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毕福剑和政治正确 -- 天王子

共:💬231 🌺2801 🌵8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陈毅顺招待烟

                              陈毅体胖,血压高。保健医生要求他戒烟。为了督促陈毅,夫人张茜就掐断供应,家里不买烟了。

                              陈毅虽然表示接受监督,要戒烟,但他外事活动多,受到的诱惑也大,家里断粮,招待会上有啊!

                              参加外事活动时,一看茶几上摆着烟,忍不住又抽起来,结果上了新闻纪录片,少不得听张茜的数落。一次,张茜发现他口袋里有一盒烟,一问原来是他接见外宾时顺手牵羊拿的招待烟。

                              张茜大为生气了:“抽抽招待烟也就罢了,还要拿,堂堂的副总理、外交部长,好意思占公家的便宜。”

                              张茜只好家里再买烟,限量供应。

                              不过陈毅烟瘾不算大,过了一段时间真的戒了,全家人皆大欢喜。

                              陈毅戒了烟后,一次去主席那儿,主席散烟,他说:“戒了!”主席东表扬他说:“好啊!你有志气啊!”

                              主席烟瘾比陈毅大多了,戒烟说了多次,直到生命最后一两年,才戒掉。

                              • 家园 其实不戒烟反而可能活得更长一点

                                戒烟这东西要看人体的平衡状态。有时候戒烟了反而打破了平衡。我见过好几个戒烟的老兄,没戒烟之前人精瘦,一旦戒烟了人立马就胖了,接下去啥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都来了。

                              • 家园 “来的都是客”

                                邓小平爱打桥牌,孔丹、孔栋两兄弟还有聂卫平等,都当过他一段时间的牌友。

                                牌桌上,邓小平烟不离手、痰不离口,特制长过滤嘴熊猫烟和搪瓷痰盂是他两件随身法宝。

                                点看全图

                                有一天打牌,孔丹兄弟俩都没带烟,孔丹就用很小的声音说,“朴方,给我找点儿烟,我们没带烟。”

                                小平听到了,对警卫说,“去拿烟么。”

                                “对不起,卓琳同志出去了,放烟的柜子锁起来了。”警卫说。

                                “那去买么,来的都是客。”老爷子说。

                                通宝推:普鲁托,
                            • 家园 以前有过讨论,缘起是61.4月工作人员制订的那份西餐菜谱

                              这本菜谱很真实,没必要作假。里面的原材料当年一点都不贵,以毛的工资他吃得起。按毛抚养扶助的人口,他还真吃不起。

                              鱼,毛所欲,肉肉,亦毛所欲;不可得兼,毛舍鱼而红烧肉也。那时对植物蛋白没充分认识,否则在毛的晚年,管保健的搞不好连鱼都不给他吃,改吃大豆蛋白了。

                              人习惯于已己及人,自己成天想着好吃好喝,于是别人也定当是成天想着好吃好喝。思维紊乱而已,不是建立在分析基础上的,纯感官用事。

                              野路子与正路子的区别。野路子惯于断章取义,也可能是眼界的局限。比如主帖的菜谱,再比如攻击毛的那句“感谢日本人”,这些都是眼界或臀部使然。野路子的野,使得他们接触不到史料和人,有时候野人的文章引起轰动,是因为正路子的人借野嘴而已。

                              中南海里的规矩严,众所周知,家在其中的,吃的都不太好,因为要自掏腰包,没人敢在这揩油。毛从不蹭吃蹭喝,下面的自然无人敢做。这个风气延续至今,在这里,你就是加了一个小菜,喝了一口小酒,也得乖乖的交钱,一分钱都不能少。

                              在家守规矩,出海后某些人想吃啥就敞开吃,越稀罕的越吃,还往家拿。五六十年代,他们短暂飘过的地界,当地的接待经费就空了,还得欠债。产稀罕物的还得组织人马去打猎,以致出现伤亡。这时的,一般都得交钱,没人敢不交。不排除一百的作价一毛。

                              七八十年代,在保健大义下,吃用更讲究。有人喜吃鲍鱼,有人喜燕窝。有人吃着吃着就吃腻了,改吃粗茶淡饭;有人虽然吃烦了,但因向往很健康或比较健康,就硬着头皮吃光了半个中国的燕窝。半个中国是特指,如果用市面上售卖的来抬杠,俺就输了。这时的一般不交。

                              九十年代后花样翻新。层次不够的,打着误餐的幌子,明补几十元几百元。层次够得,直接钓鱼台等地,交上六十元搓一顿,六十元够不够,吃货不管,吃出多大的亏空,吃货也不管。交上的六十元也一般不是出自自家荷包。

                              所以呀,别提吃,较真的说,领导人该不该吃呢,太应该。但毛确实没被人喷的那般吃。如果真要喷,那就都喷,看谁吃的花活多花费多。还有啊,最重要的是花的谁的钱。俺敢说,毛吃的都是自己的钱,别人俺不敢打包票。但除了毛,其他领导人的菜谱谁敢去喷呢。

                              圣猫你好。唉,毛稿费收了7000万都有人扯呢。俺们P民虽然说话颠三倒四没啥逻辑性,但实在看不过眼了。

                              大家都好。七千万你得先除以二,再砍去一个零,这才是毛的稿费。但说这是毛的个人所得,也不属实,因为毛的家人一分钱也没得到,也得不到,因为公家根本不给,归党所有。毛的稿费,署名权算毛,所有权归党,使用权不明。

                              • 家园 毛主席那搞费,也是糊涂账。

                                要说给毛家人,也不合适。怎么处理着实为难。

                                不过,自80后,一切规距从头起,大家都有稿费了。

                                我个人观点,凡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发表的讲话,文稿,指示等集结出版的稿费归党组织,比如文选,选集,重要讲话等。

                                在政治范围以外的所得归个人,比如毛主席发表诗词的稿费。

                                不过,貌似现在都归个人腰包,也难怪大家为毛主席鸣不平。

                                • 家园 领导人的稿酬归属多样

                                  主席的基本算充了公。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小平的我有印象是他的夫人捐了一部分(十万元?)。卓琳因此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到中国的人物。

                                  李鹏的稿费也捐了不少。据说不让宣传。

                                  朱镕基的也捐了不少。

                                  其他人的不清楚。但由此可看出,邓、李、朱的稿酬基本上给本人了,由他们自己或家人处置,而不是充公。

                                  • 家园 领导人出版选集,文选,重要讲话,甚至单行本等所得稿费,应

                                    该归公,由党组织收益,而不是个人收益。

                                    但是,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之外的,应该归个人收益。政治之外的,应该归个人收益。比如你发表几句歪诗劣词,只要有刊物愿意付稿费(但要合市乎场),也归个人收益。比如,退休后出版个人日记,回忆录,收益归个人。但退休后出版在位期间的讲话,指示,文稿,则应归党组织。

                                    如果所有出版所得归个人,这也是一种腐败。

                                • 家园 稿酬怎么处理,相信主席不会在意

                                  个人认为,全部作为特别党费最好,一方面,当年出版整理毛选,成立了专门班子,另一方面,主席后辈在不同程度上也得到过关照。改开30多年,主席结存的稿费早就被CPI远远地抛在侏罗纪公园了,现在的百万,在北京连个小户型都勉强,想必主席后辈不会为争这个发飙。

                                  这样的话,一次性把账目公布,也免得谣言满天飞。

                                  这些年,瞎话三四的“亿元稿酬”、“只一人领稿费”……四处乱传,辟谣文章没人看。

                                  主席稿费确实不少,但这个“不少”只是相对于当年普通人的收入来说的,那个时候的百万,确实是普通人眼里的天文数字。

                                  但是相对于当年那些挣稿酬的文人来讲,真是很正常。当时的作家,是又有名又有利,是真富!

                                  《巴金文集》稿酬近23万元,相当于一位一级教授50多年的收入(邓稼先是三级教授,每月工资230左右),或者是城镇普通职工480年的收入。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貌似50多万(30多万字,54年初版即近百万印数,56年出第二版)。

                                  刘绍棠在自传《我是刘绍棠》里回忆很详细:

                                  1956年3月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4月被团中央批准专业创作。从此, 不拿工资,全靠稿费收入养家糊口。

                                  当时年仅20岁的我,竟有如此胆量,一方面是因为我不知天高地厚勇气大,一方面也由于50年代稿酬高,收入多。

                                  1957年“反右”前,小说稿酬每1000字分别为20元、18元、15元、12 元,我的小说1000字18元。然而,出书付酬,完全照搬苏联方式,3万册一个定额,每增加一个定额便增加一倍稿费。发表之后出书,出书又印数多,稿酬收入也就相当可观。我专业创作时,已出版了4本书,收入情况如下:

                                  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4万多字,每1000字15元稿酬,印了6.3万册,三个定额,每1000字45元,收入1800元左右。

                                  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6 万多字,每1000字15元稿酬,印了4万多册,两个定额,每1000字30元,收入2000元左右。

                                  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10.4万字,每1000字18元,印了6.8 万册,三个定额,每 1000字54元,收入5000多元。

                                  中篇小说《夏天》,11万字,每1000字18元,印了10万册,四个定 额,每1000字72元,收入8000元左右。

                                  光是这4本书,我收入一万七八千元。稿费收入的5%交党费,但不纳税。存入银行,年利率11%,每年可收入利息2000元左右,平均每月收入160元,相当于一个12级干部的工资。

                                  那时的物价便宜,一斤羊肉4角多,一斤猪肉6角。我买了一所房子,住房5间,厨房1间,厕所1间,堆房1间,并有5棵枣树和5棵槐树,只花了2000元,加上私下增价500元,也只花了2500元。这个小院我已住了33年。前几年大闹“公司热”时,曾有人出价20万元买我这所跟中南海相邻的小院。本人奉公守法,拒不高价出售。平价当然也不肯卖。

                                  我专业创作之后,立即下乡挂职,当了个乡和大社党委副书记,到 1957年8月划右的1年4个月,主要致力于50万字的长篇小说《金色的运河》的创作,一年多只发表了3个短篇小说和3篇论文,从报刊上得到的稿费不算多。但这一年多出版了3本书,收入6000多元,也不算少。最有意思的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我的《瓜棚记》,只是个1万多字的小册子,但是印了17万册;六个定额,稿酬每1000字竟达108元。

                                  当时,我的长篇小说《金色的运河》,已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广告,定于10月1日国庆节出版,印数10万册,其中5000册是精装,此书如果出 版,可得稿费3.5万元。因而,我打算拿到这笔稿费,深入生活10年,10年之后拿出多卷体长篇小说。我想花5000元在我那生身之地的小村盖一座四合院,过肖洛霍夫式的田园生活。10年内虽然不发表和出版作品,但每月的利息收入仍可使全家丰衣足食。

                                  作家的稿酬要高些,译著的稿酬要低些,绝大部分是每千字九元,傅雷等名家是每千字十一元(傅雷1956年致人民文学出版社函)。

                                  1957年“反右”之后,“印数稿酬”被取消。自1966年6月起,发表和出版不再付酬,稿酬制度实际上已被废止。

                                  主席的稿酬,主要来源于1957年“反右”之前,还有就是国外翻译出版支付的稿酬(阿尔巴尼亚、朝鲜等国家寄来的稿费,主席让退回)。51年,毛选第一卷出版,25万字左右,初排本印量就超过150万,各地供不应求,当年重新排版(重排本)加印。第二卷52年出版,第三卷53年出版,第四卷60年出版。

                                  这些加起来,上百万轻而易举。按吴连登说法,76年主席去世时,中办特会室报盘,稿费还余124万。80年代中期,特会室管账的退休,报盘是157万,多了几十万的利息。

                                  通宝推:SleepingBeauty,
                                  • 家园 现在文革期间主席还有稿费的谣言满天飞,河里还有人骂吴连登

                                    贪污,不要脸,说瞎话的。引用的东东是轮子的文章,真是用心良苦啊。

                                    • 家园 本狐怀疑这是有人刻意放纵这些谣言。

                                      稿费的事儿,账目在那儿,公布就是。可有关部门就是不作为。

                                      要说现任不好公开,主席已经去世快40年,有啥不可以公开的。不公开,就是要罩上一层迷雾,让你的辟谣变成个人行为。

                                      吴连登等个人所知毕竟有局限,个人单枪匹马去辟谣和人有组织抹黑来PK,又没法核对档案、文献,难免有疏漏。

                                      比如,所谓主席不吃肉,这事有,但吴的说法是有误的,吴当时还没到主席身边。主席确实有段时间没咋吃肉,这是60年6月的事儿,中央开会决定,不吃肉换机器,是整个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致决定。

                                      商业部副部长牛佩琮给吉林省主管财贸的副书记栗又文的一个电话记录。电话记录如下:

                                      栗又文同志:

                                      先念同志通知,为了坚决保证完成今年猪肉出口计划,中央开会已决定不吃肉了,并且已从前天开始执行,中央对此决心很大,先念同志指示将以上情况转告各省财贸负责同志,现在中央财贸各部已从6月15日起,开始不吃肉了,特告,供参考。

                                      牛佩琮 1960年6月15日 上午电话通知

                                      还有就是主席工资,60年降薪后一直是404.8,降薪前呢?一直没资料。你要说主席一直都是三级啥的,难免会被有意摸黑的人找出茬来。

                                      没有组织行为,只靠几个记忆衰退的老头老太孤身奋战,本穷不得不对某些机构表示怀疑。

                                      补:牛佩琮不是商业副部长,是国务院财贸办副主任。60.7.5中央在北戴河出台了大抓出口的文件。

                                      1949年5月,牛佩琮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2年7月任中南大区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10月调任国务院第五办公室(即后来的财贸办公室)副主任,1955年4月兼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财贸小组副组长

                                      通宝推:唐斩非,东方白,阴霾信仰,
                                  • 家园 主席当然不会在意稿费,但是如果中共亏待主席的子孙

                                    便不见得没有人不在意了。当年李敏住院看病连医药费都不能报销,各个部门都闭门不管,还是孔冬梅急起来亲自找到老江才解决了的。

                                    纵然土共变了脸,有的时候,也不能太下作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