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历史让人哭笑不得 -- 环宇7504

共:💬236 🌺304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历史让人哭笑不得

    开一大坑,专记历史上那些真实的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件

    1 韩国的684部队

    1968年1月,朝鲜民族保卫省侦察局124部队31名军人伪装成韩国军人,在1月18日午夜越过军事分界线,潜入汉城,试图刺杀当时韩国总统朴正熙。后被警察看穿,于是发生激烈枪战,最后除两人可能逃走外,韩军方击毙28人,生擒1人。

    朴正熙大怒,为了报复,決定组成行刺金日成的特工部队,也选了31人,其番号是「大韓民國空軍2325大隊(209特遣队」或称「684部队」。在仁川外海的实尾屿训练;但训练极其严苛,竟有7人在残酷的训练中死亡,而由于之后朝鲜南北关系缓和,这一部队的任务也被取消。

    但是,两年半后的1971年8月,该部队剩余人员为抗议当局的不公正待遇,发动叛乱。他们杀死大部分教官和看管军人,劫一艘渔船逃往仁川,又在松岛劫持一公共汽车,要求司机开往青瓦台?(怎么也是这里)。在前往汉城的沿途中,和军警发生激烈枪战,最后引手榴弹自爆。四人未死被生擒,后经军事法庭审判亦枪毙。

    天堂里, 老金 问 老朴:你的部队和我的部队做派一样吗

    老朴: 妈 的,叫他们定制一样的敢死队,怎么连目标也定成一样的了

    通宝推:小伙子学飞翔,五藤高庆,滴滴涕,上古神兵,西伊,天棒门诊,回旋镖,花大熊,SleepingBeauty,履虎尾,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20 葡萄牙倒霉舰队

      历史书上常提到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败给相对弱小的英国舰队的事情,其实.....

      1 根据名从主便的原则,此舰队的名字是“最幸运的舰队”,因为虔诚的西班牙人认为他们打的是圣战,在上帝的裁决下,谁敢称无敌。不过事实证明,这是世界史上...即使不是最倒霉,也是最倒霉的舰队之一了

      2 该舰队是从里斯本出发的,其中最强的第一分舰队(葡萄牙舰队)由司令官西多尼亚公爵亲自率领,副帅迪亚哥-巴尔德斯也在旗舰圣马丁号上,同时巴尔德斯也是第二分舰队 卡斯蒂利亚分舰队的指挥官(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君合,葡萄牙为此到了大霉)

      3 由于英国人是主场作战,所以英国舰队的总船数、总吨位、总炮数均高于西班牙人,英军的主力战舰的吨位也和西班牙人相当。两国舰队的主要差别是:3.1 英舰取消了高耸的船楼以利操作,所以看起来比同等吨位的西舰矮小;3.2 英舰不利于接舷近战,而利于远距离炮战,所以装的炮射程远,但弹丸小,威力不足

      4 双方对轰的结果是大部分炮火都打空了,并无舰只在战场上被击沉,当然带来的伤亡是比较重的。但英军可以回港补充,而西军不能

      5 西班牙舰队的目的是先赶到西属佛兰德,汇合佛兰德总督 帕尔玛公爵 亚历山大-法内塞 的陆军。他们虽然遭到很大打击,但大部分舰船撑到了佛兰德沿海,却在最后关头遭到英军火攻

      6 火攻未造成很大伤亡,但西舰队忙中出错,下达断锚分散以避火攻的命令,大部分船只仓皇中失去主锚,在随后的风暴中无法定位,只能随大风北去,之后再也无法直接掉头,只能绕过苏格兰海岸返回。

      7 大部分西班牙舰船是在返航的风暴中沉没的

      8 即使他们到达佛兰德海岸也没有用,因为帕尔玛被荷兰游击队死死拖住,既没有准备好港口,也没有准备好登陆的平底船和士兵

      9 战争结束后,女王慨叹:战利品怎么这么少,而这很少(相对而言)的战利品还是德雷克违令夺取的

      10 在第一次遭遇战中,安达卢西亚分舰队旗舰受创严重,落伍了。德雷克关闭了领航灯,偷偷追上,该舰司令彼得罗-巴尔德斯惊惧之中投降。德雷克将该舰俘获后,送回港口才返回舰队,令英军其他舰只不知所措

      11 德雷克的行动出其不意,给英军带来很大困扰,但西军也没有利用这个机会

      12 由于俘获了分舰队旗舰,英军还是得到不少战利品,因为军饷就是存放在旗舰上的,仅现金就有15000杜卡特之多(当时英女王年收入在200000-400000英镑之间,一英镑大概是两个杜卡特,此项相当于英王年收入的2%)

      13 英军一分舰队司令,著名探险家 马丁-弗洛比舍愤然到, 德雷克想独吞战利品,如果他敢,我们要用他肚子里流出的血来补偿我们!

      14 教宗承诺,一旦西军在英格兰登陆,他将支付10万杜卡特作为圣战资金,由于西军没能登陆,教宗没有付一分钱

      通宝推:SleepingBeauty,我来也,
      • 家园 21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绿教崛起时期,很多蒙昧时期的名人呢,站在了不同立场,大诗人(悬诗诗人)祖海尔·本·艾比·苏尔曼的几个儿子有的皈依了绿教, 但其中诗名最高的 凯尔卜·本·祖海尔 却不信,而且数次做诗讽刺先知,于是遭到先知教令通缉; 其兄长写信给他告知此事(被擒后格杀勿论),并希望他向安拉忏悔,皈依伊斯兰教。诗人闻讯惊恐之余,于630(伊历9)年去到麦地那,先是求助于艾卜·伯克尔,并用缠头巾蒙住脸,随其进入清真寺,设法亲谒穆罕默德,对他说:“真主的使者!这是一个来向您发誓皈依伊斯兰教的人!”穆圣伸出了手,于是凯尔卜揭开蒙脸的缠头巾,说:“真主的使者,在下投靠您,求您保护!我是凯尔卜·本·祖海尔。”当时,辅士们想起他过去的言行,不禁对他怒目而视,而迁士们则欢迎他皈依伊斯兰教,并希望穆圣原谅他。于是穆圣原谅了他,这厮感激之余,遂吟长诗一首,以《别离了,苏阿德》句起兴(阿拉伯诗多长而言不及义), 吟到高潮,

        赞曰: " 直至握住先知的手, 我才感到了安全, 这只手掌握我的命运, 操纵生杀大权。 先知是光, 普照世间人寰, 先知是剑, 真主出鞘的宝剑"

        先知大悦,当即脱下身上的斗篷,亲切地披在他身上,以示他对这首诗歌的高度评价。从此这首诗被誉为<斗篷颂>或译作《衮衣颂》

        但诗人花钱如流水,后来竟把这宝物几千银币卖给了倭马亚朝第一任哈里发穆阿维叶了,此后就成了历代哈里发传承的证物之一(比教宗的渔夫权戒可有传承多了)

        到土耳其人征服埃及时,此物亦没入奥斯曼宫廷内库,隔几年还要拿出来洗一洗,于是就把洗衣的水装瓶,分发给各省总督和要人

        通宝推:联储主席,
    • 家园 19 生猛的治疗方法

      这回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

      法国作家蒙田,以其<随笔集>闻名,他的意大利游记2011年出了中译本,下面这段是从中摘出的:

      "马尔多纳先生对蒙田先生说 那里(列日)的水非常的冷,大家认为饮用的水越冷疗效越好.那里的水冷的有人喝了会打冷战和起鸡皮疙瘩;但是过不了一会胃里感觉十分暖和.他每次喝上100盎司(接近3公斤)但有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用不同刻度的杯子.这水不但可以空腹时喝,还可以饭后喝.他说疗效和加斯科涅的矿泉相似.就他本人来说,他好几次喝了全身出汗心跳,感到其药力很强,没有任何损害.他还看到试验,把青蛙和其他小动物扔到水里立即就死亡.还说在盛了这种水的杯子上放一块手帕,立即就会发黄.饮用至少两周或三周,那个地方的生活食宿非常方便,适合肠梗阻与尿结石病的治疗.然而,内维尔先生和他待了一阵后并不比以前更健康"

      说明一下,蒙田患有结石病,他旅行途中拜访了不少矿泉疗养地,饮水治疗,这段是和朋友交流经验,不过按照现在的食品安全观点....这水能喝吗“不比以前更健康”?没死就不错了

      • 家园 类似的情况还有两个奢侈的例子

        1 火浣布

        用石棉纤维纺织而成的布。由于其具不燃性,在火中能去污垢,中国早期史书中常称之为“火浣布”。东汉权臣梁冀用火浣布织成衬衣,在宴席上故意弄脏,在当众火焚清洁它,用来显派。查理大帝则是做成餐桌的桌布。

        棉纤维能引起石棉肺、胸膜间皮瘤等疾病,许多国家选择了全面禁止使用这种危险性物质。(梁冀是被皇帝宰了,查理活得可不短,咋没发病呢

        2 水银池

        胡马赖韦(884—895年在位)是阿拉伯帝国衰落时期割据埃及的小君主,生活奢侈;他兴建豪华的宫殿,其中金厅的墙壁是用金箔贴成的,还用他本人、他的妻子和歌女们的半浮雕像加以装饰。胡马赖韦和他的妻子都戴着金冠,他们的等身大的雕像刻在木板上。这种活人的雕像,在伊斯兰教的艺术里是非常希罕的。宫殿耸立在一个华丽的花园里,花园里有构成阿拉伯语辞句的模样的各种香花和花坛,还有各种外来品种的树木,种在贴金箔的水池周围。还有一个飞禽园和一个动物园。

        宫殿主要的奇观,是院子里的水银池。有许多皮褥子打满空气后,用丝绳拴在银柱上,使其系留在水银池的表面上;这位君主躺在这些皮褥子上,安逸地摇晃着,以减轻失眠,引起瞌睡。水银池的痕迹,已经在原址上发现了。

        水银(汞)蒸汽剧毒,常温下饱和的汞蒸气已经达到了中毒剂量的数倍

        胡马赖韦暴死了

        通宝推:月下,
    • 家园 18 吃茶点吃出的笑话

      美国浸礼会在上海办沪江大学,外籍教师常请学生到家里吃茶点,以增进师生感情,但有时也引起误会。

      有人谈到:“每学期内,西教员常延学生赴餐或茶点,以增交谊。多数学生,太重实际,当西国妇女给饼干糖果时,必取三四块恐其不重来分给也;每宴会,必满饱而始退”西教员患学生食量太大,公举魏校长在礼堂向众报告曰:“西例,主人分给茶点时,客人仅可取一块,未饱,俟主人下次重分茶点时,再取一块,切不可一次连取数块”

      学生聆其报告,大失所望,相顾而言曰:“西人尝云华人专尚虚礼,孰知西人较华人尤尚虚礼耶?”

      “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

      • 家园 我国虚礼的方向不同

        在宴饮一类的事情上,我国虚礼的方式是“大排筵宴”,一定要质优量足到超出实际需要的程度。

        • 家园 上教会学校的学生都很实际

          体会不了下午茶的意思,他们都是冲着减一顿饭的目的去的。同样他们奉教与否主要是为了找工作方便,很少真信的

    • 家园 17 民国伟人?上海闻人!

      陈德征,字待秋,浙江浦江人,1899年生。国民党执政初期重要的中层干部,曾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长、上海特别市教育局长,同时兼任上海《民国日报》总编辑。1930年10月12日,应蒋介石之召赴南京谒蒋,被蒋扣留拘押于宪兵营,约一年后(1931年12月17日)才被释放。

      按照报人徐铸成的说法,陈德征“在《民国日报》发起‘民意测验’,‘选举中国伟人,第一名孙中山,第二名陈德征,第三名蒋介石

      又说蒋看到此报,勃然震怒,把报纸撕得粉碎。没有几天,陈即被传到南京,投入陆军监狱,罪状是“图谋不轨”。关了几个月,经人营救,释放出来,蒋还“御批”了几个字:“开除党籍,着各机关永不录用。”

      这个故事非常好玩儿,但不是真的(网上搜索陈德征此人,一般都冠以‘民国伟人’头衔),或者说是几个事件杂糅产生的故事,最近历史研究上有人撰文辨析此事,摘要记之

      陈德征在主持上海《民国日报》期间,确实爱搞民意测验——1929年元旦,陈德征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宣传部的名义,举行了一次简单的民意测验。这次民意测验的题目一共有五道,其中与选举名人有关的题目有两道,分别是测验题二“谁是中国的革命领袖?”与测验题四“上海最有名的是谁?”。

      1929年1月13日,《民国日报》与《申报》同时揭晓了这次民意测验的统计结果。第二题的得票结果是:孙中山1995票,蒋介石574票,胡汉民381票,汪精卫1 13票,“国民党”75票,冯玉祥56票,阎锡山52票,吴稚晖30票,戴季陶20票,李济深16票,陈公博11票。“革命领袖”中并无陈德征其人。由于孙中山已逝,革命领袖的桂冠自然就落到蒋介石头上。

      第四题的得票结果是,陈德征825票,虞和德(即虞洽卿)620票,张定瑶(上海市长)380票,熊式辉(淞沪警备司令)192票,蒋介石124票,冯少山(上海总商会主席委员)70票,黄金荣67票,潘公展(社会局长)48票,戴石浮(公安局长)46票,邬志豪(商民协会执委)35票。在上海名人中蒋介石名列第五位。除了蒋介石,其余上海名人都是上海的地头蛇。

      这次选举并未得罪蒋介石,在此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陈德征地位稳固并有所高升。1929年3月1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由指导委员会改组为执行委员会,常委由国民党中央圈定,陈德征仍榜上有名,仍担任宣传部长一职。

      3月9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选举参加国民党“三全大会”的代表,国民党中央派人监选和检票。开票结果,陈德征、吴开先、潘公展、陈家鼐、陈布雷、王延松、陈希曾、张道藩等八人当选,其中陈德征得到186票的最高票。

      1929年4月6日,陈德征又被任命为上海市教育局长,陈已成为横跨党、政、报三界的重要人物。

      陈德征大权在手,四面出击,达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

      1 反共 他代表上海市党部做报告时强调说,该党部整个工作均集中于清共,“举凡对外宣传及整理党的内部工作,均以清共为唯一之目标”。

      2 反对文化人士,1930年1月19日,上海特别市党部宣传部在其主持下,议决:(一)查封新月书店;(二)呈请中执委会转呈中央将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迅予撤职;(三)呈请市执委会转呈中央将胡适褫夺公权,并严行通缉,使在党政府下不得活动。

      2月24日,他发表演说抨击鲁迅等人参加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宣称“反革命者是不许有自由的。一切反革命者如果用他们的口或笔来宣传破坏全体国民的自由的时候,我们为民族和国家计,就应当斩钉截铁的不许他们有个人的自由。”(因此胡适和鲁迅都有反驳他的文章)

      3 反日 陈氏主持“上海各界反对日军暴行委员会”(1928年5月日军制造济南惨案后,由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总商会、商民协会、工会整理委员会、学生会等21个团体共同组织。陈德征被推为正主席),查禁日货,征收高额的“救国基金”(他因此摊上了贪污的罪名,这是后话)

      1929年3月底,中日双方签订《济案协定》。由此,同年4月,国民党中央决定平息激烈的反日运动,但陈德征作为上海反日运动的主导者,仍转不过弯来。他控制的国民救国会声明,“我们所更改名称,完全是策略的关系,绝对不是软化或妥协,希望忠实同志不要怀疑,万恶奸商也不要暗喜”,明确宣布“救国必须反日,反日即所以救国”,并严厉地表示,“对于媚外性成、运销日货的奸商,仍须予以严重的制裁”。

      4 反帝,陈氏坚决主张完全废除不平等条约,认为当时国民政府的修约活动不能使中国彻底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他声称:“若有人弃废约而谈修约,那便是叛党的东西!”由于“我们深深地尝着了不平等条约的苦滋味,因此决定要把这卖身契完全销毁。我们当然不是希望卖身契中的条件的改善,我们也并不愿意仅把卖身契中的文字的修正,我们只是希望从根本上把整个的卖身契作废,把整个的卖身契宣告无效。这一点,就是我们不赞成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根据。”他任上海特别市教育局长期间,极力推动收回租界教育权。于1930年五四青年节发起收回租界教育权运动,大造舆论,同时,又具文呈报外交部、教育部、市政府。

      5 反基督教,陈德征特意在1928年圣诞节这一天在《民国日报》上开创《非基特刊》,并召集会议,呈请市指委会转呈中央,通令各教会学校学生立即退出教会学校,否则一律褫夺公权,并不得在政府所属机关服务;请政府查封教会青年会及教会学校;请中央通令全国党员不准入基督教或参加一切基督教事业,人教者应立即退出。

      6 反对上海总商会,陈德征与潘公展等联名向国民党三全大会提交《请解散各地各级商会以统一商民组织案》。由于国民党中央对商会的政策已发生微妙变化,此案没有通过。陈德征不愿意善罢甘休,指使他控制的救国会用暴力使总商会瘫痪。

      由于以上原因,陈氏在上海名声极差,但提携他的叶楚伧和邵力子等人多次说情,蒋介石一直没对他下手。到了1930年10月,叶楚伧等疏解后,让他谒见蒋介石汇报工作(本意是想让他向蒋介石稍作解释,指望事情得到转圜),他来得极不是时候——陈奉电来到南京,投递名片求见蒋介石。门卫携名片入内,正好虞洽卿(注意了!上海名人的选举!陈德征第一,虞洽卿第二而且虞洽卿是上海总商会的核心人物)在座,蒋就向虞探听陈德征在上海的作为,虞答:“此人无恶不作,沪人恨之切骨,均欲食其肉而寝其皮。”蒋闻之即嘱“看管”。于是陈德征立即入狱,被拘一年多才被释放(连蒋公的面都没见到)。上海闻人虞洽卿的恰到好处的临门一脚,结结实实的把陈德征踢进了监狱

      这陈德征相当倒霉,他在上海多少也提拔了些人,其中有个陶百川,1942年陶百川被任命为《中央日报》社长,念及当年的提拔之恩,聘请陈德征担任顾问。1942年12月,《中央日报》记者探得中英、中美新约将在1943年元旦同时发表的消息,于是抢先在该报刊发了这一重大消息,结果引起盟国的不满。

      蒋介石怪罪,予以追查,结果在《中央日报》社呈报的员工名册中发现陈德征的名字,勃然变色,“有此人在,安得不坏事?”于是下一手谕,撤了陈德征的职,永远开除其党籍,尤为严厉的是,令党政各机关以后永远不得录用陈为职员。(其实陈氏此时已经极为收敛,只给人看看稿子而已,此事本和他无关,但谁叫他在老蒋那里挂了号呢)

      陈德征因此半生极为潦倒,遂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后代,坚持让自己的儿子陈星弼认真学习科学技术,为国家做点实事,陈星弼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通宝推:繁华事散,铁手,二至,SleepingBeauty,
    • 家园 16 卖旧书起家的李小峰

      前面一位河友提到语丝办的如何好,我仔细查了一下,其中原因还真的挺复杂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鲁迅先生还真是个颇有经营才能的人。

      语丝、北新书局和北新的前身新潮社关系非常密切,北新者,就是北京大学新潮社的简称。新潮社本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学生主办的同人刊物《新潮》的编辑部,和教授们合办的《新青年》相呼应。其创始人是罗家伦和傅斯年,新潮社里集合了大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学生精英,顾颉刚、朱自清、叶圣陶、谭平山、高君宇等人也都是成员。

      刚开始时,北大有钱,校方支持了经费、提供了空间(就在李大钊主持的图书馆腾的屋子——太祖有没有被拉去扫过地),所以《新潮》办得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尤其是紧接着的五四运动,把一个校内的学生刊物推到了全国的文化人面前,当时新潮的编辑人员积极参与五四的政治活动,刊物出的不按期,但创刊号印了三版,销出一万三千册,在当时也是很大的数字了,之后的几期能卖到一万五千册之多。

      不过,学生杂志的缺点是核心人物不稳定,而且学生们的心思都很大,不太懂经济。新潮社除了印行刊物,也出了新潮丛书,先出了五种,王星拱的《科学方法论》、陈大齐的《迷信与心理》,这两种都只印了2000册;到了《蔡孑民先生言行录》、《点滴》(周作人译的外国小说集,这两种都是上下册),主持人罗家伦以为蔡校长、周教授都是文化大名人,书应该畅销,于是蔡校长的书印了10000部、周教授的书印了7000部,而且定价较高,结果.......新潮社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校方呢?不好意思,你们痛殴了政府的财神,教授们都开不出工资了,学校的经费支持都取消了

      然后....罗家伦学长出国留学了,周教授您自己的书自己想办法吧(周作人作为新潮社第六期接受的唯一会员,因为他的教授身份,直接被推为主任编辑,当时孙伏园是编辑之一,李小峰是干事)。于是新潮自第二卷起,再也没有按时出版过,终于到第三卷停刊了,接收罗家伦、傅斯年的这个摊子的(不论是美誉还是负资产),就是周作人,无疑当时新潮社的事,周家大哥肯定也是要管的。

      幸运的是,孙伏园和李小峰这两个编辑、出版方面的杰出人才扛起了后期新潮社的大梁,趁着北大25周年的校庆,把这些存货拿到会场上摆摊卖了,总算收回了点儿本钱(那一次估计没全卖掉,因为只收入280多)

      之后,他们出了个“新潮文艺丛书”(据说是鲁迅倡议的),这次鲁迅大力支持,虽然他不是主编,但按照李小峰事后的回忆:“供给稿件最多最好的是他,代丛书设计装帧的是他,细心校阅的也是他....”新潮文艺丛书第一本是冰心的《春水》、第二本是鲁迅译的《桃色的云》,第三本就是《呐喊》了,为了印呐喊,鲁迅还借给新潮社200元做本钱。新潮文艺丛书选的比较精,一方面堪称新文学的一次集体亮相,另一方面卖得不错,尤其是《呐喊》,加印了几次

      所以鲁迅办语丝、搞新潮文艺丛书好象不是只出了一点儿股金,而是投了大精力在里面,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也是新潮社出版的。(语丝 是孙伏园任编辑的,北新成立之后就由北新发行,而孙伏园和李小峰当时是合办北新的,两人连净利都是半分的。当然供稿是鲁迅兄弟组织的)

      李小峰在这里主要负责发行工作,赚了一些钱,“于是小峰就被尊为‘老板’.....勒令拿出盈余来,每月请一回客....”李老板做东做多了,干脆拉上兄弟姐妹(五个)和老婆,开了个书局,这就是“北新书局”,他家里人把故乡的门面房子也卖了,凑了不少股份,最开始孙伏园、刘半农等人也都是股东。

      虽然鲁迅和北新书局的官司相当有名,但是北新给鲁迅的版税是25%,周作人是20%,而当时其它书局给作家的版税都在10%-15%。而鲁迅介绍来的稿件,李小峰都是立即付印。鲁迅在北新出了24本书,其中热风、野草、彷徨都印了10版以上,《呐喊》印了24版

      元宝推荐:铁手,
      • 家园 百分之二十五的版税,不知道现在哪个作家有这样的待遇?
        • 家园 不过李小峰在建国后就倒霉了

          从我摘出来的段子就能看出,鲁迅和李小峰是很好的合作关系,鲁迅是吃过没人帮忙出版发行的苦头的,他和周作人译的《域外小说集》才卖了21本,要是都办成这样,文化人只能饿死了。

          因此,尽管两人因为版税的问题几乎对簿公堂,但北新补齐了一万九千元的版税之后,双方还是继续合作的。

          出了鲁迅,郁达夫和周作人也是北新的头牌。

          对新文化运动贡献甚大的两家出版社:北新和亚东图书馆在建国后都很倒霉,亚东是安徽文人的据点,陈独秀和胡适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他们出的,胡适被批倒不说,陈独秀也被作为托派大头目狠批(现在看来,即使站在TG的立场上,对陈也太不公正了点儿-那时候没办法,受委屈的太多了),结果亚东建国就给关了。

          北新公私合营,到了57年,惨了。你敢剥削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这还了得,李小峰立马变成右派

          • 家园 老陈是因为他自己太拧了

            tg在抗战时曾经给他一次下台阶的机会,董必武劝他做个检查回党工作,结果他不愿意检讨认错,于是遂寝,他所搞的托派事业,实践证明没有武装斗争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严重脱离中国现实。而且也不是所有托派都被整,刘仁静文革里就被太祖保了下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