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斯大林格勒》观后之一 -- 梦秋

共:💬68 🌺3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事没事,放松心态就好了

              连《Top Gun》这样的片我都看了不下100遍,估计《斯大林格勒》我还是能看下去的。剧情搞笑咱看热闹,场面乏味咱看特效,动作平淡咱看画质……好赖一个片,总能有看头的。

    • 家园 【原创】二.关于电影情节的起源

      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没错的话,应该取自瓦西里格罗斯曼的著名小说《生存与命运》。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期间苏德战场的宏观场面,从伏尔加河畔到克里姆林宫,再到纳粹的死亡集中营都有着笔,一度被认为可以与《战争与和平》比肩。小说当中谈及到苏军士兵在斯大林格勒阵地坚守的一座大楼,被称为“61”大楼。坚守这座大楼的是格列科夫大尉——在电影版《斯大林格勒》当中,坚守大楼的是格罗莫夫大尉。因为长期坚守“61”大楼,与苏军主要部队隔绝,大楼的守军们军纪涣散。虽然依旧英勇作战,但只听从格列科夫一个人的指挥,拒绝按照上级指示每日做出必要的汇报和进行相关文字记录。上级向“61”大楼派出了政工人员和卫生队护士。结果政工人员被大楼守军戏弄,被有意引到德军的火力之下,最后负伤被迫脱离战场。卫生队的护士和大楼里的一位战士相爱,最后在格列科夫的严令之下两人撤出大楼“汇报情况”。撤出大楼后不久,“61”大楼即在德军的猛烈炮击之下毁灭,格列科夫和守军全部牺牲。格列科夫以命令的方式,暂时保全了一对前线产生的情侣。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生存与命运》。这本书在1960年完成上交审查。因为它是在“解冻”时期完成的作品,该书不像其余的战争文学作品那样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息。它着眼于对战争责任的追问,对官僚体制的置疑,对小人物命运的同情——简而言之,就是对二战时期斯大林体制的揭露,以及苏联人民作为个人所付出的惨重牺牲,或者用一句老生常谈来说,苏联人民作为个体的不屈不挠的个性。因为这种原因,这本书读起来其实相当憋气。在集中营当中,充满着传统意义上的共产党人、正教徒、社会革命党人等反对派之间的对话、交流、出卖以及共同死亡的命运,在战场上,则是军事首长和由地方官僚出任的政工人员之间为了军事原则和维护克里姆林宫命令而引起的勾心斗角。赫鲁晓夫由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党委第一书记摇身一变成为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格罗斯曼在《生存与命运》当中描述了一位州委书记格特马诺夫担任坦克军政委,处处掣肘军长诺维科夫的指挥。这一点恐怕不见容于赫鲁晓夫。加上格罗斯曼对于斯大林体制的负面描写已经超越了“解冻”时期的容忍程度,这本书就给禁了。

      1980年,《生存与命运》流传到国外,在瑞士先出了一本俄文版,后来翻译成为德文和英文,在美国出版。1988年,在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与新思维”的春风下,《生存与命运》在苏联出版。和大部分苏联非主流文学作品一样,《生存与命运》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不过,格罗斯曼没有等到出版的这一天就阖然长逝。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生存与命运》之所以受到西方吹捧是必然的,因为它最重要的特征是对体制的批判。它不是一部战争小说,而是一部战争社会小说。战争只在其中占据一小部分,其余大多是在描述以战争为背景的社会生活。说这部小说可以与《战争与和平》比肩,实际上是一种过度的吹捧。格罗斯曼试图全景式地反映战争期间的生活,但是他把局面写得太大,既写苏联劳改营,又写纳粹集中营,林林总总,没有掌握好故事结构,导致整篇文字支离破碎,情节十分不连贯,空间和时间错乱。要读懂这本书需要下极大的力气。我在早几年生活节奏没那么紧张的时候尚可勉强读懂,但是近一两年来数次重读,每次都是一头雾水。而《战争与和平》的阅读就轻松很多了。就此而言,格罗斯曼决不能跟托尔斯泰相提并论。

      即使相对于同样对苏联体制进行反思的小说《日瓦戈医生》,《生存与命运》在文学价值上也有所不如。《日瓦戈医生》写得非常唯美,有音乐般的韵律,有哲学的思考,有诗歌的流畅。格罗斯曼的文字功夫其实也不错,但是对故事的驾驭、节奏的把握以及语言的精炼上就差得太远了。俄罗斯文学如果不好好读,有些逻辑太绕会看不懂。有趣的是《战争与和平》和《日瓦戈医生》的文字很好懂。《生存与命运》里大段的哲学式的对话却非常让读者伤脑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瓦西里格罗斯曼1945年在德国什未林。从他的名字看,好像是个犹太人。

      很显然,格罗斯曼在《生存与命运》当中这个“61”大楼的爱情故事更加容易被西方人认定为具有“人性色彩”,因此才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改编出《斯大林格勒》的剧本。然而编剧显然觉得一个苏联女人与士兵的爱情还不够支撑整个故事,非要画蛇添足地增加一个苏联女人和德军军官的故事,这是彻头彻尾的败笔。太多的内容交给了苏联女人和德军军官,结果苏联那一方的爱情故事没法充分展示。五个苏军士兵的各自经历居然需要通过旁白说出来,而不是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的闪回,实在编导水平差到了极致。

      格罗斯曼另外一部作品是《人民是不朽的》,没有读过,不敢评论。我读过的苏俄作品当中,大概可以把《生存与命运》放在稍微高于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之上。后者几乎没有文学价值,只是创造了一个符号而已。《生存与命运》之所以得到重视,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它得到了西方的认可。

      这就是我从《斯大林格勒》这部电影做出来的一点引申联想。

      关键词(Tags): #斯大林格勒#生存与命运#格罗斯曼通宝推:all4fun,衣笠山麓,上古神兵,constant,
      • 家园 真正的历史比小说更精彩

        只要忠于历史就能拍出一部好片

        可是这些搞历史、战争电影的导演和编剧们(特别是中国的),往往连基本的常识都缺乏,遑论去阅览通史,军事外交史等专门史,或查阅第一手史料了。写小说的能提供什么货色,他们就拍出什么样的货色(同专门毁原著的那帮货相比,这就已经算不错的了)

        • 家园 好的编导能够大幅度提升小说的价值

          最关键的是忘本还要邯郸学步。豆瓣评论说这部电影是几方面都想要讨好,结果把最关键的东西给迷失了。说得不错。中国电影何尝不是这样。

    • 家园 这电影太坑爹,简而言之就是一娃五爸之历史探密

      别教育我这么评价对不起那些牺牲的战士,老毛子能拍出这么一部极品来才对不起那些牺牲的战士。

      玩不起大场面,或玩腻了大场面,那怕认认真真就拍一部巴甫洛夫大楼,或者是谷仓争夺战,或者是老鼠战争,都成。整出这么一玩意儿,儿子导演把老子导演的名声丢光了。

      • 家园 这片子在编剧上的确是极品了

        其实《布列斯特要塞》就是这样一部“巴甫洛夫大楼”的故事。拍摄很朴实,没有耍花招,依照的历史事实都有根据。电影这样拍就很好,非要学好莱坞掉花枪玩人性,结果整出来个四不像。

    • 家园 网上看了下片花,就没勇气去看了

      感觉忒假,估计跟张大导的后期影片类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