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再谈直-10(上) -- 晨枫

共:💬37 🌺3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张俯视的虎,前起落架边上一圈踏板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
    • 家园 漂亮的直10,抓下来做桌面了

      发现LH96101和LH95102上都有不少船锚图案,96101上还画了灰机写着‘Peter Pan’,陆航兔这是闹那般啊。

    • 家园 晨枫最近真高产!赞!!
    • 家园 顶沙发
    • 家园 再谈直-10(下)

      直-10的起落架是典型的后三点,并排的主起落架在前,单一的尾轮在后。在固定翼飞机上,后三点曾经很流行,这是因为后三点容易通过增加主起落架长度,在地面就形成自然的抬头姿态。这样在起飞滑跑时,自然增加机翼迎角,增加升力,有助于缩短滑跑距离,在发动机推力不足的过去尤其重要。但后三点在起飞时尾轮首先在升力作用下离地,然后才是主起落架离地;在着陆时主起落架首先着地,然后才是尾轮着地。这样,操作不当的话,容易发生前滚翻,对技术要求较高。另外一个问题是在地面机头抬起,飞行员无法看到跑道,只有不断走S形。在起飞前最后对准跑道中线时,只能凭经验。前三点正好相反,起飞、着陆的动作自然、稳定,但无法利用机头上抬的自然增升作用。

      对于直升机来说,通常没有滑跑起飞、着陆的问题,但依然有前三点和后三点的不同,只是考虑的出发点不同了。由于主起落架需要靠近重心,机身比较短而尾撑比较高的直升机(如卡莫夫共轴双桨)采用前三点比较有利,但通常以后三点为多。由于尾撑较长,后三点的轮距较大,停放比较稳定。前置的主起落架与机身直接连接,可以比较粗壮,尤其适合粗暴着陆,抗坠毁性较好。直-10也是后三点布局。应该指出的是,武直大多采用固定起落架,也就是说,在飞行中不收回机内。这增加了阻力,但有利于极大地增强结构,提高抗坠毁能力。相对于武直的速度而言,这点阻力代价是可以接受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直-10采用常见的后三点起落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和阿帕奇等主流武直是一致的,当然这架阿帕奇的“着陆”比较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主流武直中,只有卡-50/52使用前三点,这是因为机身较短,尾撑很高,不利于采用后三点

      由于武直的速度相对不高,从气动角度来说,机体的流线型要求不高,所以大部分武直的外形都是七凹八凸的,并不流线,而是主要有功能需要决定。短翼也是平直翼,受力好,挂载多。但直-10的流线型设计很明显,只不过这不是为了速度,而是为了隐身。武直的最大速度当然越高越好,但通常使用的战术速度并不高,反而是在“阴暗角落”里悬停待命或者隐蔽移动的时候居多,最高速度只是偶尔冲刺的时候采用。但流线设计避免了不必要的凹进和凸出,显著提高了隐身性能。同样道理,直-10采用了梯形短翼,而不是平直短翼,避免了与前进方向垂直的边缘,改善了隐身性能。另外,旋翼桨盘越接近转轴(圆心)的地方,下洗气流越小,梯形短翼对下洗气流的干扰也比平直短翼为小,降低升力损失。在侧面,机身和尾撑呈平底菱形截面,这是和F-22一样的外形隐身原理。饱满的尾撑在功能上并不必要,但多出来的空间或许可以用于安装更多的电子系统。

      但饱满的菱形截面尾撑也提供了另一个可能,这里RAH-66再次成为参照。RAH-66“科曼奇”的发动机位置很常规,但喷气口不同寻常,不仔细寻找根本看不见。其实喷气口不是一个常见的圆形或者矩形的喷口,而是沿尾撑棱边“腋下”而面向下的长条栅口。发动机喷气排入尾撑内部的宽大流道,然后导入长条栅口。这样不仅极大地强化了与环境空气的混合,降温减噪,还在侧向和后向有效地屏蔽了喷口。旋翼下洗气流进一步吹散排气,红外特征极大地弱化。除非在直升机的正下方,基本不能直视喷口,极大地增加了红外制导导弹锁定的困难。不过这样的红外隐身是有代价的。直升机的涡轴发动机的喷气基本不产生推力,但依然需要顺畅的排气通道。曲折漫长的喷管和喷口的格栅提高背压,而涡轮的出力取决于燃烧室压力与喷口背压之差。换句话说,RAH-66“科曼奇”这样不顺畅的喷口是要有相当的推力损失的。直-10现在的发动机本来就功率不足,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推力损失。但是功率增加50%的WZ10发动机一旦研制成功,这样的改装就具备了条件。届时,直-10的技术水平就更进一步,真正跨入世界领先的行列了。现行设计的喷口侧转向外,在旋翼下洗气流的吹散作用下,也有较好的红外隐身效果,但和RAH-66“科曼奇”那样的长条栅口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直-10的气动外形不同寻常地流线,但这不是出于减阻考虑,而是隐身考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直-10的发动机排气处理很常规,但宽大的菱形截面尾撑提供了像RAH-66“科曼奇”那样 的可能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科曼奇的发动机喷气口不仔细找根本看不到,就隐藏在侧棱阴影里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结构图更好地显示了喷管-喷口细节(57、59)

      总的来说,直-10是一个很出色的设计。在发动机功率大大增加后,还可以玩出更多的花样,有望成为具有真正先进水平的武直。

      通宝推:tt086071,梓童,忘情,关中农民,种植园土,浣花岛主,daharry,
      • 家园 不对吧

        “在固定翼飞机上,后三点曾经很流行,这是因为后三点容易通过增加主起落架长度,在地面就形成自然的抬头姿态。这样在起飞滑跑时,自然增加机翼迎角,增加升力,有助于缩短滑跑距离,在发动机推力不足的过去尤其重要。”后三点起落架是在螺旋桨飞机上普遍使用的,可以以很少的重量代价保证螺旋桨离地面的安全距离。但是地面滑跑事视野太差,得走之字形,而且刹车时容易拿大顶,二战时就有P38、B25之类的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缺点是重量大,一九四二年七月十八日,Me262原型机首飞时还是采用的后三点式,主机轮很高,尾轮矮小,造成机头上仰,喷气流吹打地面,驾驶员什么也看不见。更糟糕的是尾翼成了死角,承受不到“气流”。任凭怎样蹬舵动杆,舵也不起作用。所以,尽管当时飞机的速度很大。却还是离不开地面,最后是温德尔当飞机时速达到一百八十公里时,他仍继续保持最大的推力,然后突然短促而有力地点了一下刹车,飞机立即“鞠了一个躬”,尾部翘了起来后才成功起飞。而后来德国人也终于采用了“美国人的发明”—前轮,也就是前三点式起落架,在随后的喷气时代,后三点式起落架就被排挤到边缘了,主流是前三点式。

          梅塞施米特式飞机呈水平状态,于是,机身气流也恢复正常,操纵舵也开始起作用了。文德尔立即拉杆,飞机毫不费力地离开了地面。

        • 家园 没错啊

          固定翼飞机包括螺旋桨和喷气式啊。

          后三点起飞的时候,随着速度的提高,机翼逐渐产生足够升力,但依然不足以把整个飞机离地。这时主轮还在地上,但尾轮已经抬起,所以飞机的姿态逐渐水平。达到水平的时候,速度也应该足以使主轮离地了。

          你说的尾轮始终抬不起来,那如果不是设计错误的话,就是速度没有加上去。靠刹车“鞠躬”不是正常的起飞方式。

      • 家园 部分图片试了多次还是看不到,可能是我网络的原因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