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说刘志军与中国高铁的关系 -- 百战长缨

共:💬191 🌺2032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刘少奇才是最大走资派

                  邓即使掌了权,还是尽可能地在走资和共产之间做了平衡。当然,你可以不同意他平衡点的选择。

                  • 家园 你是说他打左灯朝右转吗

                    四个坚持?---基本上是老家伙们比如陈云王震邓力群回过了味来,在坚持好吧。

                    而他,原话就是“ 中国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主要要防止左”。——洗地是洗不掉的。

                    当然他比刘更狡猾,打着红旗反红旗,不会直接说“剥削有功”的大实话,而只会授意笔杆子编出个“初级阶段论”,所以更有欺骗性。

                    “不争论”嘛——意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说不过你就你丫给我闭嘴,印把子枪杆子笔杆子可都在我手上攥着呢,你丫给我老实点!

                    • 家园 老邓也是对中国有大贡献的人

                      当然,他远远比不上老毛!你可以说他走资,但也要看到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干的事情总体是为中国好的(事实上也相当成功),也并没有像苏联那帮废柴领导人把国家带到沟里去了。你现在是说的容易,但是当时情况下,如何制定政策,如何布置具体工作,如何把握分寸是很复杂的。你不能因为有“邓轮”的存在,就给老邓贴上最大走资派的标签。这就像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对革命没有好处,理论上也说不通。何况老邓的问题远远没有斯大林大。

                      老邓说了“中国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主要要防止左”,这看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比如,国际共运在二战后短暂兴旺了一下,到现在很衰落,很大程度不就是左引起的吗?当然,这个根子主要在苏联身上。同时,共产主义的理论在这一块上直到现在都只能说还是在摸索阶段:如何作一个现实主义的左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我个人也觉得是对的。中国确实需要一个经济的大发展。如果能够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科技和平台,不利用白不利用!你可能会觉得对资本主义让步太多。这都只是度的问题,可以商榷的。

                      • 家园 不看清我的原话,就自说自话

                        我没讨论中国该不该走资,只是想说明他和老毛根本立场的差异,籍此来反驳黑翼天使“老邓说毛泽东思想是大家的功劳而不是老毛一个人的功劳是在维护老毛”的这个论点。

                        至于老邓的功劳和过失,老毛的功劳和过失,只要假以时日,有足够的资料公之于众,天下人就自有公论,——现在一切都是“不争论”(实际是不许争论)状态,谁也说不服谁。

      • 家园 对啊,食堂大妈不做饭,再英雄的人也饿死他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引进,不断学习,世世代代永远学习引进来。

        因为这个社会不需要英雄去创造高度!

      • 家园 中国铁路一直在引进外国技术

        没办法,宝成线对机车要求极高,国产货就是不行。于是60年代进口了法国阿尔斯通6Y2机车,70年代进口了法国6G机车,80年代引进了法国8K机车和日本6K机车并同步引进了技术,后两种机车成了90年代韶山机车的主要山寨对象。80年代还进口了苏联8G机车和罗马尼亚ND2,但铁路方面对这两种机车的评价不高,只是为了弥补当时机车的短缺而已(需要大批替换蒸汽机车)。而以上这些车都是交流-直流传动,简称直流传动,而国际上交流-直流-交流传动已经成了主流,简称交流传动。交流传动多了一步直流变交流,这步需要变流器。中国铁路技术当时有多落后呢,靠引进法国和日本技术,90年代我们算是把直流传动弄明白了,同时在努力研究交流传动的车,却一直拿不出来成熟产品,哪怕是90年代最先进的韶山9也是落后的直流传动。90年代末,中国又引进了德国西门子DJ1交流机车供宝成铁路使用(又是宝成铁路!),并成立了株洲西门子。

        90年代的主流变流器采用GTO技术,当时n多高铁用它,不少车现在还在跑。中国最早引进的GTO变流器是引进法国8K机车时,同时引进了8K上面一台提供辅助交流电源的小功率GTO变流器的技术。铁科院和株洲所在GTO变流器的发展上做了巨大的努力。但突破还在引进西门子DJ1以后,山寨了它的GTO技术,采用进口的4500V/3000A元件,发展出代表中国GTO最高水平“自主开发”的TEP28WG牵引变流器,使用这款变流器的车有:奥星电力机车,东风8BJ柴油机车,这两型都是试验性产品,出口哈萨克电力机车,还有就是著名的中华之星。

        但德国人可不傻,这么轻易给你GTO技术是因为90年代开始兴起替代技术IGBT。90年代中国铁路最早成熟的IGBT应用有两个,一个是用IGBT取代8K那个小型GTO变流器,另一个是给客车空调用的IGBT变流器,反正功率都不大,比较简单。大功率的IGBT就难了,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从德国少量进口,用在蓝箭动力集中车组上面,蓝箭这车可以说是中国第一种量产的交流车,但因为德国的IGBT实在太贵所以并没有广泛使用,德国人精着呢,对IGBT技术的转移没啥兴趣。国产的大功率IGBT株洲所搞了一个,用在“中原之星”动车组上面,结果这车成了著名悲剧,问题不断。而作为蓝箭下一代产品的中华之星干脆倒退,用当时国内比较成熟的GTO。所以中华之星不光是牵引模式落后,核心技术也落后了。但看起来,如果没有跨越,估计中国高铁要采用动力集中和接近成熟的GTO技术了。

        2003年跨越上来,决定一步到位,全面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扔掉落后的GTO和动力集中,上IGBT动车组。这个决定相当英明果断。要知道2000年代初GTO技术还不算落后,是90年代高铁的标准技术,到今天不少国外的高铁还在用,比如97年投入运行的新干线500系动车组就是用GTO,而2004年才投入运营的韩国高铁是GTO+动力集中。顺便说一句,韩国高铁选择的路线错得不能再错了,中方考察后认为是极好的反例,韩国那号称300公里的高铁平均速度比不上中国200公里动车,韩国新一代高铁将用IGBT动车组,IGBT是进口的,白白耽误十几年。

        虽然中国铁路在次之前多次引进技术,但从来就没拿到过最先进的技术,咱们80年代引进直流传动技术时人家开始玩交流传动,90年代引进GTO技术时人家开始玩IGBT,所以这次引进真的是“跨越”,一步就到前沿,引进并不难,淘汰的技术高价卖给你人家高兴还来不及呢,难的是让外国人把看家本领卖给你。跨越玩个花招,国内都在玩命反日的时候,跨越却毅然把合同给了日本人,条件是转移技术,俺现在甚至觉得当时玩命反对引进日本技术的人是不是有跨越请来的水军啊。除了引进高铁机车,IGBT的技术也在同步引进。一边买了日本的CRH2动车组,一边建立了株洲时菱,“时”来自株洲所的时代电气,而这个“菱”代表的就是三菱。德国人一看日本人转移技术了,也老实了。所以现在株洲所的合作伙伴一边是西门子,一边是三菱,不怕外方耍花招了。株洲所一直在默默吸收消化西门子和三菱IGBT的技术,加上以前自主研究的基础,十年磨一剑,把这东西给彻底弄明白了。

        高铁剩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俺就不说了。少为人知的是,跨越同期还引进了交流传动火车头,也是一步到位,无论电力机车还是柴油机车,全部是IGBT交流传动。

        经常有人说,跨越没干啥,不就是市场换技术嘛。其实有了市场,换技术也不容易,换来经常是上一代的技术,等你学明白了,人家已经前进一代了,又落后,还得继续引进。铁路2000年以前就是这样。铁路还算好的,有些行业,上一代技术都搞不定,不上进不好好学,汽车业就是这样,根本就不学。还有的行业是太落后,2003年引进F级燃气轮机,那时人家已经发展出更先进G级了,但即使这样,F级燃机涡轮材料还是不给你,直到近年国产化才见点曙光。再比如航空70年代引进个60年代先进水平的斯贝发动机,各种因素,拖到90年代末才弄明白,落后人家不知道几代了。国外采购中国航空发动机/燃机叶片,新闻吹上天,其实都是比较简单的东西,里面最难的高压涡轮,上千度高温,中国差得还远。所以,铁路人做得相当不错,这是要肯定的,经过铁路人的不断努力,到2000年,咱们就落后人家一代,因此谈判有底气,技术引进后吸收得快。但是,如果没有跨越,中国铁路真的会去主动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吗,我看不一定,当时根本没这个迫切性。很可能就是继续发展还不算落后的GTO,等10年后GTO弄明白了搞出300公里时速高铁再玩IGBT,永远落后于人家一代。跨越对中国铁路的意义就在于此,跨越跨越,名副其实。。。

        BTW,中国在大项目引进上唯一能跟高铁比肩、拿到最先进技术的是核电,引进了美国的AP1000技术,往好了说,极为先进,先进到美国自己都没造过,往坏了说,就是个小白鼠。。。

        通宝推:达济,特里托格内亚,捷克,诸法空相,玉垒关2,五藤高庆,知非,西伊,齐眉,他山无石,stamilo,土拨鼠yuanap,土八路,hycpla,遥仰凤华,随性自在,梦想的秋天,Rusher,witten1,白玉老虎,小飕风风,沾花富翁,keynes,舒拔,星海潮生,关中农民,蘭亭敍,yiwensilan,看山,王谢,diamond,陈王奋起,西门飘飘,远航,积吉,gzpi,梓童,唐家山,桥上,霹雳焦蛙,庄汀,石狼,逍遥蜀客,金口玉言,海峰,文化体制,国林风,XemK,不远攸高,jboyin,SleepingBeauty,老树,迷途笨狼,楚庄王,支持中文,浣花岛主,繁华事散,君无忧,老老狐狸,网海,andylau527,CaoMeng,然后203,西行的风,npr,
        • 家园 IGBT是个好东西

          IGBT的电焊机被小白兔做成了白菜价

        • 家园 【原创】貌似水电机组也不错,因为三峡
        • 家园 关于中国铁路机车技术发展史,拙作有介绍

          中国铁路山寨史话

        • 家园 再多说俩句

          国内出口到RR公司的低压涡轮盘是无锡透平做的。其实更早更大规模的出口是2013年底西航和中航材和法国斯奈克玛签订了12年供应合同。只不过正好那段时间无锡透平上了央视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些。

          因为我并非加工和材料方面的,所以只能泛泛而谈。

          大家要知道这个地球上集结了各种型号最大吨位液压机的主就老共了。要我说这是偏执,虽然我很喜欢~熟悉老共这种性格后所有小伙伴现在都挺提防来着~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老共在某个行业做大了~

          老共为啥喜欢攒这玩意呢,第一 国内重机/化行业有需求。很多大重型设备重要部件成型锻造就靠它了。比方说,北重用垂直挤压生产出第一根核电用超厚无缝钢管时,日本和美国同类产品直接从24W/T降到12W/T 看看是不是很开心?因为人家拿不住你了,所以降价。

          第二 军事装备需求旺盛。从外部装甲到底盘,再从飞机起落架到高/低压涡轮盘没这重装备就别揽这瓷器活。无锡透平要是手里没有这台台35500/T螺旋液压机估计RR也看不上他~

          虽然 涡轮盘加工工艺前瞻性的分析有不少,但是主流应用这块还是液压成型。只不过从高温合金锻造过渡到高温粉末合金挤压成型。高温粉末合金挤压成型是为了规避从细化晶粒的角度来说,要求锻造的变形量尽可能大。而为了提高使用温度、高温强度、抗蠕变性能,强化元素越加越多,在锻造温度下的合金强度越来越高,塑性越来越差,温度窗口越来越小,开裂倾向越来越大的矛盾。采用这种加工工艺典范就是普惠的F119粉末热挤压+超塑性锻造成形工艺制造涡轮盘。但是 这种工艺必须有超大吨位液压机,北重生产国内第一块高温粉末合金涡轮盘靠的是一台36000/T垂直挤压机。工艺有短板这是事实,但是您觉得这需要二十年来积累吗?要我说,十年内和美国人比肩应该不是痴人说梦。

          要我说咱们现在明显的短板是发动机设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飞机发动机这块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还问题不大,燃气轮机这块国家以前不重视,人才断代明显。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一直在模仿,从未有超越”所幸 看到南车收购Dynex的表现之后上电也有样学样的收购了意大利安萨尔多燃气轮机公司40%股份。

          个人观点;将高铁对错全归结到刘先生头上我觉得不够理性,整个产业的布局不是个人所能预测的,这是一个集体或者流行的说是一个团队才能实现。

          说个题外话,高铁车体大部外壳特别是车头外壳现在都是液压成型的,这点德国佬艳羡不已。因为他们没有这么大吨位的液压设备~我在想要是百战长缨楼主看到了是不是有点怅然若失呢?O(∩_∩)O

          通宝推:春临,扶桑,桥上,繁华事散,老老狐狸,
          • 家园 无锡透平?无锡透平叶片公司?

            这公司这么牛啊,好像属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的,是无锡国资委送的。

          • 家园 您实在是太乐观了

            给C919做配套的推力10-15吨的民用涡扇咱们还在努力中,官方说法是2025-2030年投产,而更大推力的涡扇还没有任何动静呢,怎么可能10年内跟美国比肩?落后太多,20年都是乐观估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