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文革的权谋与理想(修改稿)序 -- 语迟

共:💬260 🌺4232 🌵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怀念“政治正确”之前的年代

            直接就说出来了,也不要七拐八弯的绕口令。

            "This was not your ordinary Chinese restauranteur or laundry man."

            现在一代成长起来的美国人心中的中国人典型不知道是什么样的。Laundry man是没有了,restauranteur还是很多。开始有Jack Ma之流的了。

      • 家园 不愧是和主席棋逢对手,好对手方为知己

        张国焘,毛泽东一生中最重要的对手,长征草地中的纷争更被主席视为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被逼连夜出逃。在相别数十年之后,对毛的深刻认识仍远胜其亲密的战友们,不愧是和主席棋逢对手,好对手方为知己。

        在张国焘看来,毛泽东发起“文化大革命”绝不仅仅是(如外界所推测的)出于政治权力的考虑,他认为毛泽东此举还有着哲学上的思考。早在五四时期,张国焘便和毛泽东相识,在中共一大上,两人又一同与会。此后,两人都曾担任苏区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在长征中,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四川小金县) 会师后,张国焘又曾与毛泽东发生政治斗争。毛、张两人既曾是同志,又曾是对手,张对毛自然有自己的认识。

        在分析毛泽东的特点时,张国焘认为毛有着超凡的魅力和政治能力,他认为作为一个农民社会主义者,毛泽东有一种对“平等”的渴望,一旦他发现自己建立的政权没有提供这些,甚至反而有走向反面的趋势时(也就是所谓的“变修”时),毛便想采取措施来达到目的。这是“文革”发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张国焘也认为,在“文革”发动以来的两年中,毛还常受到一些情绪的影响,从而采取一些危险的戏剧性的行动。

        对于那些“文革”中迅速上升的人物,特别是那些获得一些权力的“革命小将”和造反派,张国焘认为这些人缺乏实际工作能力,那些年轻的“革命继承人”不能胜任工作反而成为负担。在那些激进的现任领导人衰落后,中国将回归平静,“ 文革”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必然难以为继,将由此进入实干家治国的时期。

        至于毛泽东选定的继承人林彪,张国焘认为他是一个很难让人喜欢,也很难共事的人。林彪被选为接班人,主要原因是毛泽东认为作为一个多年的下属,林对毛有着长期的忠诚。但林彪显然缺乏毛泽东所具有的魅力和政治上的天赋。张国焘推测,林彪会优先考虑军事方面的利益。

        在毛泽东去世后,中国政局将如何发展?面对美国人关心的问题,张国焘大胆地给出了预测。由于接班人林彪缺乏毛泽东所具有的魅力和政治上的天赋,所以在林彪执政之后,他将不得不更加借重周恩来,二者将会很好地合作,因为林需要周的支持和治国的专家知识。在张国焘眼中,周恩来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在周的率领下,一些“实干家”将出现并推动国家前进。

        此外,张国焘更是大胆预测,那些昔日围绕在毛泽东身边的激进派,比如毛的妻子江青、陈伯达、康生等,都将很快地失去其位置和政治影响。在张国焘的眼里,康生是一个平庸之人,对政策或者经济都一无所知。至于当时已被打倒的一些人,比如刘少奇、邓小平等等,将会复出,因为治理国家需要他们的经验和组织能力。

      • 家园 【原创】张国焘毕竟是一个苏区的创始人。

        张国焘毕竟算上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这块根据地不比中央苏区差多少,但对常申凯来说,威胁确实最大的,在德国顾问的指导和部分德国装备援助下,围剿就是先从鄂豫皖开始的。(著名的事件是,红军便衣队在避暑圣地鸡公山绑架国民政府的德国顾问,并且国民政府与共匪达成白给一批枪支子弹,德国顾问不得再参与围剿的协定,具体可百度,而且当地的地方志里有)要知道,创业比守业更难。

        其二,对比白猫黑猫创立的右江根据地草草了事儿,遇到点危机,在失败的阴影下找借口向中央汇报,脱离相信他的干部战士;张国焘好歹还把他的人马带到四川,最后拉到汉中 陕西,自己始终未在危急时刻弃队伍而走。最后只是权力斗争失败,让他失去方向,信仰迷失而已。

        第三,文韬武略虽然比不上太祖,但比起党内的其他人还是绰绰有余的。否则,根据地里有徐向前 许世友 李先念 郑维先等一批猛人,当时中央或在上海 ,或在江西,仅凭几封电报和个别人的口信,自己没几把刷子,这些人轻易不可能俯首听命的。别人不说,你想想光许上将的脾气一般人是不敢惹的,让刀口上舔血的人服气、听命,你就得比他强。(反例,军区司令对调时,太祖面前,王#洪!文奉命点个名,对方应个到的仪式,就被堂而皇之的视惹无物)

        • 家园 鄂豫皖创业没张国焘的事吧
          • 家园 有些事情不能光看一处的资料,尤其是像张国焘

            有些事情不能光看一处的资料,尤其是像张国焘这样曾是TG创始人又身处高位,早期位置比当时的太祖要显要的多,最后叛逃到对立阵营的人物.

            在很多资料中,比如百度百科的张国焘词条中,开始说张是1932年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后面的生平是1931年去的,自己都编不圆;维基百科张的词条就逻辑强多了,张是1930年从苏联回来,就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些事情不同资料对照起来,是很诡异的。)这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应该还是创立期,加上张在TG中的资历,和军事服从政治领导的原则,他是该根据地的总负责人,这是没跑的。

            谦虚的说,张是创始人之一,应该没有异议吧!

            类似的还有饶漱石,生活上是清教徒式人物,阅历丰富,工作严格,很多人物都怕他。在1935年赴苏联,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因精通英语,1936年起先后被派到美国、法国,任中共中央华侨委员会书记,分别参与中文《先锋报》、《救国时报》的工作 (应该绝对不是简单的编辑工作,应与地下统战、情报有关) 。1939年11月回国,任中共东南局副书记。1941年皖南事变中发挥关键作用。事变后,真正让延安排除CCCP和KMT影响,真正完全掌握新四军;黄花塘事件,胖帅被整,虽然有点过,其更多原因应在胖帅自身上找。只不过,饶后来高岗事件出事,让胖帅把事件整个都翻了过来。解放战争时期,1947-1979年饶做为为华东方面的负责人之一, 参与了攻占济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由于高岗事件在大授衔之前,评功时饶,但身处囵圄已没有发言权,功劳被曾与其合作的人领走!

            这些人,可以说是事业成,身虽在,功名灰灭,悲呼!但如缺少了这些人,是无法还原出完整的历史拼图的!

          • 家园 是啊,创始人和领导人不是一个概念

            张国焘是空降到鄂豫皖的干部,是鄂豫皖的最高领导人,但不好说是鄂豫皖的创始人,鄂豫皖的创始人是吴光浩等人。就像夏曦是湘鄂西的最高领导,但不是湘鄂西的创始人。博古是中央苏区的领导,但不是中央苏区的创始人。

          • 家园 不能光看一种资料,尤其是张国焘这样最后叛逃到对立阵营的人

            不能光看一种资料,尤其是张国焘这样最后叛逃到对立阵营的人,很多功绩在五十年代大授衔时,被别人分走了,反正张不可能跑来申诉的。

            在很多资料中,比如百度百科的张国焘词条中,开始说张是1932年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后面的生平是1931年去的,自己都编不圆;维基百科张的词条就逻辑强多了,张是1930年从苏联回来,就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些事情不同资料对照起来,是很诡异的。)这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应该还是创立期,加上张在TG中的资历,和军事服从政治领导的原则,他是该根据地的总负责人,这是没跑的。

            谦虚地说,张是创始人之一,应该没有异议吧!

            另外,还有一个人是饶漱石,功劳应该是不小的。生活上是清教徒式人物,阅历丰富,工作严格,很多人物都憷他。在苏联任过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先后又被派到美国、法国,任中共中央华侨委员会书记,分别参与中文《先锋报》、《救国时报》的工作(有些工作不要从字面上里解,应与地下统战和情报工作有关)。39年回国后,皖南事变的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事件后,真正让延安排除CCCP和KMT影响,真正掌握新四军。黄花塘事件,胖帅被整,无风不起浪,其自身原因占很大一部分。不能因为饶后来出事,胖帅得机会把事件整个都翻过来,所有责任都算到饶的头上。饶的所有功劳都被别人领走,其新四军时期不细说,解放战争的华东整军、作为华东战区实际统帅工作(后勤的统筹工作,军事的战略指挥,参与具体的前线指挥),中间攻打济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中,其肯定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政治失势,高岗事件发生在大授衔之前,评功时饶人还在,但身处囵圄已没有发言权,功劳任由曾与其合作的人领走,仅留下别人的回忆录里零星的、可拼凑的碎片.

            可以说:人虽在,功名俱灭,悲呼!

            • 家园 一个间接资料

              1931年,徐海东升任独立四师师长,后担任二十七师师长。

              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的第二天,在徐向前的陪同下视察部队,来到徐海东部队时,徐海东只认识徐向前,便恭恭敬敬地向他敬了个礼。张国焘一脸不悦,说徐海东不敬领导,后下令将他由师长将为团长。

              =========如果以上资料属实的话,至少说明:1、张国焘来到鄂豫皖苏区不早于1931年;2、张国焘来到鄂豫皖时,徐海东已升任师长,鄂豫皖苏区已有相当规模,刚来时作为高级红军干部的徐海东竟然不识张。

            • 家园 顾顺章是送张国焘去鄂豫皖的

              查一查顾顺章什么时间被KMD逮捕、叛变,就能确认了张去鄂豫皖的时间。

              • 家园 我也想说这个

                张国焘去鄂豫皖由顾顺章护送,31年4月完成任务的顾顺章在武汉游玩被捕,所以张去鄂豫皖应该是31年春天的事情。

                • 家园 张国焘 《我的回忆》交代的很清楚

                  1931年4月1日,乘“野鸡船”离开上海。

                  4月8日,离开汉口,乘公共汽车前往鄂豫皖

                  4月9日,与独立团回合

                  4月13日,抵达七里坪,与王平章、郑位三、戴季英、周纯全、郭述申、徐立清回合。

    • 家园 无论是文革,还是禅宗,这些事情都太大,选几个方面和角度说

      可以说“延安整风”其实就是中共脱离共产国际控制的独立运动,这应该是从动机方面或角度说的,从目的或目标方面或角度,也可以说“延安整风”其实就是中共为夺取全国政权所做的自身的准备运动。

      可以说“延安整风”其实就是中共自己党的“文革”,也可以说可以说“文革”其实就是中国文明或文化的“延安整风”,从目的或目标方面或角度说“延安整风”是为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所做的准备,从目的或目标方面或角度也可以说“文革”是为中国适应全球生存环境所做的准备。

      因为毕竟中国历史虽然长,中国人的活动范围比较小,加上郑和下西洋也不及西方文明的足迹遍全球,因此,可以说中国文明是亚洲土地上发展出来的局部的文明,到1840年甚至1949年都可以说中国文明是一个局部性的文明,至少比较西方打遍全球的全球性,中国文明要相对局部的多,所以,地球对中国文明来说是个新环境,为了适应地球这个新环境,中国文明必须整整风或文化革命,从而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所以,看文革不仅不能只在中国范围看,而且还必须在世界范围看

      其实呢,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中国的生存环境也跟夏商周的时候不同了,秦始皇也搞了“文革”,比如说“书同文”肯定破坏了不少古籍和文物,毕竟春秋战果500年呢,各国诸侯国500年发展的文化不可避免的基本上被秦始皇“文革”了,当然啦,秦始皇还搞了度量衡的“经济革”或“商革”,多少度量器具给毁了,“车同轨”可以说是“工革”或“交通运输革”,多少车给毁了

      唉,孔子修春秋也是“文革”,他修“诗经”就更是“文革”了,因为他不喜欢而没收的诗就等于被他焚诗了

      还有就是过去留下的东西,是文物,是宝贝,也是包袱,必须破坏一些,让剩下的只有文物价值,而没有任何政治价值,因为文物本来都是有政治价值的,比如说问鼎中原,还有君子佩玉,等等等等,身份地位的象征

      通宝推:摇曳凡尘,天煞穆珏,何求,方天化几,
      • 家园 有道理,我帮你总结,这个叫,无革不命

        事物在往复发展中的动态平衡,称之为道。既然要动态平衡,肯定要调。蒙着眼睛一路认死理走到黑,这个叫失道。失道的时候调得比较猛,这个叫革。如果调失败了,调的方向不对,方式不对,越调越不平衡,最后肯定只有死亡一条路。如果调得好,重新找到平衡,文明就继续延续。生死之事,这个叫命。

        所谓革命,其实寻道。

        • 家园 谢!我又可以说话了,嘿嘿

          简单的说就是照顾穷人,用老子的话说就是行一会儿天之道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就是说天之道,打富济贫。人之道,则不然,打贫济富。

          人类历史就是这两种道混合交替进行的历史,有时天之道比例大一些,有时人之道比例大一些。

          最明显的就是战争时期天之道比例大一些,战争来了嘛,有钱的出钱,有命的出命,因为富自己不想打仗去死要贫去打仗去死就不得不少赚穷一点甚至给贫一些,和平时期人之道比例大一些。

          但是,调整好天之道和人之道比例变化是非常难的,毛主席的时期是中国从战争到和平的转换时期,是从天之道比例大一些到人之道比例大一些的转换时期,简单的说还是照顾穷人,毛主席教育穷人要跟富人争取自己的权利,那就是造反有理,同时毛主席教训富人要善待穷人,那就是文革,社会变革不是具体案件具体处理的事情,一些无辜在文革中受了很多苦甚至死属于“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通宝推:方天化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