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头盔舀干顿河水——蒙古入侵后的罗刹 -- 赫克托尔

共:💬75 🌺78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俄罗斯”名字的由来

      基辅罗斯的由来,这里不做讨论,要说的是罗斯怎么变成了俄罗斯。文中“据说蒙古人有在辅音R之前加元音的习惯”,严格来讲并不确切。

      比较严谨的修正是,蒙古人不直接念出词汇中的“r+元音”——有人认为他们是读不出来这个音——取而代之的惯例是,将r后面的原因直接复制到r前面,然后一起发音,于是罗斯ross就变成了斡罗斯oross,并留在了蒙元的史籍里,一直影响了今天的中国。

      再举一个例子,元朝史书中有不止一位名叫亦怜真的人物,尽管看着楚楚可怜,但他们都是五大三粗的男人,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喇嘛。原来,常用语僧侣法名的“珍宝”(相当于后世经常见到的‘额尔德尼’),在藏语中读作“仁钦”rin-chen,而蒙古人读不出这个音,于是就按照自己的习惯,把rin里的i复制到r前面发音,rin-chen这个词变成了irin-chen,大老爷们也就成了“亦怜真”。

      通宝推:环宇7504,晴空一鹤,
      • 家园 别说蒙古人了,大多数汉语方言里都没有R放词首的

        举例来说吧,人 (ren)这个现代普通话里字首是 R 的字,在南北方几个大语系里面都是发不出来的。

        例如山东、东北会把 r 用 yi (一)代替,于是东北人就成了“东北银”。另外如“肉”则成了“油”。而类似的,粤语里的人同样是 r 用 yi。而广东话里还加个尾鼻音,于是“人”就成了“一样”(yiang 发第四声或接近入声。)福建话里“人”则念作“郎”(lang)。而江浙一带,r 用 n 或 z 代替。于是 “人” 就成了 “您” (nin,和日语倒很接近。)任务的 “任” 就成了 “怎”(zen 第二声)。

        如此看来,这个“r”音到底是怎么跑到现代汉语里来的到很值得研究的。我的推测,弄不好是蒙元时期的色目人带到大都的。然后几百年演变下来就成了北京方言。最后因为国朝而成为标准发音了。

        通宝推:桥上,jboyin,
      • 家园 这说法仍然不准确,蒙古人是词首发不出r+元音

        在词中和词尾的r+元音都是可以发出的,如蒙古的货币单位Tugrik。

        词首某些音发音困难的不只是蒙古人,西班牙人也有类似问题,他们不能在词首发出sp,st之类的音,前面都要加个e,于是西班牙就成了Espana。不只到这种现象是不是因为特定语言对人的发音系统有一定的反向影响造成的。(记得《识骨寻踪》里就有女主通过头颅下颌等处的形状结构判断出“此人应该是常说日语的”情节)

        • 家园 这应是基于西里尔字母拼写的新体系

          而对于蒙古传统词汇,无论是否在词首,应该都不能以r或l开头。

          突厥语也有类似的习惯,但n在蒙语词里可以开头,突厥语却不行。

        • 家园 呵呵,看来鞑子、棒子、鬼子确实是一个系统的,发不出R音
          • 家园 同属阿尔泰语系

            似乎对普通话的影响也很显著……

            • 家园 呵呵,看了那文章,没觉得有什么显著嘛,这些熊孩子文科生,

              瞎虚火,非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才算完。

              还他娘的“清代以京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官话,为「胡音」无疑。”,

              随便列一段满、蒙、棒等胡言跟现代汉语比较比较,谁要是能听出来现代汉语是由他们变过来的,

              不是耳朵有病,就是脑子有病。。。

              • 家园 实际上,汉语里可能本来就有阿尔泰文化的成分

                例如那个“天”字,很可能跟“腾格里”有类似的渊源。华夏神话里具有重要地位的昆仑山,也跟中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其说汉语受了胡语影响,还不如说本来就有亲戚关系。

                其实汉语也充实了不少满语词汇。例如“Yuwanwai”就是汉语的“员外”,“福晋”就是汉语的“夫人”。

          • 家园 很多中国人也发不出

            现代汉语里这种卷舌不知道是中国人自然产生的,还是胡人带来的。记忆里汉唐古音还是没有这些卷舌的,要到宋朝才出现。

            • 家园 胡人里大舌头才多呢,这个音也许是自然演变出来的

              人的语言发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于r,我还真注意过这个问题,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实际上这种发音的“软化”现象,在欧洲语言体系里也呈现过,现代英语里的卷舌音r,在英国的各地土语以及古英语里都是发大舌颤音(即大舌头音),现代德语里的小舌音r在土语以及古德语里基本也是发大舌颤音。中国周边的“蛮人国家”不管南北(北如蒙古,南如泰国)在遇到r这个音的时候大部分也都是发大舌头音。

              因此,这个卷舌软音的产生不大像是由谁“传播”过来而更像是语言演化中的一种共通趋势。现代汉语和英语里的软音r更像是由于交流广泛使用频繁的关系为发音方便而逐渐由大舌颤音演变而来的,至于德语的小舌音r就不知道咋来的了。

    • 家园 看到参考书目知道是个无底洞

      论文写起来都是刷分的

    • 家园 祝贺王子开新坑
      • 家园 原来如此

        之前写《法国大革命》,因为西西河被封,我没地发文,加上兴趣转移,决定弃坑,请大家原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