比(呀)武较量,不胜(呢)俺护手钩暗把人伤。他那里发甩头【二六】打(呐)某的左膀,【快板】也是某心大意(呢)未曾提防。大丈夫仇不报(呐)枉在世上,岂不被天下人(呢)耻笑一场,饮罢了杯中酒换(呐)衣前往。【散板】这封书就是他要命阎王,众贤弟且免送(呃)在这山岗瞭望!闯龙潭入虎穴某去走一(呀)场。

      通宝推:苦药汤子在美国,让领导先走,
    • 家园 龙眼兄请继续

      刚才发现兄台的ID上有一个横线,不知何故?千万请不要离开,毕竟多数河友都是支持您的发言,请不要为极少数人的谩骂而负气出走,否则真是亲痛仇快了

      • 家园 放心,龙眼不是那种人

        只不过是被小人陷害,暂时被关禁闭了而已。

        这点让我很奇怪,正儿八经发帖的被关禁闭,上窜下跳的无耻小人反而没事。当然啦,也许那些小号也被关禁闭了,不过这样太划不来了,人家用一个刚注册的小号,就可以把一个辛辛苦苦的人一起拖下水。

        我要建议铁手,处分要根据人的等级来,同样的错误,给新ID关禁闭的处分,给老ID就最多警告一下,这才公平。

        • 家园 这种事不是那么单纯

          铁手的网站想不被国内封,肯定要有所取舍,对国内的网管势力有所迁就。这些网管与半块们是一体的,你说铁手能做什么,最多能够得到国内网管的理解把西西河当作可以被半块们影响的试验田也就足够了,否则就是拔插销了,两害相较取其轻,这根本就不算是选择,与西西河管理的个人倾向其实关系不大,只要你想要国内读者这块大饼,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大家互相理解吧,半块们其实也不容易,又有多少自称的自干五是真的自带干粮的呢,网上做戏的话听听就得了。有人把人生当戏台,有人把互联网当戏台,你如果看的明白,就不用较真了。到西西河找找自己感兴趣的帖子不是挺不错的么。比如龙眼这样的帖子,如果能跟龙眼说上话,也劝劝他,做自己的事,甭管别人怎么说就对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