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寒门贵子 -- 晨枫

共:💬386 🌺2806 🌵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为自己的失意找借口

              晨大说的是豪门是一种优势,但不是贵子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是的,社会上不公平的事情很多。但是相对几千年人类历史,现在上升通道还算是很通畅的。抱怨xx烂到家的潜台词就是“我的失败是xx造成的,不是我的原因”。总是这么想问题,不管什么社会下都不可能混的好。所以晨大说“我的心灵永远来自豪门,我热爱的事业永远就是贵子。”

              不过有人抱怨还是好事情,说明社会还没有僵化。在一个僵化的社会里,人们就听天由命了,将希望寄托在来生了。

              通宝推:慧诚,
              • 家园 最近不是有个房嫂的新闻吗

                亲属十五人在政府国企,山西运城的。

                去三四线城市看看,那地儿不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说东北有钱的都是官吗。

                老家呆不了,去京城魔都,不说买房子,租都快租不起了。

              • 家园 说实话,抱怨太多的人多半都是为自己的失意找借口

                而且,倘若这些人小人得志,必定猖狂。贪污腐败起来,没有底线。

                促使他们诅咒腐败的最主要动因是自己没有腐败的机会。

              • 家园 感情我抱怨下cc烂到家了

                您都可以洗地洗到这种程度,您可真是逗士,真的逗士。可以无视满脸的污粪,可以直面无尽的唾沫。

                晨枫同志,珍惜自己的名声,就远离时政话题,干好自己的谁都尊重,有些污水,不是好趟的。

                • 家园 没人阻止你抱怨,但有用么?

                  我没有说CC很好,谈不上洗地。我只是想说抱怨是没有用的。任何社会你都能找到n多让你不满的地方。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才能成功。

                  晨大想谈什么是自己的自由,不会因为你的反对名声就坏了,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谩骂而退却的。难不成时政话题是你的特权?你让谁远离谁就得闭嘴!

                  西西河不欢迎谩骂者。

                  • 家园 你又不是铁,

                    难道是铁夫人?拿钱要拿干净钱,你写贴能拿多少?还是像洒落那样在体制内写贴的?你也就躲屏幕后面BB了,当面我就吐你几口唾沫。

                    我一直怀疑,像你们这种ID 不是带路党雇佣的就是国外敌对分子雇佣的。高级黑。

                    • 家园 佛心恶心?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牛粪。”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兄长你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心来看佛印呢?”

                      我倒希望发帖可以拿钱。

    • 家园 我看了这些寒门贵子的问题

      看了那个银行实习的问题,说起来就是农村来的没有机会,官二代有机会,商二代能自己找到机会,知识分子二代比较僵化等等。但是从宏观的面上来说,这种现象并不是现在特有的吧。70年代80年代的“关系户”在进城找工也是有的。过来的人也说过“不正之风”之类。还有就是这是一个二线城市,过去的机会真的更多么?

      链接出处

      要说五十六十年代,我父亲因为是右派子弟,只能上师范,地方还在省会城市之下。毕业后留校当老师。去省会工作都很不容易。改开以后,因为业务好,被送到西欧进修,后来来到上海,做了大学教师。

      关于知识分子家庭,其实这个范畴很模糊。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研究所的知识分子,有的是老夫子,有的也颇有商业意识。比如下海,兼职,开公司,知识分子里都有不少人碰过,而且也不乏成功之人。老爸单位一个老师,就是90年代起挂靠在学校的编制开公司,做的很大,为了留住编制给学校交钱。他女儿80后,高考本区第一,本科就去了本地一所知名大学和香港合作的项目,三四年在香港上,硕士轻而易举去了美国读,现在在美国工作,而且公司里混了个小经理。

      即使中学老师,也有商业头脑的比如到夜校补习班上课,或者像同学推销文具之类,并不是僵化不堪之人。比如我们中学时候,我们的化学老师很清贫的,那是80年代,有时候用自行车驮着女儿回家。现在突然说女儿在美国大学毕业了,请往日的学生在美国的在大公司有关系的帮着找个工作。

      那位宝宝哥哥做律师的故事。说到跟上贵人的问题。我觉得太太演义化了。

      链接出处

      第一,宝宝哥作为一个外来户,能够博得第二个女朋友的芳心。这需要何等的过人之处。宝宝作为一个外来户,在本地没有根基,也没有钱。像那个女孩子虽然家境比较好,但是这种家庭一般也重视门当户对。这种家庭的女孩子一般不太看重钱,也相对看重人品。但是也看重品味,共同语言爱好等。所以宝哥在这个女孩子的众多大学中学同学和本地朋友圈中要脱颖而出(里面必然不乏人品好而事业更顺利着,而背景爱好交友圈更有优势),必然有出人的素质。而对于老丈人家,自家和女儿的条件不差,要选婿条件也不会差。这样的人家,一般不会对人粗鲁,甚至即使不喜欢的人表面也会客气。但是要把女儿住房委以一个外来人,那还是要认真考验,不能有差错的。

      第二,虽然宝宝结识了本地著名律师,去工作。但是这种律师事务所本身就是很多人都要通过关系挤进去的地方。而那位名律师未必会对一个只有关系介绍但是不熟悉其能力的人,立刻委以重任。因为这样的人如果有问题,会给自己闯祸。必须要有一个考验期。虽然熟人给介绍了大量的案源,但是如果诉讼,对方律师也未必是软蛋,对方也会拼命找关系。仍然是刺刀见红的硬仗。所以要混下去做到伙伴,仍然要拼自己的实力。

      所以虽然结交贵人重要,但是贵人不那么容易结交,贵人就算认识也未必会议上来就以资源相许。结交好贵人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的。

      这个我母亲有经验。因为我母亲确实在学术上得到她的导师的提携,这位导师是解放前庚款留学的海归,属于国内著名的科学家。但是老妈要得到这位先生的提携,做到了:

      70年代末考研究生,那个单位只招个位数。你要考进去。

      80年代研究所人员出国,很多人出国不回来。老先生实验室很多也是自己的学生业务骨干出国不回来。你要放弃国外几万美元一年的收入,回来拿一月200人民币的工资。

      90年代老先生年老了,实验室经费人员不足,你要帮老先生管好实验室。事情你要都做,评奖时候老先生名字写在前面。

      90年代初有个再次出国机会,也是几万美元一年。老先生手头缺人,说句,“以后还有机会,这次就不要走了,帮帮我干点事情”。你也要顶住诱惑。事实是老妈后来随着年龄和身体状况(一年后乳腺癌开刀),再也没有去用这种两三年期出国的机会改善生活了。

      学生是慕名老先生考来的。老先生身体不好,你要花多的时间帮着带。但是还是算他名下的。

      业务上老先生不能帮的事情,你要自己干。比如投稿国际刊物,研究实验,修改英语,被评委拒了打回来还要再补做实验,修改再投。这些事情时候老先生已经病重不能管了,但是觉得老妈是个可以托付的人,去世前就把实验室交给老妈。

      老妈自己管实验室,后来成果仍然很好。很多文章被国际刊物录取,学生毕业后诺贝尔奖实验室作博士后。那时候老先生已经作古了。

      最后这点是有贵人相助肯定的。一个是过去老先生的指导,中国这行里说起某某的学生,肯定算是受过名师指点的人。最后如果不是老先生一句话,这实验室也可能就被别人管了,或者被别人合并的。但是要让贵人帮,老妈也是攒了二十年的人品。而且自己接手后自己继续攒人品。

      通宝推:hnlhl,南京老萝卜,何求,蜜饯,唐家山,慧诚,洗心,
      • 家园 令堂二十年如一日,为敬业的老人家上花
      • 家园 喜欢这样的文章。接地气。

        令堂大人好牛。

      • 家园 喜欢这样的文章。平实,实在。

        rt

      • 家园 人生其实就是攒人品

        或者父母为子女攒人品,或者自己为自己攒人品,或者自己为子女攒人品。

        归根结底,其实都是这个东西。

        古人说的所谓识人,就是看你或者你们家攒了多少人品,花了多少人品。

        • 家园 谢谢了

          一篇文章能得到这么多花和正面回应。我也很不好意思。因为我本人虽然因为父母四处奔波也吃了不少苦,但是现在没有什么太大出息了。就是在国外的打工一族了。父母是虎,我连犬也不一定配了。

          回想过去,比如老妈在70年代末读研时候,我也上小学,老爸出国进修。我随奶奶住在天津伯父家,借读了几年。后来到老妈那个城市那里时候,老妈刚刚硕士毕业,但是还住在女研究生宿舍里。我一个男孩子10岁还和老妈挤一张床,其他床都是其他女研究生的。放学后在老妈的办公室做作业,很晚才回家。后来才在单位宿舍找到一间屋子住下,不过自然没有厨房,煤饼炉子放在门外走廊里。每一两个月要和老爸一起出去买煤饼。到90年代单位才分到房子,用上煤气。

          如果把老妈和老爸的过去再说一下,更多周折。父母都是40年代生人,本人70年代生人。

          老妈中学是在一个省会城市的重点中学,但是考上时候年龄比同班同学小,所以人比较冲,属于喜欢读书但是政治上不太要求上进,没有入团。因为年纪小没有体力,好像班级劳动之类也很吃力之类,评分也不高。结果下来是50年代末高考成绩很好,但是报的北京那几所名校一个都没有取。反而是班里的团员学生干部分数低不少进了清华。老妈去了本省一个师范学院,还不在省会。刚好老爸因为是右派子弟,只能上师范,也去了那里,两人认识了。

          然后老妈就想考研究生考出来。60年代中也考了出来。进了大城市一个不错的研究所。导师也很强。这位导师和后来把实验室传给老妈的导师在国外留学就认识。不过后来因为文革,研究生教育中断了,一直到文革后很多年才补发了文凭。68年老妈和其他研究生去农场去接受解放军再教育。当时晚上是一排地铺,女生一个挨一个睡。有一个好像犯过政治错误,别人睡了,她还要坐起来打手电写检查。不过老妈也很珍惜这个经历,说是经受了不少锻炼。后来老妈留在研究所工作了一段时间。因为老爸在师范毕业后留校,调不到同一个城市。老妈最后决定离开大城市,回到同一个师范去当老师,这样和老爸团聚。

          文革结束后,70年代末研究生重新招生。老妈还是想考出来。问了当年的研究所。说必须再考。老妈就再考了一遍,又录取了。不过跟了另外一位导师。就是我上文所说的老先生。老爸也取得了一个出国进修的机会。后来才离开那个师范调入同一城市。老妈硕士毕业的第二年,我小学毕业。已经是80年代了。

          所以前面的故事我也补一下了。

          你也在学术界工作吧。学术界做好或者一直做下去不容易的。祝你一切顺利。

          通宝推:慧诚,
      • 家园 哇噻,你妈妈好牛阿

        90年代能拿几万美元一年的公派出国机会的人,绝对凤毛麟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