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长江上最后的外国军舰 -- 夏至欧锦

共:💬122 🌺1302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又知道一些...续在这里...算一个较完整的记事...

                老父亲上岸的这个地点是个河汊...从这个点再往西这一线就是战斗部队登陆的地点...那么多船靠岸有的是在河汊里有的是在江边...

                老父亲他们是从后方马不停蹄的往江边赶...连江北岸的靖江也没呆...就上的船...

                上岸时天已亮...河汊两边都是北岸过来的男男女女...打绑腿整队啥的...

                往南走到庙的西边往东走一点找到的庙...见到接他们的同志...一行人出了江阴...路上遇到一群学生和两个老师...可能是去江边的...见到他们就欢呼...唱起歌来《我们的队伍来了》...我说没听过这个歌...是不是解放区的天...老父亲说就是这个歌...他后来不同场合听过好多次...他说就他们三个人两个小会计几位挑担的...不大像整齐划一的部队...

                我说箱子上有封条...一路上没有保卫部队?

                老父亲说没有...从接到箱子到无锡都没有...越往南有小股土匪或流寇...无锡这边没有...

                关键词(Tags): #过去和现在通宝推:三笑,
            • 家园 我爷爷那时候

              我爷爷那时候在江南岸负责接应的,好像是当地地委的领,具体我没有问过,就见过他的一张渡江战役中和南下部队同志的合影。他大革命前就是党员了,后来失联,到了快国共合作才又重新入党的。

              我一个好友的爸爸,我好友比我大十几岁,他爸就是解放战争的炮兵,从东北打到海南岛,然后打到朝鲜,听过一些其中的故事。

              • 家园 在胶东行署时...有一个人和父亲坐对桌...

                后来调到北海行署(胶东行署下辖)做专员去了...两人就没再见过面...

                父亲在苏南行署时去松江行署检查工作一个星期(那时松江是苏南行署下辖...还没划到上海)...当地给他安排一张桌子...

                对面那桌的人来了...介绍是松江行署专员...父亲觉得面熟...马上想起来...就是在胶东那时的对桌...

                那人也想起来了...俩人热乎不必说了...

                原来那人在北海没多久就调到江南做地下党去了...

                在车上听到这人的名字不好记...等老父亲明确写下来...我再改过来...

                关键词(Tags): #过去和现在
              • 家园 能想象出来...江南的地下党都到江边来接应...

                天翻地覆呀...

            • 家园 你父亲渡江是可是在一线了

              我伯父淮海战役后有炮了,也是个小指挥员了,咋过江的我没问过、他也没说,估计不会是第一波了

              他好像是淮海战役立了功的,除了四枚纪念章--抗战、解放、抗美援朝、朝鲜发的纪念章外,我老家和他一波被保长抓壮丁送新四军的有另外两个,一个是司号员牺牲在淮海战役,一个建国后大复员回乡大饥荒时饿死了。

              这些都是我1980年代逢年过节去看望他时聊天零零碎碎得知的。

              我伯父1990年代就去世了

              • 家园 60多年了...

                不算第一拨...他们是在后面去接管的...安全...不像你伯父危险...

                山东的干部跟罗帅去东北一批...新四军北撤填补了山东的很多空白...

                老父亲特别佩服新四军的干部...

                我陪他去医院吊盐水...第二天要换只手扎针...老父亲不愿意扎右手...两次都扎在左手背上...他说右手要用...说完右手伸张收缩了几下...

                回来的路上就问他...我知道他的算盘打得好...得过山东第一名(机关里的比赛)...

                那时山东有华东六才子之说...就是顾准汪道涵这些人...

                48年秋几个大区在青州南边的沂水开会...最后一项就是做山东省49年的财政预算...做好以后合数字...

                老父亲说...顾准这个人派头...高个穿皮鞋戴眼镜...那时顾是山东省财政厅长...

                一张桌子...两把算盘...父亲和顾对合...

                我父亲看顾打的快...就把后面的小数省了丢了...

                两人同时结束...顾准...啪...手按在最后几个数字上...站起来说...报数...说到这...老父亲用手比划了一下...

                父亲报完数...

                顾准说...错...

                父亲说...也就错个十来万吧...

                我说...你这是投机取巧...顾准是什么人...

                会结束后...顾和汪他们就走了...山东的事就不管了...

                老父亲是分到青岛的...

                南下前一天...汪说...南下的干部不够...又找我父亲还有三个县长一起走...

                渡江也有纪念章的...

                我父亲在华东军政委员会复员委员会一段时间...复员兵按资历发粮食...有位连长多次大功战斗英雄...1000斤...回家乡县里领...这个人没留住...没几天朝鲜战争就爆发了...复员停止...老父亲现在说起来还遗憾...

                老父亲平时不唠叨...把他引进去才说这些...老母亲写的东西干干巴巴...没看头...

                关键词(Tags): #过去和现在通宝推:三笑,一介书生,回旋镖,桥上,侧翼,老老狐狸,
                • 家园 我的回帖又写错句漏句了

                  那四个纪念章是历史阶段的,他不是红军,所以没有那枚土地革命的,除那四枚外,还有其它的

                  渡江的纪念章,我记得有帆船和士兵的那个?

                  当时没留心这些,军功章就记得他给我摆豁过那枚淮海战役的,大概是他第一次立功吧。

                  不过那时是两岸关系解冻的时候,也是国粉们开花冒粉的时候,我伯母是国军家的留守女,所以我那时对他打内战杀人杀到手发麻没觉得有什么好敬仰~

                  纪念章军功章里做工好的,还是朝鲜的

                  你父亲有文化,那时很了不起啊

                  我伯父没文化,后来转业也没啥好职务

                  他也不在乎,对他来说,后来的生活很好了

                  • 家园 渡江纪念章就是你说的图案...帆船士兵带刺刀的长枪...

                    我父亲文化不行...私塾三年...嘿嘿...这啥学历呀...

                    脑筋也不灵活...就是会计...不过那么多年没贪过tg一分钱...

                    在车上...老父亲喜欢唠叨不停...这个时候问他事最好...思路广...我有时会被感染了...

                    由此...觉得我不比老父亲强哪去...他们那一代呀...

                    我小叔是国军...真国军...

                    我外公是维持会长...党员...组织安排的...

                    你说在那个时代...选择是个问题...

                    通宝推:三笑,繁华事散,老老狐狸,廖石,侧翼,
                    • 家园 他们那辈人的经历我们就只能景仰了

                      我父亲文化不行...私塾三年...嘿嘿...这啥学历呀...

                      那时候是高学历啦,我家后来就是靠我伯父,我爸爸才先进了私塾读书的,我伯父一定要他读书。

                      历史,很有趣....

                      我老家那里,那时是共、国、顽、日、伪,2国3方5股势力...

                      保长是8面玲珑,给谁都服务,比如抓壮丁,我伯父是某次出去贩盐被抓的,运气好啊,是给新四军抓的。

                      但各方对保长也有要求,新四军对卖国的保长是不客气的。

                      我伯父对那一段的回忆就是锄奸,对心向鬼子的保长,铁丝捆了扔河里去。

                      我伯父当时是家里养家糊口的壮劳力,被抓壮丁之后,家里生计很困难。我奶奶是小脚老太太,听说那里打仗了死人了就跑去看有没有她儿子,折腾没2年就去世了。

                      我伯父淮海战役结束南下路过老家的时候,被批准回家看看,带了枪要回去找抓他的保长算账。为了防止他犯错误,部队特地派了个教导员跟着,当然,还带了大米。

                      可回家一看,老娘没了....多年以后说到这里,都很愤怒!

                      转业后到地方,结婚了,我伯母是国军转进台湾后的遗留孤儿,文化水平和修养也很高,连名字起得都很白雅美。按现在观点看,这婚姻怎么也不对,可老两口终身相伴白头到老。

                      你说在那个时代...选择是个问题...

                      等我结婚了,岳母家三代国军,其中一个是少将师长了,就死在淮海战役。

                      唉~生命就是一种经历~~

                      从我父辈的经历,我领悟到的东西比大学10年学到的都多...唉,歪楼了

                      通宝推:三笑,老老狐狸,醉寺,回旋镖,桥上,
          • 家园 这一段看起来比较合理,也有一点整体感。步兵吃亏比较大。
            • 家园 抱歉,我伯父的回忆不完整,我回帖也随意

              我不是军迷,没有成系统去采访他、记录他什么,就是2、30年前逢年过节陪他闲聊记下的一鳞半爪

              我伯父原来是个农民,冬闲兼贩烟。力气极大,没文化,也没啥抗日救亡啊、打倒发动派的觉悟,是被保长抓壮丁送新四军的。

              在新四军哪支部队我也没问过,好像他有次和几个战友说过你们师长xxx,我们师长黄克诚之类的。我网上查军史,新四军3师和渡江由浙江包抄上海的部队又对不上,好像新四军几个师分分合合,具体到某个团或者营,挺乱的。

              他从苏北到山东的历史,我几乎没听他说过。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打上海、抗美援朝,他说的多些。

              淮海战役,他的形容就是围歼,打机枪打得手软。

              渡江战役,就是那场炮战。

              打上海,他没多说过什么,我就记得他说进上海后把口袋里积攒的银元都拿出来,买了10斤牛肉炖了,一个人吃了一天。

              说的最来劲的是绍兴培训学校,说华野把一些有战功的团营级干部集中到绍兴扫盲培训,这帮老兵油子把小小的县团级的绍兴县折腾得够呛,说是派了个军长去当校长才镇住。每说到这,我伯母就数落他不读书、不上进。

              抗美援朝5次战役负伤后回国很快就转业到地方了。

              他和他那代人、他那些战友一样,很平凡、平淡... ...

              通宝推:回旋镖,西安笨老虎,醉寺,老老狐狸,
        • 家园 炮打英舰的有美制榴弹炮也有日制山炮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