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华民国的统序和顺承(1)-革命先行古惑仔 -- 龙眼

共:💬259 🌺1399 🌵2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华民国的统序和顺承(1)-革命先行古惑仔

    以前说过封建王朝的统序和顺承,现在说说中华民国的统序和顺承。这里所说的统序中的统字,指法统,就是以什么口号、制度和信仰治理国家。而统序中的序字,龙眼理解是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秩序,而这里最大的秩序就是如何安排领导人的顺承罔替。这两件事情如果安排得当,这个国家就可以长期稳定,否则就会陷于动乱,甚至山河破碎。

    而说到短命的,风雨飘摇的中华民国,就是一个典型负面例子。其统序就一个字:乱。而领导人的顺承就一个字:战。首先,中华民国这个称谓就不太恰当,应该叫中华军国,因为在这个国家里,小民们说话一般是不算数的,只有军阀说了才算,而且是谁做军阀做得最大谁说话就最算数。从袁督师,到冯将军,到曹大帅、吴大帅,再到蒋总司令,都是军人出身,做军阀越做越大,把其他军阀给打趴了,掌握了国家,就成国家领导人了。但那些为封建帝制惋惜的人也不要太嘲笑这个混乱的中华民国,历史地看向来如此,每个昌盛强大的王朝灭亡后必定连接一个混乱不堪的乱世,从几十年到上百年不等,这要怪只能怪上个王朝维稳维得太厉害,久压之下负能量的原子弹爆发了,要清理现场没个百八十年是不行的。

    这里有个问题,中华民国是军人掌权,可最早和满清皇朝过不去的却并不是军人,而是一群群的古惑仔-帮会分子,外加邪教分子,统称会道门。那么其中的帮会又与满清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话说明朝本是元末的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朱闯王一手创建的,出于阶级出身的认识体会,朱闯王对那些地主阶级和官僚集团总是看不顺眼,对贪官又要剥皮又要实草,还诏告动员老百姓大鸣大放,进京上访,谁敢在车站拦着往黑监狱送就灭家灭族,所以朱闯王朱太祖和毛闯王毛太祖一样,都是农民出身的人民领袖,因此明朝治理官僚比较严酷。而官僚集团和地主阶级对明朝的国家领导人也就不太恭顺,骂明君又是暴虐又是昏庸,又是不学无术又是不务正业,要不是后来龙眼看了几篇当时来过明朝的欧洲传教士写的报告实录,还真以为明朝就是人间地狱呢。但总之,明朝最高统治者和官僚地主阶级的关系长期紧张,最后官僚集团和地主阶级集团干脆出卖了明朝,归顺了新的皇朝,中国就此成为由边区少数民族掌管军政中枢,汉人地主阶级闷头发财的满清皇朝。

    但这里唯独惹恼了一批人:社会底层的洪门古惑仔,使他们成了民族精神不屈的脊梁和不屈的魂魄。洪门的起源颇为神秘,各种说法不一,大致有这么几种,一说由郑成功创立,二说由郑的军师陈近南(即陈永华)创立,三说南明的一个将领叫殷洪盛创立,四说由反清的五个南少林弟子(五祖)创立,五说由一个试图造反的花和尚万云龙创立,六说由乾隆年间的贫民抗暴互助会发展而来。而洪门的洪字就是指失去‘土’的‘汉’字,指不忘汉人失去国家的深仇大恨。而主流共识的说法指洪门是由明朝遗老们组织下层贫民反抗满清强权的帮会组织,对外称天地会,对内称洪门,其后发展成几个大的帮会派系,所谓红花(洪帮)、绿叶(青帮)、白莲藕(理教)、外加袍哥/哥老。据说它们的起源其实都是一个,而其宗旨都是反清复明。所以从明末到清末搞愚蠢的皇族内阁以前,一般汉族的地主阶级是拥护清朝统治的,这是按阶级矛盾站队,而农民军加帮会古惑仔则是反对清朝统治的,这是按民族矛盾站队,外加阶级矛盾,因为欺压他们的既有满清贵族,更有支持清王朝的地主和官僚。

    所以有清一代,洪门天地会的古惑仔们没少给清王朝的和谐稳定添堵找麻烦。但古惑仔就是古惑仔,其起事的规模和持续的时间一般都不长,与另一种形式的造反:宗教起义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别。清朝的几次大的反抗起义:川陕豫楚白莲教起义,林清京师斩首行动(天理教),太平天国运动,都要比洪门古惑仔们搞的起义要大得多,影响也更深远得多。与之相比,象清前期的卢茂起义、李少敏起义、后来的林爽文起义﹑陈周全起义,太平天国时期的上海小刀会起义等,都规模不大,也就类似于规模大点的古惑仔街头对砍,只是跑去砍官府条子而已(但也够狠的,洪兴和胜和再狠敢砍港英的条子吗)。但洪门天地会的反清活动却是始终连续不断,而且反清的口号一直不变,斗争最为坚决,也最善于保存自己,很难被彻底根除。一句话就是:基础雄厚,屡仆屡起,屡败屡战。直到天地之间一声炮响,给洪门和中国送来样东西,洪门的造反才有了质的飞跃。

    当然这不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那还早呢。而是洪门得来一门真正的大炮:革命先行者-孙文孙大炮。

    以前听说孙文给清朝添堵参加洪门时是“双花红棍”的身份,还以为是象《古惑仔系列》里‘山鸡’或‘B老大’那样能冲能打的金牌打手,愣头青的打手身份。等后来仔细了解才知道,人家孙文是比‘山鸡’或‘B老大’的大哥:洪兴老大蒋天养还高得多的老大的老大的老大:南方几省洪门的总舵主,够威风吧。好比隋唐演义里九省五路江湖道的总瓢把子-赤发灵官单雄信的地位和威名。

    但为什么后来孙总舵主,孙总瓢把子又混回到了红棍的身份呢?这就要说说中国各地的洪门天地会和海外洪门天地会的关系问题了。

    话说洪门从开山设堂以来就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所以从清朝中前期以来,这些各地洪门古惑仔只要一有机会,只要能撮起一帮兄弟,就一准儿找当地满清官府砍条子。但毕竟古惑仔就是古惑仔,大家都看过古惑仔的电影,那里面常有两帮古惑仔对砍的场面,和实际黑帮的打斗也都差不多,双方要能一共凑齐上百人对砍就已经是大阵仗了,要能凑齐两三百人对砍就已经顶破天了。这就说明黑帮古惑仔的战斗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规模很难超过500人以上,否则就很难驾驭了。可满清官府就不同了,当地条子少兵少还有外地,还有外省,还有中军大部队,而且是长期训练的职业军人。所以虽然各地洪门天地会的起义一般开始都能旗开得胜,但最终都是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所以要论对砍,特别是打野战,古惑仔最终是砍不过官军的。这就也决定了后来终结清朝的最后一击不是靠贫民古惑仔完成的,而是靠穿上军服的古惑仔-‘新军会党’完成的。

    但是,古惑仔虽然砍人总是砍不过清军,但却有个天大本事,官军拿古惑仔一直没办法,就是会跑路,一看官军越聚越多了,自己兄弟们渐渐不支了,就赶紧“风紧扯呼”,撒丫子就跑没影儿了。但这‘跑’字说着容易,谁不会跑,谁不长腿呢?可要能成功逃脱魔爪而不被官军半路捉拿,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往哪里跑要清楚,半路怎么找食宿?怎么秘密躲藏?怎么穿州过府躲避关卡,怎么下码头上船,都是具体的逃生环节,有任何一处出问题就被官军抓去领赏了。但洪门自开山设堂以来就经由很智慧的开创者编制了十分详细的逃生预案。首先,各地的洪门亲如一家,大家虽然互不认识,但一经秘密介绍,既,摆三把半香手势,摆茶碗阵等,就能在各地彼此联络上。然后当地的洪门兄弟必须给过路亡命的洪门兄弟提供三天的食宿,并送到下个码头的洪门兄弟的地盘上,否则按门规严惩。这样以此推进,直到送该名或多名亡命兄弟到达目的地。

    因此有清以来,虽然洪门天地会在各地举事不断,并屡战屡败,但清廷在每次镇压了当地的洪门起义之后,都很难全部围歼当地的洪门会众。而是象赶鸭子一样,把当地的洪门古惑仔们给砍跑赶跑了,而很多人这一跑居然跑到海外去了。

    (下期请看:你们出钱我们出命)

    通宝推:mezhan,唵啊吽,宇卿,青木堂主,舞动人生,侧翼,sixue,老阿,bayerno,李寒秋,acton,rentg,双虎,大头大头,SenatorZhao,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民国统序(8)-打响武昌首义前三枪的倒霉小兵

      本文应该是龙眼在放假以前奉献给大家的最后一篇杂文了,以此缅怀很多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甚至是决定性贡献的无名小卒们。

      前面龙眼刚刚讲到四川袍哥在辛亥革命中起的重要作用,并不是要否定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而是过去无论是国党还是共党都在历史宣传上大书而特书武昌起义,却长期忽视四川袍哥和他们发动的保路同志军大起义的历史意义。如果让龙眼评判,应该说四川袍哥起义和武昌起义是砍翻清廷的连环双斧,四川起义是左手斧头,武昌起义是右手斧头,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是四川起义调动了清廷的六省联军由端方指挥向四川开拔,使得武昌空虚,新军留守部队得以发难。这个起事的时机是非常好的,正好是在端方率领的六省联军走到中途的时候发难了,不早不晚正合好。否则,或早,或晚都可能让辛亥革命难以成功。

      如果武昌起义发动早了,四川那边的袍哥们还没起事,湖北清军的兵力不空虚,恐怕武昌新军很快就会被镇压。而要是武昌发动晚了也很微妙。端方作为满族旗人,为人却是比较开明和通达的,又一直与汉人各阶层十分亲善,于是很得汉族上流人士的好感,他对四川保路运动是主抚不主剿的,这一点与那个汉族血统却入旗抬籍,拼命表现要当好走狗的屠夫赵尔丰对比十分强烈,所以很多四川的立宪派人士是十分欢迎端方的。而四川人包括川版古惑仔都有吃软不吃硬的脾气,如果端方他们来了好生安抚,暂停铁路国有,再把屠杀人民的赵尔丰查办,给88平反(说串了),估计立宪派首先就软了,而财东一撤,古惑仔也就见好就收了。这时武昌再发生起义,端方的六省联军顺江而下,与冯国璋的北洋军两路夹攻武汉,即便是后来北洋军首鼠两端,端方那边照样有平定起义的可能。但实际的过程却是清朝气数当尽,孙党霉运到头,就在端方部队走到半途的时候,武昌起义在仓促中突然爆发了,端方兄弟被哗变士兵杀掉,南方就再没有可以与革命军对抗的主力清军了。

      说到武昌起义的曲折过程,书中的、网上的、电视剧和电影中都有各种版本的详细介绍,龙眼不必充当搬运工来鹦鹉学舌。如果各位大侠时间有限,日理万机,不妨看看成龙版的电影《辛亥革命》,虽然因为时间有限,很多复杂的过程在电影中被连接得很生硬,但起义发动的主要环节都讲到了,在这一点上远比同一时期播放的电视剧《辛亥革命》要详细。但即便如此,该电影还是错过了最最关键的一个细节:到底是谁开的武昌起义第一枪,以及如何开的起义第一枪。

      前面在讨论四川起义和武昌起义的不同时,多数人认为武昌起义更有组织,而四川保路起义缺乏有效组织。这在宏观看和前期看也许正确,但越到起义爆发前的关头,越是正好相反的情况:袍哥人家靠自己传承百年的堂口黑社会体系把起义和战斗组织得井井有条,几路大军有条不紊,各路老大各司其职,也就好比一次超大规模的黑帮火拼,驾擒就熟。而武昌起义越是到最后关头越是混乱不堪,指挥机关不是被端就是被抄,领导人士不是被抓被杀就是跑路住院,最后仓促发动起义的其实是一群失去首脑的,被革命精神感染的普通士兵。

      作为当时起义的实际指挥的熊秉坤,当时的军职是清军正目,查了查,也就相当于一个班长,上士军衔。但他在第一枪打响时根本就不在事发现场: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后队营房二层的五棚宿舍。而他的革命同志,另一个起义的实际指挥-金兆龙也是一个正目-五棚正目,不过是又一个上士班长。但他也无法开起义第一枪,因为就在他在营房里擦枪做准备时,被巡营的反动小军官-排长陶启胜(有叫陶启圣)带着两个护兵给发现了,于是两人说翻,金班长刚要开枪却被陶排长上前抢到手里,于是两人扭打滚到了地上。这时更加危急的是,陶身边还有两个护兵,而楼下还有其他好几名负责巡营的反动军官,他们早就被张彪布置,准备随时弹压任何可能的异动。

      说来推翻满清的革命运动真是够艰难而蹉跎的,自孙文在1895年组织广州起义失败以来,各路革命党人发动了大大小小十几次起义,都是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干脆还没来得及下半点雨就叫人家把云彩给赶散了,搞到最后连孙文都有些没了底气,准备要做十年、二十年的长期打算了,这就有了在武昌起义前,孙文正在美国某城市打工赚外快的传言。

      而武昌起义的准备过程几乎就是孙文闹革命十几年的浓缩翻版,甚至很有些周星驰版黑色幽默的苦涩,准备了半天,就在即将发动起义的前期,意外爆炸导致总部机关被端,结果首脑跑散,名册、旗帜、计划全都暴露。而就在几个兵头商量好以三枪为号仓促起义的时候,又一次暴露目标,连个兵头首脑都要被擒了,眼看起义就要彻底失败,革命党人的倒霉命运看来还要继续。

      可就在这个千年历史能否发生转折的重要关头,一个无名小卒挺身而出,奋起而击,推动了历史的沉重车轮从停滞走向前进。

      此人叫程正瀛,字定国,是工程八营的普通大头兵,那时26岁。当时的金兆龙与陶启胜厮打滚倒在地上,陶的两个护兵马上就要上手帮陶,金眼看就要寡不敌众,于是放声高呼:“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 龙眼很难想象一个湖北的丘八大兵在生命如此危急的时候还能这么文邹邹地臭拽,要是龙眼(正牌大学加研究生毕业的小知识分子)到了如此千钧一发的地步,早就对战友用上国骂了:“泥马快上啊” 龙眼一直想不通,一个在地上和残敌滚打的大兵如何还能在垂危关头发此长串文言?估计金上士是参加‘文学社’那一派革命组织的,而且是文学社的积极分子,很有文学修养,都快完蛋了还拽呢。

      听到金兆龙文邹邹的呼救,程正瀛首先挺身而出,或者说早就要挺身而出了,只是刚才不知如何下手,他和陶身边的两个护兵一样发了一会儿呆,因为这时的金和陶两个人是一边夺枪,一边滚在一起的,外人要是拿枪射击,很可能误伤同伴,而被夺的步枪也随时会走火伤人,如何插手救援是个问题。但程正瀛比陶的那两个护兵更早脱离发呆状态,因为他已经想好应该怎么出手救援同志了,程并没有举枪瞄准,象成龙版的电影里表现的那样,而是抡起自己步枪的枪托猛砸陶排长的脑袋,把陶砸得头破血流,只好抱头鼠窜,然后程正瀛才向陶射击,击中陶的腹部,导致陶在逃跑后死于家中,这就是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来历。

      但这还没有完,危机并没有解除,而是更急危机了,因为营房楼下在四处巡视的其他几个反动军官听到了枪声,就立刻提着手枪冲向这边。军官们的手枪是连发而无须上膛的,而汉阳造步枪不是AK47,打完一枪后,要拉拴退膛、退弹壳、上膛、闭锁、再瞄准,然后才能再次射击,其复杂动作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见电影《1942》里那个地主儿子拿步枪连续射杀饥民的场面,基本是两手都要连续不停地做熟练动作,但地主儿子是抵近射击,不用太瞄准。要想连续地准确射击中远距离目标,步枪的使用者必须要有娴熟的技术,否则就是被几个拿粪叉子的人围住,都休想活命。

      近距离交锋,手枪要比步枪占优得多,只要连续扣动扳机,单手就能瞄准射击。二战中的日军的步枪射击和拼刺技术多么突出,大家都知道吧,但据说和美军近距离交锋,特别是和美军军官交锋却讨不到便宜,因为人家有手枪,靠近了就一枪一个,步枪拼刺再牛也不是小手枪的对手,靠近就完了,必须把拿手枪的对手解决在一定距离之外。

      这个时候,列兵程正瀛表现出了极其优秀的单兵素质,他是连发三枪,弹无虚发,一枪干掉逃跑的陶启胜,又两枪干掉另外两个提着手枪,冲在最前面的反动军官,弹无虚发,一枪一个,跟猎人打火鸡相仿。于是其他的反对军官立刻就被吓呆了,然后夺路而逃,怕当被打的下一只火鸡。虽然知道汉阳造里只能装五发子弹,程的枪里就剩一、两发了,但小李飞刀哪怕手里只有一把飞刀,别人也不敢往上冲,因为人人都知道‘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谁会第一个上去送死呢?

      于是正是军事尖兵程正瀛的连发三枪拯救了革命于即倒,稳定了危机的局势,同时那三枪又与熊秉坤他们实现约定好的三枪为号的起义信号相符,于是缓过劲来的其他士兵一起发难,武昌起义的号角终于吹响了,清廷这棵两百多年的老树终于被伐倒了,历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终于被推翻了,这一切的实现能没有这位普通列兵的伟大功劳吗?

      但实在可惜,这位叫程正瀛或程定国的优秀尖兵的下场却十分悲惨,被政治对手贾正魁在1916年给沉江杀害了,有传说是因为他后来投靠袁世凯镇压革命,也有说就是政见不合,总之,他的下场很惨、很倒霉。但抛开他以后的历史功罪不谈,就武昌首义的关键作用而言,这名普通小兵的历史功劳是不应该被忘记和被忽视的,更不应该与他人的功劳合并而被抹杀。

      <iframe width="420" height="315" src="//www.youtube.com/embed/ahaAhIOHCaA"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通宝推:水过云飞,mezhan,李根,
      • 家园 军官如果训练的不好,手枪也经常打不中。

        俺发的文俺老孫:【原创】《郭汝瑰回忆录》记载的二三事里郭汝瑰回忆他初当师长,手下的军官用手枪打五十米外的人头靶,无一命中。那还是抗战时期,更何况清末民初时的手枪本身就更加不精密,当时的军官也更加的腐败和无能。

        链接出处

        俺打过手枪,军用手枪比较重,没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的手腕和手臂如果力量不够,单手持枪都稳不住,手指一勾,手腕就变形,枪口就跟着移动,手指勾到底击发的瞬间,子弹早不知打到哪儿去了,枪枪脱靶。必须用另一只手托住持枪的手才能保证枪的稳定。

        • 家园 手枪要打不中,步枪更打不中

          北伐革命军能以少胜多,战胜各路军阀,一个重要因素是经过严格的设计瞄准训练,很多军阀打仗不知如何瞄准。但从湖北新军那个小兵的单兵素质看,清军,至少是新军当时的军事素质是不低的,后来的军人素质降低是急速扩编造成的。别忘了,程定国他们还是工程兵,射击水平都那么了得。

          所以没太大理由怀疑当时同一部队的下级军官的手枪射击会很糟糕,当然是在射程内,这就更要求程定国在一定距离外必须百发百中,不能放对手到近前来。

    • 家园 民国统序(7)-是武昌首义还是四川古惑仔首义(完成)

      龙眼被网友追债,只好接着续写民国故事。谈到满清之所以能被推翻,民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这里的首要功劳和最大功臣当然非孙文-孙逸仙莫属,他是中国近代革命和迈向现代国家的革命先行者、鼓动者和实践者。孙文之前,满清是一匹瘦骆驼、一只百足虫、一个泥足巨人,大家都知道它很羸弱,但没人相信它会那么快就倒下,因为它太庞大了,没人相信它会突然倒下,至少大家认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它不会倒。但孙文就象一个巨无霸脚下的小侏儒,就在大家都对那个巨人还畏之如虎的时候,这个小侏儒却对这大巨人又骂又跳,又是扔石头,又是啐唾沫的。虽然孙文不是大卫,不能飞起石头一下就把巨人击倒,但为此创造的声势却大大鼓舞了早就对巨人心怀不满的人们,于是大家就都以孙党为旗号,你一砖头、我一木棒,前仆后继地向这个巨无霸发起决死攻击,直到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关于革命成功的首义之战,国共两党的正史都是公推武昌起义,这其实是大有商榷的。除了过去十几次失败的起义外,打响成功推翻满清的全国各路起义的第一枪的人马,应该是四川的古惑仔组织-袍哥。但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以及后来起义成功后给当地造成的局部混乱,以及孙的革命党和其他的各路政治势力都刻意回避与各地古惑仔组织的关系,于是很多历史真相就被淡化了,说起四川当时的革命形势来,一般就是概括为保路运动,说该运动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但‘运动’的措辞太笼统了,很多不同的事情都能叫运动,五四运动可以叫运动,爱国卫生运动也可以叫运动,发展体育运动也可以叫运动,那么保路运动算是哪种运动呢?确切地评价那段历史,应该叫‘保路运动遭到镇压引发的古惑仔大起义’。是古惑仔替乡亲们上街砍冤家,只不过这次不是哪个香堂的古惑仔去砍对立的堂口,而是很多路堂口的古惑仔联合起来,一起上街砍官军,其规模之盛大,战斗之激烈,都远远超过过去革命党领导的任何一次起义。仅仅在9月12日,在成都附近的犀浦一战,一个叫张达三的当地哥老会龙头老大就动员组织了两千人的队伍(古惑仔加学生),与清朝的巡防军激烈对砍,先败后胜,把清朝的巡防军给砍得屁滚尿流,逃进一座孤城再也不敢出来了。对照几个月前刚刚被镇压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一百多起义革命志士被清朝巡防军很快歼灭,就能看出什么叫‘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凭什么黄花岗起义叫起义,而四川袍哥的大起义却叫‘运动’呢?

      其实四川的古惑仔要发动反清起义,要上街砍官军已经酝酿好几年了,不是仅仅因为保路运动而发动的,那只是一个诱因而已,之前也搞过类似的起义,但也都失败了。比如那个叫张达三(也有叫张达山)的龙头老大,就在1907年参加过成都的武装起义,但也因泄密而失败了。但张老大并不气馁,继续联络各路反清志士,从太平军余党到同盟会人士都联络,随时准备找机会继续砍,为此据说把家当都变卖了。所以到了1911年8月份,当保路运动一直没有结果的时候,四川的乡绅和参股的老百姓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当地的古惑仔组织身上,既然白社会不讲道理,就只好去找黑社会了。于是就在一家大烟馆里找到了那个张老大,瞧他呆的地方,而张不愧是个人物,一口答应下来,要为当地父老出头摆平此事,说官府要是讲理还则罢了,要是不讲理,我就召集一票兄弟砍它龟儿子的,他那一票兄弟有多少人,后面就知道了。

      于是在1911年8月4日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在一所教堂里,同盟会的几个人,与四川各地古惑仔堂口的几个舵主老大们,包括四川哥老会的总舵主秦载赓,他的老师龙鸣剑,也包括那个张达山和其他四川各地的龙头老大搞了一个攒堂仪式(估计也是喝血酒,烧三把半香之类),成立了保路同志军,由各地乡绅出钱,从各地团练借枪(砍刀自备),由古惑仔出命,准备和清军武装斗争,如果能成功了最好,如果不能成功就退守川西北的松潘草地,大不了过草地、爬雪山、北上抗日当红军。

      后来清廷派赵尔丰督川,不知是吃错了哪副药,采取了残酷镇压的手段,而且你镇压就镇压吧,还使用最卑鄙的手段欺骗诱捕了谈判代表,枪杀了外面请愿的群众30多人,并放马冲击践踏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9月成都血案。这下就把以古惑仔(袍哥)为骨干的保路同志军给彻底惹恼了,江湖规矩里背信弃义是最让人不齿的,于是在短短几天里,各路古惑仔加带刀群众数十万人围攻成都,一番激战后,攻取不下(武器太差),于是各路好汉将怒火转移,转而夺取各处州县,搞农村包围城市,以人海战术围困省城,在不长的时间里,四川100多个州县被各路好汉攻占,赵尔丰的机动兵力:旧式的巡防营被杀红眼的各路古惑仔给砍成了缩头乌龟,躲进一座县城不敢出头了。没有了外援,被好汉们围困的成都成了粮食运不进,屎尿运不出的死城。同时,各路好汉和群众还大搞信息战,大搞心理战,一会儿宣传说又有更多好汉从各路码头赶来助战,一会儿又说全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再过几天就说宣统皇帝已经逃离北京了,搞得赵尔丰六神无主,惊慌失措,只好把被扣押的保路代表放出来,筹划四川独立自保,然后赵因为作乱反复而被杀,等于起义最后算是成功了。

      在过往的几次失败的革命中,以及后来民国初年的几次复辟与反复辟的拉锯中,有一类最反动的军事力量就是清廷的旧式巡防营,他们是镇压革命,保皇复辟的主要力量。比如广州黄花岗起义就是巡防营镇压的,以前几次革命被镇压,清朝当地政府主要都是依靠当地巡防营的力量;后来东北的张作霖能以保皇为名控制奉天,排斥革命,也是靠的巡防营;再后来张勋奉袁世凯之命镇压革命,以后又搞复辟,靠的还是巡防营的班底。而与之相对的,新军则多数是同情革命的,除了北洋新军是袁世凯的私家军队以外。

      所以在四川袍哥大起义中,各路古惑仔面临的主要敌人就是当地的旧式清军-巡防营,起义能不能取得成功,关键是看各路袍哥兄弟能不能跨过清军巡防营这道坎,能不能把巡防营砍翻。四川各路好汉在刚开始围攻成都的时候就碰上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造成初期的严重失利。9月15日,张达三等率领的两千人的保路同志军与清政府的巡防军发生遭遇战,先锋黄鹭翔被擒,只好撤退,而巡防军竟然跟踪追至,于是再次发生激战,同志军白刃格斗,前赴后继,冲杀数小时,终因武器落后,缺乏经验而遭受巨大伤亡,从大哥到小弟阵亡四百多人,而巡防营仅伤亡数十人。

      好在几天后,峨山堂口的数千人赶到,同志军声势复盛,为吸取缺少统一指挥的教训,各路老大和砍仔公推张达三为总指挥,因为张原来是武举人的背景,又参加过过去的起义,有些组织和指挥的才能。张达三就作好布防工作,严阵以待。9月下旬,三营巡防军分路出击,与同志军前锋峨山团再次大战于犀浦。战斗数小时,同志军不敌,纷纷撤回县城,巡防军追至,张达三下令用咸丰年间遗留下来的铁炮猛轰(没把吴三桂的铁炮也挖出来?)。巡防军死伤多人,仓惶逃跑。赵尔丰不甘心,继续增兵来攻。张达三得到密报,诱敌设伏,点燃地雷,外加16门土炮轮番轰击(把镇馆的家当全用上了),敢死队奋勇当先,同志军人山人海从四面八方一拥而上,巡防营武器先进,但架不住众多不要命的好汉前仆后继,白刃格斗,玩枪的最终没干过玩刀的,巡防营被一举毙伤二百多人,余部被围。有杀红眼的好汉还把俘虏的巡防营头目给刨腹挖心了。

      后来清军再派援兵,可人家古惑仔援兵更多,另一个龙头老大张捷先率灌县同志军横扫而来,把清朝援军又给包围了。最后,识相的两路清军都和绿林军谈判,希望放自己一条生路,从此和众好汉井水不犯河水。于是好汉军让出一条生路,放巡防营回成都继续作困,放援军到灌县以掩省城耳目,然后回凤凰山营地睡大觉,于是两路清军都做了缩头的乌龟,打酱油的王八。

      因为成都被围成为孤城,而本地又没有了机动部队可以解围,于是清政府只能急调鄂、湘等6省援军赴四川镇压,令端方迅速西进四川,而端方兄弟俩后来在前往平乱的途中被哗变的士兵给杀了,被杀前端方告饶,说自己本是汉人,本家姓陶。可哗变士兵不管那套,估计要是清廷的皇上被围住要被杀头时,也能说出自己本是汉人,本家祖先姓赵之类,当年出关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之类的话云云。问题是早干嘛去了,太晚啦。

      而鄂军入川,就使得武汉十分空虚,给武昌起义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其实人家四川那边的好几十万黑白两道的兄弟们早就起义了,而且一直就没有被清军镇压和平息,直到辛亥革命胜利。所以人家四川兄弟的第一枪应该算首义才对,至少应该是并列首义才公允。

      要在一篇小文中将四川袍哥在反清大起义中的主要人物、发展过程和主要功绩做详细介绍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龙眼介绍一处链接,这里的内容比较全面,但也谈不上十分详细,大家可以试着看一看:

      http://m-test.yuncheng.com/borrow/read/read_dir/10/1473533?mark=1#27288048

      通宝推:馒头笼子,mezhan,李根,acton,
      • 家园 是否是首义的关键在于其提出的纲领

        什么是首义?个人的理解是:提出了某个具体的纲领,然后根据这个纲领发动了一系列行动,最终通过这些行动达成了预期的纲领,那么这一系列行动的始作俑者或最具代表者即为“首义”。

        武昌起义的纲领是什么?可以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一句话:推翻满清,把皇帝拉下马。

        而由保路运动发展出来的袍哥暴动,或者拔高一点称为袍哥起义,它的纲领又是什么?顾名思义,刚开始就是“保路”,后来是为了反抗镇压,发展成了“保命”,别说把皇帝拉下马,有没有达到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程度都还两说。

        众所周知,起义的最终结果是:满清被推翻,皇帝被赶走,建立了民国。那么咱们从结果倒过来找,哪一个起义算是“首义”,不是一目了然吗。

        • 家园 那是孙文的纲领,武昌和袍哥都是响应孙的号召

          二者都有同盟会分子的参与和策划。而袍哥是借着保路被镇压而起事,但决不单单是保路,后来就不听已经妥协的保路立宪派的和平呼吁,而是继续起义。

      • 家园 四川起义是很早

        但最先成立革命军政府和清廷分庭抗礼的是武汉那边,就像太平天国起义前也有一批会党起义,但是太平天国这一支率先亮国号称王,名头最大,所以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和武昌军政府都是派出最强的力量围剿,没有武昌那边在死扛北洋军,吸引清政府的大部分注意力,很难说各省能云起响应。

        • 家园 四川起义是引火,没有它,武昌起义恐怕都难以打响

          窃以为这就好像野营的时候点柴火,虽然煮饭的是主要的柴火,但没有那引火的木片纸片,木柴是很难点燃的。

          虽然武汉成立军政府最早,后来吸引敌人最强,但没有四川起义在先吸引清廷注意,武昌起义又怎能点燃那第一把火?虽然说历史研究上有所谓历史必然性,什么“没有什么什么,也会后来再有什么什么”之类,但那恐怕就未必是武昌起义了

          • 家园 四川起义没有政党指导啊

            所以看起来声势大,但更多是帮会在起作用,谁也不听谁的。而武昌起义爆发前就有日知会共进会在新军中作工作,起义成功的第二天成立了军政府,四川那边拖到11月份才成立。

            • 家园 你说不构成否定我说的理由啊,此外,保路运动政党作用并不小

              起主要作用的前期是立宪派,后期就是同盟会。虽然没有统一领导,虽然参与的主要人群是会党,但政党的领导作用是有的。四川的革命派以同盟会为主,夏之时、杨庶堪、吴玉章、张培爵当年都是其中成员,立宪派人士被捕后,四川各地的同盟会就联合会党开始发动了。辛亥大功初成后成立国民党,这些四川的革命党人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此外,湖北的革命工作主要在共进会手里,但也不是一个党派统一指挥的。

              没有保路同志军的起义,武昌起义也可能会发动,但很有可能被扼杀。端方的部队虽然战斗力不如北洋新军,但革命党此时是进攻战,且很多参与者是首鼠两端者。所以说我觉得四川的起义具有引火的作用,也许既不是辛亥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但是一个很关键的支持条件

              • 家园 保路运动的领导者是立宪派

                和同盟会没关系,他们要的是改良而不是革命,等武装冲突兴起后保路也没人提了:

                发起和领导这个运动的是蒲殿俊、罗纶这些立宪派的绅士和上层资产阶级分子,他们一开始就竭力想使这个运动限制在合法的范围内,因而再三要求参加这个运动的人,“坚守破约保路之主旨,不必涉及其他问题”。(注:《四川保路运动史料》,页187。)他们把“卖国贼盛宣怀”(这时任清政府邮传大臣)当作集中攻击的靶子,以示他们并不是反对整个清朝统治。他们抬出了已死的光绪皇帝做护符,大量印发写着光绪皇帝“神位”的长条黄纸,并且从光绪的上谕中摘下了“庶政公诸舆论”、“铁路准归商办”二句话,写在黄纸条的左右两侧。郭沫若在他的回忆录中描写当时的成都的情形说:“每家每家的人,都把这种黄纸条来贴在自己门口,一早一晚都焚香点烛地礼拜。”而且“每条街道都要扎札‘圣位台’,便是在街心扎札一个临时的过街台子,同样供着光绪皇的牌位”。(注:《反正前后》。《沫若文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5月版,页229、 230。)

                保路同志会号召在全省举行讲演,对于讲演会应召集什么人参加,和在什么场所举行都作了很具体的规定。按照规定,“会所须觅宏厂公所,切不可在空阔坝子”。因为“若在空坝演讲,则无识者杂羼其中,不免生意外之事”,而在公所内开会,并且要求入场者都登记姓名、住址,这样虽然“不能十分拒绝”不被邀请而硬要参加的人入场,但是“有此限制,则无识者之入场必少。而被招请者又大半身任地方公事,于生命财产观念甚重,即演讲语涉激烈,不过同生感泣,而急欲得一挽救之力,万不至有暴动”。其所以要有这些清规戒律,同志会的文件中说得很明白:“本会所最重者,一在防暴动,二在有秩序……”(注:均见《四川保路同志会讲演部“讲演及组织同志协会办法”》。载《四川保路运动史料》,页185-186。)

                共进会和文学社虽然立场不完全一致,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立场则是相同的,被他们控制的新军从一开始就是革命的主体,即使没有保路运动,在广州起义后他们就已经策划要发动了。而且四川的反抗力量虽然起兵早,但党人军事力量很小,会党为主的武装围攻成都一直到11月才迫使赵尔丰交出权柄,时间上不仅晚于武昌,也晚于川东的重庆,对整个辛亥革命的影响自然不能和武昌相比。

                • 家园 交保护费的怎么能领导砍人的呢?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主要作用是在前期,做军队的工作,动员新军反清。但会党本身就具有反清的性质,不需要动员,只要有钱有枪,上去就敢砍清军。后来武昌起义爆发,因为群龙无首,最后领导权还是落于立宪派手中,但这同样不能抹杀其历史地位。

                  武昌起义成功也有偶然因素,守将太无能,革命军放两炮就跑了,比赵屠夫好对付得多。当然,武昌起义作用最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长期忽视袍哥起义(全川包括重庆),这是不公正的,而把立宪派的保路同志会,与同盟会联合袍哥组织的保路同志军划等号,也是混淆历史的。

                  • 家园 武昌是清廷全国第一个丢掉的省会城市

                    影响绝非民军围攻成都可比,之前孙中山发动十次起义都没能做到这点,且军政府一成立就向欧美诸国发出请求中立照会,影响直接波及海外。在中外媒体的传播下,清政府再也掩不住盖子,有了这个样板南方各省一个月内纷纷雪崩脱离清政府,而蜀地发生武装暴动的两个多月后才有武昌起义,谁影响更大不言而喻。另外,当时在武汉三镇的汉阳兵工厂是晚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能生产汉阳式79步枪(汉阳造)、陆路快炮、过山快炮,落入革命党人之手对革命党意义重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