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历史让人哭笑不得 -- 环宇7504

共:💬236 🌺304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正如陶斯亮问曾志,爸爸死的那么惨,你为什么不恨老毛一样

              曾志一句话,老毛是我的领路人

            • 家园 包括他自己,他也不知不觉就骂了

              1927年,陈独秀在《向导》周报把章士钊骂得灰头土脸:“章士钊拿黄兴的钱办的《甲寅》,也只能算是放狗屁;后来拿段祺瑞的钱办的《甲寅》,便是狗放屁了;现在拿张宗昌的钱办的《甲寅》,更是放屁狗了。放狗屁的毕竟还是一个人;狗放屁固然讨厌,或者还有别的用处;放屁狗只会放屁,真是无用的厌物。”(《放屁狗的<甲寅>》,1927年1月27日《向导》第185期,这向导可是TG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啊)

              需要指出的是,当初拿黄兴的钱办的《甲寅》(月刊),撰稿人除了主编章士钊,最多的就是陈独秀自己....而且陈办新青年,很多都是学《甲寅》(月刊)

              按照现在的介绍:“。《向导》周报的政治性,思想性、斗争性和艺术性很强,随便读一篇文,扑面而来的是中共在建党之初领导工农大众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气息,令人激动万分。”

              • 家园 老章倒是很看得开

                政治立场不同不影响私交,后来独秀山人搞托派蹲国民党监狱的时候还是章士钊当他的义务辩护律师。抗战爆发也是由他曾经痛骂过n次的胡适之把他保出来的。

    • 家园 12 文坛及时雨

      长大了看水浒,总觉得作者满嘴跑火车,只顾写那好汉大秤分金的痛快,全然不顾当时的实际情况(当然了,按金庸的讲法,水浒还算好的呢。金庸在 侠客行的后记 三十三剑侠图里写到 古代人写武侠,杀人容易,毁尸灭迹难,现代武侠小说可好,杀人遍地,谁还管它收不收尸

      水浒里撒钱最痛快的当然是宋江,武松、李逵的见面礼都是十两白银(如果是宋代,差不多一两银折现在300元),连素不相识的卖艺人薛永,宋江都一次给了五两,那可真是有钱啊。以至于当代评水浒的,常开玩笑的说宋江一准儿是个大贪污犯。(我有另一个解释,在前面的帖子里有写过,仔细想一下当年送生辰纲之前的梁中书 梁中书道:“上年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至今无获。今年帐前眼见得又没个了事的人送去,在此踌躇未决。”)

      民国 文坛上也有很多及时雨型的慷慨人物,首推 “我的朋友胡适之”。胡适资助的人也很多,找他求助的人更多,我现在看胡适的书信集,一些缘分不深的人如 袁振英、毛彦文也都曾写信求助,很多都是出国留学,官费断了的。这其中以资助林语堂最出名,但可惜...这事儿流行的版本是错的

      按林语堂1966年回台湾时追忆此事,他是拿清华的半费出国的,每月只有四十美元(而且一年后被取消了),他妻子到是很大度把全部嫁妆都支持了留学,不过...要陪读,而且到了美国林太太居然患了阑尾炎,要开刀,美国的医疗费啊.....林语堂大窘,写信给胡适求助。胡适给他联系了北大的资助,这个资助的要求也很简单,学成之后回北大服务。林答应了,于是先后两次寄去2000美金,(一说2500)林语堂因此能够顺利的辗转美、法、德三国,拿到语言学博士回家。按林的说法,他跑去找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谈起此事,蒋惊讶,说北大从未给过林语堂这个待遇,如果有寄去钱,那就是胡适自己的了。

      此事流传很广,也成为胡适慷慨的证明,不过2009年发表的文章中吴元康根据档案资料考证,事实并非如此,这些钱中仅第一次的三百元是胡适垫付的(直到林回国才还上),其余的都实实在在是北大付的!林语堂趁着当事人蒋梦麟、胡适都去世,北大档案远在大陆无法调查的机会,给胡适贴金,未免太不厚道了而且...这笔钱相当胡适两年的薪水,当时还经常欠薪,胡适虽有很多稿费,但求助的人和家庭开销也都不小,拿出300元已经是极度的慷慨了,何必吹到2000元

      吹嘘过度的结果,就是在反对者眼里,胡适成了个贪污和出卖廉耻的家伙,不拿何健的五千元、不挪用中基会的款子,他哪有如此之多的钱资助别人

      其实在民国,不满的人也很多,现在的民国粉丝不提的是,早在

      47年,就有人化名胡不适,致信反对胡适的十年教育计划,批评他建议此后十年集中财力发展北大、清华、中大(中央大学)、武大和浙大的计划,“明明希望教育部将所有经费供养北大,格于舆情,勉强提出四校做陪客,偏私之心,路人皆知。坐井观天、创不公之议,自绝国人....”

      反正我看到的不是 及时雨,到是很象一群 孔乙己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章宗祥做驻日公使的时候

        使馆代发官费,官费留学生每月得去签收(自清末起就是这样)

        不同于留学欧美的,留学日本的私费生来日后也可以向使馆申请官费,即使申请不上每月一笔的官费,生活实在困苦的至少可以要上一笔救急金或回国的路费

        这样使馆成了留日学生的财神爷,不管官费私费,整天都有大群学生聚集,有时候连正常办公也无法进行

        公使遇到这种事,唯一办法就是打电报找外交部、教育部要钱,可是国内政府也没钱,有时连官费生的生活费都拖欠。这些要不到钱的学生,早已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熏陶,“权利自由”岂容侵犯,经常大闹使馆,对公使以老拳伺候。所以一任任驻日公使或留学生监督都活得心惊胆战,遇上学生暴动,保命要紧,很多辞职回国的。章宗祥在日本倒是没挨过打,可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等民主自由的春风吹到国内,1919年五月的那一天……

        而那些经济困难的私费生(那时也没工可打),即使拿到使馆的路费,也根本不回国,而是充了学费或生活费,等到没钱的时候再去使馆要清末时候,公费留日学生的钱其实是很充裕的(常有党人学生一见倾心,到高级“料亭”去共商革命大计的),每月30元的生活费高于当时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初任给”,相当于中高级公务员的月薪。所以他们也会接济同乡或同一团体内关系要好的私费生。留学公费养着一部分“五毛”革命党不说,还被他们拿去支援另一群“自干”革命党,清政府内牛满面啊

        除了中央政府派的,更多的是各省派遣的留学生,一般公费也是通过使馆发放。到了民国时代,各省军阀们混战尚自顾不暇,哪管得了在外的学生。章宗祥说,孙中山或桂系掌握的广东、广西尚能按期汇款,而福建、陕西这样的省份则完全是不管不问了……

        • 家园 1 广东有钱

          2 早期孙依赖陈炯明,而陈对教育很热心——与之对比,陈炯明极其憎恶赌博(偏偏广东人生性好赌,在广东赌不了跑到香港澳门去赌)

          到了后来孙依靠杨希闵、刘震寰部滇、桂军夺回广州之后,情况就糟透了,那两年左右,连奉命支持孙的TG也很为难,因为实在很难替孙的这些支持者的行为做辩护,到是孙挂了之后一切都简单了,宣布杨希闵、刘震寰谋叛国民政府,将他们消灭了(这两年间趁机培养起了党军

          杨、刘二部本是客军,没有一点儿爱护地方的意思,在广州城内划分辖区,开赌、卖烟,在珠三角也是到处强抢地盘,把一些孙的广东支持者也逐走,至少最开始的一年左右,孙手中无有切实可靠的武力,拿他们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里昂中法大学,本是西南支持建立的,陈炯明承诺捐很多钱,因此广东学生很多,孙夺回广东后,战乱频繁,不再寄钱,前后断绝支持一年半,里大法方管理人因学款屡催不果,遂以停饭及遣退学生回国相威胁。学生学膳费无着,甚至有一位学生因困病而死,....学生们发给国内广州政府孙中山等的电文稿,其中一封内容为:“广州孙大总统、徐省长暨汪精卫先生鉴:款罄粮绝,乞速电汇救命。里昂广东大学海外部全体学生叩”。另一封为:“孙大元帅、省长、省会教育会、报界公会并转华董均鉴:协会宣布七月一日实行停膳,速电款,免饿毙。里大广东同学会寒叩。”

          这是求人,用语尚客气,在别的信件里面,可就大吐苦水了。袁振英,广东人,就读于北大,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他是新青年唯一的学生同人(新青年有一卷易普生专号,有他很多文章),因通外文,而成为新青年转到上海编辑后翻苏俄文章的主要编辑人员,后因不满陈独秀的作风,考上了里昂中法大学的研究生,从此脱离了TG的组织(他是建党之前重要的参与人员)

          他在无奈之中求助于胡适,信中慨叹道:“广东现在已经不是人的世界,乡中田园、家宅无存,....东莞明伦堂津贴,留学生每人每年有一二百元津贴,现也被孙中山军队取为军饷,全邑中小学停办。....广东绝地——自由杀人,自由抢劫——无教育、半开化....”

          这个就是初期的 国民革命的 广东革命根据地.....难怪老鲁到了中山大学,极度的不以为然

          • 家园 历史和政治这玩意儿,都不能过分认真的,也没有那么多是非善

            现在看,陈炯明的做法对不对,好不好?是对的,是好的,比孙中山手下那帮子广西云南军阀要强得多。

            问题是,陈炯明的政治立场有问题,他提倡联省自治,本质上就是支持军阀混战继续延续。

            所以,套用一句俗话,陈炯明不识天数,违逆大势,所以徒然灰灰湮灭。而孙大炮虽然私德极差,人品极差,但是此人有眼光,识天数。所以虽然孙大炮一辈子都没成什么实事,但是人家就是名气大,粉丝多,威望高。

            这世界有时候真的不太讲理,或者说,不讲人理,只讲道理。

          • 家园 在看陈公博的《苦笑录》

            里面有个事实可以对照一下广东的有钱。

            陈公博1923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自称是“广东的官费留学生”。结果留学两年,正好遇上廖仲恺当广东省长,与陈炯明是对头,根本化不来钱。陈公博想念完博士,便写信给汪精卫和《民国日报》社社长陈秋霖(与廖仲恺同时遇刺的国民党员)要钱。不想陈秋霖回信说,汪廖两个人都是同一个意思:您老要是回国,我们就给你出旅费。要是想在美国呆着,我们就一毛不拔。陈公博只好打道回国。

            岂料回国的旅费广东省政府也一毛不拔。反而是广东大学(现在的中山大学)知道陈公博要回国,一口气发来六百美元的路费,号称聘陈为教授,从工资里预支。六百美元是多少钱呢?1925年,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是1236美元。陈公博相当于拿了一位美国工人半年的薪水。他从纽约跑到柏林,然后到巴黎和罗马一游。本来还想跑去东欧玩一圈,但是听到孙中山去世的消息,才恋恋不舍地从那不勒斯上船回国。一路上游玩了整两个月。

            看到这里,觉得果然还是民国的教授有钱啊。怪不得现在的教授吵着哭着要向民国靠拢呢。

            • 家园 那时候教授极少,而且文史居多。

              就是4万万同胞,养几百号人瞎折腾,而且大多教授其实就是一个门面。

              现在就上海教授,教授级的人物就得有1万多,再自己不产生点价值,谁养得起。

            • 家园 陈公博的毕业论文倒是很有史料价值

              内容是介绍那几年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除了对一大细节的诸多回忆,论文附录里头有tg一大二大的很多文件英文版,由于是在国外反而没有散失,国内的版本在一系列动荡中荡然无存,还是建国后从共产国际档案里头翻译回来的。

              • 家园 有这回事?

                他最后一天去南湖的时候不是逃掉了吗?上哪儿去弄最后的原始文件的?

                • 家园 大会结束后他在上海和李达张国焘他们碰头过

                  把会议的相关文件抄了一份带到广州给没有参加一大的陈独秀,他和包惠僧本来就是代替陈独秀参加一大,给新任总书记传递会议文件很正常,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备了一份,后来带到美国作为他论文的附录。另外他当年在《新青年》上曲笔发表的一篇伪游记后来成为一大开幕日期研究的重要参考。

            • 家园 【原创】为啥那么有钱呢

              当局钱多了烧的?

              • 家园 百度了一下,搜到这个答复

                据介绍,当时国立广东大学的筹备主任邹鲁,因资金短缺,三天两头找杨庶堪解决大学筹款问题。杨庶堪苦笑:“这个省长难当啊!日日夜夜都有人来找我要钱。当然,办教育很重要,一定要解决。”

                随后,杨庶堪灵机一动向孙中山写了一份报告,建议将广东当时的“筵席捐”的三分之二拨为国立广东大学经费,三分之一作为地方教育经费。所谓“筵席捐”,就是针对宴会筵席而征收的,目的是崇尚俭朴,限制奢侈。

                据展览资料显示,1924年3月12日,大元帅训令第九十六号落实此事,自此国立广东大学的经费才得到解决。

                外链出处

                原来我还以为海外侨胞踊跃捐款,誓把中山大学办成民国时期的南方科技大学。没想到有人熟知十个广东佬九个是吃货,直接把税收到饭锅里了。这个主意可谓恶毒之极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