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巴勒斯坦可怜,消费巴勒斯坦人血馒头可恨 -- 可口不可乐

共:💬533 🌺2383 🌵9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也玩悲情?

                      你一直反复不停的强调了好几回,无非是说国际关系是丛林法则,甚至不分场合不分帖子内容都只有这一句口水话,被人讽刺了一下,说你是先知,仅此而已。至于被你想象的那么可怕,谁要推导出你被犹太人和美帝洗脑吗?不是被迫害妄想症吧?

                      相反,一直语气平和谈话的老南京被人封了反犹狂人和南京老回回的帽子,享受的待遇比你高级多了,人家还没说啥呢。而且首先讥讽同情巴方的人被西亚媒体洗脑的也是你那一方的战友,怎么搞得迫害别人的人总是那么容易玩悲情呢,和犹太人一个德行。

                      幸好西西河还没有被一派掌握话语权,否则岂不是另一个杯具。

                      • 家园 纳粹杀人的时候好像也是心平气和吧

                        你不是讲逻辑的人么,呵呵。你这是在坑老萝卜啊。

                        ps:能不能显示点高水平,就干脆假设我是以色列人,找套理由来说服我

                        我和老萝卜虽然价值观不同,但并没私怨。老萝卜是厚道人,但还不是明白人。

              • 家园 定居点,嗯,还有个词叫开拓团

                平民也分很多种的是不是?

        • 家园 巴勒斯坦人自己在二战中压错了注

          为了对抗犹太人巴勒斯坦的反犹急先锋巴勒斯坦大穆夫提阿明不惜和纳粹合作在各地屠杀犹太人,凭这些所作所为巴勒斯坦战后要想在联合国决议中获得五常认可太难了:

          阿明对希特勒的“礼遇”感激万分,他一再向纳粹当局进言:他要为轴心国的战争作更大贡献,仅仅组织幕后行动和煽动阿拉伯地区“革命”已不合时宜,他愿意组织一只“阿拉伯军团”为轴心国在中东开辟新战场,向彼此的共同敌人--犹太人及其“后台”英国人开战。而希特勒则一再安抚阿明:当前轴心国正在全力对付 “犹太人在世界上的二个总后台”--英国和苏联,不可能分心到中东地区。只要一打垮英国、苏联,轴心国就会腾出手来解决在中东地区生存的犹太人。阿明尽管很失望,但他依然对希特勒充满敬佩之心,并对他的许诺深信不疑。整个二战,他一直是希特勒的“座上宾”。

          在德国的那段日子,他参与了纳粹不少的屠杀行动。他曾请求党卫队情报局局长 Reinhard Heydrich 的代表艾希曼.阿道夫极力阻止一项用5000名犹太孩子与英国交换德国人的计划,结果这些原本会被送往巴勒斯坦的孩子被送往了在波兰的死亡集中营。他还亲自面见希特勒劝阻一项驱赶匈牙利犹太人的计划,他说:这些匈牙利犹太人被赶离后,会奔赴巴勒斯坦,这会帮助犹太人形成一个新的世界权力核心。

          1943年,阿明跑到南斯拉夫的波黑,在那里训练当地的穆斯林,组建了一支党卫队分队--“军刀旅”(Hanjar Troopers),这支部队不仅赶杀波黑土地上的犹太人,还烧掉了无数塞尔维亚人的教堂和村庄。他还组建了其他一些穆斯林部队,奔赴克罗地亚和匈牙利,赶杀那里的犹太人。

          阿明的工作也引来了党卫队领袖希姆莱本人的兴趣。希姆莱在德累斯顿也创办了一家专事培训“毛拉”(伊斯兰学者)的学校。据以色列学者Yigal Carmon透露,美军军官曾在德国战败后缴获的档案中找到一张希姆莱与阿明举杯共饮的亲密合影,上面还有希姆莱的亲笔题字:“纪念好友,Haj Amin Husseini”

          外链出处

          这样一个污点累累的纳粹屠夫阿拉伯世界在战后一直庇护到死,并长期保持对巴勒斯坦人的控制。相比而言,同样和英国有种种矛盾,但在二战期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还是全力支援盟军在近东的诸多军事行动,有2万多人参加英军作战并有数百人的牺牲,现在不少介绍巴以冲突历史的文章丝毫不提这些,仿佛巴以分治决议的不公正完全是大国强加的,麻烦巴勒斯坦在重提分治决议的时候能对这笔历史旧账给出自己该有的反省。

          通宝推:联储主席,
          • 家园 巴勒斯坦在英国治下,何谈选错了边...

            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为了自治和英国斗了30年。

            巴以分治从头到尾就没考虑巴勒斯坦的意见,典型的大国瓜分世界。不跟英国合作就把巴勒斯坦拆了送人,这算哪门子公平。

            犹太复国主义一样无所不用其极,暗杀丘吉尔的计划姑且不论,1944年还在开罗暗杀英国大臣Baron Moyne呢。

            • 家园 无所不用其极也有底限

              丘吉尔对那次暗杀的反应导致以色列的主流对暴力派别加强了控制,刺杀行动后古里安和英国联手捉拿事件相关的伊尔贡成员,抓捕了300多名伊尔贡成员,从而保证了犹太人和英国的关系到二战结束仍然继续保持,这种魄力巴勒斯坦做的到么?巴勒斯坦的最高层和纳粹勾搭不清,请求纳粹出兵把中东变成纳粹军事基地,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则在抢夺英国占领区,同时向犹太人和英国人交火,这还叫在英国这边?也就希特勒没有重视和援助,设想阿拉曼的时候要是阿拉伯地区从背后袭击英军或者苏德战争时德军从伊朗攻击阿塞拜疆,后果会怎么样?国际外交只想占便宜,不想承担责任可能么?

              • 家园 这样说意思是因为巴勒斯坦人弱他们就活该被整?

                犹太人和欧洲人比起来也许弱一点,但和巴勒斯坦人比那是绝对的强者。巴勒斯坦就鼻屎大块地方,那些人本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或者政治力量,人口少,经济差,受教育差,和犹太人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你一再用对犹太人的要求来衡量他们是不是过分了点?

                • 家园 落后就要挨打

                  巴勒斯坦落后固然不是被侵略被压迫的理由,但反抗方式那么长时间都没有改进,一味的祈求国际社会的帮助和调停,没有付出巨大牺牲独立的勇气,那还真的只能被压迫,看看阿富汗抗苏和越南抗美,面对的敌人比他们强,但做的比他们真强多了。

              • 家园 伊尔贡46年还放了个King David大炸弹呢

                伊尔贡最后消停是犹太国建立了。

                http://www.haaretz.com/print-edition/opinion/the-spirit-of-the-king-david-hotel-1.193571

                2006年放炸弹爆炸60周年纪念牌,内塔尼亚胡都去了。

                巴基斯坦人一战让英国玩了以后一直在反抗,寻求独立,跟纳粹勾搭不清当然是污点。犹太人跟日本人也没特干净,没必要把它小白兔上靠。

                • 家园 在以色列这不是主流

                  建国前以色列的政军主流是巴勒斯坦工人党和哈加纳即后来的以色列国防军,随着以色列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拿到了联合国的准生证,莱希和伊尔贡越来越孤立。在莱希又一次刺杀了联合国特使引起以色列公愤后,古里安用武力强制将他们中的军事力量并入了国防军(古里安当时给国防军下达了对桀骜不逊者开火的许可,打死打伤了部分偷运武器的莱希成员,在24小时内放下武器解散组织的最后通牒下达后,被震慑住的莱希伊尔贡被迫妥协),共同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其骨干力量在以色列建国后放弃个人暴力,走上了政党之路,代表人物就是签订戴维营协议的贝京。巴勒斯坦建国也有二三十年了,哈马斯这些极端势力现在在巴解管理范围内?巴勒斯坦的中央政府有能力有决心解决这些国中之国的极端势力?

                  • 家园 是么,那么他们的主流是什么?怎么会选出沙龙和内塔尼亚胡的

                    你说的顶多能说明极右翼不是主流,但沙龙这个老牌强硬分子为何会被选上台?

                    说到主流,你怎么知道哈马斯就是加沙人民意的主流?他们是选举出来的吗?

                    • 家园 哈马斯是选举上台的啊

                      这是个死结,加沙的处境糟糕导致人民选极端派上台,极端派缺乏能力搞得处境更糟糕。

                      以色列人手段确实更高明,主流派扮红脸合作,极端派杀人放火恐吓,最后大家发现这两拨人其实是一路的...

                      • 家园 哈马斯的上台倒是走下层路线

                        巴解的腐败加快了这一点,但哈马斯和母体穆兄会一样,只有搞慈善的能力,真正搞建设的能力很弱,又不肯学习,于是为了转移视线只能玩民族主义牌了。

                    • 家园 纳粹不也是选民选出的

                      当土地换和平没有成果,选民需要安全感,经济又不景气,强硬派上台很奇怪么?哈马斯这么持续玩火箭弹袭击,转向强硬派的选民只会越来越多,即使是左派领导人也会强硬化,沙龙和佩雷斯,内塔尼亚胡和巴拉克的合作就说明了这一点。

        • 家园 给你转个文章,今天《观察》才登的:吕迎旭:走近哈马斯

          我本来不想再写,颠来倒去都是这些东西,人的判断不是这么快能改变的。但是我确实发现很多人对哈马斯有种过去“共产共妻”的脸谱化的印象,贴个标签就猛打。这个我认为是美国和以色列的犹太人掌控着话语权,其他人受其影响而不自知。

          我本人对哈马斯并不太了解,也不了解阿拉伯人的文化风俗习惯,所以我一般不太判断具体的事情,只从我能理解的地方入手。一般来说,我笼统地把武装抵抗组织看成类似游击队这种组织。但是这个游击队属于自己很难打着对方,对方却很容易打着自己。

          以下是我今天晚上随便看看《观察》,上面有一篇吕迎旭的文章:走近哈马斯,对我们理解哈马斯这个组织有所帮助。我昨天在网上和各位讨论的时候,这篇文章还没有出来,现在算是新鲜出炉吧。

          链接我copy有限制,应该可以google得到。

          -----------------------------------------------------

          哈马斯,被西方国家和以色列定性为恐怖组织。在媒体中,它的成员通常黑套蒙面、头缠绿巾、身穿迷彩、手握AK47或爆炸物示人,让人颇感恐惧和神秘。哈马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它是否如它的形象一般“恐怖”?

          记者在巴勒斯坦工作三年多,与许多哈马斯成员打过交道。在巴勒斯坦人眼里,哈马斯是个抵抗组织,是温和派,更是普通百姓的一部分。他可能是周五穿着长袍在清真寺做宣讲的谢赫,也可能是和你在同一个咖啡馆消磨时间的公务员,还可能是上门给你收订报费的小职员。

          哈马斯是极端恐怖组织吗?不是!

          记得刚到巴勒斯坦工作之初,一直想问当地同事一个问题:你认为哈马斯是极端恐怖组织吗?但怕这样问太唐突。后来彼此熟了以后探讨起这一问题,他们几乎一致表示,“不是,哈马斯是抵抗组织,我们处在占领下”。另外,他们告诉记者,哈马斯也不能算极端,因为在加沙有比它极端的萨拉菲派。

          在媒体中,它的成员通常黑套蒙面、头缠绿巾、身穿迷彩、手握AK47或爆炸物示人,让人颇感恐惧和神秘

          (这里有一幅照片,就是西方电影中大佬看家护院的恐怖主义分子的形象,所以我认为很多东西都是犹太人掌握媒体后宣传洗脑的结果)

          他们举例说,2007年哈马斯在上台伊始,曾计划在加沙实施伊斯兰法,因而大力整治社会风气,出台了很多禁令,比如不许女人在公共场合抽水烟,不许男人给女人理发,不许穿紧身长裤,不许陌生男女一起出行,夫妻出门要出示结婚证等。

          但是,随着加沙年轻人不断地挑战哈马斯的禁令,这些规矩被一一打破,抽水烟的女士比比皆是,夫妻出门再也不用带结婚证。对此,哈马斯现在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哈马斯温和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加沙存在着萨拉菲派。“萨拉菲”在阿拉伯语中是“坚持祖先传统”的意思。“萨拉菲”组织受到“基地”组织思想的影响,秉承建立“正统的伊斯兰国”和反以色列、反西方的极端立场。

          他们对哈马斯极为不满,认为哈马斯参加选举、没有在加沙实施伊斯兰法是对信仰的严重“背叛”。在他们眼里,现在的哈马斯已离经叛道,转化为一个政治党派,因而不断挑战哈马斯权威,双方甚至发展成武装对抗。

          缺少执政经验,但改善了治安

          自1987年成立以来,哈马斯长期致力于在加沙民众中开展慈善事业,救济穷人,办幼儿园、学校,抚养孤儿等。因此,它赢得了民众的好感。2006年,巴民众在对腐败的法塔赫极为失望的情况下,把哈马斯选上了台。上台之后,次年哈马斯又将法塔赫武装人员通过武斗赶出加沙,从而成了加沙的当政者。

          但实践证明,哈马斯严重缺少执政经验,上台7年后,加沙民众怨声载道,对于哈马斯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感到不满。比如,电力供应短缺一直是加沙人最头疼的事,但哈马斯束手无策。加之以色列对加沙实施海陆空封锁,造成加沙生存状况日益恶化,人们对其不满日增。

          当时一度在巴民众中有个预言,说一旦举行大选,哈马斯会失去加沙支持,法塔赫会失去约旦河西岸支持。因为两地的民众都验证了两派的管理能力,都不让人满意。

          但是,加沙民众普遍认可的是,哈马斯给加沙人带来了良好的治安。在哈马斯上台前,它与法塔赫的内斗不断,街巷打打杀杀经常发生。同时,加沙是个家族社会,当时的大家族势力很强,倚强凌弱的事经常发生。哈马斯上台后,赶走法塔赫的同时,对大家族进行了武装镇压。一次哈马斯警察在抓捕一名罪犯时,遭到该家族人的抵制,哈马斯派出武装人员,双方发生枪战,最终打死多人,并将罪犯绳之以法。自此,警察树立了权威,加沙也平静了许多。

          清心寡欲,不爱享受

          在巴勒斯坦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接触了很多哈马斯的平民。和相对较为世俗的法塔赫相比,他们有一些共性,比如跟异性打交道比较拘谨、信仰虔诚、对物质的追求欲望偏低。

          记者认识的第一个哈马斯成员是阿什拉夫,他每月初都到办公室收取订报费。他第一次上门时,进屋后我热情地伸出手,他连声说“不”。我问他,“你是哈马斯?”他脸红了。还有一次,记者拜访加沙一家哈马斯报社,报社清一色的都是哈马斯成员。接待我的人是社长,他是个40多岁的男子,西装笔挺,留着胡须,带有明显的哈马斯特征,他同样拒绝了我伸出的手。

          除了握手外,与陌生女人接触对他们来说也是个挑战。一次,我约加沙一个政府机构的负责人就餐,本来已经敲定好时间地点,但他临时爽约。后来听当地同事打听来的原因是,他是哈马斯成员,在公共场合和一个陌生女人就餐实在不方便。

          在巴勒斯坦,法塔赫属于世俗党派,在他们的员工领工资的日子,可以看出商业区明显的不同,那几天,总是车水马龙,水泄不通。虽然在加沙哈马斯公务员人数很多,但加沙的商业区仍然很萧条。店铺人员说,没办法,哈马斯的人就这样,不爱享受。

          记者曾问同样是哈马斯成员的希伯来语培训中心教师伊迈德,“你们哈马斯的人怎么都清心寡欲,不会享受?”“不是啊,我们内心感到很幸福。”他笑着回答说。

          受以色列和法塔赫双重压制

          目前,哈马斯控制着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在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分庭抗礼。

          虽然近期它们两派组建了联合政府,但割据局面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在加沙,哈马斯是执政者,据估计其成员和支持者约占加沙总人口的60%。

          不过,在约旦河西岸,在法塔赫统治下的哈马斯仍然处于半地下状态。由于以色列控制着约旦河西岸大部分地区,他们行为稍有不轨,就有可能被以色列抓捕。对很多哈马斯人员来说,监狱成了第二个家。

          有一次,我们计划采访一位哈马斯立法委成员,跟他约好几天后见面,但采访当天得知他被以色列抓进监狱。当我们约了另一人后,几天之后他也“失联”了,等我上网搜他的名字时,发现头一天晚上被逮捕的人中有他的名字。

          除了暴露在以色列的视线下,在约旦河西岸,哈马斯也经常遭受法塔赫的压制,接受情报机构对他们的定期传唤。每月上门收订报费的阿什拉夫,就曾向记者诉苦,说约旦河西岸太不安全,前几天他又被巴勒斯坦情报部门传唤,虽然自己什么都没做。

          与西岸的法塔赫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巴以问题不同,哈马斯一直以来主张通过武力“收复所有失地”,其中包括现在的以色列领土。为此,上世纪90年代,它不断以自杀式袭击方式攻击以色列平民。

          以色列这么强大,哈马斯坚持跟它武斗有何意义?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一次采访一位哈马斯的军事指挥人员时,记者提出这个问题。他回答说,以色列是强大,但是能强过安拉吗?“以色列现在是很强大,但是不会永远强大下去。”他说话时眼神坚定。

          “对于外界所说你们是恐怖组织您怎么看?”我问他。他笑着指了指自己:“你看我像恐怖分子吗?”

          哈马斯领导人:加沙的每一场葬礼都会去

          位于加沙城西部的沙提难民营,临近地中海边。每次路过这里,我的加沙同事都会说:看,哈尼亚的家!

          作为哈马斯在加沙的头号人物,哈尼亚在这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难民营低矮的砖瓦房和铁皮房的包围中,那栋被刷成浅绿色的三层小楼显得格外惹眼。一次,我步行路过那里,一名保卫人员看我靠近,立刻警觉地过来,说这里是“安全三角地带”,不能在此停留。原来,这里是高度戒备区。就在7月29日,哈尼亚的家还遭以色列炮轰,不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加沙人说,哈尼亚就出生在这个难民营,虽然日后发达,直至当选巴勒斯坦政府总理,他都没有搬离。在加沙人眼里,哈尼亚性情温和,待人和善,乐于助人,没有架子,并且还长相俊朗。加沙人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麻烦,经常会直接到哈尼亚的家找他,一般都会得到解决。

          哈尼亚的家和邻居家紧紧相连。加沙人说,那是他的老邻居们,哈尼亚住在这里,他们得了很多实惠。比如,加沙老停电,而哈尼亚家有功率很大的发电机,他就把线扯到所有邻居家。加沙人开玩笑说,在漆黑的加沙城,经常只有这一带是明亮的。

          生活在难民营,哈尼亚的生活节奏也和当地民众很合拍。他的邻居会告诉你什么时候他会到海滩上跑步,什么时候会出门到大街上买水果。记者在加沙几年,经常在多个场合看到哈尼亚。加沙足球联赛的赛场,他去加油;马拉松比赛,他穿着大裤衩跑在第一排;加沙的葬礼,不管死者他认识还是不认识,他都去。

          有一次,我的加沙同事开车带着我行驶在一个十字路口,巧遇哈尼亚开着大卡车驶过,但同事没注意到他,快速抢行。事后这位同事懊悔地说:“我抢了哈尼亚的道,下次见到我他肯定会数落我。”

          -------------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