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赵括的常平 -- 文玉

共:💬78 🌺337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地形制约确实对战斗有很大的影响

        赵军的数量也值得商榷,四十五万很可能是有水分的数字。但是如果秦军在人数优势和地形优势的情况下仍然跟赵军杀得难解难分,以至于被围困月余粮尽援绝的赵军还能有建制有组织地突围,那么赵军自上而下的战斗力至少应该是不弱的。

        • 家园 赵国的部队是不弱

          但在久围无援以及粮食殆尽的情况下战斗力就要打折扣了,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放下武器后被坑杀的士兵。

          • 家园 这是肯定的

            一个半月的断粮已经远超出军队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 家园 我觉得,赵国士兵的战斗力被放大了

            在长平之战前,赵国就经常被秦国欺凌。在秦军面前,赵军真是没啥可骄傲的。

            只是在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国做得太过分了,所以被人们长久的记住了。于是,人们觉得赵军的战斗力多么了不得。仔细想想,赵军有啥可骄傲的战绩呢?围魏救赵的时候,他是被救援的对象;廉颇牛X的时候,正赶上魏、齐走下坡路,赵国是捡便宜。

            到长平之战的时候,魏国和楚国这两个新老霸主,已经被秦国收拾得鼻青脸肿,齐国也让燕国折腾得气息奄奄,矬子里拔大个,于是赵国就显现出来了

            • 家园 围魏救赵的年代赵国还算不上强国

              通常认为赵国的崛起是从赵武灵王时代开始的,而桂陵之战后十四年赵武灵王才刚刚诞生。长平之战前后秦赵交锋基本上算是互有胜负,考虑到整体战角度上赵国是劣势,赵军对秦军即便不胜,大约也是个平手的级别。

            • 家园 我觉得决不能小觑了赵军的军事实力

              渑池会秦王和赵王一行几乎翻脸,但最终没有行动,相反楚怀王说扣就扣,秦国忌惮赵国的军事实力是一个重要原因,赵国的问题不在于军队军事水平不高,而是一系列改革侧重于军事却没有对贵族制度动大手术,对国力耗损很大,平原君这样的庸人可以养n多门客,这在秦国是不可能的,在邯郸围城最危急的时候平原君尚可後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馀粱肉,平日聚敛民力可想而知。

              • 家园 不一样

                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齐鲁会盟,孔子让司马带兵随行,就是这个意思。虽然齐强鲁弱,但是外交会盟毕竟是政治斗争,直接扣人很伤人品,所以最后齐国虽然有劫持鲁君的心思还是没有撕破脸。楚怀王被扣是楚国屡败之余,楚国在军事上也没有应变准备。而渑池会,赵军是有准备的,这点有明确记载。

                • 家园 问题是赵国后续军队也就数千人

                  这还是秦国主场,秦国连这点人都对付不了?重兵把住函谷关,赵兵怎么回国?

                  • 家园 渑池会是发生在公元前279年

                    在这一年,白起南出武关,然后,逼着楚国迁都。

                    这个用兵规模,对国力的消耗,应该小不了吧

                    ————————————————————

                    我觉得,秦、赵国君的渑池会晤,是秦昭王的战略试探:看看赵国敢不敢在背后捅刀子。

                    结果,赵国君臣除了在外交场合耍耍嘴皮子外,没啥本事。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秦国就开始放心大胆的折腾楚国。

                    当时,秦国不愿意费大力气去找赵国的麻烦,只是因为当时赵国在秦国的战略天平上,还不太够分量,如是而已。

                  • 家园 问题不在于军队人数多少,而是要达成啥目的

                    一,扣留楚怀王就是秦国在大胜之后提高要价的手段,而秦当时对赵并没有大胜的战绩,所以做事自然要留有余地。

                    二,赵国已经做好了应变准备。“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这种情况下秦扣留赵王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在政治上失分了。毕竟当时秦国还没有灭六国的意图。

            • 家园 江南老兄,老牌子强国没有白给的,阙与之战可是硬仗吧

              且不说肥下这种战国后期秦国少有的大败仗,至少惠文之前赵国没吃过秦国的大亏,武灵王时可是死死压着秦国,甚至想出了从云中谋秦的妙招。从战绩看,赵国军队精锐是毋庸置疑的,赵国的软肋有二,一是地理不利,境内均为四战之地,还分为邯郸晋阳和代三处,和魏国有点类似,二是天时不顺,赵鞅过早的陷入晋国内斗,始终处于斗争的漩涡,大伤了赵国的元气。武灵王刚要有所作为,被儿子坑死了。坚持抗战到最后有遇到大地震和灾荒……,另外从那个角度讲,廉颇也不是赵国最牛逼的将领,只能是之一

            • 家园 不能忘了赵奢啊
            • 家园 赵国在长平之后也战胜国秦军

              太史公曰:李牧连却之。这句,至少李牧是赶跑了秦国人两次。

            • 家园 参见廉颇、韩信及刘秀等对赵军的评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赵国是四战之地,其民习兵。

              何谓四战之地?西有秦国,南有魏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除了没战胜秦国(如果韩赵魏三家不分晋,则秦国有劣势),赵国对其余各国基本保持全胜:吞并中山,得地五百里。灭林胡,驱逐楼烦、东胡,得地千里。赵国等五国伐齐,以乐毅为帅,大败齐国,从此齐国一蹶不振。而此前,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干涉赵武灵王继承赵肃侯之位,赵国却能轻松应付过去。赵国对燕、韩、魏都有优势。

              楚闻廉頗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頗一为楚將,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韩信对陈豨(当时以列侯兼赵相身份监赵、代边兵)说:“公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之;三至,必怒而自将。”

              刘秀的主力就是幽州十郡的部队,尤其是上谷和渔阳的突骑。景丹帅幽州突骑反败为胜,彻底击败王朗,刘秀说:“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见其战,乐可言邪?”

              由于东汉实兴于幽燕,所以袁绍想再来一把。他对曹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曹操比他要高明些,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刘备也是赵人。

              西晋八王之乱,南匈奴刘渊在忻州(即赵国的雁门郡)起兵,开始五胡十六国的超级混乱时期。

              南北朝北魏防备柔然的北方六镇(位于幽、并两州)叛乱,导致北方大乱,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由胡化的汉人高欢掌权。西魏由汉化的胡人宇文泰掌权,其政权基础则是一批胡化的汉人,如杨忠改姓了鲜卑族的普六茹氏,他的后代有杨坚和杨广父子,李虎授大野氏,他的后代有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这批胡化汉人后来被称为关陇集团。

              唐朝衰落,源于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叛乱。范阳属幽州。

              之后五代十国,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从此契丹拥有了汉族的后勤能力和技术能力,为宋朝的积弱和灭亡于异族埋下伏笔。

              元代定都大都,北京首次成为国际化都市。

              明代定都南京。于是给了燕王朱棣一次藩王造反成功的机会。成功几率有多大?中国数千年历史,藩王异地起兵造反推翻天子的,就成功这一次,其余都以惨败告终。为了不给别人第二次机会,朱棣迁都北京,即便天子守国门也在所不惜。

              清朝定都北京。

              民国一部分时间定都北京,一部分时间定都南京。定都北京的时候,好赖还是一战战胜国,还能一度收复外蒙库伦,定都南京的时候,连首都都被倭国小丑屠城。

              我朝,党中央在上海的时候,固然接受共产国际汇款方便了那么一点点,拿着这些金卢布,向忠发总书记包二奶租汽车也方便了那么一点点,代价就是基本被全灭。1927年以前入党的党员5.8万,能活下到抗战且不脱党的,不足2000(参见毛选)。

              在江西,王明,博古,李德之流,大有建文帝,齐泰,黄子澄和李景隆的水准,结果全国30万红军(其中8.6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不过3万(其中中央红军7000)。

              但是在陕北--中华民族的龙兴之地和--河北(西柏坡)及北京,党员抗战末发展到121万,军队127万;1949年党员448万,军队570万。八路军的根据地倒有一多半处于战国时的赵国境内。

              所以毛泽东说:“八路军的干部多是南方来的,不久仍要打到南方去。现在我们住在北方,这叫做南方的骨头长了点北方的肉……”

              通宝推:积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